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元年(1644)十月初一,年僅七歲的順治帝入主紫禁城,頒詔天下,宣佈大清皇朝定鼎燕京。
多年來滿清王朝等的就是這一天。從太祖努爾哈赤開始,以及太宗皇太極爲此連續奮鬥二十八年,流血流汗,鞠躬盡瘁,最後這個天大的榮耀卻落在年僅七歲的世祖福臨身上。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立後金,無時不刻想的是揮軍南下,有一天要飲馬大明,可是最終他卻在寧遠敗給袁崇煥。年事已高的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八個月後鬱鬱而終。之後皇太極即位,也是心心念念要南下奪取大明江山,重用漢臣范文程,仿造明制設六部,無一不是爲了奪取大明江山而努力。可是他們都沒有成功,但年僅七歲的福臨卻成功了。所以後來他的父親皇太極廟號僅爲“太宗”,而他的廟號卻是“世祖”。
但是一個僅僅七歲的兒童可能創下這一豐功偉績嗎?當然不可能!這是因爲當時滿清皇朝真正的掌舵手是多爾袞,換句話來說,是多爾袞帶領羣臣創下這一豐功偉績的。而福臨,不過是以皇帝的名義享受了勝利果實。
多爾袞果斷採用漢臣范文程的建議,起用一直被皇太極閒置的大明降臣洪承疇,關鍵時刻揮軍南下。當時吳三桂正處於進退兩難、連父親愛妾都生死不知的尷尬境地中。多爾袞給予高官厚祿招降。就在李自成和吳三桂于山海關外決戰時,多爾袞親率八旗精銳忽然殺出。李自成猝不及防,自己亂了陣腳。結局不用說,李自成大敗,差點全軍覆沒,只好連夜逃回北京。匆匆即位後的第二天便率領殘軍撤離北京城,將勝利果實拱手讓出。
從招降吳三桂,到隱瞞清兵入關的事實,關鍵時刻忽然殺出。多爾袞的智謀再一次充分體現。進入北京城以後,他安撫民心,頒佈的一系列舉措很得人心。這纔有福臨入主紫禁城、定鼎燕京、開創大清康乾盛世的局面。
順治入主北京城之後,局勢依然很緊張。西安有李自成;四川有張獻忠;江南有南明小朝廷,明朝殘部、各地反清義士不勝枚舉。清朝此時的統治依然不穩固。多爾袞決定先把矛頭對準李自成和張獻忠,最後再解決江南。他的這一決定非常正確,因爲清兵入關時本來就打着替崇禎帝復仇的旗號。
僅僅半年之後,李自成在九宮山兵敗身亡。同年四月,張獻忠被豪格所殺。兩支起義軍隊伍到此基本失敗,只剩一些殘部,並不能對大清構成威脅。此後多爾袞便將矛頭對準南明。在此之前多爾袞曾經修書一封給揚州督師史可法勸降。這封信非常著名,用的是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大意是這樣:大清的江山是從反賊李自成那裡得到,並不是取之於明朝。現在福王朱由崧在金陵即位,棄國仇家恨不顧,只管自己偏安,難道你們以爲長江天塹不能跨越,我們大清士兵投鞭不能斷流嗎?自我大清入關以來,對百姓降臣秋毫無犯,待之以禮,如果你也投降,被封爲平西王的吳三桂就是榜樣,高官厚祿一樣不少。希望你不要把名節榮辱看得太重,否則我們只好在江南兵戈相見。江南百姓的安危在你一念之間。這是我尊重你是江南領袖,所以在南渡前通知你。
史可法當即回覆多爾袞,頭可斷血可流,降絕對不可能!
於是順治二年四月,八旗精銳盡出南下,豫親王多鐸領兵直抵揚州。史可法死守揚州,壯烈犧牲。城破後清兵大肆屠城,這就是著名的“揚州十日”。五月,清兵渡江,南明王朝大敗,福王被俘虜,南明大批文武官員及二十餘萬軍隊投降。
此後軍隊節節南下,大清皇朝基本拿下中原全境,統治地位已經穩固。
多爾袞因爲莫大功勞,威信無倆,可說是權傾天下。羣臣包括濟爾哈朗一再上表,給多爾袞上尊號,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到了順治五年,已經是皇父攝政王。這其中有羣臣的阿諛,也有多爾袞自己想再進一步的原因,導致到了順治五年他已經是實質上的皇帝——皇父攝政王。如此大好局面,多爾袞爲什麼沒有再進一步,索性讓順治禪位自己名正言順當皇帝呢?
本文黃石原創,請登陸17K,支持正版閱讀野史載這全是因爲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的緣故。據說多爾袞從小跟孝莊情投意合,不過後來孝莊卻陰差陽錯嫁給了皇太極。這位癡情的多爾袞多年來暗戀孝莊,也是因爲這段情的緣故才極力把孝莊的兒子福臨推上皇位。在福臨登基後,還跟太后孝莊暗通款曲。就是因爲孝莊,所以他不忍心奪福臨的皇位,以免傷了自己青梅竹馬的情侶的心。到了權傾天下的這時,他便不想再顧慮什麼,決意跟自己的情侶雙宿雙棲。這就有了孝莊下嫁自己的小叔多爾袞一說。
據說當時禮部尚書錢謙益爲了拍多爾袞的馬屁,曾上一表,內容大致如下:“皇太后正當盛年,獨處深宮,必多傷感;攝政王功高位尊,又值斷絃。不如請太后下嫁攝政王,既解太后之孤寂,又酬皇叔之大功。”這表一上,多爾袞心花怒放,當即照準,還以順治的名義頒佈了一道上諭。這道上諭據說也是錢謙益執筆。
上諭這樣寫的:“朕以沖齡踐祚,定鼎燕京,表正萬方,廓清四海。藐躬涼德,曷克臻斯?幸內稟聖母皇太后訓迪之賢,外仗皇叔攝政王匡扶之力;一心一德,斯能奠此丕基。顧念皇太后自皇考賓天之後,攀龍髯而望帝,未免傷心;和熊膽以教兒,難開笑口。
幸以攝政王託股肱之任,寄心腹之司;寵沐慈恩,優承懿眷。
功成逐鹿,抒赤膽以推誠;望重揚鷹,掬丹心而輔翼。金縢靖亂,立姬公負扆之勳;鐵券酬庸,令邱嫂轑羹之怨。藉此觀臚萱室,用紓別鵠之悲;從教喜溢椒宮,免唱離鸞之曲。與使守經執禮,如何通變行權?既全夫夫婦婦之倫,益慰長長親親之念。嗚呼!禮經具在,不廢再醮之文;家法相沿,詎有重婚之律?聖人何妨達節,大孝尤貴順親。朕之苦衷,當爲天下臣民所共諒。其大婚儀典,着禮部核議奏聞,候朕施行。欽此。”
於是禮部接了聖旨,擬定太后下嫁禮儀。孝莊便轟轟烈烈上演一出太后改嫁攝政王小叔的喜劇。爲此明末詩人張煌言作了首《建夷宮詞》大爲諷刺,詩句如下:
上壽觴爲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注儀,大禮恭逢太后婚。
特此申明!以上所錄都是野史所說,所以我在前面都加了“據說”二字,從“野史載”三字開始!現在我來一條條分析,看看真相到底如何,孝莊跟多爾袞究竟怎麼回事?到底有沒有下嫁一事?
首先我們從孝莊跟多爾袞有多年情緣這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