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獨佔一戰利潤

bookmark

剛開戰三天,俄國突然對奧匈帝國宣戰,導致奧匈帝國的x計劃破產,半路上的匈牙利步兵集團軍被迫執行c計劃,調往對付俄軍。?

而塞爾維亞戰場上,巴爾幹集團軍因爲沒有了後續精銳的增援,最後在界河上跟塞爾維亞軍隊進行對峙而毫無進展,一個小心的塞爾維亞,拖住了奧匈帝國整個巴爾幹集團軍,可見奧匈帝國已經日暮西山了。?

1月16日,德國惱怒俄國的背信棄義,對俄國宣戰。同一天,俄國對德國宣戰。?

1月17日,法國見德國上鉤了,於是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同一天,德國和奧匈帝國也對法國宣戰。?

1月18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同一天,德國也對英國同時宣戰。?

隨後兩天裡,英法俄三國協約和德奧土三國同盟相互宣戰,意大利則無恥的稱巴爾幹戰爭是非正義戰爭,拒絕參戰,但也沒有加入協約國一方,而是繼續維持中立,看看風向。?

至此,同盟國和協約國爆發全面戰爭,歐洲大戰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也被點燃。?

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爆發戰爭後,全世界都處於震驚和恐慌當中。?

歐洲各國不論是交戰國雙方,還是中立國內的人們,都感覺世界末日到了。歐洲主流媒體稱之爲歐洲中世紀黑暗的時刻捲土重來,由此可見歐洲人對這場大戰的恐慌。?

歐洲以外地區也不能倖免於難,兩大軍事集團在海外都有大量的殖民地,殖民地自然也要參戰,於是戰後自然綿延出歐洲,波及到非洲、西亞地區。?

美洲大陸雖然沒有被波及,但是美國也不敢大意,反而是擔心,因爲歐洲大戰爆發,這令中華帝國不必再擔心歐洲國家干涉中美日三國問題了,中華帝國會不會對美日動手,很多渠道的風聲已經表明,中華帝國很有可能對美日開戰,因此美國和日本都非常擔心。?

歐戰爆發,中華帝國自然是最高興的國家。一方面可以開始向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出口武器和物資,大發戰爭財。另一方面,歐洲內鬥,無暇介入中華帝國和美日之間的矛盾。只要歐洲沒工夫幫助日美,那麼中華帝國就有信心跟美日開戰,消滅潛在敵人。?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內一片歡聲笑語。?

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得知一戰爆發後,心情高興到了極點。同樣,文武百官們也都是喜氣洋洋的。因爲中華帝國避免了歐洲和日美有可能的聯合對華發動戰爭情況出現,單獨對付日美兩國,中華帝國還是非常有把握的。因此,心情放鬆了,自然也就喜氣洋洋了。?

“歐洲戰況進展如何了?”王辰浩坐在龍椅上,面帶喜悅的問。?

“啓稟陛下!”內閣總理大臣張楓作爲首輔大臣,在皇帝沒有針對問誰的情況下,自然要第一個回答了,於是說道:“歐洲大戰爆發後,英、法、俄、塞爾維亞、波黑爲協約國一方,同盟國方面,除了意大利中立外,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土耳其帝國業已參戰。雙方在一個禮拜的時間內紛紛向對方各國宣戰,已經全面打起來了。”?

國防大臣王士珍補充道:“奧匈帝國入侵塞爾維亞,兩百萬大軍竟然沒有奈何40萬塞爾維亞軍隊,卻被斯拉夫人給打回到了界河,狼狽不堪。德國東線對俄國採取防守態勢,西線在德法邊境上和法國對峙。法軍進攻德國阿爾薩斯和洛林,德軍處於防守態勢。德軍似乎避免跟法軍正面交戰,採取迂迴策略,在一天內佔領盧森堡,並對比利時宣戰,而且主力兵鋒直抵比利時烈日要塞。英國已經完成了全國總動員,遠征軍估計還得半個月左右才能在法國登陸。因爲英*隊主力擺在了蘇伊士運河上,三十萬英軍和十萬法軍正跟三十萬德軍在蘇伊士運河激戰。土耳其跟俄國爆發第十二次俄土戰爭,雙方百萬大軍在黑海、東歐地區激戰,目前都沒有討得便宜。”?

王辰浩點點頭,心中想到,一戰的局部細節出現了變化。時間提前了,參戰國增加了,土耳其、保加利亞都第一時間加入同盟國對協約國作戰,使得同盟國的力量很強大。土耳其對俄國的早期牽制作用非常有利於德*隊防禦東普魯士,並集中力量先對付法國,然後再掉頭對付俄國。英法德三國在蘇伊士運河大戰,這是王辰浩一手策劃的,原本的一戰根本沒有這裡的戰爭。如今蘇伊士運河鹿死誰手還是個未知之數,畢竟三十萬德軍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大的,英法聯軍未必能夠奪回蘇伊士運河。?

當然,王辰浩倒是希望英法奪取運河,這樣德國就只能乖乖的被中華帝國痛宰,只能依靠巴格達鐵路獲取外部支援了。?

整體而言,一戰的整體的戰略態勢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依然在王辰浩的控制範圍內。?

陸軍大臣段祺瑞說道:“各主要參戰國的戰略方針都是根據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強調戰略進攻,輕視防禦。例如法國不去搭理德國入侵比利時的迂迴戰術,而是直接攻擊法國最心痛的阿爾薩斯和洛林,試圖從這個方向上打垮德國。而德國在這個方向上處於防禦狀態,反而試圖迅速攻陷比利時迂迴至法國西北部,從而直搗法國首都巴黎。雙方都企圖依靠一兩次決戰來決定戰爭的勝負,而且都是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來打一場短期戰爭,沒有挖掘經濟潛力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和進行持久戰爭的準備。”?

王士珍贊同道:“俄國和土耳其勢均力敵,以至於俄國短時間內無法在德國和奧匈帝國東線佈置大軍,無法有效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實施牽制。這給了德國利用發達的鐵路網快速跟法國決戰創造了條件。我看好德國獲勝。”?

唐紹儀搖頭道:“未必!德國陸軍固然強大。可是偏偏奧匈帝國初戰就失利,拿不下塞爾維亞,將會影響後續對德國和土耳其的支援,偏偏意大利中立,其態度不定。按照我們之前的判斷,意大利跟協約國已經沒有矛盾了,反而跟奧匈帝國和土耳其帝國都矛盾重重,意大利很可能加入協約國一方,因此力量對比將會很快扭轉。”?

這時李國棟說道:“我們的情報表明德國爲避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按照施利芬計劃,準備在6-8周內首先征服法國,爾後揮師東進,幾個月內打敗俄國,結束戰爭。鑑於法國極欲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對法作戰的設想是:以部署在德法邊境的兵力牽制和吸引法軍主力,同時以強大的主攻集團突然通過中立國比利時,向法國腹地實施深遠迂迴,從背後打擊法軍主力。在東歐戰場,則以少量兵力牽制俄軍。在海上,集中海軍主力對付英國海軍,同時以少量兵力牽制俄國海軍于波羅的海。”?

王辰浩點點頭,對於施禮芬計劃他還是略有印象的。?

按照施裡芬的軍事計劃規定:德國在戰時利用德軍素質高,機動能力強,而且處於內線作戰易於調動的特點,集中兵力搶先進攻西線的法國,在4~6周內擊敗法國,然後再回頭去對付俄國。而俄*隊素質差,訓練落後,調動和集中都比較遲緩,在4~6周內很難在東線對德國發起大的攻勢。德軍將有時間集中兵力擊敗俄軍主力,在3~4個月內贏得兩線作戰的勝利。?

因此,德軍的兵力部署是,在東線只部署9個師的兵力,以牽制俄軍;在西線則部署78個師的龐大兵力,猛攻法國。而西線又以法國西北部的右翼爲主要突擊方向,部署70個師德軍,在左翼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洛林方向只部署8個師,用來牽制法軍主力。在法軍主力攻擊阿爾薩斯和洛林未果之前,右翼德軍將迅速衝過中立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突入法國北部,一直向西衝到英吉利海峽,切斷英國同歐洲大陸的聯繫。然後再南下繞過法國首都巴黎,渡過塞納河,與德軍左翼部隊配合,將法國東部的法軍主力一舉包圍殲滅,從而奪得西線戰場的全勝。?

然而,施裡芬去世後,小毛奇繼任了德軍參謀總長職務。此時,歐洲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歐洲人口在十年內增加了30%,相應的軍隊也多了100萬,尤其是俄國,被中華帝國打敗後,遠東地盤沒了,也就不用在駐軍了。同時,俄國和中華帝國簽署邊界不駐軍條約,並建立了軍事緩衝區,這樣一來,俄國的常備軍都集中在了歐洲部分,200萬軍隊壓的德國有些喘不過起來。?

根據變化了的形勢,小毛奇對施裡芬的計劃進行了調整。他將東線的德軍兵力增加到18個師,以對付過於龐大的俄軍。在西線則加強了左翼,從8個師增加到15個師,否則很難抵擋達75個師之多的法軍主力。因爲德國人口增長,軍隊數量也相應增加,所以西線右翼軍隊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個師,達到72個師。?

法國和俄國早就知道德國的施裡芬計劃,因此針對德國的這個閃電戰計劃,法俄兩國制訂了他們的博文斯基作戰行動,想要趁着德國未完成迂迴機動前,法俄兩國主力便攻克柏林,結束戰爭。?

可以說,如果小毛奇不修改施裡芬計劃的話,德國將會在三個月內戰敗。而法國大元帥在開戰的當天便向媒體保證,三個月內結束戰爭,可以足夠證明了小毛奇臨時修改施裡芬計劃的正確性。?

原本如果沒有土耳其的加入,德國爲了抵擋俄軍需要消耗大量兵力,原本的對法國閃電戰將成爲空談。不過,隨着1912年土耳其加入同盟國後,履行軍事協防條約。使得小毛奇對施禮芬計劃的擔憂成爲了多餘,施禮芬計劃得以正常實施。?

對於協約國來說,土耳其第一時間參戰令他們非常的害怕。因爲土耳其在東線牽制住了俄國大軍主力,使得德軍對法國的閃電戰得以順利實施。好在弱小的塞爾維亞拖住了奧匈帝國主力,意大利選擇中立,使得法國暫時鬆口氣,不過面對德軍主力的攻擊,法軍就顯得非常吃力了。?

王辰浩心想,一戰的結局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因爲他發現同盟國的優勢非常的明顯。?

在王辰浩看來,他希望同盟國勝利,因爲中華帝國未來的敵人是美國,而美國跟英國同宗同源,早晚會聯合起來,因此只有英國敗了,才符合中華帝國的利益。當然,也不能讓同盟國過分強大起來,德國如果不被削弱,那麼也將是繼美國之後中華帝國的下一個潛在的強敵,那也是王辰浩所不樂意看到的結果。?

“陛下!”聽到王士珍的聲音,王辰浩頓時回過神兒來。?

王士珍說道:“陛下,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打起來了,估計沒有一年半載很難結束,我們是不是對美日展開行動?消滅日本這個近敵,打敗美國這個強敵,現在正是機會,歐洲列強沒精力干涉,不用擔心他們。”?

“王大人此言差矣!”張楓見王辰浩有點頭贊同的意思,立即對王辰浩說道:“陛下,現在歐洲剛剛開戰,局勢不明。我們應該先看看再說,畢竟同盟國勝利的潛力大,如果歐洲提前結束戰爭,我們陷入對美日戰爭的泥潭中無法自拔,那將是非常危險的局面。再說了,意大利目前還中立,態度不明。如果意大利參戰,戰場走向肯定會大幅度變化。因此,微臣建議帝國先觀望一段時間,最好通過輸出先進武器裝備,左右歐洲戰局,最好讓他們長時間打下去,帝國大發戰爭財纔是第一要務,對日美戰爭可以放一放。”?

王辰浩同樣點頭,也贊同張楓的觀點,他說的不無道理。?

王士珍見張楓又跟他擡槓,頓時不悅道:“張大人每每都是一副小心駛得萬年船的觀念,實在太保守了,也太妄自菲薄了。以帝國今時今日的軍事力量和財力,完全可以四到六週內打敗美日。至於你說的賺歐洲國家的錢一事,可以同時進行,以帝國的工業能力,完全可以勝任。另外,我們如果打敗美國,你要知道光戰爭賠款一項就足以彌補一切損失了。如果掠奪一次美國,相信油水遠比對英戰爭期間掠奪的要多處幾十倍吧。想想這筆錢,將是我們贏得美日戰爭的巨大報酬。”?

張楓頓時無語,他何嘗不想搶劫美國,不用多,一次就夠了。但是對美國開戰如果陷入泥潭怎麼辦,那將嚴重拖累中華帝國。因此,張楓處於兩難境地。?

王辰浩笑了笑,這個王士珍總拿這個來誘惑人,而且屢試不爽,看看一干官員們聽後都垂涎三尺的模樣就知道有多誘惑了。只是王士珍也太能吹牛了,四到六週就能夠打敗日美同盟,這顯然不靠譜。?

“四到六週太不靠譜了!”王辰浩想了想說道:“歐戰至少得打個三年五載的才能結束,我們兩年內能夠打敗日美同盟,那都是可以接受的。”?

王士珍大喜過望,問道:“陛下同意了!”?

王辰浩點點頭,張楓連忙問道:“陛下,三思啊!”?

王辰浩笑着對張楓說道:“你的謹慎值得表揚,但也不要太過小心了。須知富貴險中求,國家也是如此,要抓住機會。”?

接着王辰浩又安撫張楓說道:“我們可以根據歐洲戰場的態勢時刻調整我們的策略,始終維持歐戰處於一個平衡點上,拖延他們的戰爭時間。例如,如果同盟國佔了上風,那麼我們就限制對他們的物資和武器出口,向協約國提供先進武器來抗衡同盟國。反過來,當協約國佔了上風時,我們就反過來向同盟國出口更加先進的武器,平衡戰爭局勢。這樣,同盟國和協約國雙方的戰爭始終處於一個平衡點上,勢均力敵。那麼他們的戰爭將會是漫長的持久戰,就不可能來干涉我們和美日之間的戰爭了。其實,他們只要打上一年以上的時間,他們的國力就會嚴重消耗,即便突然停戰了,也沒有財力和精力管我們的事情,所以你不必過分擔心。”?

“可是?”張楓還待要提意見。?

王辰浩頓時打斷他道:“好了!朕意已決,就這麼定了!你就專心負責抓國民經濟生產,能夠儘可能的多生產物資。打仗的事情就交給王士珍了,他如果掉鏈子了,朕決不輕饒他就是了。”?

王士珍頓時道:“臣遵旨!”?

張楓見王辰浩主意已定,知道無法更改,只好祈禱帝國會一切順利了,於是恭敬的道:“臣遵旨!”?

就這樣,王辰浩做出了最終決定,終止了軍政雙方的意見分歧,將帝國政府的全部精力都轉入戰時機制上來。?

王辰浩結束了軍政雙方的爭執,隨後的會議所討論的事情都圍繞着如何對歐洲出口物資賺錢,已經對日美進行戰爭準備等事情,再無爭執,軍政雙方官員們盡皆齊心戮力。?

“歐洲列強都是曾經侵略過我們國家的敵人,讓他們自己狗咬狗再好不過了!”?

這句話是文武百官們一致的共識。?

王辰浩問道:“我們的戰略物資儲備的如何了?”?

張楓回答道:“啓稟陛下,按照您的指示,帝國在波多黎各基地、塞浦路斯基地和科威特基地等囤積了大批的歐洲戰場緊缺的物資,等待高價賣給歐洲交戰的國家。同時,巴拿馬運河二期擴建工程業已完成,可供帝國大型商船並向通過,運輸力增加了一倍以上。而巴格達鐵路複線業已建成,帝國的各種出口物資可以在兩個月內運抵歐洲各國。”?

接着張楓又道:“不過,目前各國對華採購物資的增長不是很快,主要是因爲歐洲各國列強都準備幾個月內就結束戰爭,因此他們在採購上面有所保留。另外,歐洲各國都想進口我們的先進武器裝備,目前我們還在跟他們討價還價當中。”?

王辰浩點點頭,道:“沒關係,戰爭初期都是這樣的。我們不管他們,只要大規模生產就行,到時候肯定賣得出去。至於先進武器裝備,暫時先不賣給他們,讓他們打一段時間,當他們無法推進時,那時候我們的先進武器再出手,打破他們之間的僵局,才能夠賣上好價錢。”?

“陛下英明!”張楓等人連忙稱讚。?

這時,唐紹儀突然說道:“陛下,美國估計也會向歐洲各國出口軍火和物資,將是我們的最大競爭對手。”?

王辰浩笑道:“歐洲這塊大蛋糕太過巨大,利益驚人。歐洲幾百年的經濟積累,將消耗在這場戰爭上。如果帝國得到這筆財富,那麼帝國國民將少奮鬥二十年,一下子就會成爲世界的經濟中心。因此,我們要想盡辦法不讓美國對歐洲出口物資賺錢,這份蛋糕我們要自己獨佔,所以對美國的戰爭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這點,其他都是次要的。”?

張楓驚心中暗歎,原來陛下是出於這方面考量,頓時敬佩不已。?

隨後,王辰浩命令王士珍組織好海軍,首先要對日美進行封鎖,執行海上破交戰。阻止日本獲得工業發展的必須材料,以及防止美國對歐洲出口物資搶了中華帝國商人們的利潤。?

於是,中華帝國的巨大戰爭機器又運轉了起來,這次將要面對的敵人不再是單獨一個國家,而是日本和美國兩個國家。尤其是美國,戰爭潛力巨大,中華帝*方雖然信誓旦旦的保證勝利,但並沒有絕對把握。?

第593章 外高加索坦克大戰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85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1)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64章 北洋三傑第164章 沙河會戰第181章 未雨綢繆第439章 重建夏威夷王國第343章 救俄國一命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3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60章 武器採購大競標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234章 給農民實惠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3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374375章 新的威脅日美結盟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61章 自責折第64章 北洋三傑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213章 九日戰爭(下)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107章 準備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10章 前浪後浪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177章 意欲合圍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352章 51區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169章 爲海軍新時代的到來提前準備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538章 墨西哥戰敗和中華帝國的軍事幹預第616617章 帝國空軍的驕子第435章 偷襲珍珠港(一)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16章 過嗣之別第634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上)第587章 終極戰列艦對決之芬蘭灣海戰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321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下)第141章 掘金美利堅1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127章 衝突(上)第392章 日本要遷都第190章 日本海軍的擴張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458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七)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220章 掌控命脈第224章 飛機工業的起步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629章 復仇(4)第506507章 空中堡壘第216章 無比鬱悶的光緒第319320章 屬於中華帝國的神弓海軍時代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3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466章 攻佔諾福克第631章 墨西哥大潰退(上)第678章 颱風行動之解放巴黎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360361章 中華帝國輝煌15年和意大利的倒戈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538章 墨西哥戰敗和中華帝國的軍事幹預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548章 暗戰第291章 賺了夫人又賺兵第234章 給農民實惠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568章 胡德號超級戰巡的悲哀第628章 復仇(3)第381章 巴黎之戰第228章 奪取波多黎各
第593章 外高加索坦克大戰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85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1)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64章 北洋三傑第164章 沙河會戰第181章 未雨綢繆第439章 重建夏威夷王國第343章 救俄國一命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3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60章 武器採購大競標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234章 給農民實惠第105章 船舶重工第290章 斬獲頗豐第198章 整合海陸軍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3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674章 決戰大西洋之德軍潛艇的最後一擊第374375章 新的威脅日美結盟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61章 自責折第64章 北洋三傑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213章 九日戰爭(下)第465章 兩百億美元怎麼夠?第107章 準備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10章 前浪後浪第166章 大戢洋海戰(上)第177章 意欲合圍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644章 鋼鐵的碰撞(中)第352章 51區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667章 決戰大西洋之艱難抉擇第169章 爲海軍新時代的到來提前準備第545章 核子時代降臨,中華帝國的級終極核動力戰列艦第538章 墨西哥戰敗和中華帝國的軍事幹預第616617章 帝國空軍的驕子第435章 偷襲珍珠港(一)第313章 收復香港第598章 中華帝國的抉擇第16章 過嗣之別第634章 伊莎貝拉大撤退(上)第587章 終極戰列艦對決之芬蘭灣海戰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449章 黑色閃電戰(上)第311章 中華帝國大西洋艦隊第73章 工業與海上力量第325章 瓜分英國殖民地(1)第321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下)第141章 掘金美利堅1第481章 西班牙大流感(二)第426章 整風行動 內修政治第127章 衝突(上)第392章 日本要遷都第190章 日本海軍的擴張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178章 膨脹的野心第458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七)第310章 澳洲內戰爆發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343章 1907年海軍軍備競賽第220章 掌控命脈第224章 飛機工業的起步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629章 復仇(4)第506507章 空中堡壘第216章 無比鬱悶的光緒第319320章 屬於中華帝國的神弓海軍時代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3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466章 攻佔諾福克第631章 墨西哥大潰退(上)第678章 颱風行動之解放巴黎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360361章 中華帝國輝煌15年和意大利的倒戈第494章 沙漠風暴行動第538章 墨西哥戰敗和中華帝國的軍事幹預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548章 暗戰第291章 賺了夫人又賺兵第234章 給農民實惠第647章 決戰大西洋之冰雹來襲第568章 胡德號超級戰巡的悲哀第628章 復仇(3)第381章 巴黎之戰第228章 奪取波多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