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bookmark

汴京。

相對不太安分的洛陽,汴京反而更加穩定。

潘美、高懷德的坐鎮,就算有異心的,也不敢亂來。

加上羅幼度在開封府累積下來的名望,百姓對於新朝還是有一定的期待。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能夠影響軍方的兩位大佬正在江陵比賽釣魚。

這見過晉陽城那六城相連的規模,羅幼度回到汴京,就覺得渾身不是滋味。

汴京實在是太小了……

只是羅幼度並沒有遷都的打算,至少未來十年,沒有這個念頭。

汴京再小,也是這個時代意義上的中原之一。

五代諸侯入主中原,大多攻入汴京之後,就開始傳檄天下,邀四方來歸,並非沒有原因的。

這是一個象徵,中原天子,若不在中原,還叫什麼中原天子?

遷都,得天下一統以後,四方安定,才能做的選擇。

當然關鍵一點,還是沒錢。

汴京再小,漕運上的優勢是任何地方都無法取代的。

汴水橫亙中國,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

國都在汴京,僅轉進的節省下來的錢,都是天文數字。

現在的中原經不起折騰,有遷都的錢,還不如南北征戰,儘快一統。

畢竟當皇帝,不是爲了享樂。

羅幼度摟着符清兒,胡思亂想着。

符清兒在一旁跟他商議着將周娥皇進宮的事情,碎碎念念。

羅幼度跟郭榮有着相同的問題:後嗣太少。

符清兒在羅幼度出征的時候,跟着姐姐前符後學了不少當皇后的心得,對於子嗣這方面更是耳提面命。

羅幼度說道:“一切都聽皇后的。”

與符清兒溫存了會兒,羅幼度前往延和殿處理政務。

看着議事廳一份一份的奏章,羅幼度一個頭兩個大。

此次出征北漢是不得已之舉,爲的就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效果是顯著的,但對於國家的經濟壓力卻也可以預見。

此番出征動兵近乎十萬,後勤役夫二十萬人次。

閃電戰爲什麼出人意料,那是因爲違背常理。

這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並非是一句空話。

在糧食沒有準備到位的情況下,想要發動大戰。

結果就是需要成倍地調動人力物力財力以支持。

別看這一仗只打了二十七天,大軍來來回回不過一個月餘,可朝廷所花費的財力物力,甚至超過了北伐幽州之戰。

北伐幽州之戰朝廷準備了一年餘,很多事情都是順理成章。

但這次奇襲北漢,朝廷需要中止很多已經籌備的工作,一切事物都爲軍事調度讓步,影響極大。

羅幼度這裡打是打爽了,政治戰略目的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這一坐下來,看着面前這“衝動後的結果”,羅幼度有一種想要撞牆的感覺。

這就是有準備與無準備的區別。

“還真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羅幼度看着議事廳的大佬們那無聲的反抗,拍了拍臉頰,自語道:“得讓南唐、定難出點血才行。他們最是跳脫,不出點血,太虧了。”

“去議事廳,將三位相公請來議事。”

羅幼度招呼了一聲。

三位相公分別是王溥、魏仁浦、宋琪。

羅幼度以王溥爲首相,魏仁浦爲次相,宋琪以參知政事的身份入議政廳。

三相中論及能力,魏仁浦爲首,但以名望來說王溥最高,宋琪居於兩者之間。

爲了廟堂的穩定,羅幼度短期內不準備換相,但會以參知政事的名義一步步將竇儀、趙普安排入議政廳,用自己的心腹掌控廟堂的行政大權。

對於王溥、魏仁浦的未來,羅幼度都想好了。

前者重名,羅幼度未來會給他一個體面的方式離開,賺足名望。

這是他站對位子的褒獎。

魏仁浦,他的才華能力太讓羅幼度喜歡了。

但這樣的人首相是不能給他的,授予三公職位,留在廟堂出謀劃策,動腦子就好,事情就交給宋琪、竇儀、趙普這些人去幹。

這個時間段,王溥、魏仁浦、宋琪都在議政廳理事。

得到召見,三人一併步入大殿。

“我剛剛看了奏章,確實……新朝財政有些吃緊。我得負主要責任……只是向我要錢,這就不要想了,我比你們更窮,北漢的國庫還比不上我查抄蕭思溫家的所得。不過朕想到一個法子,可以回回本。這登基大典得尋個時間辦了,稍微弄得大一點,邀周邊諸侯派人蔘加。參加登基大典,總不至於空手來吧。收些禮品,擴充一些國庫,應對眼前之急。”

王溥、魏仁浦、宋琪面面相覷。

道理是這個道理,說得如此直白,只怕也就羅幼度一人了。

王溥咳了咳,緩解尷尬,說道:“確實定了幾個日子,由陛下決擇。來年大年初一,二月二,三月三,還有三月十六,皆是好日子。”

羅幼度想了想道:“那就訂二月二,大年初一,太趕,得給他們準備禮物的時間。三月以後,又太晚。二月二,龍擡頭,也算是一個吉利。”

王溥、魏仁浦、宋琪自無異議。

“此外……”羅幼度說着望向殿下衆人,說道:“鑑於趙匡胤謀逆,宮中上下竟無任何應對之法,可見皇宮制度有着巨大的漏洞。朕欲開武德司,諸公可有異議?”

他說這話的時候,語氣十分嚴厲。

擺明了不是商量的態度。

王溥、魏仁浦、宋琪三人都不太樂意,卻也明白有了趙匡胤、範質這兩個的前車之鑑,這皇宮政策制度不加以改變,任誰來當這個皇帝都睡不好覺。

也沒有在這個當頭觸犯羅幼度的眉頭。

武德司改不改名,以後再論,但是當前之要,先要將機構弄出來。

這皇帝必須要有眼線,也必須要有殺人的刀。

接下來一段時間,新朝就圍着建宗廟,舉辦登基大典這兩件大事籌備。

羅幼度也開始一步步調動官員的職位,讓有能力有與自己走得近的人升遷,有能力不跟自己走得近的繼續熬一熬,這叫歷練。

因前朝關係網爬上來的,自然要清算一波。

想治民,得先治吏。

羅幼度治吏之心,並不是說說的。

羅幼度老上司崔衍已經因年紀致仕,羅幼度准許他加轉一官致仕,還許他領半數薪俸,安享晚年。

他這一退,開封府待制的位置就空缺了。

羅幼度沒有繼續安排人接替,而是讓開封府判官薛居正調入吏部擔任侍郎,將寇湘提拔上來,授予他權開封府事。

這命令一下。

京畿上下的所有達官貴胄都有一種腳底發涼的感覺。

寇湘已經繼閻王羅之後,正式給人稱呼爲判官寇。

有這一白臉判官在,任誰犯事都得悠着點。

曲阜孔家。

孔堯看着門口的衙役,怒道:“安縣尉,你這是要做什麼?”

安康順苦笑道:“縣令讓我來徵收糧稅,孔先生乃當代大賢,莫要爲難在下了。”

孔堯看着凶神惡煞的衙役,氣急敗壞地道:“又不是不上繳,哪有強行徵收的道理!”

安康順心底冷笑,暗忖:要不是生得好,老子真就來搶了,跟你逼逼賴賴。

要說世家,這天下不管是什麼王謝五姓,跟孔家相比,都是過眼雲煙。

一直以來,孔家都因出了孔子這一個聖人,而受到了各朝各代的優待,甚至於還授予公爵、王爵。

但五代時期,軍閥林立,武夫當政,孔家的噩夢因此到來。

一羣殺人不眨眼的武夫,他們只認得自己手中的刀,不是你姓不姓孔。

向來受到優待的孔家,在這段時間裡幾近滅族。

虧得出現了一個孔仁玉續上了孔家血脈,孔家的地位於五代這數十年間,毫無疑問處於封建時代的低谷。

直到郭威立國建周,到曲阜祭祀孔子,同時召見孔仁玉,賞五品官服及銀器、雜彩,甚至特許孔家子孫無須繳納田稅,方纔讓孔家的情況有所好轉。

不過到了郭榮這裡,孔家的好日子又到頭了。

郭榮直接取消曲阜孔氏受優待免納租稅的特權,照平民繳納租賦。

這一下可擊中了孔家的軟肋,聖人之後,豈能與平民百姓一樣?

不過面對強勢的郭榮,孔家不敢說什麼。

在郭榮病重時,孔家曾上書符皇后,免除孔家賦稅,但符皇后並未恩准,下令拒絕。

此後中原各處傳出些許對於符皇后不利的言論。

只是還未發酵,範質、趙匡胤就發動了兵變。

孔堯心不甘情不願地讓人上繳了糧餉,心中忽然一動,這江山易主,新皇登基,不正好需要他們孔家的吹捧?

將新皇吹的舒適了,福利待遇什麼的不就來了?

哪裡需要跟百姓一樣納稅?

孔堯越想心頭越熱,大步跑向了自己叔父的住處。

孔家直系家主孔仁玉已經於三年前病故,其長子孔宜年不及弱冠,正在用心攻讀,孔家所有事物皆有旁支孔瑜負責。

孔堯恭恭敬敬地見過孔家族老,將自己的想法細說:“當今聖上不是郭榮那武夫,有仁者風采,叔父不如上表歌頌,復我孔家榮光。”

孔瑜捻鬚笑道:“小輩之中,唯有你提及此意,不錯不錯。哈哈,此刻陛下應該已經收到我孔家上書了。”

這種事情,等你小輩來提?

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題外話------

最近家裡有事,更新稍微不穩定了些,抱歉啊!

第八章 暫不支援第661章 這應該算是好消息吧?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六章 懷念故國第654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五章 滔天烈焰第三十一章 入宮受封第七十三章 王溥來信第三章 前線無糧第六章 效仿諸葛第二十三章 符家二老各懷心思第九十章 穩定大局第八十九章 駕崩第三十五章 前有李谷,後有羅幼度第二十五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零六章 潛移默化 再見奇葩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十八章 舉國震恐第九十七章 高麗之事第三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七十三章 唯一的路第七十八章 老子就是王景第十三章 蕭家長女第三十七章 諸事順暢,莫名高興第五十六章 以爲受到天罰的倭軍第六十四章 朕的漠南 再見蕭胡輦第七十二章 當牛做馬第五十五章 進退自如 滅門番外:三個女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得通透敞亮第675章 大仁大義第一百四十二章 《霓裳羽衣曲》第四十一章 甩手節度李處耘第一百六十一章 通知第十六章 博弈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706章 晾一晾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機智的那派吉郎第七十五章 吳越世代禮遇中原第二十五章 黃河決堤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師第四十章 勞模石守信第665章 趁機擊潰南朝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二十七章 議和失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五十二章 重擔加身第九章 口不對心(二)第一章 契丹上元節第二十九章 討要花蕊夫人第三十一章 謀取舒州 金陵夜話第六章 負荊請罪第九十五章 毫無節操第十六章 羅虞朝廷的太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歸義內亂第四十八章 深謀遠慮第六章 政治戰略第五十六章 婚約?第七章 演戲第四十四章 望風而降第八十四章 內捲起來第三十一章 誣衊第四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輕一點第三章 滋生野心的環境第九十章 穩定大局第692章 全新的廟堂局勢第六十四章 欺我中原無人?第二十九章 再次內卷第704章 將三代第三十八章 舒州城落第六章 驅馬衝陣第二十五章 自己人第十一章 暴殄天物第二十八章 囂張跋扈第二十七章 英雄遲暮第九十八章 對馬島慘案第二十八章 進擊的符清兒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一百章 韓德讓的志向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第九十四章 雲淡風輕的掌控權柄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二十二章 收心第七十九章 折賽花懷了?第七十三章 馬帥威武!第一百三十六章 讓豬拱了第676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十三章 嚴寬並舉第六十六章 人工呼吸第六十章 亂局中的決策第二章 活下去第一百零三章 金刀楊無敵第十八章 無法拒絕的利誘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五十一章 窮寇莫追第二十五章 黃河決堤
第八章 暫不支援第661章 這應該算是好消息吧?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六章 懷念故國第654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五章 滔天烈焰第三十一章 入宮受封第七十三章 王溥來信第三章 前線無糧第六章 效仿諸葛第二十三章 符家二老各懷心思第九十章 穩定大局第八十九章 駕崩第三十五章 前有李谷,後有羅幼度第二十五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零六章 潛移默化 再見奇葩第一百五十六章 言外之意第十八章 舉國震恐第九十七章 高麗之事第三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七十三章 唯一的路第七十八章 老子就是王景第十三章 蕭家長女第三十七章 諸事順暢,莫名高興第五十六章 以爲受到天罰的倭軍第六十四章 朕的漠南 再見蕭胡輦第七十二章 當牛做馬第五十五章 進退自如 滅門番外:三個女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得通透敞亮第675章 大仁大義第一百四十二章 《霓裳羽衣曲》第四十一章 甩手節度李處耘第一百六十一章 通知第十六章 博弈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706章 晾一晾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機智的那派吉郎第七十五章 吳越世代禮遇中原第二十五章 黃河決堤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師第四十章 勞模石守信第665章 趁機擊潰南朝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二十七章 議和失敗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五十二章 重擔加身第九章 口不對心(二)第一章 契丹上元節第二十九章 討要花蕊夫人第三十一章 謀取舒州 金陵夜話第六章 負荊請罪第九十五章 毫無節操第十六章 羅虞朝廷的太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歸義內亂第四十八章 深謀遠慮第六章 政治戰略第五十六章 婚約?第七章 演戲第四十四章 望風而降第八十四章 內捲起來第三十一章 誣衊第四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輕一點第三章 滋生野心的環境第九十章 穩定大局第692章 全新的廟堂局勢第六十四章 欺我中原無人?第二十九章 再次內卷第704章 將三代第三十八章 舒州城落第六章 驅馬衝陣第二十五章 自己人第十一章 暴殄天物第二十八章 囂張跋扈第二十七章 英雄遲暮第九十八章 對馬島慘案第二十八章 進擊的符清兒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一百章 韓德讓的志向第四十一章 妄自尊大第九十四章 雲淡風輕的掌控權柄第四十二章 要讓虞國付出代價第二十二章 收心第七十九章 折賽花懷了?第七十三章 馬帥威武!第一百三十六章 讓豬拱了第676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十三章 嚴寬並舉第六十六章 人工呼吸第六十章 亂局中的決策第二章 活下去第一百零三章 金刀楊無敵第十八章 無法拒絕的利誘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五十一章 窮寇莫追第二十五章 黃河決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