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教育立國

接連一個星期,李衛國的行程安排都在帝國科學院。

除了電氣科之外,也巡視了其他科室,並分別提出相應的遠景發展計劃,鼓勵科學家、工程師們積極研發和創造。

在一些關鍵科目領域,李衛國不吝賜教,將他所知道的一些重要知識和未來發展方向,都告訴給了各科的專家學者們,幫助他們更快、更好的進行相關科學的研發和探索。

因爲李衛國的正確指引,這些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少走了很多彎路,不但節省了大量的科研經費,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效率取得相關的科研成果,然後投入中國之軍用和民用領域,儘快爲國家和人民創造經濟效益,增強國防實力。

教育是立國之本,百年大計,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拖延。

早在李衛國割據上海之時,教育就一直進行着,而且是大刀闊斧的進行。

當年,國內普遍是私塾教育,學費高,門坎高,只有有錢人家的子弟才能請得起先生教課。

當時的國內並無現代式的學校,李衛國一開始建立的旦復大學也是空有其名,學旦復大學名爲大學,一開始教授的課程卻是夜校速成式和小學文化課程,其中夜校速成班只招成年人,小學文化課纔是真正的少年學生班。

隨着十幾年的不斷完善,當年最早入學的小學生,如今纔算是變身成大學生,成爲中國本土大學教育的第一批全年制畢業生。

在中國學生斷代的那段期間,李衛國採取的是借雞生蛋策略,從東南亞華僑中尋找人才填補最初的空缺,以及向歐美派遣留學生填補中期空缺,這種局面持續了十幾年,如今總算是等來了中國本土學生畢業。

這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不過。李衛國並沒有放鬆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反而加快了教育普及的步伐。

衆所周知,歷史上同樣一起開始改革,日本的明治維新戰勝了清朝的洋務運動。其最根本還是在教育這方面的投入。歷史上的1895年,日本的教育已經普及到中學了,也就是九年義務教育,八千萬日本人得到知識的武裝,建立起民族凝聚力;而清朝的教育依然是科舉。只有幾十萬人擁有中學程度文化,一旦到了民族關鍵時刻無法凝聚起來,導致了甲午慘敗。

無獨有偶。

德國的強大,是人類科學的集中大爆炸,德國人創造了人類科學史上無數個奇蹟,讓德國成爲唯一一個利用科技短時間內崛起的強國。而科技的大爆發,決定性因素依然是教育,德國沒有殖民地和資源,靠提高國民教育科技創新強大起來。

而歷史上的美國,吸收了英國的資源崛起和德國的科技崛起的經驗。既有強大的資源發展工業又有強大科技,奠定了美國獨一無二的世界霸權地位。

這些歷史事實,讓李衛國決定中國之未來發展道路,也要像美國那樣,吸取英國和德國的崛起經驗,即依賴自然資源發展工業,也要依賴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打造未來的強大中國。

因此,李衛國對於中國之教育投入之大,世所罕見。

“十年內普及小學教育。二十年內普及中學教育,三十年內普及大學教育!”

在歐美列強的眼中,十年內普及小學教育並不值得驚訝,因爲在歐美。這時最基礎的教育投入。

然而,只有細心的人才會發現,對於中國來說,十年內普及小學教育是多麼浩大的一項工程。

這是因爲,中國擁有2.13億人口,且年輕化比例巨大。因爲太平天國戰爭、三次鴉片戰爭、內戰導致了中國人口從咸豐元年的4.5億人口將至光華元年2.13億人口。其中傷亡的大多是老弱病殘,只有年輕強壯的人口才能從戰爭中生存下來。

這樣一來,擁有2.13億人口的中國,因爲年輕化,都可以接受小學文化教育,十年時間普及小學文化教育,相當於至少有一億人口擁有小學文化水平。

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啊!

就連教育最先進的英國,全部人口加起來不過兩千七百萬而已(不包括殖民地人口),就算全部普及小學教育,也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

而這個數字,將隨着時間的延長,在中國下一個十年、下一個二十年後,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到時候以教育自豪的英國將遭到中國全面碾壓。不僅僅是英國如此,整個歐洲都將難以望其項背了。

有學者提醒英國等歐洲各國列強政府警惕中國之教育活動,擔心中國一旦取得教育上的成功和成果,歐洲將徹底失去世界霸權和世界中心之地位。西方好不容易纔取代東方統治世界的地位,將重新回到東方古老帝國的手中。

然而,這並無卵用。

自大的歐洲各國政府根本不關心這個問題,相反他們很高興中國將鉅額的資金投入教育,而不是投入軍費當中。

歐洲列強兩次被中國打敗,十分擔心中國的軍費投入和軍事化建設,所以纔會高興中國將資金投入教育。

西方並無太大反應,但在中國國內,普及小學文化這項工程卻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是因爲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教育表明,封建帝王一直靠愚民政策來維護其統治,不讓老百姓上學,或者整出科舉、八股等變太方式來阻止更多的老百姓學到知識,尤其到了近代清朝實現合法化的賣官粥爵,更是讓學子們嚴重被弱化,沒人上學了,有那功夫不如多賺點錢買個官了。

新中國廢除了賣官粥爵制度,並且建立了完善的官僚監督制度,帝國最高檢、最高法、最高都察院、廉政公署等機構的建立,將清朝污穢的官場陳規陋習一掃而空,吏治清明,重新讓廣大學子們有了希望。

老百姓都希望子女有前途,以前沒有錢沒有門路上不了學,如今不需要了。帝國教育司在全國各府縣設立皇家公立學校,不論男女,只要是合法的中國公民都可以免費上學。

之所以叫皇家公立學校,這也是李衛國的一點私心。讓老百姓有文化了,將來智商越來越高,如果不加以引導,萬一對皇權和皇室不滿會出亂子的。因此,從一開始。李衛國就以皇家名義來開啓民智,讓老百姓都知道,他們能夠讀書出人頭地都是因爲皇室提供皇家學校的機會,同時,也是最關鍵的是,孩子們第一個接觸的教科書上的第一頁內容,便是擁護祖國擁護皇室等內容,將會被洗腦。

而李衛國也是校長,讓老百姓都以爲進入皇家學校便是天子門生了,這是多麼大的榮耀啊。他們會打心裡接受的。長此以往,一代一代下去,就會形成天下學子盡皆是天子門生,尊師重教的大前提下,自然而然要擁護皇室,支持皇權了。

老百姓都爭先恐後的將子女送入皇家公立小學讀書,其中大多數都是男孩,女孩很少。因爲封建思想毒害,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影響,女孩很難進入學校學習。

不過。李衛國也有辦法,很快便出臺了皇家女子學校制度,由皇后傅善祥親自擔任校長。

這樣一來,皇后教導女子就說得過去了。老百姓雖然不喜歡女孩子上學,但如果是皇后是校長,他們也就願意接受了,畢竟女子學校不會有男子,就不影響男女大妨,這是老百姓最忌諱的事情。這個解決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再加上皇后親自教導女學生,老百姓感覺到這是一份榮耀,於是便漸漸同意了。

當然,皇后傅善祥不可能真的親自去皇家女子學校教課,她只是名義上的,偶爾去講講課還可以。但老百姓並不知道實情,他們甚至以爲皇后會教他們的女兒三從四德、宮廷禮儀之類,還夢想着自己的女兒將來能夠嫁入皇宮,就算不嫁給皇帝,也能嫁給一些高官顯貴們。

帶着這種想法,老百姓也就接受了自家女兒上學的事實了。

最終,李衛國制定的教育培養計劃得以順利實施下去。

除了教育之外,李衛國最關心的便是農業了,這是立國根本,作爲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問題一直都是困擾中國幾千年的大事。

在沒有雜交水稻等高產糧食的時代,想要解決糧食問題只能靠多開荒多種地。

李衛國制定的休養生息和免除農業稅政策刺激了糧食的產量,農民大量開荒種地,令新中國建國後每年都獲得糧食大豐收,高產量。

按照屯田司(農業局)和度支司(審計局)的聯合統計,建國前(僅供考據黨蔘考1864年數據),國內耕地總面積1254.2(百萬市畝),糧食耕地面積1128.8(百萬市畝),糧食總產量3674(億市斤),平均畝產量325(市斤)。建國後(光華3年,考據黨請參考1895年數據),國內耕地總面積爲1365.4(百萬市畝),其中稻、麥、豆、黍、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爲1256.7億(市畝),糧食總產量4549(億市斤),平均畝產量362(市斤)。

按照光華三年人口普查結果表明全國人口2億1376萬餘人,人均糧食達到2128市斤。

這是空前的結果,令全世界爲之震驚。

要知道,21世紀的中國人均糧食不過才900市斤,那可是畝產量飆升到1600市斤了。

這樣一比較就可以看出,此刻的中國糧食產量非常的富足。

當然,造成這種結果並不是偶然,主要還是因爲人口減少了兩億多,耕地面積卻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在加上化肥的大規模使用,綜合起來導致糧食產量暴增。

短短三年時間,農民幾乎都有錢了,不用再爲食物發愁,每家每戶都有大量的餘糧出售換錢。

原本如此龐大的糧食產量會引發糧食價格嚴重下跌的,但李衛國及時採取了措施,並沒有讓糧食價格下跌,而是穩定在一個區間小規模浮動。

這是因爲,中國是農業大國。一旦糧食價格下跌,將影響兩億農民的收入和心情。

作爲皇帝,李衛國優先考慮的便是維穩,農民太多了。就必須要確保糧食價格穩定,否則社會問題就會激化,不利於帝國統治。

然而,維持龐大的糧食價格穩定需要大量的財政支持。

李衛國自己雖然有錢,但帝國政府百廢待興。各項支出早就赤字了,所以不能一味的往裡頭砸錢,需要想辦法。

好在李衛國腦子靈活,糧食大豐收了,多餘的糧食可以出口,畢竟全世界依然面對嚴峻的食物短缺問題,還有很多地方缺糧。

只不過,出口國外並不順暢,這是因爲英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等國封鎖了最重要的南海航道。一開始中國商人還可以藉助太平洋從美洲轉運歐洲,但很快英國就在大西洋上再次封堵。斷了中國出口歐洲的所有通道。

英國是要扼殺中國的出口貿易,報復中國禁菸給英國造成的鉅額損失。

不過李衛國不懼,糧食無法出口,完全可以用來釀酒、飼養雞鴨羊牛。

同時,李衛國也鼓勵民營企業往食品深加工方向努力,將糧食、雞鴨羊牛等肉類加工成各種食品成品進行銷售,增加競爭力,又可以長期儲存起來,等到中國海軍打敗英國海軍,解除海外封鎖後再出口國外創匯。

民以食爲天。尤其在中國,最是喜好吃食。這樣一來,農業和食品加工工業相輔相成,一起進步和擴大。反倒令中國民營輕工業蓬勃發展起來了,一舉多得。

中國人的好吃,也導致病從口入,也是全世界最容易生病的種羣。

在這個年代,疾病每年奪走全世界五千萬人口,而中國人口最多。比例也就最大,幾乎是五分之一的程度,高居榜首。

李衛國對醫療衛生方面高度重視,不僅僅是現在,從李衛國在崇明建立第一支軍隊開始,他就非常重視這方面了。表現在當年李衛國的軍隊當中,疾病死亡率是最低的,除了個別隱疾無法治療死亡之外,再無一例病死。這在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軍隊當中,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主要還歸功於李衛國對醫療和衛生方面的重視,他的軍隊當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定期進行人體消毒,還記得當年讓全體士兵泡藥澡,防止身體滋生病菌和病蟲,不允許士兵喝生水吃不乾淨的食物,不允許隨地大小便,這些措施都是極好的,最大程度的從根本上斷絕了疾病來源,再加上藥物醫療跟上,使得李衛國的軍隊一直健健康康的。

隨着李衛國的軍隊不斷擴張,到了南洋軍時代,軍隊當中已經有了完善的醫療體系,太平天國投降的數萬女軍士兵,一部分轉入現在的皇宮羽林軍,大部分都專職成通信兵和醫療兵了。

南洋軍時代形成的女子醫療部隊,如今新中國成立,女子醫療部隊轉爲中國神策軍當中的各級軍隊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保障了中國神策軍的戰鬥力。

隨着中國膳部司(衛生部)的建立,李衛國制定了一系列醫療衛生方面的法律,而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施行。

在帝國首都設立全國最高的醫療機構——帝國醫院,由原來的專供皇帝、妃嬪使用的太醫院太醫們,以及從全世界各地招募的各國著名醫生爲骨幹,從軍隊女子醫療抽調醫護人員協助,組成帝國醫院最強大的醫療團隊陣容,總攬全國各種疑難雜症。

於各州省會設立二級醫院,從帝國醫院指派專員專科醫生坐鎮,統攬一省的疑難雜症。於個府縣設立三級醫院,主管國民日常的常見疾病治療。於農村設立駐派醫生代表,每三年一輪換。

除了在各地設立醫院,派駐醫生之外,當年軍隊的防病理念得到延伸,不論是城鎮還是農村,對於公共衛生進行嚴格管控,生活污水集中管理,禁止向河流和自來水取水區傾倒,推行疾病預防和管控措施,向國民宣傳科學的個人衛生防疾病意識。

通過這些手段建立完整的醫療體系,確保國民衛生健康。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醫藥條件,面對一些致命性病毒病菌,沒有好藥也是白費。

對於這一點,李衛國早有準備。(。)

第451章 遷都第38章 誰家的馬車在震動第375章 仇恨拉得滿滿滴第323章 想要統一那就再被坑一次吧第557章 姆大陸同鬼谷傳說第19章 咱也是高幹了第424章 新一輪軍備競賽第215章 最強陷害第414章 中華帝國的龍騎兵團第614章 重啓貨幣戰爭第587章 強大的艦隊防空火力網第338章 伏擊英軍運輸艦隊第526章 鴻門宴,誘殺麥克阿瑟第239章 李鴻章滿血復活了第440章 中華帝國的新兵輪番上陣實戰第238章 川沙海戰第510章 搶回打炮的錢第497章 小日本被蹂躪的哭了一地第291章 先贏一回合第457章 特戰隊出動第70章 抄家不如抄城更過癮第366章 電信工業革命第477章 敵蹤驚現第152章 戰爭序幕拉開第362章 收復朝鮮第454章 羅斯福耍陰謀第376章 黑手伸進歐洲第461章 未雨綢繆第282章 教育立國第655章 兩百噸要命的黃金第521章 美利堅再度分裂第594章 斯達琳的黑科技第630章 遭遇蓋世太保第219章 反間計中計(二)第160章 海戰險勝第533章 防空!防空!第210章 天京城破第19章 咱也是高幹了第582章 死亡谷的最後決戰第1章 重生清末第607章 反潛新時代第113章 高築牆,深挖坑,往死裡整第276章 緬甸戰區吊打英軍小盆友第30章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第327章 關島遭遇第3章 給你跪了第275章 收復琉球第364章 開啓無畏艦時代第171章 挖地道進圓明園第627章 把他們全部拉出去斃了第580章 美軍就是用來坑的第260章 亞東新帝國的誕生第594章 斯達琳的黑科技第565章 測試德意奧三國紅線第213章 佈局第555章 歐戰謝幕第322章 英美勾搭第46章 和尚兵還要開光?第294章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二)第60章 愛死人民幣了第480章 一艘通訊船嚇退美利堅艦隊第217章 諜影重重第489章 殘酷的大國博弈第280章 帝國科學院第385章 足球世界盃第257章 英法求和第172章 成立電報局第406章 溫水煮英國第209章 最倒黴的突圍第230章 林肯要玩二萬五千裡第212 章 巨大收穫第140章 人心所向第603章 F20轟炸機問世第335章 阿三的反擊第409章 沒有最坑只有更坑第450章 佈局非洲,衝突加劇第179章 搶灘登陸再遇地鐳第305章 第二戰場上的火爆諜戰第573章 巴卡娜!藏王山戰役大逆轉第266章 再戰雅克薩第113章 高築牆,深挖坑,往死裡整第497章 小日本被蹂躪的哭了一地第163章 瘋狂大練兵第123章 四面埋伏第511章 西伯利亞會戰拉開序幕第532章 希特拉是何方神聖第348章 第三波第579章 血戰死亡谷第157章 迎戰英法美聯合艦隊劇透關於傅善祥的身世容貌經歷之謎第114章 軍心可用第45章 改頭換面的新式軍服第213章 佈局第630章 遭遇蓋世太保第602章 中德空軍裝備競賽第637章 中德特種兵初戰第61章 開動印鈔機第317章 海權論和雄風級戰列艦第11章 父親獲救第127章 鐵壁合圍
第451章 遷都第38章 誰家的馬車在震動第375章 仇恨拉得滿滿滴第323章 想要統一那就再被坑一次吧第557章 姆大陸同鬼谷傳說第19章 咱也是高幹了第424章 新一輪軍備競賽第215章 最強陷害第414章 中華帝國的龍騎兵團第614章 重啓貨幣戰爭第587章 強大的艦隊防空火力網第338章 伏擊英軍運輸艦隊第526章 鴻門宴,誘殺麥克阿瑟第239章 李鴻章滿血復活了第440章 中華帝國的新兵輪番上陣實戰第238章 川沙海戰第510章 搶回打炮的錢第497章 小日本被蹂躪的哭了一地第291章 先贏一回合第457章 特戰隊出動第70章 抄家不如抄城更過癮第366章 電信工業革命第477章 敵蹤驚現第152章 戰爭序幕拉開第362章 收復朝鮮第454章 羅斯福耍陰謀第376章 黑手伸進歐洲第461章 未雨綢繆第282章 教育立國第655章 兩百噸要命的黃金第521章 美利堅再度分裂第594章 斯達琳的黑科技第630章 遭遇蓋世太保第219章 反間計中計(二)第160章 海戰險勝第533章 防空!防空!第210章 天京城破第19章 咱也是高幹了第582章 死亡谷的最後決戰第1章 重生清末第607章 反潛新時代第113章 高築牆,深挖坑,往死裡整第276章 緬甸戰區吊打英軍小盆友第30章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第327章 關島遭遇第3章 給你跪了第275章 收復琉球第364章 開啓無畏艦時代第171章 挖地道進圓明園第627章 把他們全部拉出去斃了第580章 美軍就是用來坑的第260章 亞東新帝國的誕生第594章 斯達琳的黑科技第565章 測試德意奧三國紅線第213章 佈局第555章 歐戰謝幕第322章 英美勾搭第46章 和尚兵還要開光?第294章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二)第60章 愛死人民幣了第480章 一艘通訊船嚇退美利堅艦隊第217章 諜影重重第489章 殘酷的大國博弈第280章 帝國科學院第385章 足球世界盃第257章 英法求和第172章 成立電報局第406章 溫水煮英國第209章 最倒黴的突圍第230章 林肯要玩二萬五千裡第212 章 巨大收穫第140章 人心所向第603章 F20轟炸機問世第335章 阿三的反擊第409章 沒有最坑只有更坑第450章 佈局非洲,衝突加劇第179章 搶灘登陸再遇地鐳第305章 第二戰場上的火爆諜戰第573章 巴卡娜!藏王山戰役大逆轉第266章 再戰雅克薩第113章 高築牆,深挖坑,往死裡整第497章 小日本被蹂躪的哭了一地第163章 瘋狂大練兵第123章 四面埋伏第511章 西伯利亞會戰拉開序幕第532章 希特拉是何方神聖第348章 第三波第579章 血戰死亡谷第157章 迎戰英法美聯合艦隊劇透關於傅善祥的身世容貌經歷之謎第114章 軍心可用第45章 改頭換面的新式軍服第213章 佈局第630章 遭遇蓋世太保第602章 中德空軍裝備競賽第637章 中德特種兵初戰第61章 開動印鈔機第317章 海權論和雄風級戰列艦第11章 父親獲救第127章 鐵壁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