第437章 瘋狂的人口登記

原本在登記人口時,當地的百姓對登記爲漢人十分不感冒,負責登記的漢人也是無可奈何,但城內很快傳出風聲:大明南海艦隊司令鄭芝龍是鄭三保的後人,今年是鄭三保去世二百年,鄭芝龍即將去祭奠三保山,歡迎當地百姓一同前往。

城內登時像炸了鍋,鄭三保的船隊雖然過去了二百年之久,但當地百姓通過口口相傳,彷彿就是昨天發生的事,在當地漢人的鼓動下,隨同鄭芝龍前去祭拜的人數,一下子達到萬人,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男丁參與。

三保山在麻六甲城東南,山雖不高,僅六百餘丈,但山勢秀美,山峰連綿起伏,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在此建立“官倉”,用絲綢、瓷器交換象牙、珍珠等,船隊總部也駐紮在此。

鄭芝龍在當地漢人的指引下,備好祭奠的香具,來到三保山。

來到山腳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寺廟,廟門上方是三個黑色大字:保山廟,紅牆琉璃瓦,歷經二百年餘年,顏色不退,似乎是剛剛建造完畢,房頂的飛檐上,描有彩龍戲珠的圖案,也是栩栩如生。

鄭芝龍打頭,跨進廟內,裡面供奉着一座塑像,塑像頭戴官帽,身着淡黃色蟒袍玉帶,背後披着黑色披風,左手按住腰間長劍,目視遠方,似乎在眺望大海。

親兵擺出香案,香案上放着四色當地出產的水果,中間是煮熟的整鴨整鵝,鄭芝龍點燃三株檀香,躬身拜了三拜,然後將檀香交給親兵,插入左邊的香爐,他卻在鄭三保塑像前跪倒,連續三叩,口中唸唸有詞。

然後是鄭興參拜,然後是親兵衛隊,挨個給鄭三保上香祭拜。

鄭芝龍等人出了保山廟,跟在身後的當地百姓也是自發參拜,由於人數太多,廟內擁擠不堪,百姓們只是匆匆叩頭見禮,很多人還懊惱着,沒有早早準備香燭。

祭拜過鄭三保的百姓,隨在鄭芝龍的身後,向西南方走去,三保山到處都是是墳塋,但草木修建整齊,無論是小道還是墳頭,絕無雜草荊刺,儼然是一座天然花園。

三保山的西南山麓,有一座佛寺,正門上方是三個燙金大字:三保寺,廟內僅有的三名僧人,早早迎出寺門,雙手合十,躬身向鄭芝龍行禮,“歡迎鄭司令,鄭師長!”

鄭芝龍、鄭興也是躬身還禮:“見過大師。”

“司令,師長,請!”僧人將鄭芝龍、鄭興讓進寺內祭拜,因寺廟太小,親兵們只能寺廟外等待。

祭拜完畢,出了廟門,鄭芝龍回身望去,當地百姓穿梭在三保山峰的綠叢中,絡繹不絕,如果不是祭拜,他都擔心,會不會發生踩踏事件。

“司令、師長,這邊請!”僧人自動擔任嚮導,將鄭芝龍、鄭興引入寺廟左側,那裡有一口老井。

“此爲三保井?”鄭芝龍仔細觀看,覺得老井除了井壁光滑一點,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地方。

“此爲三保官人親手挖掘的‘三保井’,數百年來,井中從未斷水。”僧人陪在鄭芝龍身邊,說到三保井的來歷,臉色十分莊重,似乎那是三保寺的鎮寺之寶。

“多謝大師指點。”鄭芝龍攜着鄭興,拜了三拜,又擺出祭拜的雞鴨魚肉,因爲沒有香案,僧

人將寺內一張木板牀拆了,臨時充作香案。

直等到當地的百姓祭拜完畢,鄭芝龍一行纔開始回頭,數裡的路程,直到午後,纔回到城內。

當天下午,替南海艦隊登記人口的幾名漢人發現,外面圍攏了大量的百姓,開始他們還以爲是當地的百姓要暴動,但他們發現,他們錯了,這些人不是來暴動的,而是來參加登記的。

因爲緬懷鄭三保,加上現在的南海艦隊司令鄭芝龍就是鄭三保的後人,大量的百姓主動要求登記爲漢人,他們不是一個人來登記,而是拖家帶口,整個家庭都登記爲漢人。

負責登記的人員見來人實在太多,就讓他們排隊,好說歹說,現場秩序還是極度混亂,似乎錯過今日,他們既要喪失成爲漢人的機會。

最後,負責登記的漢人,讓每戶派出一名代表,爲全家登記,圍觀的百姓這才少了些,但圍攏的過來的百姓情緒還是各不相同,已經登記爲漢人的,喜笑顏開地去了,暫時沒有登記的百姓,都是愁眉緊鎖,有些人還急得大汗淋漓。

負責登記的人員個個都像是從麻六甲水道里撈上來的,不但工作強度突然增大數倍,被成千上萬的百姓圍着,在密不透風的悶熱環境中工作,連喝口茶水的時間都沒有,不出汗纔怪。

天色漸漸暗下來,但沒有登記的百姓還有很多,他們圍着登記點不肯離去,大有不登記就不讓離開的架勢。

登記點熱火朝天的場景,終於傳到鄭興的耳中,他嘿嘿乾笑幾聲,然後帶着幾名親兵,親自去登記點察看。

暮色中,大量的百姓圍着登記點不肯散去,嘈雜的聲音像是兩支軍隊在戰鬥。

鄭興大喜,他讓親兵立刻重新找來當地的漢人,臨時開闢兩個登記點,這纔將原先的登記人員脫身出來,回家洗澡吃飯。

排隊的人羣,差不多鬧到亥時,這才全部滿意地去了。

第二天一早,大街上到處是告示,還有許多陸戰隊的士兵幫助人羣解讀,告示的內容,主要是登記爲漢人的百姓,將要得到的優厚待遇,比如,所有漢人將得到南海艦隊的安全保障,農戶重新分發農田,商戶將按照大明的低標準徵稅,不會漢話的將免費安排教員培訓等等。

等到下午的時候,人口登記處再次出現爆棚,但負責維持現場秩序的士兵發現,有許多人逡巡不前,士兵覺得奇怪了:這大好的形式,你們爲什麼還要猶豫不決?

上前一問,士兵們才明白,原來這些人已經登記爲其它的民族,他們不知道能否更改。

士兵們也不能回答他們的問題,於是問題一直反映到鄭芝龍面前。

對於這些牆頭草,鄭芝龍原本是不願搭理的,但考慮到這裡距離大明,實在是太遠了,南海艦隊將來駐紮這裡的時候,多少會需要這裡的百姓協助,漢人越多,他們選擇的餘地就越大。

更爲重要的是,如果漢人數量足夠多,朝廷很可能考慮在這裡立省,那收復這快土地南海艦隊,又爲大明開疆一次。

鄭芝龍考慮良久,終於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將數個人口登記處放到一起,原來登記爲其它民族,現在需要改爲漢人的,必須先撤銷以前的登記,方能重新

登記爲漢人。

改爲漢人也不麻煩,現在登記處就在一起,這邊撤消了,那邊就可以重新登記。

兩天之後,麻六甲城的人口登記基本結束,城中的一萬六千戶,登記爲漢人的超過一萬二千戶,漢人佔總人口的七成。

鄭芝龍仰天大笑,這個數字,恐怕比雲貴和兩廣的漢人比例都高,朱由檢如果聽到這樣的訊息,麻六甲地區,想不立省都難。

“司令,這僅僅是一座麻六甲城而已,其它地方恐怕很難有這麼高。”鄭興在驚喜之餘,還是有些擔心,麻六甲城附近有三寶山這樣的古蹟,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鄭芝龍想了想,“沒關係,先搞一些親民活動,比如立即清查附近的土地,拉開重新分配土地的架勢,邀請當地漢人百姓參觀軍隊的訓練,發出告示,準備成立臨時地方官府,凡是識漢子、會漢語的百姓,可申請來官府任職。”

“司令想得真周到,如此一來,歸化的人口絕對不是少數。”鄭興大心眼裡佩服這位叔叔司令。

鄭芝龍繼續教導鄭興:“關鍵是讓百姓廣泛知道,我們建立的是保護他們的官府。”

三天之後,鄭興安排當地的漢人,在陸戰隊士兵的保護下,開始在麻六甲附近的旁加蘭、蔴坡、芙蓉、新生等地開展人口登記。

這些地方都是較大的村落,除了旁加蘭有一個狹小的城堡,其餘的地方完全是不設防的,當地的百姓都是以耕作爲主,聽說明軍給他們重新分發土地,他們熱烈歡迎南海艦隊的到來,歸化爲漢人都是超過當地人口的一半。

鄭興自南向北歸化當地的百姓,一直順風順水。

明軍所到之處,登記爲漢人的人口,那是萬頭攢動,無論是城鎮,還是村落,沒有不過半的。

直到遇上一個叫勞勿的村落,鄭興才發現了意外。

這裡根本沒有漢人,當地的百姓不知道爲什麼,全部不同意登記爲漢人,實際上,他們根本拒絕明軍的人口登記。

明軍開設的人口登記處,只有一張方桌,和幾名百無聊奈的登記員,連前來圍觀的百姓的都沒有。

鄭興覺得奇了怪了,他找來通曉當地一樣的漢人百姓,深入到村民當中,這才發現了端倪。

探聽情形的漢人百姓回報:這裡已經是馬來半島的中部,深入內陸,又是吉保山脈的南麓,平時根本沒有漢人,所以當地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漢人,也不知道大明。

鄭興無語,漢人來南洋謀生,以商業爲主,多半生活在沿海沿江的富庶地區,這樣窮鄉僻壤,鬼才願意待下去。

刺探情形的漢人還告訴鄭興,這裡本來就是當地頭人的天下,連葡萄牙人的勢力都沒有滲透進來。

鄭興沒法,他雖然手中有兵,卻不敢輕易使用,鄭芝龍一再告誡過他:千萬不能用強,萬一激起民變,將來建立地方官府就難了。

(PS:多謝克魯查加路口、南木子、布伯、悠悠閒人LN、冬臨淵、木泊雲、原是儒醫等朋友們的紅票支持,多謝習習涼的打賞和朋越的月票支持,多謝朋友們訂閱和來訪,再次謝過)

(本章完)

第413章 倒黴的吉倫海第290章 伊人客棧第41章 第一波進攻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447章 當家作主的人第15章 陰森森的樹林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272章 窩在後宮第191章 皇太極的使者第181章兩個倒黴的甲喇額真第19章 放鬆第71章 認主 (求收藏 求紅票)第282章 迷霧一樣的報館第20章 火器局第11章 發表演說上架感言第422章 主政緬甸第14章 拋射第288章 兩人一百文第435章 三個條件第61章 在坤寧宮約會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176章 科爾沁的臺吉第400章 不頂事的女人第439章 打古裡的慘狀第466章 捨不得離開第235章 多爾袞兵敗三岔河第109章  秘密回京第300章 第一個去嶺北省的大明商人第76章 兵進潼關第308章 蒙藏聯軍第426章 荷蘭信使24章 年輕的信王第253章 人間地獄第381章 談判結束了第76章 兵進潼關第490章 沙撈越河第31章 釋放柔情第439章 打古裡的慘狀第306章 駭人聽聞的死刑第444章 和談的誠意第453章 香料羣島第280章 戰馬換種子和農具第445章 軍人與商人第413章 倒黴的吉倫海第202章 一份即將生效的和約第208章 第二夜第90章 陝西新政 (第二更)第157章 老辣的孫承宗第263章 最後的車臣汗第241章 我們一起殺回家第449章 南洋急報第313章 藏巴汗的困惑第467章 天子一跪第493章 蘭竹體制(三)第79章 偷營第438章 東籲餘孽第135章 南方海商第319章 在兩藏立省第148章 與馬奶酒爲伴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389章 自行車第129章恐嚇東林黨第73章 皇帝口諭 (求收藏 求紅票)第282章 迷霧一樣的報館第351章 第二條貿易路線第66章 斗酒 (求收藏)第189章最後的賭注第73章 皇帝口諭 (求收藏 求紅票)第327章 麻六甲海峽第369章 蘇比克灣第346章 暗渡淡水河第28章 籌建軍校第269章 把酒話關外第401章 他隆終於要撤軍了第299章 得到明軍的協助第285章 三院十部制(上)第340章 終於勝利了第314章 古格王朝第42章 口袋中的老鼠(求點擊,求收藏)第51章 兵部正堂第9章 密室之謀第54章 大明的未來(二)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177章 請范文程品茶第164章 殘缺的帳篷第75章 與民爭利第420章 國師的謀略第229章 不一樣的東江軍第248章 一頭受驚的小鹿第265章 尼布楚,永遠的歷史第438章 東籲餘孽第39章 一個不留第321章 皇后懷孕了第166章 要他的命第328章 南海艦隊第163章 光明正大地打一仗第107章 西宛泛舟第270章 新增四個半省第139章 爲大金國的士兵賠葬
第413章 倒黴的吉倫海第290章 伊人客棧第41章 第一波進攻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447章 當家作主的人第15章 陰森森的樹林第228章 北海艦隊第272章 窩在後宮第191章 皇太極的使者第181章兩個倒黴的甲喇額真第19章 放鬆第71章 認主 (求收藏 求紅票)第282章 迷霧一樣的報館第20章 火器局第11章 發表演說上架感言第422章 主政緬甸第14章 拋射第288章 兩人一百文第435章 三個條件第61章 在坤寧宮約會第322章 和平歸化第176章 科爾沁的臺吉第400章 不頂事的女人第439章 打古裡的慘狀第466章 捨不得離開第235章 多爾袞兵敗三岔河第109章  秘密回京第300章 第一個去嶺北省的大明商人第76章 兵進潼關第308章 蒙藏聯軍第426章 荷蘭信使24章 年輕的信王第253章 人間地獄第381章 談判結束了第76章 兵進潼關第490章 沙撈越河第31章 釋放柔情第439章 打古裡的慘狀第306章 駭人聽聞的死刑第444章 和談的誠意第453章 香料羣島第280章 戰馬換種子和農具第445章 軍人與商人第413章 倒黴的吉倫海第202章 一份即將生效的和約第208章 第二夜第90章 陝西新政 (第二更)第157章 老辣的孫承宗第263章 最後的車臣汗第241章 我們一起殺回家第449章 南洋急報第313章 藏巴汗的困惑第467章 天子一跪第493章 蘭竹體制(三)第79章 偷營第438章 東籲餘孽第135章 南方海商第319章 在兩藏立省第148章 與馬奶酒爲伴第3章 就做朱由檢第389章 自行車第129章恐嚇東林黨第73章 皇帝口諭 (求收藏 求紅票)第282章 迷霧一樣的報館第351章 第二條貿易路線第66章 斗酒 (求收藏)第189章最後的賭注第73章 皇帝口諭 (求收藏 求紅票)第327章 麻六甲海峽第369章 蘇比克灣第346章 暗渡淡水河第28章 籌建軍校第269章 把酒話關外第401章 他隆終於要撤軍了第299章 得到明軍的協助第285章 三院十部制(上)第340章 終於勝利了第314章 古格王朝第42章 口袋中的老鼠(求點擊,求收藏)第51章 兵部正堂第9章 密室之謀第54章 大明的未來(二)第457章 海外見聞第177章 請范文程品茶第164章 殘缺的帳篷第75章 與民爭利第420章 國師的謀略第229章 不一樣的東江軍第248章 一頭受驚的小鹿第265章 尼布楚,永遠的歷史第438章 東籲餘孽第39章 一個不留第321章 皇后懷孕了第166章 要他的命第328章 南海艦隊第163章 光明正大地打一仗第107章 西宛泛舟第270章 新增四個半省第139章 爲大金國的士兵賠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