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凱旋而歸

bookmark

羅幼度身着白衣,大步走進靈堂,看着大廳正中停放的棺槨,點燃三炷香,上香之後只是行了一揖,並未下拜行禮。

身爲皇帝,能着白衣來此,已經足夠尊重耶律賢了。

臣子,即便去了,死者爲大,也受不得君王的大禮。

看着面前的棺槨,他長嘆了口氣,道:“賢寧身爲契丹貴胄,卻有大胸懷大氣魄,致力於漢契一家,操勞過度,英年早逝,朕深以爲憾。賢寧於國有忠,於民有仁,於己有德,於朋有義,誠乃當世之君子,可爲天下人表率。”

羅幼度這一番話,給了耶律賢極高的評價。

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羅幼度轉向家屬方,打算接受家屬的謝禮。

這一轉身,羅幼度見到耶律賢的“家屬”不免有些錯愕。

他入內的時候守靈家屬正在跪拜着低頭燒紙錢,也沒有多關注,現在對方答謝的時候,才發現在他面前穿着一身孝服拜謝的居然是自己的小姨子蕭夷懶。

在蕭夷懶的身後,纔是耶律賢適、耶律休哥。

耶律賢身爲契丹皇族,命途多舛。四歲的時候,遭遇兵變,父母死於火神澱之亂,他自己也是險死還生,躲在柴垛裡才逃過一劫,但也留下了體弱的隱患,已經沒有直系親屬了。

正是因爲看中這個,厭惡女人的耶律璟纔將耶律賢養於永興宮,當作契丹太子來培養。

而今耶律賢病故,確實尋不到親屬守靈。

耶律休哥作爲契丹宗室,與耶律賢一同長大,而耶律賢適與耶律賢惺惺相惜,也屬知己好友。

兩人充當家屬爲耶律賢送葬守靈,羅幼度是知道的,但蕭夷懶爲何排在兩人之前,便不得而知了。

其實嚴格地來說,蕭夷懶算得上是耶律賢未過門的妻子。

蕭思溫在軍事上的水平一塌糊塗,可行政方面的能力可圈可點,尤其是手握蕭家這張王牌,即便身上有丟失幽州的污點,但依舊在契丹廟堂上如魚得水。

歷史上蕭思溫的三個女兒,長女蕭胡輦,嫁遼穆宗之弟齊王耶律罨撒葛,次女蕭夷懶,嫁耶律李胡之子趙王耶律喜隱,三女蕭綽,嫁給耶律賢。

細細分析一下,遼穆宗無後,兄終弟及的耶律罨撒葛是第一繼承人。

耶律李胡是耶律阿保機的嫡長孫,只是昔年耶律德光威望太高,這才選擇立賢。如果契丹皇室血脈斷絕,耶律喜隱這位嫡長孫有很大的優勢。

至於耶律賢自不用說,他是遼世宗耶律阮的兒子,耶律璟內定的繼承人。

沒有超強的政治人脈與手腕,蕭思溫哪能這麼嫁女兒?

不過因爲羅幼度的出現,蕭思溫的女兒從三個變成了一個。

蕭思溫自然只有一個想法念頭,自己的女兒必需的大遼的未來皇后。

蕭思溫最終選擇了耶律賢,與之定下盟約。

耶律賢娶蕭夷懶,而蕭思溫舉蕭家之力,幫助耶律賢獲得帝位。不過因爲耶律璟猶在,他們並未公開,只是口頭約定,都在凝聚實力。

結果韓家搶先發難,耶律必攝登基,蕭思溫慘死,耶律賢南逃等一系列變故。作爲蕭夷懶未婚夫的耶律賢再次見到蕭夷懶的時候,早已經是物是人非。

耶律賢有心求死,自然不願意耽誤蕭夷懶的未來,便推了這門婚事,認蕭夷懶爲義妹。

蕭夷懶理所當然的爲耶律賢送葬。

其中的複雜關係,羅幼度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不過看着蕭夷懶這一身白色的孝服,他突然想起了在蜀地的花蕊夫人,那一身白色縞素,似如今日一般。

蕭夷懶五年裝病,足不出戶,縱然自身沒病,亦是一副嬌弱的病美人姿態,讓人憐惜。現在又穿着一身孝服,一眼望去,竟有一種將之擁入懷中撫慰的衝動。

羅幼度暗笑自己出徵近兩年時間,這精蟲真就有些把持不住。

他並未表露出自己的悸動,從容不迫地向蕭夷懶、耶律賢適、耶律休哥道了一聲:“節哀”。

蕭夷懶微微作揖,說道:“陛下白衣弔唁,妾替家兄叩謝陛下大恩。兄長臨終之前,有言陛下乃天命仁主,契丹族仁能夠歸爲大虞,成爲大虞子民,實乃我族仁之幸。只恨不能長期輔佐陛下左右,親眼見大虞王朝再現漢唐盛世。”

她這番話是加了私料的,耶律賢想看到的是漢契一家。

漢人、契丹人不分彼此。

真要有輔佐之心,也不至於死在這裡。

但蕭夷懶此言,無疑是幫助大虞朝廷更好地統治契丹。

羅幼度眼眸中閃過一絲讚許,道:“賢寧雖不能親眼所見,但自會有人替他完成這一宏願。”

他說着看了耶律休哥、耶律賢適一眼,用意顯然。

耶律休哥、耶律賢適肅然回禮。

尤其是耶律休哥。

耶律賢適是一個政治家,在這方面看得很透很開。他能夠很理所當然的接受自己的身份,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耶律休哥相對純粹,作爲一個忠於國家的軍人,儘管他能夠感受到羅幼度對自己的信任與器重,也覺得面前這位中原天子確實比耶律必攝更加出色,能夠在他麾下效力,確實讓人心動,可內心深處終究有那麼一點點的不自然……

直到今日,耶律休哥聽到羅幼度對耶律賢的評價,真正感受到面前這個中原天子的胸襟氣度。

耶律賢怎麼死的,耶律休哥心底門清。

他相信羅幼度不可能不知道,但即便如此,耶律賢還是獲得了契丹皇家葬禮的資格,還得到了“於國有忠,於民有仁,於己有德,於朋有義”這樣的評價,讓人不得不服。

耶律休哥心中執念盡去,說道:“賢寧兄亦與臣言:此生能入汴京,一睹華夏文化風采,見識大虞氣象,此生以足。若有來生,願生在中國,爲陛下效犬馬之勞。”

羅幼度忽然想到當初第一次見面時耶律賢說的那句話“草民又何嘗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國?”

耶律賢始終爲契丹謀劃,但他對華夏文化的嚮往之心,卻是實打實的。

羅幼度微微頷首,轉身離去了。

羅幼度在臨潢府又待了十餘日,作了最後的善後工作,在九九重陽節這一日,率師南下返京,班師回朝。

凱旋大軍與契丹貴族一道浩浩蕩蕩的踏上了歸程。

回程的第一站是昔年契丹的中京大定府,現在依舊叫大定府,但已經不是契丹的中京,而是大虞的州府。

一入城中,羅幼度便受到了地方百姓熱切的歡呼,街道旁不只是漢人,還有奚人、契丹等草原民族,他們都發自內心的歡迎羅幼度凱旋。

本來契丹與大虞朝作軍事競賽,通過壓榨百姓的收入來獲得資本,百姓生活得並不如意,又發生了焚城一事。

百姓對於耶律必攝更加厭惡,反觀羅幼度卻積極的協助滅火。

在大義上高下立判。

此外羅幼度在稅收上並沒有苛刻契丹,而是採用一視同仁的態度。相比契丹原先的重稅,自然好上許多。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羅幼度這邊席捲了契丹的貴族……

古往今來這財富都是掌握在貴族手上的,百姓的生活質量,完全取決於那口湯的多寡。

羅幼度將契丹貴族一掃而空,貴族們遺留下來的土地、商鋪將會重新整合劃分。

這將會造成千千萬萬有識之士崛起的機會。

這些人必然是擁戴羅幼度的大虞朝廷的。

大定府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不論是漢人農民還是草原牧民他們現在都有自己的田地與牛羊,草場也得到了適當的分配。

商販工匠們面對大把的機遇,收入地位肉眼上漲。

儘管大虞朝廷攻取大定府不足一年,但全新的氣象早已遍佈全城。

對於造成這一切的羅幼度,他們自然是以最熱烈的態度來迎接造成這一切改變的天子,他們的新皇帝。

羅幼度揮舞着雙手,騎在高頭大馬上回應着周邊百姓。

在羅幼度身後不遠有一輛華貴的馬車。

蕭夷懶微微掀開馬車一角,向外眺望,看着街道兩旁熱情的百姓,眼中閃着一絲絲的異彩。

馬車裡還有一人是蕭夷懶的丫鬟叫秋影。

小姑娘偷偷的從縫隙裡向外眺望,說道:“二娘子,陛下太了不起了。要不是這一路上都有兵士列隊相護,百姓看上去都可能撲上來。如此受愛戴,也就書裡堯舜一樣的聖君可以相比了吧。”

蕭夷懶輕笑道:“確實如此!”

想着這些日子的接觸,她道:“陛下將會是繼秦皇漢武唐宗之後又一位蓋世明君。”

她放下了車簾,繼續幹着手上的針線活。

細小的銀針在白色的綢緞上穿梭,靈活的如同活物一般。出針之快捷細膩,便如一個擁有十數年針線活的老師傅。

秋影看得入神,讚道:“二娘子的繡的真好,唯有江南、蜀地的繡娘可以一比了。”

秋影說話的時候有些慚愧,蕭夷懶的針線功夫還是她教的,但是現在她的技術,遠遠比不上自家這位小姐了。

秋影是漢人姑娘,早年給契丹劫掠到了臨潢府,因生活所迫,賣身成爲蕭夷懶的丫鬟。

秋影會一些針線功夫,蕭夷懶裝病足不出戶,閒來無事,就跟自己的丫鬟學習針線打發時間。

這一練就是五年有餘……

她一天到晚自困牢籠,也不用爲生計奔波,這五年的練習時間遠比正常人十年還多,熟能生巧,練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刺繡功夫。從小小的繡帕枕巾,到後來製作衣服,都是遊刃有餘。

蕭夷懶輕輕咬斷了線,將自己縫製而成的衣服攤開,在身前比劃了一下,語氣中帶着幾分喜悅的說道:“怎麼樣?”

秋影一臉驚愕,臉上帶着幾分遲疑,道:“二娘子生的漂亮,穿什麼都好看,只是……”她頓了頓,輕聲道:“這衣服看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吉利?”

蕭夷懶製作的衣服用針精細,手藝高超,布料也是高麗走私來的上等絲綢,怎麼樣也不可能難看。

但在秋影眼中,蕭夷懶製作的這衣服雖不是孝服縞素,卻有幾分相似,讓人往那方面聯想。可說是孝服,又沒有孝服的樸實,與孝服本質上是不同的。

蕭夷懶輕笑道:“不會,只要他喜歡就好。”

大定府行宮。

羅幼度接見了馬得臣、邢抱朴。

馬得臣是羅幼度任命的大定府長史,而邢抱朴已經升任爲大定府司馬,兩人現在是大定府的一二把手,至於張雍他醉心教育,並不願出仕,在協助安撫大定府百姓之後,繼續教書去了。不過因爲張雍的功勞,其幼弟張琪混了一個功曹參軍的職位。

馬得臣在契丹長大,但入中原考得進士,心自然是向着大虞,他又習慣瞭解契丹方面的習俗文化,便調到了大定府任職。

馬得臣、邢抱朴皆是良臣,前者擅治,後者重刑,絕佳組合。

兩人各自向羅幼度彙報了大定府的情況。

羅幼度聽得極爲認真,大定府是漢契共治的第一試點,很多政策都是結合大虞朝廷的政策以及契丹的政策綜合,或者全新頒佈嘗試的制度。

其中無可避免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尋找出來,然後一一解決。

馬得臣、邢抱朴在施行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逐一彙報。

羅幼度一一記下,緊急的直接重新修正,不着急的或者嚴重的,帶到汴京與百官一同商議。

兩人從下午一直待到黃昏方纔離去。

羅幼度忙了一下午,肚子餓的咕咕叫,正想傳旨用膳,卻聽殿外傳來蕭夷懶求見的消息。

“讓她進來吧!”

羅幼度不加多想,讓人請蕭夷懶入內。

這一路上他沒少受蕭夷懶的照顧。

羅幼度率軍出征,作爲表率大多時間都是在軍營中與兵士同吃同住的,最多開個小竈,也不會很過分,也就多一兩個小菜。

現在凱旋而歸,講究少了一些。

蕭夷懶一路上給他安排了不少契丹的美食,味道並不差。

“妾身見過陛下!”

蕭夷懶一身白衣,輕步入殿。

羅幼度見蕭夷懶一身超前的服飾,似孝服又非孝服的白衣,將她那病美人的風采完全襯托了出來,眼眸下閃過一絲驚豔。

第六十九章 莫名的從君從父第二十一章 影響擴大第十六章 葬禮上的佳人第三十一章 符彥卿的嗅覺第十一章 收復二州 獨自領兵第四十三章 和州攻防第六十七章 鬼魅般的楊無敵第五章 內應第五十六章 以爲受到天罰的倭軍第五十章 送枕頭的趙匡義第五十六章 步步受制第六十一章 南唐軍亂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章 功利第八十七章 知難而退第686章 亡第一百零八章 原是內鬼!第二章 求情無果第三十三章 陋室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二十章 羅幼度,黃口小兒,欺朕太甚第四十四章 面試 領軍備第五十八章 老天送的大禮第三十七章 “滾”第五十五章 真不講武德第七十八章 龍盤虎臥第八章 暫不支援第六十七章 鬼魅般的楊無敵第十二章 不認同(求收藏推薦)第二十六章 不敢賭第七十一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六章 說服第七十三章 唯一的路第七章 再訂方略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一百四十三章 提倡研究第九章 夜談第四章 誘其腹心第七十四章 籌謀南平第659章 將遇良才第三十三章 “恐高”第四章 我是……羅幼度第六十章 降了吧!第三章 打場立國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開門紅第四章 不敢置身事外第十八章 單騎斬將第四章 不敢置身事外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一百零二章 以假爲真第711章 蕭綽的志向第二十章 張瓊的單純心思第九十六章 喜得小棉襖 北方之事第七十七章 過於順利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二十一章 影響擴大第四章 一腳踹了過去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事起第十七章 小勝第二十九章 再次內卷第六十九章 樸實無華的攻擊第一百六十九章 雍靖第一百一十三章 萬勝王丁部領第十三章 不可輕易效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中下三策第二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十六章 羅虞朝廷的太子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目的第一百一十一章 逃跑第一百七十五章 樂極生悲 驚聞噩耗第七章 中原系將領的迷茫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輕一點第二十五章 聲名大噪第二十章 該丟就丟了第四十一章 甩手節度李處耘第四十七章 酒館鬥毆第二十六章 無可彌補的差距第十二章 名動汴京,指日可待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給小覷了第三十二章 四個月第二十三章 現在投降,還來得及嘛?第一百一十八章 猥瑣發育第六十章 功利第十八章 單騎斬將第三十九章 大理權臣高方第十九章 翻個牌子 找點事幹第十四章 美人恩重第二十八章 羅幼度的嘴第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一百七十八章 勝率第三十六章 說服第十二章 上元節夜第二十二章 交手第四十章 舍大義存小義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一口鍋第八十三章 孔明燈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
第六十九章 莫名的從君從父第二十一章 影響擴大第十六章 葬禮上的佳人第三十一章 符彥卿的嗅覺第十一章 收復二州 獨自領兵第四十三章 和州攻防第六十七章 鬼魅般的楊無敵第五章 內應第五十六章 以爲受到天罰的倭軍第五十章 送枕頭的趙匡義第五十六章 步步受制第六十一章 南唐軍亂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章 功利第八十七章 知難而退第686章 亡第一百零八章 原是內鬼!第二章 求情無果第三十三章 陋室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二十章 羅幼度,黃口小兒,欺朕太甚第四十四章 面試 領軍備第五十八章 老天送的大禮第三十七章 “滾”第五十五章 真不講武德第七十八章 龍盤虎臥第八章 暫不支援第六十七章 鬼魅般的楊無敵第十二章 不認同(求收藏推薦)第二十六章 不敢賭第七十一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六章 說服第七十三章 唯一的路第七章 再訂方略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一百四十三章 提倡研究第九章 夜談第四章 誘其腹心第七十四章 籌謀南平第659章 將遇良才第三十三章 “恐高”第四章 我是……羅幼度第六十章 降了吧!第三章 打場立國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開門紅第四章 不敢置身事外第十八章 單騎斬將第四章 不敢置身事外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一百零二章 以假爲真第711章 蕭綽的志向第二十章 張瓊的單純心思第九十六章 喜得小棉襖 北方之事第七十七章 過於順利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科第二十一章 影響擴大第四章 一腳踹了過去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事起第十七章 小勝第二十九章 再次內卷第六十九章 樸實無華的攻擊第一百六十九章 雍靖第一百一十三章 萬勝王丁部領第十三章 不可輕易效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中下三策第二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十六章 羅虞朝廷的太子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目的第一百一十一章 逃跑第一百七十五章 樂極生悲 驚聞噩耗第七章 中原系將領的迷茫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輕一點第二十五章 聲名大噪第二十章 該丟就丟了第四十一章 甩手節度李處耘第四十七章 酒館鬥毆第二十六章 無可彌補的差距第十二章 名動汴京,指日可待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給小覷了第三十二章 四個月第二十三章 現在投降,還來得及嘛?第一百一十八章 猥瑣發育第六十章 功利第十八章 單騎斬將第三十九章 大理權臣高方第十九章 翻個牌子 找點事幹第十四章 美人恩重第二十八章 羅幼度的嘴第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一百七十八章 勝率第三十六章 說服第十二章 上元節夜第二十二章 交手第四十章 舍大義存小義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一口鍋第八十三章 孔明燈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