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茅獎的評獎委員會是由三位副主任主持着的。
初評入圍作品新鮮出爐之後,三位副主任坐到了一塊兒商討這份名單。
初評名單也是要公佈的,可是,這份名單現在看來卻是有一定的問題的。什麼問題呢?那就是,青年作家肖飛竟然一個人入圍了5部作品。
這是前所未有的。
一般而言,一個作家在一個茅獎評獎週期內,能發表兩部長篇小說,已經算是難得的高產了。
可是,肖飛卻是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創作發表了好幾部長篇,而且是每一部都造成了轟動反響。
這次,他的5部進入初評的作品三位副主任也都看過,都的確算是難得的佳作,把任何一部去掉好像都是令人遺憾的。
他們原本想着,畢竟只是初評,這個真算不得什麼,入圍初評,只是說明有了參評的資格而已。
既然肖飛在這一評獎週期有這麼多的佳作,那就全部列入又有何妨?
但真正把所有的近260部入圍長篇全部列出來之後,三位評委副主任又糾結了起來。
他們糾結的一個問題是:一個人入圍初評這麼多作品,總讓人覺得怪怪的,輿論得知這一情況後,恐怕會一片譁然。
還有另一個讓他們糾結的問題是:正式入圍的《明朝那些事兒》他真的算是小說體裁嗎?
這個真不好說。
《明朝那些事兒》裡頭有人物刻畫有故事情節的流動,他的很多元素真的是小說的元素。
但你真拿它當小說吧,它又有很多非小說的地方,它根本不像傳統的歷史演義小說那樣靠細節生動來打動人,它只是對一部完整明史的擴充評論演繹罷了。
充其量《明朝那些事兒》是借鑑使用了很多小說手法,僅此而已!
三位副主任,張鍥、鄧友梅和張炯討論了很長的時間,最後他們達成了一致:國內文學現在很不景氣,這也導致茅獎的評選受到輿論關注度也是比往屆小了太多。
肖飛這次有5部作品入圍初評以及《明朝那些事兒》這樣一部似是而非的作品也同樣入圍。這都是很好的炒作話題。
就這麼樣發佈出去,任輿論去把它炒熱了吧。
反正在接下來的提名獎評選中注意點兒,不要鬧出讓肖飛多部作品進入提名獎的結果,那就一切好說。
於是。第五屆茅獎初評入圍作品就這樣給發佈了出來。
《華夏青年報》記者孟曦東時刻都在關注着這一動態,這結果出來之後,他第一時間就拿到了手。
他一看,肖飛5部作品入圍初評,就連歷史著作《明朝那些事兒》都入圍了。
孟曦東頓感十分的好笑。
《明朝那些事兒》出版的時候都不是按小說類出版的好不好?當初出書。是按學術類別出的。
現在可好,竟然給當成了小說,入圍了茅獎的初評。
這絕對是個大新聞啊。
於是,孟曦東就寫了這麼個新聞:咄咄怪事!《明朝那些事兒》被當成小說入圍了茅獎初評!
爲了寫這個新聞,他採訪了很多歷史學界的學者和文學評論家及作家。
他把自己採訪過的這些專家教授的觀點分成了對立的雙方:一派認爲《明朝那些事兒》根本沒有小說血統,勉強算得是本歷史學通俗讀物;另一派認爲《明朝那些事兒》屬於小說體裁的創新變種,是小說發展到現代的又一次劃時代的變革,理應列入小說的體裁之中。
總之,專家們爲此尖銳對立。
辯論不休。
而除了《華夏青年報》,也有其他的媒體第一時間就將初評結果這新聞給爆了出來。
一時間。
肖飛有5部作品入圍茅獎初評!
肖飛的一部疑似小說歷史著作《明朝那些事兒》也被當成小說給評委們放到了茅獎初評結果裡去。
肖飛已經成爲茅獎獲獎大熱門……
類似這樣的消息滿天飛。
很多的媒體。很多的作家,很多的讀者都參與到了討論之中。
大家爭辯得不可開交,對立的雙方誰也說不服誰。
於是,就有媒體找上了肖飛,想請肖飛自己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輿論炒作嘛,肯定是要不斷有新的內容挖掘出來,然後才能繼續。
肖飛接受了《華夏青年報》的獨家專訪。
以下是採訪實錄:
孟曦東:肖飛,你這次一共有5部作品入圍了茅獎初評,這是一個從未有人創造的記錄,你現在什麼心情?
肖飛:心情還好。感謝讀者們的支持,感謝評委老師對我的認可。入圍初評其實算不得什麼,茅獎評選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艱難太多,只有最終獲獎。纔算是真正的勝利者。
孟曦東:大家都在爲你的《明朝那些事兒》算不算小說而爭論,你自己認爲,《明朝那些事兒》算不算小說呢?
肖飛:我認爲,無論任何文體,都不要把它框死了,限制得越死。越是無法創新發展,爲什麼小說就不可以跟散文跟評論跟歷史論文雜交呢?我自己認爲,若是按現在的小說定義,嚴格來說,《明朝那些事兒》是不算小說的。但是,若是未來的某一天,小說的發展突破了某種侷限,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或者它也會被當成小說。
孟曦東:你傾向於是把它當小說?
肖飛:不!我沒有任何傾向,我只是在做嘗試和實驗,現在來看,我的嘗試是成功的,只要讀者喜歡,那就好。
孟曦東:你的意思是,你創作的時候,是從最廣大讀者的需求出發的?
肖飛:是的,我是力求自己的東西能寫得可讀性趣味性強一些,能讓讀者讀起來是一種享受而非痛苦!
孟曦東:最後一個問題,你認爲,自己獲得茅獎的機率會有多高?
肖飛:這樣的估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過,我自己的內心深處,肯定是希望自己百分百能獲獎的。(大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