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荒野求生

bookmark

第700章 荒野求生

李繼隆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很顯然想得太過簡單。

大虞朝廷的政治場是不斷變化的,繼承後周的大虞朝廷,武將依舊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着羅幼度南征北討,平定江南、吳越、巴蜀、涼隴、北漢、南漢以後,天下歸一,需要大量的治世之臣來治理這些廣袤的土地。

武將的刀能夠打天下,卻坐不得天下。

羅幼度無可避的免提拔了大量的中下級別的降臣,又通過科舉獲得了大量的人才,填補空缺。

大量的提拔重用文臣,無可避免的導致文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

尤其是後周遺留下來的那批備受武臣欺凌抱團取暖極爲團結的士大夫集團,他們是大虞朝廷文官的核心力量,遍佈各個崗位。

而軍方這邊,不管是韓令坤、高懷德、還是韓通、石守信這些人都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

讓他們砍人,沒得說,面對十倍於己的敵人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可真要讓他們跟文臣比腦子玩手段,真就不夠格。

那個階段要不是羅幼度幫襯着,還有趙普背後捅着刀子,就這武將陣容,早讓一羣面善心黑的文人賣了,還幫着數錢。

可隨着此番滅遼平高麗以後,情況完全不同了。

士大夫集團在羅幼度、趙普的配合下一舉覆滅,宋琪實力暴漲動了歪心思,讓趙普不動聲色地擺了一道,迅速消亡,文臣實力大衰。

潘美在羅幼度的操作下因功接管樞密院入相,武將的地位一下子就起來了。

別看現在軍方三大佬依舊是韓令坤、高懷德、韓通,但真正的話語權已經向潘美身上傾斜。

韓令坤、高懷德、韓通、石守信這類人未來將會負責禁軍內部的管理訓練,在朝堂上真正擁有話語權的是潘美。

潘美兼之文武,可不是韓令坤、石守信這類人可以讓文臣隨意拿捏的。

現在的武臣已經不需要羅幼度特地騰出手去照拂,他們自己就能與文官叫板對着幹。

廟堂上的文臣那個不是眼高通天,哪能甘心讓一羣武夫再度爬到頭上?

反擊是必然的。

這也是羅幼度特地叮囑潘美的原因。

李繼隆領着一羣將官二代,還未抵達汴京。

陳溝的村長就將事情傳到了洛陽,然後彈劾的奏疏在議事廳轉了一圈,第一時間出現在了羅幼度的案几上。

“混蛋!”

羅幼度氣得重重地將手中的奏疏丟在了案几上,然後又帶着幾分不敢相信的態度將奏疏重新拿起,認真一個字一個字揉碎了細看。

他早在勝利歸朝的時候已經聽過一些風言風語。

隨着天下大定,經濟復甦,一部分的將二代官二代面對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開始倚仗父輩累積下來財富地位,彰顯自己的優越性。他們自覺得高高在上,看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形成了一套無形的鄙視鏈。

或許他們沒有五代時期禮崩樂壞,道德淪喪那種敢當街殺人,視人命如草芥的野獸行徑。但卻在不觸犯道德底線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優越感展現的淋漓盡致。

開封有一個寇判官,那就去洛陽,去商丘、去大名府這些離汴京不遠,又脫離開封府管制的地方,儘可能在不遠離中樞的情況下,獲取最大的自由。

很多事情羅幼度就算不去查,心底也有幾分瞭解。

在後世他做生意的時候雖然沒有經歷過官場,但卻通過一雙眼睛見識過其中的彎彎繞繞。很多時候就爲了一個上面人隨手一蓋的公章,要疏通整個部門,請客送禮吃飯都是常事。

連後世都難以平等,何況是古時封建社會?

羅幼度現在自己當了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還指望下面的人做得到?

他不是白蓮花,更不是聖人,他能做的唯有以帝王之尊,引領這個時代進步,而不是向前一跳就搞自由民主。

很多事情,他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

畢竟都是跟着他打天下的人,是他身旁最可靠的倚仗,不偏心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不能因爲一點小事就動手處理昔日並肩作戰的兄弟,這樣會讓人寒心。

只要不是太過,他便當作沒見到。

不過羅幼度更清楚一味的縱容換來的永遠不是理解,而是得寸進尺。

趙匡胤爲了收兵權,給予武臣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爲了避免武將亂政,授予了文臣無與倫比的權力。

結果呢?

換來的是武臣無盡的貪婪,禍害百姓,以及文臣們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一副皇帝垂拱,士大夫治天下的態度。

這也是羅幼度一門心思維護廟堂平衡的原因所在……

看着手中的奏疏,羅幼度暗自慶幸自己走制衡之路是對的。

他不願不能做的事情,需要有人去做。

就如這一次,李繼隆的態度明確,同樣身爲武臣集團的存在,即便他正義感爆炸,也會爲自己的父親考慮,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朝堂之上如果任何一方勢大,都有可能導致此事受到刻意隱瞞,唯有現在這種雙方都想抓彼此小辮子的時候,才能讓這種事情,無所遁形,真正傳入深宮,出現在御桌之上。

他早就料到會有事發生,但怎麼也想不到事情會如此離譜。

一羣吃喝無憂的毛孩子竟然深更半夜跑到人家村裡去打獵?襲擾無辜百姓生計……

這算什麼?

將整個村子視爲他們嬉戲的場所?

百姓辛辛苦苦養的雞鴨牛羊,成爲他們嬉鬧的玩具?

羅幼度一直覺得一羣衙內二代,最不濟也就是爭風吃醋,或是年輕氣盛,在某個不適宜的地方大鬧一場,出個笑話,然後影響了城裡百姓的生計……

他一直覺得在大虞律法的約束下,就算自以爲高人一等的衙內二代就算看不起百姓,也不敢公然欺凌。

卻不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一羣人跑到遠離城鎮的小村去鬧,這不明擺着欺負他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奏疏裡寫得清楚,一開始只是有人去他們村裡策馬奔行,漸漸的才發展成驅趕豬羊玩弓馬射箭。

膽子越來越大,所幹之事也是越發誇張。

“來人!”羅幼度高呼了一聲。

內侍應聲而入。

羅幼度道:“傳旨秦翰,讓他領兵去迎李繼隆,將他同行之人一併帶來見朕。”

秦翰此次北伐立有不小的功績,現在已經提拔爲御前班直指揮使,負責羅幼度的安全,而是皇宮裡唯一一支直接隸屬羅幼度調配的兵馬,不受樞密院管制。他領着騎軍出得汴京,順着官道而行。

李繼隆本打算一路急行入汴京,但沿途要照顧八個將官二代,速度不免慢了許多,忽見遠處塵土飛揚,神色微變,別是搶人來了,真是如此,可就越鬧越大了。

“前面可是李都督之子李衙內?”秦翰高呼一聲。

李繼隆看着面前的軍隊,略感震撼,以他的眼力不難看出對面的騎軍是百戰精銳,比及他們的涼州騎軍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對方的軍備,戰甲光亮,制式新奇,馬背上還配有長槍、戰錘。

或許涼州騎兵擁有不輸於這支軍隊的戰力,可真打起來,多半是不敵的。

這裝備這兵卒素質,投入戰場,還不所向無敵?

李繼隆在馬上抱拳道:“正是在下,不知尊駕攔路何事?”

秦翰抱拳道:“御前班直指揮使秦翰,陛下命我護送衙內一行人入宮覲見!”

李繼隆不敢有任何遲疑,道:“遵命!”

到了這一步,他也顧不得那麼多了。都傳到了天子耳中,那唯有聽天由命。

至於後邊的那些將官二代聞言直接嚇傻了,膽小的甚至號啕大哭起來。

反倒是石守信的兒子石保從一臉的無所謂,反而一臉喜意,惡狠狠地看了李繼隆一眼。

羅幼度與石守信的關係太鐵,常一起喝酒。

石保從尚在汴京時,不止一次進宮,在他記憶裡那個皇帝待他極好,和顏悅色,稱呼自己爲侄兒。

相比兇狠會揍自己的石守信,石保從聽到入宮,反而不怕了,還打着告狀的意思,要不是李繼隆,他何至於摔下馬背?

秦翰一揮手,御前班直從李繼隆手上將八位將官二代接過護在隊中,一併趕往汴京。

此事鬧得很大,開始在汴京上流傳開。

韓令坤、石守信最先得到了消息,兩人一個殿前司一把手,一個二把手,本就在一起辦公,一合計先一步來到汴京西城堵人。

兩人自然不敢從秦翰手中搶人,只是希望對方能夠網開一面。

“秦兄,給我倆一個方便,就跟我那倆不孝侄兒說上兩句話……”

韓令坤大秦翰三十歲,又是軍方第一人,這種態度已經很給秦翰面子了。

石守信也忙接話道:“咱不會讓兄弟爲難,那畜生犯了此事,即便陛下不罰,我也饒不得他。就是怕他年歲小,在陛下面前胡言亂語,囑咐一兩句。”

秦翰看着面前兩人,繃着臉道:“陛下有命,令某直接領人入宮。兩位大帥所求,恕不能從命!”

他說着一揮手,直接率隊前行,竟全然不理會韓令坤、石守信。

石保從是真的怕自己老爹,縮在人羣中,一句話都不敢說,還接着兵士的身影遮擋。

李瞻卻遠遠看到了自己的舅舅大叫:“舅舅舅舅,救我!”

韓令坤也是一個頭兩個大,李瞻是他亡妻陳國夫人李氏兄長的兒子,李氏臨終前再三託付,託他好生照料,不想竟發生此事,一時也不知如何應對。

石守信目瞪口呆的看着秦翰帶人離去,也是無奈地罵了一句:“這小子,還真有膽量。”

他們兩人的要求其實並不過分,換作常人早就行個方便,換自己一個大好前程。

韓令坤倒是歎服道:“這就是陛下的厲害了。這小子本是皇宮裡微不足道的一個小太監,羸弱膽小,說話都結巴。誰想陛下授他兵書,讓人傳授他武藝,短短兩年,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此恩情,換作你我,同樣得捨命相報。有他在陛下身旁護衛聽用,倒也不錯。”

石守信一想也對。

早年他就與羅幼度有着過命交情,對方當上了皇帝,免不了有點點疏離,但彼此向來將心比心。羅幼度身旁有一個這樣的人物聽用,他也跟着高興。

不過想着自己那個惹事的種,石守信問道:“可那畜生怎麼辦?”

韓令坤苦笑:“等着受罰吧,還能咋辦?”

秦翰一絲不苟的執行着命令,將李繼隆與八個衙內二代領入了皇宮。

都是將門官宦子弟,各種禮節十分熟絡,十分標準恭敬的行禮作揖。

“見過陛下!”

不過他們終歸知道自己犯了事情,神態表情無可避免的忐忑。

唯獨石保從帶着幾分調皮的對着上方的羅幼度眨了眨眼。

羅幼度回以一個微笑,他是真的將石保從當作自己的子侄看待的。

他先示意李繼隆入座,然後看着殿前站着的八人,除了魏仁浦的外孫以外,其餘都是將門之後,看他們的年歲,大的也就是十六七歲,小的十一二歲。

這幫年紀就視百姓爲無物,長大了還了得?

“果然都是將門之後,這般年紀,弓馬嫺熟,真了不起!”

石保從完美繼承了他父親的基因,並沒有聽出反話,而是帶着幾分自豪的道:“自能走能跑以後,小子就跟着家將習武。九歲那年,父親送了一片馬駒作爲禮物,就開始學習騎馬射箭了。”

羅幼度和顏悅色地點頭說道:“不錯,在你們這個年紀,朕都騎不了馬。只是你們可知你們玩狩獵遊戲的獵物是百姓賴以生活的口糧食物?可知你們嬉戲的場所,是百姓日常生活之地,萬一撞着了人,當如何?”

一衆人都低下了頭,但心安了些許,皆心想着:這個皇帝不兇嘛!

羅幼度笑道:“你們年少貪玩,朕不怪你們。只是跑馬狩獵,得去跑馬狩獵的地方。朕在長社附近有一個獵場,可供你們盡情玩耍。”他說着,看了秦翰一眼道:“領着他們去玩,吃喝用度,他們自己解決。讓他們玩個盡興,玩個痛快。”

第六十一章 南唐軍亂第九十五章 毫無節操第一百四十章 劉鋹的禮物第六章 麟州楊家第八十五章 演戲的羅幼度 豁出去的趙匡胤第二章 羅天子愛民第三十四章 裝死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百戰之軍第八章 破局第九十章 穩定大局第675章 大仁大義第十八章 舉國震恐第二十四章 欲語還休《憶相思》第十八章 老少兩狐狸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漢平第七十五章 吳越世代禮遇中原第一百八十三章 死咬不放第八十七章 知難而退第七章 玩得比較花?第五十二章 符家姐妹與折賽花第五十三章 長江浮橋第一百零七章 死戰 最後的希望第三十九章 大理權臣高方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五章 打服爹就夠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一章 符彥卿的嗅覺第一百六十一章 通知第七十九章 殺手鐗出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前卒第654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二章 符家姐妹與折賽花第六十四章 薊州孤城第五十七章 三個月內踏平嶺南第五十三章 你來我往第二十三章 娥皇入宮第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695章 明智的真臘國王第三十九章 羅幼度的小米弟們?第七十一章 越級的折賽花第七十六章 吳越納土第七十五章 文德殿夜第四十七章 致命的殺招第五章 耶律賢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章 小太監秦翰第二章 南北異動第三十二章 兩路求援第664章 閱兵,衛公風采第671章 手忙腳亂第四十章 錦囊妙計第二十一章 屎都趕不上熱乎的第五十六章 步步受制第三十五章 見李重進本書由來!第十八章 舉國震恐第三十一章 入宮受封第十四章 說客盧多遜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658章 風水輪流轉第二十二章 收復幽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死咬不放第八十六章 洞察先機第670章 不會打仗的耶律休哥第六十四章 薊州孤城第二十四章 召見士紳第696章 遠謀不如實利第一百零六章 潛移默化 再見奇葩第四十七章 雪上加霜第五十三章 你來我往第六十二章 有來無回第四十章 內奸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得通透敞亮第三十四章 鴻門之宴第三十章 巡視御營司第四十章 琉球羣島第十七章 北漢投降第四十一章 兩軍對壘第六十二章 內應李從嘉第一百五十二章 草原上的第一場雪第一百六十五章 理論與實戰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開的真香定律第一章 嫡長子名“醜醜”第一百三十章 深山中的丁部領第十五章 餓極的猛虎第四十二章 一語停口角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一百七十二章 景瓊入京第一百三十章 深山中的丁部領第六十五章 殺手鐗第九十二章 自行決斷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七十章 爭奪三叉水第四十八章 真義士!第十三章 劉彥貞的輝煌事蹟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趾定第六十六章 量大理之物力,結中原之歡心第六十章 郭榮的無奈
第六十一章 南唐軍亂第九十五章 毫無節操第一百四十章 劉鋹的禮物第六章 麟州楊家第八十五章 演戲的羅幼度 豁出去的趙匡胤第二章 羅天子愛民第三十四章 裝死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百戰之軍第八章 破局第九十章 穩定大局第675章 大仁大義第十八章 舉國震恐第二十四章 欲語還休《憶相思》第十八章 老少兩狐狸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漢平第七十五章 吳越世代禮遇中原第一百八十三章 死咬不放第八十七章 知難而退第七章 玩得比較花?第五十二章 符家姐妹與折賽花第五十三章 長江浮橋第一百零七章 死戰 最後的希望第三十九章 大理權臣高方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五章 打服爹就夠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二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一章 符彥卿的嗅覺第一百六十一章 通知第七十九章 殺手鐗出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前卒第654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二章 符家姐妹與折賽花第六十四章 薊州孤城第五十七章 三個月內踏平嶺南第五十三章 你來我往第二十三章 娥皇入宮第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三十五章 符王來了!第695章 明智的真臘國王第三十九章 羅幼度的小米弟們?第七十一章 越級的折賽花第七十六章 吳越納土第七十五章 文德殿夜第四十七章 致命的殺招第五章 耶律賢第一百二十七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章 小太監秦翰第二章 南北異動第三十二章 兩路求援第664章 閱兵,衛公風采第671章 手忙腳亂第四十章 錦囊妙計第二十一章 屎都趕不上熱乎的第五十六章 步步受制第三十五章 見李重進本書由來!第十八章 舉國震恐第三十一章 入宮受封第十四章 說客盧多遜第四十四章 誰還玩老套路?第658章 風水輪流轉第二十二章 收復幽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死咬不放第八十六章 洞察先機第670章 不會打仗的耶律休哥第六十四章 薊州孤城第二十四章 召見士紳第696章 遠謀不如實利第一百零六章 潛移默化 再見奇葩第四十七章 雪上加霜第五十三章 你來我往第六十二章 有來無回第四十章 內奸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得通透敞亮第三十四章 鴻門之宴第三十章 巡視御營司第四十章 琉球羣島第十七章 北漢投降第四十一章 兩軍對壘第六十二章 內應李從嘉第一百五十二章 草原上的第一場雪第一百六十五章 理論與實戰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開的真香定律第一章 嫡長子名“醜醜”第一百三十章 深山中的丁部領第十五章 餓極的猛虎第四十二章 一語停口角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一百七十二章 景瓊入京第一百三十章 深山中的丁部領第六十五章 殺手鐗第九十二章 自行決斷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七十章 爭奪三叉水第四十八章 真義士!第十三章 劉彥貞的輝煌事蹟第一百三十三章 交趾定第六十六章 量大理之物力,結中原之歡心第六十章 郭榮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