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不可輕易效死

bookmark

“參見陛下!”

折御勳、楊重訓、劉紹向羅幼度行禮。

羅幼度一手扶起折御勳,一手扶起楊重訓,然後又將劉紹扶起,大讚道:“三位皆是燕趙豪俠之士,快快起來!此番北上,拿不拿得下這晉陽城無所謂,能夠得你三人,不虛此行了。”

楊重訓虎背熊腰,年紀不大,不滿三十歲,一張方正的國字臉,有着燕趙兒郎的氣概。

折御勳相比三年前多了幾分沉穩,嘴角多了兩片小鬍子,比起當初見面的時候黑了一些。

作爲折家長子,這些年沒少帶兵去襲擊周邊的党項與契丹,身上已經有了一股殺伐之氣。

劉紹倒是平平無奇,並無多少特點。

回去覆命的折賽花,此刻也在折御勳身後。

折御勳、楊重訓、劉紹與大軍會師的時候已經黃昏了,羅幼度直接將三人請入御帳,叫上了曹彬、李處耘作陪,一起用膳。

都是年紀相仿之人,聚在一起好說話。

羅幼度天生的能力就是調節氣氛,天南地北的一通閒聊,原本拘束的折御勳、楊重訓、劉紹三人,打開了話匣子。

羅幼度對於山西河東這一畝三分地很是重視。

在讀符彥卿手札的時候就讀過一段話:“凡馬所出,以府州爲最。蓋生於黃河之中洲曰子河汊者,有善種,出環慶者次之。秦渭馬雖骨格高大,而蹄薄多病。文、雅諸州爲下,止給本處兵及充鋪馬。契丹馬骨格頗劣、河北孳生者曰本馬,因其水土服習而少疾馬。又泉、福州、興化軍亦有洲嶼馬,皆低弱不被甲,唯以本道廂軍及江浙諸處鋪馬。”

自己那個老岳父轉戰天下,當世第一等的騎兵專家,符彥卿能有這番感悟,足見府州馬確實有着特殊之處。

羅幼度之前主張買馬,現在隨着燕幽地的入手,河東也佔據大半,亦有加快馬政的念頭。

羅幼度不想學趙宋,他看過一篇文章,上面統計了北宋牧馬監的數量與方位,其中北宋有牧馬監八十一個,集中在開封地界的有二十一個,再加上京西洛陽地區的六個牧馬監。

三分之一的牧馬監聚在人口稠密的京城附近,然後一個個朝廷大員哭訴但養馬少,佔地多,花費大。

也不知那對臥龍鳳雛想出來的妙招。

可不唄,只要是個正常人,都知道越靠近京城地越貴。

在開封附近設牧馬監,這主意絕了。

更絕的是北宋官員對福建情有獨鍾,在遠離北方敵人的遙遠南方,建造了十一個牧馬監。

王安石更是拿福建當作牧馬新政的改革重點地。

然後悲劇了,養出了一羣只能拉貨的山地馬。

當然更絕的還是道德綁架。

符彥卿在大名府有個馬場,老傢伙喜歡養馬遛狗喂鷹,在馬場裡研究馬種。

用了一匹健壯的神駒與生它的母馬配了種,看看能不能培育出好的種馬。

此事讓一個馬場的馬倌泄露給了一個書生。

書生當時屁都不敢放,但在符彥卿死後,將此事揭露了出來。

將這種嘗試性地育種行爲,上升到了倫理的層次,對符彥卿進行了一系列的批判。

也虧符彥卿死了多年,不然以他的暴脾氣,他養的狗又有事情幹了。

總之宋朝的馬政,真就是一言難盡。

羅幼度可不想鬧笑話,讓後世人取笑自己。

府州馬質量最好,自然得在府州設置牧馬監。

不過府州地處疆界,容易受襲,地方也不大,不適合大規模飼養,加上折家太得地方人心,不好控制。

可以成立一個以培育馬種爲主的牧馬監。

這還有比折家人更瞭解府州的?

羅幼度問起了府州的情況。

折御勳亦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府州的情況細說,見羅幼度對府州戰馬很感興趣,說道:“中國至漢朝起就很重視馬種的培育,唐朝更是將馬政列爲經國要政,不斷地從諸胡國引進大宛國馬種、撒馬爾罕良馬。只是隨着朝代沒落,對於馬種的培育就此鬆懈。唐莊宗李存勖是沙陀人,對於戰馬很是重視。”

“覆滅後梁以後,莊宗抓到一個世襲馬倌的張百里,他是張萬歲的後人。將他安排到了麟州負責培育優良的馬種,當時的刺史是我太祖父嗣倫公。”

“嗣倫公同樣重視馬種培育,重用張百里以及他的後人,直到祖父、父親皆是如此。經過多番培育的府州良馬,確實要勝於我東方常見的諸多軍馬。”

“魏王這一句‘凡馬所出,以府州爲最,有善種,確實貼切。’”

羅幼度不住點頭,就覺得奇怪府谷草場優勢並不明顯,爲何握着最優秀的軍馬。

原來是掌握着最好的種馬培育技術。

這種技術性的人才,留在府谷太浪費了。

以府谷的體量不足以給予對方更多的良駒支持。

不過此事折御勳做不了主,去府州的時候,得向折德扆開口將張百里討要來。

羅幼度動了心思。

折御勳如此坦率地說出來,想來也沒有將此人才技術私吞的意思。

羅幼度又聊起了北漢的情況。

楊重訓也不隱瞞,將自己知道的細說:“僞漢國一直受到契丹的壓榨,本就地貧國弱,每年還要上繳歲幣。直到無不爲相公入相以後,主張自食其力。開始整頓朝綱,開墾農田,灌溉牧場,通過各種手段收編勸降了境內大大小小的山賊,令得僞漢國情況大爲好轉。若非此番惹着陛下,要不了三五年,說不準僞漢國能恢復幾分河東原有的風采。”

“可惜僞漢國不知天高地厚,惹了陛下。那真是自取死路了……”

楊重訓口中的“無不爲相公”說的就是郭無爲,他姓郭,名無爲,字無不爲,號抱腹山人。

羅幼度輕輕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就在羅幼度與折御勳、楊重訓聊着北漢事情的時候,晉陽城內起了一波不小的爭執。

起因在於劉繼業請命夜襲敵營。

“陛下,現在敵營三軍會師,正是我軍最佳時機。末將懇請陛下批准,讓末將領兵五千,夜襲敵營。”

劉承鈞驚疑地看着請命的劉繼業,說道:“劉都虞候,這前段時候,賊兵只有三萬餘,你不請命夜襲。現今城下兵士已多達七八萬之數,你只領五千兵士,豈不是以卵擊石?”

劉繼業官拜侍衛都虞候。

劉繼業道:“陛下,情況完全不同。之前三萬兵,看似少,但其實無跡可尋。賊首羅幼度是知兵之人,三萬兵士的營壘環環相扣,相互照應。他手下又有不少能人,駐守各處。末將一直暗中尋找機會,一籌莫展。”

“就算奇襲僥倖成功,最多也只是製造混亂,傷不了對方筋骨。我軍兵少,這種消耗,並不值得。”

“現在情況卻不一樣了!”

這時,身旁傳來了一句刺耳的質問,“有何不一樣?是因爲敵營中有楊重訓,他是身在中原,心在我大漢?”

說話的正是受到劉承鈞冷遇的樞密使段常。

這個段常是大同雲州人,早年追隨劉崇立下了不少功績,因精通契丹語常充當外交大使與契丹貴族往來,久而久之就成了契丹的傳聲筒。

北漢有難,劉承鈞這個皇帝修書求援,契丹慢慢吞吞,但只要段常親自出面求援,契丹兵馬就如期而至。

段常行事也因此而乖張。

劉承鈞在重用郭無爲之後,就漸漸冷遇了段常。

但隨着契丹援兵久久不見蹤影,郭無爲又分析,他們可能爲契丹所拋棄。

劉承鈞心亂如麻,重新啓用段常,將他叫至身前,好生安撫,希望他能出使大同雲州,探一探口風,求得契丹援兵。

正好劉繼業前來求戰。

段常作爲契丹忠實的走狗,對於劉繼業這樣的人物也很敬重,多次放下身份相交。

耶律屋質看得很清楚,北漢是不可能長存的。

不是給中原覆滅,就是被他們吞噬。

已經打爛的河東,不可能如之前那樣,再出幾個天子了。

所謂河東有真龍氣,也就趙匡義會相信。

不管河東是爲誰所得,劉繼業這樣的名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耶律屋質希望段常能夠跟劉繼業搞好關係,以便在關鍵時候,爲他們所用。

但劉繼業對於契丹並無好感,更不屑段常這種吃着漢家俸祿爲契丹辦事的行徑,不加理會。

這自然令段常嫉恨,出言嘲諷。

劉繼業心裡窩火,忍氣道:“陛下,現在賊兵三軍齊聚,這三軍中有爲羅賊逼降的李筠部,有趙匡胤一手訓練出來的殿前司,還有不熟悉的府谷折家軍,更有新降的麟州楊家與嵐州劉紹部。這些軍隊相互之間存在着一定的懷疑,而且數量過多,即便羅幼度再了得,黑夜中亦不可能從容應對,正是千載難逢的可趁之機。”

“我們藉助夜色襲擊,一邊高呼李筠謀反,一邊高呼殿前司爲趙匡胤報仇,一邊呼府谷折家、麟州楊家配合我漢軍殺敵。慌亂之間,諸多部隊的不信任,能夠令得他們相互猜忌,相互防範,甚至互相殘殺,導致炸營。”

劉承鈞頓覺有幾分道理。

段常卻冷笑道:“說不準劉都虞候直接上演一出陣前請降呢。”

劉繼業怒視段常喝道:“我劉繼業豈是這等小人!”

他雙目圓瞪,威勢十足。

段常嚇得小退了一步。

劉承鈞也是驚疑不定,片刻道:“都虞候乃國之棟樑,朕有大用,斷不可輕易效死。”

------題外話------

謝書友陳二貓、虞嵐山人、數字書友的百賞,謝謝支持!

第一百五十四章 賊人休想靠近雁門關第679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五十八章 調戲聖女第一百七十三章 炫富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顆大雷(二合一)第十四章 自作聰明第二十六章 小閻羅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四十章 舍大義存小義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趾定第711章 蕭綽的志向第五十七章 用間第三十九章 羅幼度的小米弟們?第二章 南北異動第二十三章 娥皇入宮第三十八章 舒州城落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十四章 說客盧多遜第三十一章 成都,朕來了!第八章 口不對心(一)第一百六十章 歸順 調轉槍頭第十六章 又菜又浪(第五更)第四十八章 有喜第一百五十八章 早熟 信任第十二章 鳳州纔是主戰場第十三章 嚴寬並舉第五章 耶律賢第一百五十章 摩皮漢骨第七十四章 人馬嘶鳴第十八章 舉國震恐第二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三十三章 歸義軍的窘境第四十八章 石守信闖開封府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六十二章 喂韓先生喝藥第八十九章 駕崩第八章 何嘗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國?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五十六章 發揮失常 潰敗在即第二十六章 不敢賭第十八章 跟想的不一樣第三十九章 大理權臣高方第五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三十六章 眼睛有點紅第三十三章 兵臨舒州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一口鍋第六十一章 誰得利,誰可疑第八章 破局第668章 萬全大陣第一百五十八章 調戲聖女第四十二章 我行我素第二十八章 利益捆綁第七十一章 燕地盡附第四十二章 烏江渡口阻擊戰第七章 演戲第九十四章 急於求勝第六十三章 甘爲棋子第八十章 開海之功第二章 古都感懷第二十九章 三思而行第七十六章 逃不了跟逃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幹你……第一百六十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二章 大雨傾盆第四十五章趙家兄弟的好感第三十四章 裝死了第十七章 小勝第三章 文化入侵第五十九章 出征前的安排第六十一章 直搗臨潢府第十七章 致命錯誤第六十五章 殺手鐗第二十三章 現在投降,還來得及嘛?第六十三章 連環城寨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第六十五章 李謙溥出兵第八十八章 矯情的江南諸臣第一百三十二章 喪家之犬第四十六章 戰略目的第八十七章 人得向前看第五十八章 周小妹跟蕭小妹第九十四章 雲淡風輕的掌控權柄第四十九章 定北伐第七章 玩得比較花?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二十七章 議和失敗第四十章 半日閒第六十七章 全線潰敗第665章 趁機擊潰南朝第四十六章 殿中策(下)第三十一章 誣衊第六十六章 伏擊不成就強襲第十九章 翻個牌子 找點事幹第六十六章 伏擊不成就強襲第七十二章 迎“大小周後”第四十五章 遊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十章 醉酒遇名將第三十四章 鴻門之宴
第一百五十四章 賊人休想靠近雁門關第679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五十八章 調戲聖女第一百七十三章 炫富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顆大雷(二合一)第十四章 自作聰明第二十六章 小閻羅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四十章 舍大義存小義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趾定第711章 蕭綽的志向第五十七章 用間第三十九章 羅幼度的小米弟們?第二章 南北異動第二十三章 娥皇入宮第三十八章 舒州城落第七十三章 火燒輝月樓第十四章 說客盧多遜第三十一章 成都,朕來了!第八章 口不對心(一)第一百六十章 歸順 調轉槍頭第十六章 又菜又浪(第五更)第四十八章 有喜第一百五十八章 早熟 信任第十二章 鳳州纔是主戰場第十三章 嚴寬並舉第五章 耶律賢第一百五十章 摩皮漢骨第七十四章 人馬嘶鳴第十八章 舉國震恐第二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三十三章 歸義軍的窘境第四十八章 石守信闖開封府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六十二章 喂韓先生喝藥第八十九章 駕崩第八章 何嘗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國?第三十四章 洗浴第五十六章 發揮失常 潰敗在即第二十六章 不敢賭第十八章 跟想的不一樣第三十九章 大理權臣高方第五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三十六章 眼睛有點紅第三十三章 兵臨舒州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一口鍋第六十一章 誰得利,誰可疑第八章 破局第668章 萬全大陣第一百五十八章 調戲聖女第四十二章 我行我素第二十八章 利益捆綁第七十一章 燕地盡附第四十二章 烏江渡口阻擊戰第七章 演戲第九十四章 急於求勝第六十三章 甘爲棋子第八十章 開海之功第二章 古都感懷第二十九章 三思而行第七十六章 逃不了跟逃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幹你……第一百六十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二章 大雨傾盆第四十五章趙家兄弟的好感第三十四章 裝死了第十七章 小勝第三章 文化入侵第五十九章 出征前的安排第六十一章 直搗臨潢府第十七章 致命錯誤第六十五章 殺手鐗第二十三章 現在投降,還來得及嘛?第六十三章 連環城寨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第六十五章 李謙溥出兵第八十八章 矯情的江南諸臣第一百三十二章 喪家之犬第四十六章 戰略目的第八十七章 人得向前看第五十八章 周小妹跟蕭小妹第九十四章 雲淡風輕的掌控權柄第四十九章 定北伐第七章 玩得比較花?第三十章 心服口服第二十七章 議和失敗第四十章 半日閒第六十七章 全線潰敗第665章 趁機擊潰南朝第四十六章 殿中策(下)第三十一章 誣衊第六十六章 伏擊不成就強襲第十九章 翻個牌子 找點事幹第六十六章 伏擊不成就強襲第七十二章 迎“大小周後”第四十五章 遊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十章 醉酒遇名將第三十四章 鴻門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