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

改革開放之後的這兩年時間裡,睜眼看世界已經逐漸成爲了社會的主流,西方文化對於中國的滲透是全方位的。

在文學領域,國外的各種思潮和流派也在國內擁有大批擁躉。

從去年開始,《外國文藝》《世界文學》等幾份專注於向國人介紹外國文學作品和動向的雜誌不約而同的介紹了不少意識流文學的作品,讓這個之前在國內飽受打壓的文學流派收穫了不少文學愛好者的關注和喜好。

《賴子的夏天》是一部具有鮮明意識流文學特徵的長篇,對於這個年代的文學青年來說,閱讀這種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時髦和緊跟潮流。

而且一年多時間以來,林朝陽已經憑藉着自身過硬的作品質量在國內俘獲了大批的忠實讀者,他的第一部長篇發表,也引來了這些讀者的追捧。

作家本身的號召力,再加上內容又切合了大衆追求時髦的訴求,《賴子的夏天》開局可謂是一帆風順。

《當代》去年7月才創刊,第一期賣了首印七萬份,一銷而空。第二期印數增加到了十一萬份,仍舊供不應求。

今年開春1月份的是總第三期,賣了十三萬份。

這個數字如果對比《收穫》《燕京文藝》這些有底蘊的老牌雜誌來說,略顯單薄,但不能忽略的是,《當代》可是一份新的不能再新的文學雜誌,它的開局堪稱完美。

按照正常的上漲趨勢,四月份《當代》總第四期(1980年第二期)的銷量應該在十五六萬份之間。

然後用一兩年時間之內單期銷量突破四五十份,對它來說應該不是難事。

它也註定了會在不久的將來躋身於中國頂級文學期刊之列。

但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是在1980年第二期上市之後,《當代》的銷量便畫出了一個驚人的上揚曲線。

這一期《當代》上市之後一週之內便取得了十萬份銷量,上市一個月時間單期銷量達到了二十四萬份。

照着這個趨勢,這一期《當代》的最終銷量恐怕會超過三十萬份。

這個數字若是對比如今文學雜誌扛把子《人民文學》《收穫》的銷量絲毫不起眼,但這個數字可怕的地方是在於它的基礎。

要知道今年第一期《當代》的銷量可是隻有十三萬份而已,僅僅是一期之差,《當代》的銷量就翻了一倍,如此巨大的漲幅,如何能不讓人震驚呢?

毫無疑問的,這一期《當代》銷量的爆炸式增長,自然是與《賴子的夏天》有着莫大的關係。

這一點甚至不需要編輯部去做什麼調查,他們只需要去拆拆那些讀者來信就知道了。

自《賴子的夏天》發表以來,《當代》編輯部收到的讀者來信數量一天比一天多,有時候一天甚至能收到兩三百封讀者來信,其中的絕大多數來信都提到了《賴子的夏天》這部。

早些年國內的絕大多數文學愛好者對於意識流文學是沒什麼概念的,這個文學流派在國內的受衆幾乎都是近幾年培養出來的。

而且因爲擁有一定的閱讀門檻,所以意識流文學的受衆羣體相對來說是比較活躍的,不管是在給編輯部寫信交流方面,還是給報刊投稿方面,都比一些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讀者羣體要更加活躍。

短短一個月時間之內,《當代》編輯部收到了三千多封讀者來信,讀者們在信中對於《賴子的夏天》好評如潮,編輯部負責這些信件的年輕編輯姚淑芝每天光是拆信就忙的不可開交。

不過翻閱這些讀者來信也不是沒有好處,那就是可以從中收穫到正面情緒。

尤其是那些對於作品的褒揚和讚美,讓姚淑芝作爲編輯充滿了驕傲感。

這天下午,手頭的稿件忙完了,她又拆起了那些怎麼拆也拆不完的讀者來信。

她拆開了一封來自hen省西峽縣供銷社的楊雲濤同志的來信,信中這樣說道:

“我是個文學愛好者,前年才瞭解到意識流文學這個現代文學的重要流派,讀過的作品並不多。

一直以來,我對意識流文學的印象都是大段的內心獨白和聯想、跳躍的時間線和晦澀的故事。

但在閱讀《賴子的夏天》這部之後,改變了我對於意識流文學的看法。

我可以看到它其中濃重的、鮮明的意識流風格,但在故事情節的處理上,作者似乎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不至於讓一些對於不瞭解意識流文學的讀者看得雲裡霧裡。

對我個人而言,《賴子的夏天》這部作品是深深地打動了我的。

作者在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一段沒有血緣關係的父子關係,既有趣味性,又包含了對於人生和成長的感悟。

更難得的是他很好的兼容了意識流文學的風格,將‘夏天’這個概念融匯於一種略帶迷幻的感覺當中,成功的將的整體氛圍渲染成強烈的童話色彩。

讓人在閱讀完之後,仍久久難以走出那段如真似幻的美好時光。”

看完了信,姚淑芝心情愉悅,她最喜歡的就是這種誇獎作者和作品的來信,可以收穫滿滿的正能量,同時還不需要回信,省心省力。

再拆開一封信,這次是來自山東師範學院的大學生。

“……我讀的是中文專業,但對於意識流文學向來是敬謝不敏的。在我看來,這個流派的作品晦澀難懂,故作高深,實則狗屁不通。

但在《賴子的夏天》這部中,我看到了獨屬於意識流文學的魅力。

作者以極具個人風格的文字掩蓋,或者說是平衡了意識流文學與普通讀者之間巨大的鴻溝,讓這個看起來高高在上的文學流派變得和藹可親起來。

同時我想說的是,裡的賴子和小軍艱難的在生活中尋找希望、傳遞善意,讓這部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文學流派和類型的概念。

《賴子的夏天》是一場愛、勇氣與成長的深度對話,它超越了一般的意識流作品所能涵蓋的意義,我覺得更應該把他歸爲兒童文學的大範疇當中,這是一部非常富有社會關懷和人文深度的作品。

我相信它必定會在當代文學史上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並且長久的流傳下去。

盼早日出版!”

連續拆了十多封信,姚淑芝心情愉悅,眼看着快到下班時間了,他將信件都整理好,看向了正在審稿的祝昌盛。

“老祝,我拆這些讀者來信,裡面有大半都提出了希望《賴子的夏天》能早日出版的要求。咱們是不是也得抓緊點時間啊?”

祝昌盛聞言擡起頭,“這才一個月呢,太早了。你別看這些來信的讀者催的緊,但的影響力不是一半個月就能鋪開的,如果出版的太早,銷量不見得會好看。”

祝昌盛是老編輯,在圖書出版方面的經驗要比姚淑芝豐富的多。

他是林朝陽的責編,《賴子的夏天》獲得如此大的成功,他也與有榮焉。但現在說出版的事,言之過早。

“出版的事不着急,我覺得座談會可以先開起來。”祝昌盛又說道。

這會兒臨近下班,大家都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參與進了祝昌盛和姚淑芝的話題。

最近這些天,《當代》編輯部內的氣氛充滿了歡樂。

這與刊物的銷量暴漲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一份剛剛誕生還不到一年的文學雜誌,眼看着就要摸到單期三十萬份的銷量,這無疑是值得所有人驕傲的,同時也彰顯了編輯部衆人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成績。

不過大家高興歸高興,也知道這一期《當代》能夠取得如此爆發性增長的根本是什麼。

“老祝,你可一定要看住了林朝陽啊!我可聽說,現在《人民文學》《十月》盯他盯的都很緊。

他最早可是在《燕京文藝》發表作品的,你看看現在怎麼樣,連着好幾次《燕京文藝》都沒拿到他的了。

他現在啊,就是塊唐僧肉!”

編輯部的老編輯柳蔭對祝昌盛叮囑道。

從三月份全國優秀短篇獎以來,林朝陽在國內文學界受到的關注一直不低。

前些天《天下第一樓》在首都劇場公演,一夜之間名動京城,更是讓林朝陽這個編劇在燕京文藝界紅遍了半邊天。

祝昌盛也知道林朝陽現在的受關注程度,他輕嘆了一口氣,“這樣的作家,哪個刊物不想搶呢?”

柳蔭感慨道:“他這種、話劇兩開花的水平,總讓我想起老舍來。”

“呸呸呸!”祝昌盛啐了幾口,對柳蔭道:“老舍才華是沒得說,可不能也像他那麼個結局。”

柳蔭滿不在乎道:“這都什麼年代了,你這個屬於封建迷信。”

同事們說說笑笑,到了下班時間,大家收拾了東西各自離去。

柳蔭騎着自行車回到家,丈夫閻剛也纔回到家,他們夫妻倆都是編輯,閻剛是在《文藝報》任職,同時他還有個身份是評論家。

他們家住的是筒子樓,兩間房,一間孩子住,一間夫妻倆住,夫妻倆的房間既是臥室,也是書房,爲了省地方,餐桌就是書桌。

吃完了飯,閻剛在餐桌上鋪開紙筆。

柳蔭問道:“又要給誰寫東西?”

“《賴子的夏天》。”閻綱回了一句。

《賴子的夏天》就發表在《當代》上,而柳蔭又是《當代》的編輯,她一聽丈夫的話,立刻來了興趣。

“又給林朝陽寫評論啊,你可真喜歡他。”

早在去年,閻剛就爲《牧馬人》寫過評論文章。

在那個時候,《牧馬人》尚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影響力,林朝陽也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名氣。

平時夫妻倆在家會聊,但很少會溝通各自審閱和評論的作品,主要是怕互相干擾。

“瞧你這話說的,不知道的還以爲我在外面亂搞男女關係。”閻剛玩笑着說道。

他撣了撣稿紙,又說道:“前一陣工作忙,今天總算是看完了他的新,特別想寫點東西。誒,對了,審稿的時候伱也看了他這部吧?”

柳蔭點點頭,“看了。那回林朝陽來我們編輯部,說是花了半個多月寫完的。我們當時一聽都驚了,半個多月寫一部二十萬字的長篇,這……”

柳蔭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那意思是說的水平肯定一言難盡。

“半個多月寫的?”

閻剛聞言滿臉詫異,他有些不敢相信的追問道:“他半個月寫了一部二十萬字的?還這麼好?”

“我們當時的反應跟你現在差不多。不過他說的應該是真話,去年冬天那陣他正寫《天下第一樓》的劇本。

轉回頭不到兩個月就掏出了《賴子的夏天》,算算時間,就算是誇張了點,但也絕對不會超過一個半月。”

柳蔭說完之後,閻剛驚歎的說道:“他這個效率,有點嚇人啊!”

“半個多月二十萬字,平均一天一萬字,速度其實還好,最主要是的質量。

你知道,國內一直沒有什麼好的意識流。我們作爲編輯其實看的也不算多,我就看過伍爾夫、福克納的作品。

細說起來,大家都差不多,總體來說我們國內的文學界對於意識流文學的關注還是比較少。

當時看《賴子的夏天》真給我們驚着了!

你從字裡行間就能看出來,林朝陽他不像現在的很多年輕作家,幾乎是照着外國名家的作家來描摹,他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有自己的獨特思考和創作心得的。

我甚至覺得,在意識流文學這個領域,國內無出其右者”

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179章 現成的許靈均第95章 大師也這麼愛錢嗎第35章 媳婦說瘦了,那就是瘦了第215章 委屈的小貓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20章 偷吃姐妹花第72章 你要成批評家啊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59章 少說也得是個中篇吧第178章 不夠帥第97章 我相信你!第90章 正常人的反應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180章 露了一把臉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84章 撿洋落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97章 我相信你!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144章 到底是怎麼回事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25章 光榮的任務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102章 友人許靈均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內在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內在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90章 正常人的反應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學生,擺什麼老資格?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37章 輕鬆拿捏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156章 新作品的靈感第53章 比《簡·愛》還上頭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197章 外賓服務部第98章 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111章 學生們不幹了第28章 有盼頭第107章 越想越難受第179章 現成的許靈均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學生,擺什麼老資格?第98章 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第97章 我相信你!第3章 朝陽,跟我去燕京吧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124章 《父母愛情》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169章 《梵高之死》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183章 自己淋過雨,別人也休想撐傘第100章 錢越多,越不夠花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184章 愛之深,責之切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25章 鴿子精第210章 送上門的雙保(暫缺)第199章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第137章 這錢花的值第165章 給你個任務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89章 道統之爭第179章 現成的許靈均第31章 成了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217章 揮金如土第58章 培養一位國際主義戰士第31章 成了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141章 《賴子的夏天》第80章 1979年文壇扛鼎之作第109章 此生,何其有幸第141章 《賴子的夏天》第9章 百無一用大舅哥第86章 長壽的秘訣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
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179章 現成的許靈均第95章 大師也這麼愛錢嗎第35章 媳婦說瘦了,那就是瘦了第215章 委屈的小貓第24章 平平無奇林朝陽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20章 偷吃姐妹花第72章 你要成批評家啊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59章 少說也得是個中篇吧第178章 不夠帥第97章 我相信你!第90章 正常人的反應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135章 《人民日報》專稿報道第180章 露了一把臉第150章 大家風範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84章 撿洋落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97章 我相信你!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144章 到底是怎麼回事第63章 借書處出了個大作家第125章 光榮的任務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102章 友人許靈均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內在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內在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90章 正常人的反應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學生,擺什麼老資格?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37章 輕鬆拿捏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128章 笨是笨了點,倒還有救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156章 新作品的靈感第53章 比《簡·愛》還上頭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197章 外賓服務部第98章 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第96章 部隊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111章 學生們不幹了第28章 有盼頭第107章 越想越難受第179章 現成的許靈均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學生,擺什麼老資格?第98章 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第97章 我相信你!第3章 朝陽,跟我去燕京吧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124章 《父母愛情》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115章 怎麼就走上寫小說的歪路了呢?第145章 稿費收到手軟第169章 《梵高之死》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14章 爲了家庭的和睦第183章 自己淋過雨,別人也休想撐傘第100章 錢越多,越不夠花第117章 我還治不了你?第127章 回京後的好消息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184章 愛之深,責之切第118章 座談會爭鋒第25章 鴿子精第210章 送上門的雙保(暫缺)第199章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第137章 這錢花的值第165章 給你個任務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89章 道統之爭第179章 現成的許靈均第31章 成了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217章 揮金如土第58章 培養一位國際主義戰士第31章 成了第62章 《十月》怎麼了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141章 《賴子的夏天》第80章 1979年文壇扛鼎之作第109章 此生,何其有幸第141章 《賴子的夏天》第9章 百無一用大舅哥第86章 長壽的秘訣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