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舊金山49人的整個戰術並不錯綜複雜,反而顯得無比清晰,整個條理、算計和運轉都一目瞭然。
但這是分析評論員的馬後炮。
因爲在賽場之上、在戰術執行之前,陸恪已經把全局都計算在內了,旁人根本無從窺探,只有等戰術執行之後,旁觀者才能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
這就好像在圍棋的博弈之中,提前多算了三步、四步,這也使得對手立刻就陷入了陷阱之中,但除非把陷阱徹底揭開,對手是無法得知自己進入陷阱的。
這纔是真正的博弈高手!
儘管聯盟之中始終在強調着馮德里克測試的重要性,但馮德里克測試取得高分,並不意味着球場表現就足夠出色,橄欖球終究還是與團隊配合、與身體接觸密切相關的一項運動,陸恪的同一屆新秀布萊恩-加伯特就是最直接的對比案例,他的馮德里克測試也高達四十二分,至今爲止的表現還是遠遠無法令人滿意,甚至就連聯盟平均水準也沒有。
現在在陸恪身上,人們卻真正地感受到了馮德里克測試的與衆不同。滿分測試評價對於四分衛來說,發揮的作用遠遠超出了想象,從上賽季到本賽季,尤其是剛纔這一檔進攻,完完全全是智慧的勝利——
傳球不需要風險,甚至就連技術也不需要精細,僅僅依靠戰術佈局就已經佔據先機。
難怪人們總是說,真正高明的戰術是不需要自己冒風險的,只要自己的佈局足夠周密、足夠睿智、足夠全面,就可以穩穩當當地達成目的,又或者說,與收益比較起來,風險已經降低到了最大;相對而言,那些風險大於收益的戰術,就遠遠不能稱之爲高明。
這不是人們第一次讚歎陸恪的戰術佈局,但同樣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上半場比賽,舊金山49人的接球球員狀態普遍平平,過去兩波進攻之中,陸恪就做出了相對應的調整,第一,他更多選擇了保險係數相對比較高的短傳;第二,利用不同接球球員來改變傳球節奏;第三,如同手術刀般肢解了防守佈局,進而完成了進攻戰術的佈置。最終兩次進攻都找到了莫斯,完成了達陣。”
“我們可以看到陸恪的成長之處。剛剛帶來達陣的一次傳球,就是一個快速出手的三碼短傳,紐約巨人防守組完全沒有能夠契合節奏,莫斯沒有遇到任何挑戰也沒有遇到任何風險,就輕輕鬆鬆地跑進端區,成功地再次收穫了一記達陣。”
柯克解說完畢之後,感嘆聲這才發了出來。
現在細細回味之後,這兩波進攻都可以看出陸恪的成熟和睿智,確實精彩異常,柯克接着總結說道,“現在,第三節比賽還有三分二十一秒,舊金山49人以最快速也最利落的姿態完成了兩記達陣,這意味着比賽已經回到了均勢,那麼紐約巨人的接下來一波進攻就至關重要了。”
“又或者說,舊金山49人的下一波防守?”泰迪笑呵呵地調侃了一句,氣氛頓時就輕鬆起來。
大衛-阿肯斯率領着特勤組再次完成附加分踢球之後,場上比分就來到了“28:35”。
第三節比賽已經走向了尾聲,當紐約巨人進攻組再次登場的時候,場上比分已經不知不覺縮短到了一個達陣的比分差距,這絕對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比賽進程速度之快,將所有人的腎上腺素都徹底引爆。
下半場開始之後,紐約巨人立刻就完成了一記達陣,進一步擴大比分差距,這也使得勝負懸念慢慢地收縮了下來,似乎勝利天平已經朝着紐約巨人緩緩偏移;但誰能夠想到,在這之後,舊金山49人的進攻組、防守組和特勤組全面爆發,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兩記達陣,重新讓勝負懸念再次變得懸殊起來——
此時此刻,沒有人能夠預料比賽結果。
萬衆矚目之下,伊萊-曼寧率領着進攻組再次登場,上一波進攻之中,紐約巨人進攻組遭遇了三振出局,而且還是以脆敗的方式,這也意味着小曼寧必須振作起來,以更加出色的狀態,給予強硬的回擊。
正如柯克所說,紐約巨人特勤組的失誤是一個意外,舊金山49人進攻成功地抓住了機會,將意外轉變成爲了達陣;現在,紐約巨人進攻組就必須儘快止損,讓這一次意外儘快停止餘波的擴散,儘可能讓自己進攻組留在場上,將舊金山49人進攻組摁在板凳之上。
同時,這也是對舊金山49人防守組的嚴峻考驗。
這兩波進攻對於比賽走向是決定性的。舊金山49人把握住了第一波,現在輪到紐約巨人來面對第二波了。
站在進攻鋒線的口袋之中,小曼寧微微皺起了眉頭,死死地盯準對方防守鋒線以及線衛的佈局站位。不是因爲緊張,而是思考過程的習慣動作——當然,對方防守組的站位也是一個難題,不是因爲他們改變了戰術,而是因爲他們依舊沒有改變戰術,以不變應萬變。
紐約巨人防守組是如此,舊金山49人防守組也是如此,現在輪到小曼寧來思考解決方案了,他的腦筋快速運轉起來。
……
回到場邊,陸恪和進攻組球員正在召開緊急會議。
比賽場地交給了防守組隊友們,陸恪自然是全心全意地相信他們,與此同時,進攻組也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第一記達陣,在特殊技能的作用之下,陸恪以大膽而冒險的進攻方式搏出了一條血路;第二記達陣,出現了意外狀況之後,趁着對方立足未穩之際,手起刀落就完成了達陣。
兩次達陣都有一點點運氣和一點點僥倖。
現在還有整整一節多的比賽,他們不能始終依賴着僥倖心理,接球球員必須把戰術和狀態打出來,跑衛們也必須孜孜不倦地尋求機會,畢竟,他們現在依舊是落後的一方,距離勝利還有遙遠的一段荊棘之路需要完成。
於是,結束了剛纔的紅區進攻之後,陸恪立刻就將進攻組成員們召集了起來。
這一次,莫斯沒有缺席。
第一次達陣,激動得難以自己,情緒全部都釋放出來之後,莫斯就漸漸地冷靜了下來,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達陣已經成爲了一種習慣,退役之後重新復出,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喚醒這一種習慣。
所以,第二次達陣,莫斯並沒有大肆慶祝,僅僅只是重重地握了握拳頭,然後全面地釋放出來,真正地全面進入戰鬥狀態。
經過兩次達陣的演練,莫斯已經慢慢地適應了陸恪的戰術佈局。
一旦打開心扉之後,事情就頓時豁然開朗起來,呈現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面貌。
事實上,陸恪的戰術並不死板和頑固,恰恰相反,陸恪的戰術變化多端,可塑性和適應性都非常高級,更多是制定出一個戰術區域和戰術趨勢,然後根據不同的傳球方針以及接球目標,對戰術和傳球進行局部微調。
莫斯之所以始終排斥與陸恪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陸恪的年輕和稚嫩。
區區一名二年級生,對於戰術手冊的理解能夠有多麼深刻呢?對於比賽局勢的把握又能夠有多麼優秀呢?不要說改變了,估計就是一個老老實實的戰術執行者。他終究不是湯姆-布雷迪那樣的比賽閱讀者和比賽掌控者。
這也使得莫斯始終擔心着,自己的跑動天賦和路線靈性,可能全部都被限制在一個死板的框架之中,徹底淪爲一個平庸的棋子球員,碌碌無爲地成爲戰術中的一部分,完全迷失自己,然後他也就不再是“蘭迪-莫斯”了。
但是,剛纔兩波進攻之中,他與陸恪的傳接球連線都非常舒適恰當,在提前指定的戰術區域之中,他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和理解完成路線扯動,然後及時抵達既定戰術位置,順利地完成接球以及後續推進——
更重要的是,陸恪對於防守的閱讀更加清晰也更加準確,往往能夠指引出更加出色的傳球路線以及接球位置。
這都是外接手所看不到的。
雖然這樣的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陸恪的傳球技術比布雷迪更加紮實穩定、也更加準確到位,整個旋轉、落點、弧度以及力量的控制,足以給予接球球員更多的反應時間,這使得莫斯的接球更加從容自如。
在真正的實際比賽之中,如此的反應時間可能只是一毫秒而已,甚至更加短促,但對於瞬息萬變的比賽勝負來說,卻生動地詮釋了“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真實奧義,對於接球球員來說是無比寶貴也無比難得的。
過去的那些經歷,對於曾經的陸恪來說,是一個短板;但對於成長起來之後的陸恪,卻正在成爲一個強項。
換而言之,這纔是陸恪和莫斯正式合作的第一節比賽而已,他們都依舊還在尋找着對於彼此都相對舒適的節奏,以目前來看,效果不錯。不過,他們對於彼此的節奏配合還是存在着諸多漏洞,還需要更多磨合與演練。
所以,當陸恪召集戰術會議時,莫斯沒有猶豫。
這是又一點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