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明清的貨幣

首先,明朝建立時,法幣是什麼?

答桉是寶鈔和銅幣。

寶鈔這種紙幣,成爲法幣地位大概是在金朝、南宋時期。

唐代固然有類似紙幣的東西,比如各藩鎮商人在長安賣完貨後,從進奏院那領個憑證,回本鎮後兌換銅幣,其實部分承擔了紙幣的職能,大背景是當時各藩鎮禁止銅錢出境。

北宋西南的四川,因爲貴金屬的貴乏,一度出現了交子,也是一種類似紙幣的存在。

但這兩種貨幣,都不是唐代或宋代政府發行的法幣,這倆的法幣都只有一種:銅幣。

金代、南宋開風氣之先河,政府發行紙鈔。

貞元二年(1154),“戶部尚書蔡鬆年復鈔引法,遂制交鈔,與錢並用。”——金朝。

金國的紙幣叫“交鈔”,有10貫、5貫、3貫、2貫、1貫、700文、500文、300文、200文、100文10種面值——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會發行“700文”這種奇怪的面值,讓我想起了某個假幣笑話……

那麼,金國發行的紙鈔有錨定物嗎?

一開始是有的。

當時規定,紙鈔可以兌換銅錢。兌換時收取一定費用,大概是1貫收15文。

有錨定物,紙幣幣值才能堅挺,不然就是廁紙,必然崩潰。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1),官府考察了四川交子的情況,決定發行紙幣“會子”,面值3貫、2貫、1貫,後來又增發500文、300文、200文三種。

南宋會子的錨定物是什麼?一開始宋高宗撥了200萬貫銅錢做準備金,後來發行量上來了,陸續追加了幾次準備金(金銀、銅錢)。

這點錢當然是不夠的,事實上他們也沒打算有多少準備金就發行多少紙鈔,發行紙鈔的直接原因就是解決軍費。

到南宋末年,市面上已經有6億多貫會子在流通,造成了惡性通貨膨脹。

蒙古人來後,繼續用紙鈔。

爲了維護紙鈔面值,他們吸取了金、宋的教訓,全面禁止金銀銅的流通、交易,徵稅時也收紙鈔,這多多少少有點效果。

但架不住濫發啊,最後還是成了廢紙,堅持的時間還不如金國、南宋。

明朝建立後,也發行紙鈔,曰“寶鈔”。

如果說金朝、南宋一開始還有點良心,假惺惺給紙鈔錨定物的話,那麼元代、明代的紙鈔就很“神奇”了,沒有任何錨定物,想印多少印多少。

給官員發工資用紙鈔,政府採購用紙鈔……且沒有多少回收制度。

結果就是元代紙鈔破產,明代紙鈔破產。

這裡要爲金國、南宋紙鈔說兩句“公道話”,這兩朝曾經多次努力挽回紙鈔信用,包括回收、抵稅等等,可見他們是有經濟概念的。

但元朝沒有做過多少努力,或者說努力程度不夠,我姑且認爲蒙古人不懂。

明朝是漢人王朝,按理說應該懂,但給我的感覺,他們和蒙古人差不多。

金融制度全盤照抄,甚至比元朝還不在乎紙鈔貶值,沒做任何努力,朱元章還沒死,寶鈔幾乎就成廁紙了,堅持的時間比元朝還短。

按理來說,這是會極大損害明朝國力和政府信譽的,但他們就是這麼做了,我推翻了所有可能性後,只能認爲——明朝人也不懂,他們就是機械照抄蒙古人,而不知其中危害。

朱元章這個人,性格很強勢,喜歡親自設計各種制度。

但他又缺乏頂層設計能力,在元朝的制度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修修補補,軍戶制度照抄了,金融制度也照抄了……

洪武紙鈔事實上惡性貶值之後,朱元章又停止製造銅錢……

艹,怎麼辦啊?老百姓沒辦法,只能自發尋找替代物。

於是乎,雖然寶鈔在政府層面依然是法幣,但民間實際上已經回到用貴金屬交易甚至以物易物的階段——明代官員一大缺德事就是拿寶鈔去嫖娼,妓女還不能不收這種法幣。

明英宗的時候,實在看不下去了,於是弛禁白銀,規定白銀可以作爲貨幣流通。

請注意,只是允許白銀流通了,但白銀還不是法定貨幣,政府也沒有像寶鈔、銅錢一樣,發行白銀法幣。

隨着對外走私貿易的盛行,海外白銀開始慢慢流入明朝。而這個時候,明朝經濟也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對貨幣需求大增,於是民間自發使用白銀作爲交易貨幣。

但因爲政府沒有發行白銀法幣,無法對其進行調控,其價值波動巨大——主要受海外影響。

這裡解釋一下,爲什麼會受海外影響。

白銀法幣,與白銀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以袁大頭銀元爲例,大概27-28克,含銀量89%。袁大頭的價值,只受發行量影響。發行多了,市面上流通多了,就會貶值,反之就會升值。

這其實和紙幣是一樣的。紙幣發行、流通多了,就會貶值,發行、流通少了,就會升值。

但白銀是另一個概念,它既充當了貨幣,同時也是一種商品。

明代習慣用白銀的重量來衡量其價值,所以當海外白銀過多流入時,引發通貨膨脹;流入少時,又通貨緊縮。

因爲明朝政府貨幣政策的缺位,沒有白銀法幣,你是無法進行調控的,只能眼睜睜看着。

換句話說,明朝事實上的主流貨幣(銀條、銀塊、銀磚、銀冬瓜、銀豆子等等,各種奇形怪狀的白銀)的發行方在海外,而不是明朝政府。

明朝政府沒有金融主權。

到了明末,因爲日本鎖國令的影響,流入明朝的白銀大大減少。明朝中期都沒出現的銀荒,居然在明末出現了!

爲什麼呢?當時明朝對外貿易是順差,白銀持續流入,怎麼會明末比明朝中期還缺銀子呢?

因爲很多地主、商人把白銀鑄成了銀冬瓜,收起來了。

時局混亂,沒有好的投資方向,於是士紳們乾脆把白銀藏起來了。

白銀藏起來後,市面銀根緊縮,引發大蕭條。我們都知道,大蕭條的時候,持幣爲王,士紳們預期未來白銀會繼續升值,於是繼續持幣,進一步加劇通貨緊縮。

但老百姓交稅要用白銀啊。怎麼辦?涼拌嘍。

歸根結底,明朝既然選擇了銀銅複本位制,但卻沒有發行白銀法幣,而收稅渠道又不暢,社會上一會通貨膨脹,一會通貨緊縮,政府無力干預——恕我直言,明朝官員根本沒意識到要主動進行干預,他們就沒這個金融知識。

當時歐洲、中東使用金屬貨幣的國家都有鑄幣稅,是政府一個十分重要的財源,但終明一朝,白銀大量使用,收稅單位、會計單位上甚至都是“兩”,但卻對這塊肥肉無動於衷。

不但沒鑄幣稅,還他媽有火耗虧空,這是何等的臥草!

明朝滅亡後,清朝幾乎照抄了明朝的制度,尤其是金融制度。

滿清也沒有白銀法幣……

但這種金融制度好嗎?當然不好了!

到了清朝後期,中國市面上大量流通外國銀幣。

外國銀元規整劃一,成色和重量較爲恆定,計算和攜帶方便,深受商人歡迎。

最關鍵的一點是,白銀你得稱重。

銀元論個數,不論重量,哪怕銀元磨損了,重量減輕,它仍是一元,使用價值不變,故深受商人歡迎。

這裡額外說一句。

清朝並不一直是白銀入超國。

事實上從嘉慶十三年(1808)開始,因爲歐洲市場需求減少,中國茶葉、絲綢、瓷器出口銳減,再加上鴉片流入,清朝歷史上第一次外流白銀。

然後一直持續到1856年,長達48年。但這也只是迴光返照,很快又貿易逆差了。

這段時間,中國白銀整體淨外流,但外國銀元卻大量流入,大概始於1800年前後。

最開始橫掃中國市場的是西班牙雙柱銀元。

還記得1842年的《中英南京條約》嗎?清政府賠款2100萬銀元,這就是西班牙殖民時代在墨西哥鑄造的雙柱銀元,當時在中國存量極多,被廣泛使用。

1823年,獨立後僅兩年的墨西哥開始鑄造銀幣,即墨西哥鷹洋,很快隨着貿易,慢慢流入中國。

1854年開始,墨西哥鷹洋大規模流入廣州,自1857年開始,逐漸成爲南方市場主流。

至此,墨西哥鷹洋取代西班牙雙柱銀元,成爲中國商業領域使用最廣泛的貨幣——鑄幣稅全讓墨西哥收走了……

到了光緒年間,白銀持續外流,外國銀元卻不斷流入,清政府完全喪失鑄幣收益,覺得這樣下去太吃虧,於是開始鑄造銀元——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歷史上第一次向列強借款,即俄法大借款,但這一年白銀是不是流入,還很難說。

1882年,吉林機器局第一次鑄造銀元,數量很少。

1887年,張之洞看到老百姓、商人不愛用銀兩、碎銀子,反而愛用方便的外國銀元,十分痛心,請鑄銀元,並於1888年在廣東機器局鑄造成功。

隨後,各省紛紛鑄造“大清龍洋”,但型制不一、重量不一、成色不一,非常雜亂。

最後提一句,清朝在1909年,才正式頒佈《幣制則例》,第一次從法律上規定了白銀法幣“大清銀幣”——

貨幣單位:圓。

重量:庫平七錢二分。

成色:含銀90%。

1911年,清朝滅亡……

我最後總結一句,有些書友可能不愛聽。

明朝官員的金融水平,還不如晚唐、兩宋、金國。

清朝官員的金融水平,和明朝半斤八兩。

難道元朝滅亡南宋,真的讓文明水平大大倒退了?以至於明朝在蒙元的基礎上從頭開始,慢慢進步?

第1314章 收服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七十九章 面見使者第九章 焦躁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十七章 督戰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二十九章 問對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五十章 夾擊第一章 基本盤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1248章 分裂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1195章 耐心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959章 班底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四章 團伙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590章 籠中人第五十章 肥肉第五章 城建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二章 三月第二十章 邙山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第973章 加速第1312章 交代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1279章 離京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1334章 說動(給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1252章 西進與西進第十章 京師(一)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1168章 品茗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二十八章 終點第三十章 青唐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948章 壓力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1009章 新潭第十八章 亡國之臣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第十九章 西路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五十八章 誓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十六章 合圍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三十五章 淺水原(給盟主徐薇薇996加更)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二十章 狼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1140章 動真格第七十九章 加速
第1314章 收服第八十章 離開與出使第五十一章 下一個熱點第十八章 金城(一)第七十九章 面見使者第九章 焦躁第三十六章 譁亂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五十章 巴士拉第五十六章 兄弟爲王前驅第二章 池淺王八多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十七章 督戰第1307章 辭行(爲盟主葡萄枝上的螞蟥加更)邊地世襲土官與親王分封第二十九章 問對第二十四章 築城將軍第五十章 夾擊第一章 基本盤第1118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1248章 分裂簡單談談弓箭、鐵甲第四十三章 追逃(爲盟主公子青衫加更)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1195章 耐心第三十七章 兩路(一)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四章 糖與木材第959章 班底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五十七章 小作文第七十八章 觀察者第四章 團伙第十一章 招討使第590章 籠中人第五十章 肥肉第五章 城建第三十三章 遊刃有餘第二章 三月第二十章 邙山第五十九章 迴歸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第973章 加速第1312章 交代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系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1279章 離京第六十九章 獻計第1334章 說動(給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1252章 西進與西進第十章 京師(一)第三十九章 駐軍與滑不溜手第1168章 品茗第二十一章 前哨戰第四十一章 鹹服第四十八章 調動(爲盟主鬼魅森林i加更)第四十四章 王霸之基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二十八章 終點第三十章 青唐第三十一章 虛虛實實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四十二章 擴散第1329章 歷史輪迴第八十四章 選才第六十七章 衝突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第三十七章 壽、申第三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變局第948章 壓力發個單章,來龍去脈。第八十一章 三德第六十九章 熟人第二十八章 會州(二)(給青衣熊貓大佬加更)第1009章 新潭第十八章 亡國之臣第三十三章 壓力第一章 廟小妖風大第十九章 西路第二十章 金城(三)第五十八章 誓第二十五章 成算第十六章 合圍第1337章 各個擊破第四十二章 巡邊(一)第三十五章 淺水原(給盟主徐薇薇996加更)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二十章 狼第三十一章 萬變不離其宗第三十二章 粗發!第四十六章 塞下秋來風景異(三)第二十六章 淮蔡路第三章 生活與提頭賣命第四十二章 北巡準備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五章 重心第1140章 動真格第七十九章 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