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62章 沙陀入關

bookmark

(感謝隨風飄蕩777、小華里兩位的支持,謝謝!)

長安。

整個大唐帝國的中心。

大唐帝國的天子,正在延英殿召開一次相對秘密的御前會議。受詔參與此次會議的人數並不多,但是卻都是大唐最具份量的重要人物。

“京師米價已經連續一個月上漲,目前已經達到了鬥米千錢,而且米價還在不斷上升,較之河北叛亂爆發之前,也漲了五倍。眼下朝廷準備調動各路兵馬進剿河北叛亂,出動兵馬將超過十萬。便以十萬之兵計,一兵當三夫轉運,則至少當有四十萬人有賴供食。”

戶部尚書李蔚加強了語調,“臣想提請皇上與諸位大臣注意,目前朝廷已經調動各路兵馬平叛,已不止十萬。按制,藩鎮兵馬界出食糧,各鎮出兵都需要由朝廷供食。所調之兵,已不止十萬。臣以爲按穩妥計算,至少須計算六十萬人之糧供給,便以每兵日給米二升計算,一年之支,至少需要四百二十餘萬石。戰事不興,則不可期望馬上就能勝利。日後軍資,他地轉運,耗費更費。以臣之見,朝廷至少要預備一千五百萬貫的軍費,並且要儘量期望戰事在一年內結束,最多不能拖過兩年。”

李蔚的這些數據讓人無法反駁,德宗削藩引發的二帝四王之亂,當時朝廷用兵每月軍費都在一百萬貫以上。現在河北四鎮反,規模不下當初,朝廷的軍費不可能低於每月一百萬貫。

而且所有人都明白李蔚的潛臺詞,這場戰爭,一旦打起來。大唐中央最後的那點家底,很有可能會被徹底的耗光。

如果說一年之內能夠取得勝利,擊敗河北三藩,那麼一千五百萬貫的投入還是值得的。但是戰爭是無法預料保證勝負的,一旦失敗。或者說如當年德宗時一樣,發生意外,使戰爭拖延下去,那便將是財政上的噩夢。

李蔚以戶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戶部尚書本來就有計相之稱,現在加了平章事後更是真正的宰相。這個在政事堂中一向低調不起眼的宰相。是個老派之人,新帝即位以來,接管財政大權已經數年。對於大唐的家底,他比其它人都清楚的多。

“我們最好祈求昊天上帝,讓東南的高都統立即討滅平息黃巢草賊之亂。因爲黃巢橫行東南,今年整個東南諸州上供的稅賦將至少減少一半。而且明年也至少會減少兩到三成左右。而如果不能剿滅草賊。繼續讓草賊爲禍東南,那麼後果不堪設想,明年朝廷有可能一文錢也無法從東南收上來。如今朝廷的財政基本上靠東南的上供,以及鹽茶稅,還有登州那邊的上供,外加各鎮的進獻。特別是長安城百萬人口,幾乎都靠從東南輸送的漕糧。河北叛亂。朝廷還得防止叛軍南下河南切斷運河。一旦運河被切斷,關中百萬之口將斷糧。”

做爲戶部尚書,李蔚已經敏感的發現一個極其危險的事實。

那就是眼下朝廷東北有河北四鎮稱王叛亂,東南又有草賊橫行爲禍。這兩面叛亂,不但使得朝廷得兩面用兵,軍費大升。而且運河也受到極大的威脅,關中長安的生命動脈運河也處於這兩處叛軍的威脅之下。若是運河被截,關中將有更大的危機。

做爲戶部尚書兼政事堂宰相,李蔚反對朝廷在這個時候大舉調動河東以及河南、山南諸道各鎮兵馬前往河北平叛。因爲調動這麼多鎮的兵馬,軍需供養都需要朝廷負責供軍。而且這裡還有一個極大的隱患。一來是擔心諸鎮會被河北軍擊敗。若是諸鎮兵幾篇,那從長安與叛軍之間可就沒有阻攔了。

又或者,山南與河南的兵馬往河北平叛,會使得東南通往關中的門戶大開,使得草賊調頭直奔長安、洛陽而來。

李蔚已經隱隱意識到。與其費力調河東河南山南的兵,還不如去調李璟的兵,或者直接調塞外的胡兵。

當年朝廷就是借回紇之兵,才收復了長安。

在李蔚看來,調這些胡兵征戰叛軍,對朝廷還是有利的。胡兵勝,自然是最好。胡兵若是敗,起碼也能消耗叛軍的實力。

當然,李蔚心中最適合的方案還是立即調鎮國軍入河北平叛。

或者,穩妥一點,仿效德宗皇帝,可以下個罪已詔,對河北諸藩下大赦令,同時也可以向東南的黃巢下招安令。

先赦免這些叛臣逆賊,然後再想辦法一個個的各個擊破,如此避免直接戰爭,卻是最穩妥的。

但是,滿堂諸公,包括年少的天子,卻都絕不願意在這個時候服軟低頭。對他們來說,當年德宗之時,那是到了極爲危險的時候,是沒有辦法的便宜之計。而他們,眼下並不處於下風,讓他們低頭認輔服軟,那是絕不可能的。

要堂堂天子,下詔已罪,向那些亂臣賊子們下赦令?

這怎麼可能?就算是南北兩面做戰,可朝廷手中雄兵百萬,豈懼區區幾個亂臣賊子?

李蔚的這個建議早就提出,不過被李儇毫不猶豫的一口拒絕了。一心想要做太宗的繼承者的李儇,是絕不願意接受這種帶着屈辱的提議的。

面對這些叛賊,李儇的態度是強硬的。誰敢叛亂,那就消滅誰!

德宗、憲宗都不曾徹底的平滅河北諸藩,祖宗的失敗恥辱,必須用勝利來雪洗。

“卿不必多言,即使是砸鍋賣鐵,朕亦要滅了河北四鎮!”天子強硬的向延英殿諸重臣宣佈。“大唐的疆土,絕不允許亂臣賊子割據自立!”

“陛下聖明!”

延英殿中,衆臣都拜了下去,高聲附和皇帝的豪言壯語。雖然如田令孜等絕大多數人對此並不以爲然,但這個時候,卻也無人反對。

李儇有些心清澎湃,目光望向樞密院的左右樞密使。

眼下的樞密院使有着宰相之上的宰相稱號,設立之初他們的職責本來只是做爲政事堂與皇帝之間的一箇中間承上啓下的關係。但是到了現在,樞密院卻掌控着朝廷的軍事大權。與政事堂可謂是平起平坐。

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凡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

樞密使楊復恭出列,微微躬了下身子,尖細的嗓子說道:“陛下,樞密院上下兩院商議,已有結果。”

“是何結果?”李儇問道。樞密院的權柄極大,左右中尉直接掌兵,樞密院則掌調動之權。

眼下朝中的兵部並沒有多少實際權利,朝延平時都是延英殿重臣們一起君臣議奏決定重要軍事決定。除此外,真正掌握天下兵馬大權的是樞密院。

身爲樞密使的楊復恭,在眼下的平叛問題上,內心充滿矛盾。楊復恭早年出任外鎮監軍,對於軍事並不陌生。一方面,他對於眼下南北兩面的叛亂的判斷,比朝堂上許多人判斷的要嚴重惡劣許多。他與李蔚一樣,根本不相信朝廷能在一年之內平定叛亂。不說河北四鎮向來強悍,光說一個草賊黃巢,平了四五年了,到現在都還沒有平定,反而是越流竄越壯大,到處攻城掠地,連高駢這樣的名將都無法平定。更何況是割據了這麼多年的河北藩鎮。

而另一方面,對於這次的戰事,他又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壯大自己的勢力。

田令孜有內有神策軍,外有高駢。

張泰與結交了李璟。

西門思恭雖然被打擊的厲害,但右神策軍中也還有很大勢力。

反倒是他楊家,現在神策軍中幾乎沒有勢力,唯有兄弟楊復光在外出任討草賊都監。

在這樣的情況下,楊復恭代表樞密院提出了一個計劃,那就是支持李蔚的調胡兵入河北平叛的策略。

“陛下,臣與樞密院以爲,朝廷並不需要調動各鎮,兵多反而不利於統一指揮。因此,臣與樞密院之計劃是,兵需精而不需多。首先調李璟率鎮國軍入關平叛,以其爲平叛主力。同時,再以鄭從讜的河東軍,以及五蕃騎兵配合李璟進攻。在南面,以崔安潛和張自勉集結河南兵馬駐守洛陽,再調山南東道、西道、荊南三鎮兵馬鎮守武關一線要道,防草賊西進。另外,臣還請陛下徵詔高駢軍中沙陀李國昌率沙陀軍北上參戰,並下旨赦免李克用之罪,令其率沙陀兵入河北平亂。”

“沙陀人,李國昌父子?”李儇聽到這個名字微微皺了皺眉頭。

“臣聞李克用遠走塞外之後,便認識到了當初的錯誤行爲,常深感自責,一直想尋求機會將功贖罪。如今李克用陰山北,有兵馬萬餘,陛下可赦免其罪,招其入關平叛。沙陀軍戰力強悍,若用其部,當能建功。此外,還有塞外的韃靼、奚、回紇等族,都一心歸附我大唐。陛下也可以下詔招各部入關平叛。只要陛下答應要河北之財帛酬謝,便可不費朝廷一糧一草,得強兵勁卒數萬。”

楊復恭和楊復光兩兄弟都與李氏父子有舊交,這些日子,李國昌派使者求見楊復光,提出希望他們兄弟幫助,求皇帝赦免李克用之罪,並招沙陀入關的請求。當然,李國昌保證沙陀人以後願爲楊氏所用。正一心想要有一支自己兵馬的楊復恭沒多作考慮,便同意了下來。

第148章 厚撫與重賞第1002章 兵不血刃第74章 事泄第681章 昌平第249章 與狼共舞 引狼入室第606章 東線無戰事第356章 約請出兵,共謀幽州!第941章第901章 狗咬狗第337章 開礦鑄錢第646章 底氣第2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7章 偶遇郡主第122章 誰纔是沙門島的主人第369章 招兵買馬第695章 二次反唐第316章 翻臉第489章 此時此夜難爲情第590章 十八萬北伐第992章 開疆拓土第535章 名利雙收第177章 形勢第888章 阻擊第640章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第188章 一本萬利的買賣第117章 超乎想像的沙門島第349章 兵不血刃第632章 韃靼第529章 會獵於野(五)第628章 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第144章 意外大收穫第564章 鑌鐵之國 耶律阿保機第336章 榮升郡公第447章 慕容雪第527章 會獵於野(三)第920章 鷹犬第421章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第1027章 登極第211章 風聲鶴唳 招降第26章 分功分錢第44章 斬首與二十軍棍第559章 先鋒神捷第251章 星火燎原第276章 懷孕的張鶯鶯第469章 擊球賭節度使第896章 河東節度使第134章 借刀殺人第219章 小賊欺吾太甚!誓滅汝!第281章 機發飛火 一戰功成第905章 在秦王頭上撒尿第924章 得意第411章 爭功第553章 糧食纔是硬通貨第418章 威鎮八軍第846章 孤注一擲第556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741章 碰壁第502章 功高震主第170章 到你們上場的時候了第274章 扒灰第620章 來者不善第663章 待價而沽第546章 謀士雙璧之敬翔第240章 自由的條件第463章 長安第742章 圍城第387章 無敵的放羊娃第715章 不對稱作戰第775章 征途第207章 輾碎他們第643章 扯旗造反第525章 會獵於野(一)第374章 圍城打援第441章 沙陀軍覆沒第274章 扒灰第425章 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第465章 許騎馬佩劍覲見第187章 退意第78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67章 埋伏第32章 豬腰子銀 封家叔侄第883章 風聲鶴唳第957章 勸進第514章 碧玉破-瓜時,郎爲情顛倒!第681章 昌平第156章 公孫蘭第66章 毒酒第449章 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第554章 琉璃寶鏡第530章 一騎當先(一)第124章 接掌沙門鎮第900章 幹了第705章 謀位第1010章 聯吳抗魏第49章 晉升第941章第511章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第720章 反制第412章 白袍史敬思第768章 相忌
第148章 厚撫與重賞第1002章 兵不血刃第74章 事泄第681章 昌平第249章 與狼共舞 引狼入室第606章 東線無戰事第356章 約請出兵,共謀幽州!第941章第901章 狗咬狗第337章 開礦鑄錢第646章 底氣第2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7章 偶遇郡主第122章 誰纔是沙門島的主人第369章 招兵買馬第695章 二次反唐第316章 翻臉第489章 此時此夜難爲情第590章 十八萬北伐第992章 開疆拓土第535章 名利雙收第177章 形勢第888章 阻擊第640章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第188章 一本萬利的買賣第117章 超乎想像的沙門島第349章 兵不血刃第632章 韃靼第529章 會獵於野(五)第628章 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第144章 意外大收穫第564章 鑌鐵之國 耶律阿保機第336章 榮升郡公第447章 慕容雪第527章 會獵於野(三)第920章 鷹犬第421章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第1027章 登極第211章 風聲鶴唳 招降第26章 分功分錢第44章 斬首與二十軍棍第559章 先鋒神捷第251章 星火燎原第276章 懷孕的張鶯鶯第469章 擊球賭節度使第896章 河東節度使第134章 借刀殺人第219章 小賊欺吾太甚!誓滅汝!第281章 機發飛火 一戰功成第905章 在秦王頭上撒尿第924章 得意第411章 爭功第553章 糧食纔是硬通貨第418章 威鎮八軍第846章 孤注一擲第556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741章 碰壁第502章 功高震主第170章 到你們上場的時候了第274章 扒灰第620章 來者不善第663章 待價而沽第546章 謀士雙璧之敬翔第240章 自由的條件第463章 長安第742章 圍城第387章 無敵的放羊娃第715章 不對稱作戰第775章 征途第207章 輾碎他們第643章 扯旗造反第525章 會獵於野(一)第374章 圍城打援第441章 沙陀軍覆沒第274章 扒灰第425章 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第465章 許騎馬佩劍覲見第187章 退意第78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67章 埋伏第32章 豬腰子銀 封家叔侄第883章 風聲鶴唳第957章 勸進第514章 碧玉破-瓜時,郎爲情顛倒!第681章 昌平第156章 公孫蘭第66章 毒酒第449章 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第554章 琉璃寶鏡第530章 一騎當先(一)第124章 接掌沙門鎮第900章 幹了第705章 謀位第1010章 聯吳抗魏第49章 晉升第941章第511章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第720章 反制第412章 白袍史敬思第768章 相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