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最大贏家

經過六年的世界大戰,歐洲所有參戰國家的經濟盡皆崩潰,社會動盪不安。而唯一的白人強國美國也在中美大戰中慘敗,割地賠款,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從世界第二強國的位置上一落千丈。

中華帝國在這兩場大戰中是最大的贏家,通過向歐洲各個交戰國出售軍火和物資大發戰爭財和對美國的軍事掠奪,中華帝國獲得了上千億美元的利潤收入,六年間造就中華帝國的經濟強勁增長,軍事實力無人能及,科學技術領先世界,加上政治穩定等因素,使得中華帝國一舉成爲世界頭號經濟、軍事和科技強國,其他老牌西方國家已經無法望其項背了。

馬德里和約締結後,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紛紛取消戰時機制,將國家重心從戰爭轉入發展經濟上面。

由於中華帝國的介入,這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遠超歷史上的一戰,其戰爭消耗和戰爭破壞給歐洲造成重創,各國經濟崩潰,貨幣大量貶值,人民生活在困苦當中。

原本歐洲戰前建立起來的黃金本位制在戰爭期間隨着各國停止黃金和紙幣的兌換,紙幣貶值,造成金本位制崩潰。尤其爲了購買先進武器裝備,各國不得不把大部分黃金和白銀儲備運往中華帝國,造成戰後歐洲的黃金和白銀庫存太少,加劇了金本位制的崩潰。

光華十七年底,中華帝國統計局發佈的數據表明,中華帝國擁有2.9萬噸黃金和54萬噸白銀,造就北_京、天_津、上_海成爲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大金融中心,中華帝國的金本位制穩定,龍幣成爲全球唯一堅挺的貨幣,取代英鎊和美元成爲國際貨幣。

戰後的歐洲各國經濟基本上都倒退十年以上,因此急需恢復經濟。首當其衝的便是恢復金融貨幣穩定,抑制通貨膨脹。爲此,各國都使出渾身解數來進行經濟和金融改革。

在是否恢復金本位制問題上,英國的立場非常堅定,那就是恢復英帝國在戰前的榮耀和體制。聯合內閣首相大衛?勞合喬治聯合英國十五家大銀行,開始大規模回收紙幣,抑制通貨膨脹。爲了解決金本位制所必須的黃金儲備,英國一方面向中華帝國提出貸款請求,另一方面卻是加緊了對英屬殖民地的盤剝,尤其是對盛產黃金的南非殖民地進行掠奪式開採,對英屬印度人民大肆搜刮錢財。

儘管英國的海外殖民地被中華帝國奪取了很多,但是南非殖民地豐富的金礦和鑽石礦將極大的緩解英國的經濟壓力,使得英國的金本位制體系能夠慢慢恢復起來。但是對於歐洲大陸的其他各國來說,他們儘管有些海外殖民地,但是遠遠沒有英國的大和富庶,歐洲大陸各國對於金本位制體系的恢復只能依靠外力幫助,而中華帝國控制着全球80%的黃金,他們只能向中華帝國求助。

這樣一來,歐洲大陸各國難免不被中華帝國控制金融命脈。各國政府都深知此點,但是面對國內動盪的經濟和混亂的貨幣,如果不能夠及時穩定經濟,那麼動盪的社會很有可能被紅色政權所利用。如果說向中華帝國借債是與虎謀皮的話,那麼給紅色政權機會就是引狼入室,自掘墳墓。

因此,歐洲各國避重就輕,紛紛派出代表前往中華帝國遊說,請求中華帝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此時,中華帝國正沉浸在巨大的喜悅氣氛當中。國庫裡突然間多了價值三百多億龍幣的黃金和白銀,帝國官員們都不知道該如何花這筆鉅款了。

各部門的最高官員們都雲集國會大廈,帶着各自的財政預算方案同國會議員們攀談,爭取國會通過他們的議案。

而作爲內閣總理大臣的唐紹儀卻不在帝國大廈裡,而是到紫禁城求見皇帝王辰浩,聽取王辰浩的建議。

如此鉅款如何個花法,王辰浩心裡也沒個譜了,於是跟唐紹儀一起研究對策。

在王辰浩看來,20世紀是個科技大爆炸的年代,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一旦科技落後一步,那麼整個國家方方面面都會被甩開,因此王辰浩首先關注科技的發展。

唐紹儀道:“皇家科學院已經雲集了兩萬多科學家和學者,帝國在科技人才的儲備方面已經領先世界其他國家了。”

王辰浩問道:“愛因斯坦請來了嗎?”

唐紹儀搖搖頭,頓時苦笑道:“按照陛下您的指示,臣已經多次指示皇家科學研究院將愛因斯坦請到中國來,但是愛因斯坦始終不忍心拋棄德國,多次拒絕帝國的邀請。”

王辰浩心中暗歎,此時正是物理學革命的時候。而這場物理學革命的先鋒便是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廣義和狹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爲20世紀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奠定了理論基礎,它大大推動了科學前進,特別是對研究接近光速的運動和原子物理具有重大理論指導意義。

對於原子物理,王辰浩心中非常的緊張,因爲他不敢肯定在他的領導下中華帝國會率先完成核子武器的研究,也不敢肯定改變了歷史之後的美國是否還會第一個造出原子彈來,如果讓美國率先造出原子彈來,那麼中華帝國將面臨被毀滅的災難。

因此,王辰浩不敢說中華帝國已經真正成爲世界主宰了,至少在中華帝國的原子彈研究成功之前他不敢懈怠。

當然,原子彈不是愛因斯坦一個人能夠研製出來的。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重要的還有量子力學的出現,這是研究微觀世界粒子運動規律的科學。這門科學的發現解決了原子結構以及原子中的電子運動問題。它爲電子技術、半導體技術和激光技術等奠定了理論基礎。

王辰浩深知量子力學在這一時期的應用是它和相對論結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學。好在這方面還算讓王辰浩放心,因爲數月前,北洋科技核子物理實驗室的二十多位專家發明成功了迴旋加速器,居里夫人第一個用中子轟擊重元素鈾,發現了鈾的核裂變現象。從而證明了王辰浩在八年前跟核物理專家們講的鈾元素核可以裂變的事情。

王辰浩明白他辛辛苦苦期盼的核子物理的大門已經敞開了,核子武器的研究已經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因此他決定成立核子物理研究基金。

唐紹儀問道:“陛下打算撥付多少資金作爲這個核子物理研究基金呢?”

王辰浩想了想,此時美國恨透了中華帝國,爲了保險起見,他不得不放棄以前下達的循序漸進的研究方案,於是說道:“先撥付五億龍幣作爲基金!”

唐紹儀大吃一驚,五億龍幣數額太過龐大,但好在帝國現在有的是錢,加之唐紹儀堅信既然王辰浩認爲重要,那麼肯定是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情,因此提筆記錄了下來。

接着,唐紹儀說道:“陛下,工商大臣張謇在報告中稱,帝國工業在這次世界大戰時期發展迅猛,對於電力的需求成指數倍增長,而帝國目前的電廠數量不足,電力生產量已經跟不上工業、商業和民間的用電消耗了。他這次的報告稱希望國會能夠批准關於大力發展電力生產的撥款預案。”

在這次世界大戰期間,電力生產和電子工業有很大發展。電是既簡單方便又經濟便宜的動力來源,這個認知已經被全世界各國多接受。同時,它又是實現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各國對電力生產十分重視。

世界大戰期間,中華帝國已經開始了電力革命,由於中華帝國本土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工業發展強勁帶來電力產業的跳躍式發展。而火力發電站佔電力的主導地位。中華帝國的火電站發電量約佔總髮電量的80%,在發電設備上,先進的輪機系統逐漸代替了活塞式蒸汽機。水力發電也日益增多,但因爲王辰浩並不建議過多的在江河上修建水電站,少量的水電站可以防洪抗澇,但是多了的話就會引發巨大的地質災害。

電力技術的革新使中華帝國的發電量迅速增加,在六年大戰期間,歐美髮電量停滯不前時,中華帝國的發電量增加了5倍多。但這跟增長超過50倍的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和民用電比起來,明顯不足,因此電力如果不加以大力倡導,很快將會成爲限制中華帝國高速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

王辰浩想到這裡,點頭道:“未來電力的發展是必然趨勢,大力發展電力生產是加快國民經濟建設的頭等大事。”

唐紹儀說道:“張謇在電力建設方面的投資預算爲15億龍幣,臣以爲是不是多了點!”

“不多!”王辰浩立即回覆道:“只有對電廠鉅額投入,才能滿足國家的電力消耗,同時電廠增加了,才能抑制電價,工廠、商場和民宅才能用得起電,才能反過來促進生產,還可以刺激電器用品的銷售。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在王辰浩看來,隨着電力的增長,各生產部門逐漸改用電力,民用電器如洗衣機、吸塵器、電冰箱也逐漸普及起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無線電和電影事業的發展。無線電通信技術在世界大戰前已經發明。中華帝國的科學家們又在短波和超短波的研究上取得成就,使無線電通信的有效距離不斷擴大,爲廣播事業奠定了基礎。戰後,中華帝國的廣播事業得到發展,從最開始的軍艦上的廣播電臺,推廣到中央政府進行正規的定時廣播。最新發明的無線電收音機成爲暢銷的熱門貨,戰後的中華帝國國民們非常有錢,可以購買這種奢侈品,使得中華帝國的收音機的銷售額比戰前增加了13倍,由6000萬龍幣增加到了1.72億龍幣。這一時期,電影技術提高很快。最初是無聲電影,或是用留聲機的唱片伴音,但效果不好。1917年,中華帝國出現了第一部有聲電影,並在中華帝國各大城市迅速進行推廣,被廣大國民們所喜歡。

同樣,電力的發展使許多固定式的工作機器採用了電力驅動。但是,它不能適應移動式的機器的工作條件。因此,內燃機仍然是最主要的動力裝置。1917年,內燃機的總功率大約佔原動機總功率的四分之三。內燃機廣泛應用於運輸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的汽車成倍增長,尤其是中華帝國的汽車工業和汽車銷量指數倍增長。

由於中華帝國政府實行國民購買汽車政府補貼的政策,帝國從此便開始進入了汽車時代。而在世界大戰期間,中華帝國的汽車出口激增,國內國外都無法滿足,這促使帝國的汽車工業跳躍式發展,全國陸續出現了3000多家汽車公司,其中大品牌就超過1000家,1917年的世界汽車年產量比1900年增長566倍,達2150萬輛,而中華帝國就消費了90%,成爲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

當然,內燃機也廣泛應用於海上和內河運輸業。從1910年至1917年期間,中華帝國裝備內燃發動機的船舶噸位增加了九倍。各造船廠所製造的內燃機船的數量第一次超過了當時所有的蒸汽機船。內燃機技術的改進使民用航空事業興起。1917年,隨着中華帝國對美戰爭結束,大型轟炸機生產廠商再次失去了軍方訂單,數以萬計的轟炸機定點取消後,生產商將其轉爲民用。並在全國各大城市和國際之間申請開通了數百條航線,建立定期國內國際航班。

而隨着汽車的增多,中華帝國先後修建起高速公路。汽車在城市間交通運輸中起着愈來愈大的作用,並逐漸把城市和農村密切聯繫起來,公路網絡日益密集。

因此,王辰浩對於詹天佑提出的在全國修建高速公路網和航空網一事非常的贊同,並贊同交通部關於修建全國大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和航空航線所提請的10億龍幣預算方案。

當然這份預算案還包括修建機場設施在內,中華帝國目前對於機場的控制還非常嚴格,重要城市的機場設施都歸政府控制。不過,隨着中美戰爭結束,中華帝國在軍事上的威脅已經基本上消除,因此已經有部分地方政府議會批准了將機場交給民營企業經營。

汽車、飛機的發展,需要大量橡膠做輪胎。1910年,中華帝國爲了擺脫對東南亞橡膠的依賴,北洋科技和皇家科學院聯合研製了合成橡膠,但質量遠不如天然橡膠,價格也昂貴。到了1917年,中華帝國研製出質量較好、成本較低的合成橡膠。因此工業化生產橡膠已經成爲重點,對此王辰浩也贊同。

在輕工業方面,中華帝國在六年世界大戰期間獲得了超高速發展。歐洲各國的工業轉入重工業,戰爭的巨大傷亡造成輕工業工人被徵召入伍,輕工業不是倒閉就是破產,中華帝國藉機大量向歐洲出口輕工業產品,到了1917年時,中華帝國的輕工業已經佔據全球70%份額。

中華帝國輕工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追求利潤的商人們很快將目光放在商品的開發研究上面,中華帝國普及大學教育制度爲社會培養了大批的大學生,其中不乏有這方面的人才。

1917年初,江南紡織廠研究員李俊濤研製尼龍絲成功,開始用來生產牙刷,後來大量生產尼龍絲襪、尼龍絲衣服。而北方服裝廠陳克錦則發明了滌綸,從此中華帝國紡織工業進入了尼龍滌綸時代。而尼龍和滌綸的出現,頓時被全世界的人們所熱捧,由此中華帝國的大批服裝設計師藉助人們對新不料的熱愛而走紅,中華帝國的服裝出口不再以物美價廉著稱,而是以品牌方式走入國際,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國際大品牌,利潤翻了幾番。

同樣,中華帝國繼購買了美國人發明的塑料專利權後,在本土大規模的生產,各種塑料投入市場,遍佈行行業業,它們在工業上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華帝國的汽車、飛機和輪船大規模採用內燃機,也迫使中華帝國的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工業迅猛發展。由於王辰浩知道中華帝國是個貧油國,而且開採難度非常大,爲了將來國民經濟發展之必需,王辰浩下令但凡中華帝國國內發現的石油資源一律標註封存,帝國的石油悉數從波斯灣進口。而波斯灣的科威特在中華帝國的控制之下,原油開採和運輸極爲便利,運回國後的成本也比本國自行開採要便宜的多,因此中華帝國就更沒有必要開採本土的有限石油資源了。

石油化工工業除了大規模生產軍民使用的燃油之外,煉油的殘渣中的瀝青更是廢物利用,被用來修建高速公路。

除化工外,冶金、機械製造等方面原本就是中華帝國的強項,經過世界大戰期間的軍事化刺激,帝國的冶金和機械製造能力更上一層樓,並且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工業生產和管理體系。

在農業方面,中華帝國連續十七年獲得大豐收,年產量已經達到2.5億噸。得益於雜交水稻、化肥工業和機械化管理等的支持,中華帝國形成了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四個大型農業生產基地。雖然農業人口還在急劇減少,但是糧食產量不但滿足國內消耗,更是很大一部分用於食品加工出口。中華帝國的食品工業在世界大戰期間深受歐洲人喜歡,戰後歐洲商人繼續從中華帝國進口各種食品,東方人的飲食文化得到西方人的認可,並在影響着他們的生活文化。

唐紹儀每跟王辰浩研究一個問題後,都在他的記錄本上寫下“同意”、“默許”、“待研究”或者“不贊成”等字樣作爲參考,這樣待會兒等他參加會議時心裡也就有底了。

可以說,儘管王辰浩已經將行政權力下放給內閣多年,但是他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巨大的。或許這種影響力會一直持續到王辰浩過世,以後即位的歷代皇帝的影響力纔會逐漸減小。

“陛下!”唐紹儀問道:“英法德意等國希望帝國能夠伸出援手,幫助他們的政府穩定國內金融。”

王辰浩靈機一動,突然想起了歷史上的一戰過後,美國就是利用他賺取的鉅額戰爭財富去幫助歐洲經濟復興。表面上是援助歐洲,實際上當時的美國人手裡握住了歐洲的黃金命脈,等於放貸給歐洲各國,幫助歐洲經濟復興的同時,也爲美國賺取了大量的金錢,並控制了歐洲的經濟命脈。正因爲美國變成了歐洲的債主,美國人便開始耍流氓,大肆進行經濟建設,結果一不小心弄出了信貸危機引發經濟危機,結果歐洲也不可避免的被波及到,美國的危機實際上轉嫁給了歐洲,並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王辰浩心想當年的美國就是此時的中華帝國,只不過區別是中華帝國是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方式,經濟危機不容易發生,但是借款給歐洲,當歐洲的債主,賺取鉅額的高利貸回報還是隻得一試的。

想到這裡,王辰浩說道:“歐洲各國肯定要抑制通貨膨脹,整頓金融貨幣,想要收回市場上流通的超量貨幣,必須得靠帝國的鉅額貸款才行。這是一次發財的機會,你通知財政部,可以貸款給歐洲各國,不過貸款數額要控制得當,要保證能夠收回來,不要變成爛帳。”

唐紹儀記下後,又問道:“陛下,戰爭已經結束,世界上短時間內沒有可以威脅到帝國安全的國家了,軍費和軍備問題是不是應該縮減一下了。”

王辰浩點頭道:“沒錯!短時間內帝國非常安全,朕考慮一下再給你答覆!”

唐紹儀領命,不再追問。

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157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上)第191章 亞東海軍軍備競賽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152章 遼陽會戰第356357章 bb黨第591章 龍幣量化寬鬆 拿別國的錢來花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696章 憤怒的小鳥(上)第459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八)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436章 大決戰第163章 滿載而歸(7300)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118章 遠東金融風暴(2)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300章 邊打邊談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72章 促襟見肘的經費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614章 抉擇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223章 和平方舟醫院船第386章 濟州島之戰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320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上)第471章 國際聯盟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723章 核大戰第264章 光華第347章 貓妖出世和H1N1降臨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179章 小別勝新婚第185章 較量(2)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431432章 戰前準備和政治欺騙第181章 未雨綢繆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111章 一艘船十個墓(1)第553章 核試驗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440章 呂宋戰役第685章 喚醒計劃第679章 颱風行動之下諾曼底登陸第502章 三三線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4章 黃海鏖戰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728章 核大戰(6)第99章 富可敵國第717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2)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468章 紐約之戰第一天第158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下)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218章 發行龍幣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421章 坦克大戰第48章 衣冠禽獸第346章 超級大炮和白磷彈第504章 神壇上的中華帝國空軍第305 新的危機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148章 璦琿攻防戰2第254章 核物理工程第29章 談判破裂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98章 練兵大臣不容易第27章 邊打邊談第265章 巾幗女兵第174章 黃海大戰第407章 立花山之戰第186章 較量(3)第683684章 開闢第三戰場和意大利的投降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第210章 廷議(二)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第99章 富可敵國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
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263章 帝國伊始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157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上)第191章 亞東海軍軍備競賽第395章 血戰失立山第152章 遼陽會戰第356357章 bb黨第591章 龍幣量化寬鬆 拿別國的錢來花第687章 斬首美利堅之鷹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450章 黑色閃電戰(下)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第696章 憤怒的小鳥(上)第459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八)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436章 大決戰第163章 滿載而歸(7300)第252章 科技大移民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第118章 遠東金融風暴(2)第231章 西班牙求和(下)第300章 邊打邊談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565章 中華帝國的鐵飯碗第72章 促襟見肘的經費第622章 h7空中堡壘發威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614章 抉擇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223章 和平方舟醫院船第386章 濟州島之戰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320章 瘋狂搶劫之英國的悲催月(上)第471章 國際聯盟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723章 核大戰第264章 光華第347章 貓妖出世和H1N1降臨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179章 小別勝新婚第185章 較量(2)第578章 美德威脅論 中華帝國擴軍的藉口第653章 決戰大西洋之納爾維克戰役第431432章 戰前準備和政治欺騙第181章 未雨綢繆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111章 一艘船十個墓(1)第553章 核試驗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440章 呂宋戰役第685章 喚醒計劃第679章 颱風行動之下諾曼底登陸第502章 三三線第483章 納粹崛起(二)第720章 深海較量第4章 黃海鏖戰第498章 掐住英國的脖子第728章 核大戰(6)第99章 富可敵國第717章 衛士導彈防禦計劃(2)第195章 工業基地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蘇德戰場第468章 紐約之戰第一天第158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下)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363章 中華帝國的最後一級戰巡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218章 發行龍幣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421章 坦克大戰第48章 衣冠禽獸第346章 超級大炮和白磷彈第504章 神壇上的中華帝國空軍第305 新的危機第722章 日本導彈危機第148章 璦琿攻防戰2第254章 核物理工程第29章 談判破裂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98章 練兵大臣不容易第27章 邊打邊談第265章 巾幗女兵第174章 黃海大戰第407章 立花山之戰第186章 較量(3)第683684章 開闢第三戰場和意大利的投降第384章 對美日戰略之迷惑第210章 廷議(二)第573章 希特勒的無奈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第99章 富可敵國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369章 蘭芳東南亞的釘子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