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談談弓箭、鐵甲

"

好久沒發單章了,諸君可能有些不太習慣啊。

今天簡單談談弓箭、鎧甲之類的事情。

以前書裡面就多次提起過,唐代軍士沒有專職的弓手,所有人都要射箭,都配備步弓。

步兵出征時的標配裝備中,有關弓箭的部分,史料中寫得很清楚:一個弓袋,裝弓梢、弓弦;一個箭囊,放三十支箭;配三副弓弦。

按照箭矢作用不同,分破甲箭、長垛箭等。

唐軍極其重視弓箭的使用,其步兵戰術,在玄宗講武的記錄中有明確記載。

兩軍對壘,步兵手持長槍或步槊,相對而進。

在一百步、七十步、五十步、三十步距離上,所有人將長槍放在腳邊,聽角聲,持弓齊射。

射完之後,將步弓放在戎服上(戎服是專門設計的,可以放很多東西,具體可以參照壁畫),拿起長槍,繼續前進。

注意:沒有專業的弓手。

弓手既是長槍兵,又是刀盾兵,又是手持長柄鈍器的武夫。

一個士兵,要精通多種兵器,這是極大區別於其他朝代的,很少見。

我認爲可能是府兵遺風,到了募兵制時代後,因爲慣性遺留了下來,導致步兵培養成本居高不下。我們可以看到,北宋時便慢慢取消全能兵了,花隊變成了純隊,很顯然是成本原因。

這裡額外提一下府兵和明代衛所兵的區別。

老實說,不是一回事。

首先,府兵的田地很多,自己種不完,靠部曲幫忙耕作,史料上描述便是“完全脫產”或“甚少參加農業勞動”的徵召兵。

府兵的收入完全依賴農田產出,這是一種南北朝莊園制的殘留,可以視作微型莊園。

府兵自己出錢打製裝備,平時在家訓練個人武藝,比如騎術、箭術、槍術、刀術等等。每年有幾次集中訓練,這時主要練的是隊列、軍陣、旗鼓等大兵團戰術。

府兵有很多特權,比如免稅等等。

如果名下土地足夠,國家對外戰爭少的話,生活是極其富足的。

當然我們也知道,隨着王朝人口增多,土地兼併,府兵名下的土地會越來越少。比如隋文帝晚年就發現,關中有些地方的府兵居然一丁只有十幾畝地,這隻夠養活自己一家子,根本沒有餘力支持訓練,於是開始向關東移民,騰出土地。

但不管怎樣,土地兼併是大趨勢,唐高宗時期,府兵的土地就大爲減少,完全達不到一丁140畝的標準,戰鬥力開始下降。再加上頻繁遠征,府兵開始加速破產,大量逃亡。

到了玄宗朝,府兵已經名存實亡,朝廷開始轉向募兵,天寶十節度也出現了。

而明代的衛所兵,我查閱了資料,全國平均下來,一個衛所兵才擁有25-30畝地,而且這地還不是自己的,是國家的。

也就是說,不是私有制。

可以想見,這種制度發展個幾十年,衛所兵會逐漸變成軍官的奴僕、佃戶。…

二三十畝地的產出,被軍官剋扣之後,餬口都有些困難,更別說參與高強度的訓練了。衛所兵什麼質量,歷史告訴了我們,連少數倭寇都能幹挺他們。

所以,很多讀者把府兵和衛所兵等同,這是不準確的。

再回來談弓箭的問題。

有人說“臨陣三矢”,一個兵一次只能發三次箭。

但古書上說的臨陣三矢是什麼情況?它是指步兵面對騎兵正面衝陣,只來得及發三支箭,而不是說你只有力氣射三支箭。

事實上,即便是步弓,拉到最滿,唐代武夫們在一場戰鬥中,力氣大的可以射十幾、二十支,力氣小的在十支左右,但也差得不遠。

如果射一會休息一會,那還能射得更多。

如果是力道較軟、弓臂較短、射程近的騎弓,一個箭壺三十支箭射光都不是問題。更何況,弓拉不拉滿,所花費的力氣是完全不一樣的。戰鬥之中,大部分時候根本不會拉滿弓射擊。

軍制規定每個人帶三十支箭,可不是無的放矢。

知道唐代的武舉考試嗎?

前文提到的長垛箭,是射城牆垛口的。

武舉考試要求,考生在城下,射垛口的靶子,坐射30箭。

或許你會說這是武舉考試,要求高。但都是職業武夫,我不如你這個參加武舉考試的猛人,但比你差一些,射二十來箭,不成問題——箭囊裡可是規定帶30支箭。

弓是唐代步兵的寶貝,無論戰兵、輔兵,全員都有步弓,都要會射箭。

如果敵人穿鐵甲而來,弓更是射殺他們的最好利器,鐵甲有防護力,但並不絕對。

前文提到的破甲箭,就是對付鐵甲的。

《新唐書》中有一段記載:

(薛仁貴)將行,宴內殿,帝(高宗)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試以五甲射焉。”

仁貴一發洞貫,帝大驚,更取堅甲賜之。

這什麼意思?

李治說古代有人能一箭射穿七層札甲,你來試試射五層甲。

薛仁貴上去,一箭洞穿。

弓箭的威力,與弓的磅數、距離等因素都有直接關係。

薛仁貴離多遠射的,史書無載,但步弓近距離的威力,確實不是鐵甲可以抵擋的。

另外,古代軍士射箭,在不同的場合,會選用不同類型的箭矢。

射鐵甲,就用破甲箭,這也是開元軍禮中規定的,中唐以後更是明確要帶破甲箭。

如果破甲箭近距離都穿不了鐵甲,那麼唐軍步兵大陣接戰前三十步的齊射完全可以取消了,因爲步兵前幾排一定身着鐵甲,還射什麼射?

在近距離步弓搭配破甲箭射擊下,一般士兵身上的鐵甲還真就是紙糊的。除非你有李治特地賜給薛仁貴的“堅甲”。

最後附上逼乎某段。

美國國家地理用日本弓和英國長弓做過測試。

參加測試的兩種弓都採用23公斤標準。在古代屬於中等實戰弓。

日本弓的箭比較長;英國長弓的箭比較短。

兩種弓的發射初速均爲34米/秒。

測試結果:

對人體組織。(無甲)

日本弓射入深度爲30公分;英國長弓射入25公分。

採用長箭的日本弓動能更強勁。

對歐式鎖子甲。(鎖甲)

日本弓未能射入;英國弓射入。

因爲英國弓的箭頭針對鎖子甲做了專門設計,特別的細長尖銳。

對盔甲用鋼板。(板甲)

兩種弓都成功射穿。

結論是:日本弓和英國弓都可以射穿盔甲。

這個我沒看過,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

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四十五章 慘第六十八章 逮住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971章 南下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還是解釋一下吧。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十一章 聯絡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四十二章 亂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三章 兩手抓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1310章 驚聞第978章 督戰官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七十一章 貪婪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在等見客戶,手機發個單章吧。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1232章 檢閱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1138章 法度第四章 兵諫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996章 掃潢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九章 西使城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六十九章 整頓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五章 城建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八十章 入京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1325章 誘惑第1165章 獅子大開口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十六章 突破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八章 招撫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944章 負擔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
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第八十五章 事實與三圍第三十六章 事已至此第四十五章 慘第六十八章 逮住第八十三章 分割第十五章 你們的家人都在受苦吧第971章 南下談一談李克用親兒子的問題還是解釋一下吧。第九十六章 人員與地方第四十一章 土雞瓦狗第十八章 構想(爲盟主奎元哥加更)第二十八章 阻擊與包圍第十一章 聯絡第一百零一章 離開第九十一章 陽謀第四十二章 亂第十八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三)第三章 兩手抓第三十五章 不能讓他回去第三十一章 遍地烽火第1310章 驚聞第978章 督戰官第六章 父老(給盟主李仁軍加更)第十八章 無可阻擋第二十二章 新年第七十三章 見解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300章 李天下與陽謀第七十一章 貪婪第九十八章 回來第十九章 只能做不能說第二十八章 見死不救第二章 太子與調整在等見客戶,手機發個單章吧。第六十二章 廣成澤第二十五章 父子第二十三章 諸葛、韋第二十章 何去何從(爲淚痕兄第二個盟主加更)第十七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二)第九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三)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九十五章 安排與鞏固第三十八章 試驗田與政治中心第三十七章 新安與商州第三十六章 淝水卻思安石在,涇陽遙望子儀行(五)第1232章 檢閱第五十五章 糧船第1138章 法度第四章 兵諫第五十四章 使者與構想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三十八章 平靜第四十三章 人心第1037章 想說放棄不容易第四十二章 追亡逐北(一)第四十三章 宣州第996章 掃潢第二十四章 對聊第九章 西使城第三十二章 上元與靈州第六十九章 整頓第四十一章 爭先恐後第七十章 湖南行第二章 行人與宮殿第六十三章 交接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三十八章 南下第1121章 考生與大義第1288章 坐檯理政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五章 城建第1333章 四路進兵第八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二)第八十章 入京第五十三章 背鍋第1325章 誘惑第1165章 獅子大開口第1069章 特別軍事行動第1242章 北都規劃第二十六章 財稅改革之二第四十七章 沃野鎮第三十二章 崔洪第六十一章 輕視第十六章 突破第七十六章 佈告中外之七第七十七章 軍心與消息第1055章 會面與安排第1240章 是你把夏兵引來的?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二十三章 資源第八章 招撫第一章 機會之地第八章 麟州行(二)第944章 負擔第七章 勇於任事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三十章 想不到吧第九十四章 一躍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