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氏聽了,嘴角忍不住往上翹。
這都是她閨女的功勞,美白符、嫩膚符之類的輪番給她用過,哪有不年輕的道理。
不過這些事就不能對外講了,不然京城那些夫人們還不把她閨女生吞活剝了。
太后見韓氏美滋滋的,不由好笑。
這個韓明珠,還是那麼簡單,因爲別人一句隨意的稱讚就歡喜起來。不過正是這種性子,纔會在經受了多年冷落磋磨後依然保持樂觀吧。
許是深宮太寂寥沉重,太后對韓氏很有幾分真切的喜歡,拉着她的手道:“明珠,你隨我來。”
韓氏跟着太后走進一間室內,見到馮皇后不由愣了。
“真真?”韓氏快步走過去,抱住馮皇后就哭,“我還以爲再也見不到你了,嚶嚶嚶……”
馮皇后眨眨眼,居然認出韓氏來,笑盈盈道:“明珠,你哭什麼?你不是說能嫁給喜歡的那個人很歡喜嗎,恨不得馬上就成親呢。”
馮皇后說着,掩口笑起來。
手帕交之間說的悄悄話被馮皇后當着太后的面說出來,令韓氏臉一紅,慌忙看了太后一眼,忽然又意識到不對勁:“真真,你——”
韓氏不由看向太后。
太后嘆道:“皇后的病一直沒有好。只是皇上開恩,允許皇后跟着哀家住在慈寧宮了。”
韓氏跟着嘆了一口氣:“當年明明那麼好的。怎麼就這樣了呢?”
已至中年,韓氏卻越發茫然起來。
如果說她與程修文的婚姻,是因爲她強求來的。落得如此結局是咎由自取,那麼皇后呢?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最終怎麼也落得這般下場?
不,比起她來,皇后的下場甚至更慘。
韓氏不由想到長女程雅,暗道天家無情。幸虧微微如今親事可以不必受人擺佈,將來與這吃人的地方扯不上絲毫關係。
看完馮皇后。韓氏隨太后去了起居室。
太后情緒依然低落:“明珠啊,你可還記得,當年你和真真情同姐妹,哀家還戲言。等將來你們有了子女就讓他們結爲夫婦呢。”
“是啊。”韓氏乾笑道。
咳咳,若不是世事無常,真真的女兒嫁到她家來自是皆大歡喜,萬一是真真的兒子娶她女兒,還是不必了,她不能再送女兒進火坑!
太后長嘆一聲:“明珠,哀家真羨慕你。如今你有兒有女,皇后卻——”
韓氏忙勸道:“太后您別這樣傷懷,皇后吉人天相。定會有後福的。”
說到這裡她自嘲一笑:“其實我也沒什麼讓人羨慕的。兩個女兒沒了一個,嗣子如今亦自立門戶了。”
“呃,哀家想起來了。你那個嗣子,聽說並不是程家血脈?”
韓氏點頭:“嗯,是從河邊撿到的。澈兒仁孝,自從知道自己身世,就一直在尋找生身父母呢。”
太后嘖嘖嘆道:“這人海茫茫,尋親哪是這麼容易的事。”
“可不是嘛。澈兒還說一日尋不到父母就不娶媳婦呢,太后您不知道。我一想起這個,就愁得慌。”
可真是個孝順孩子!
太后美滋滋想着,口不對心地道:“這可不成,萬一一直尋不着父母,豈不是耽誤了終身大事?對了,那孩子身上就沒個胎記什麼的?要是有的話,以此爲線索,哀家再讓皇上幫幫忙,說不準就能快點尋到呢。”
“胎記?我還真不知道。幸虧太后提醒了我,等澈兒回來,我問問他。”
太后一滯,好一會兒才問道:“你當孃的不知道兒子身上有無胎記?”
韓氏一臉無辜:“澈兒過繼過來時已經八九歲大了,我當然不知道啊。”
太后像是被人打了一悶棍,有氣發不出來。
合着白費口舌鋪墊半天,韓明珠這個傻大姐,她就不該指望。
送走了韓氏,太后立刻吩咐喬嬤嬤:“去請皇上過來一趟。”
沒過多時喬嬤嬤回來稟告:“太后,朱公公說皇上今日心情很不好,自從下朝一直關在書房裡沒出來。奴婢想着還是先回來跟您說一聲,就沒讓朱公公通傳。”
太后心中一沉。
昨晚皇上明明說好今日要吩咐下去,把程澈從邊西戰場調回來的,怎麼下朝後就關在屋子裡不見人了?
糟了,莫非是得到消息,那孩子在戰場上出了什麼意外?
想到這裡,太后再也坐不住了,起身道:“哀家去看看。”
朱洪喜站在御書房門口,一見太后來了,忙行禮問安。
太后面沉似水:“跟皇上說一聲,哀家過來了。”
朱洪喜進去通傳,片刻後出來:“太后,皇上請您進去。”
太后示意喬嬤嬤等在門口,擡腳走了進去。
昌慶帝仰躺在長椅上,一言不發,見到太后才默默站了起來。
“皇上這是怎麼了?“太后吃了一驚,疾步走過去問道,“莫非是那孩子出了什麼事?”
“呃?”昌慶帝一怔,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您是說程澈?”
“是呀,皇上不是說今日下旨把他調回來的嘛。”
昌慶帝拍拍額頭:“朕給忘了!”
太后……
昌慶帝卻連懊惱的心情都顧不得,沉聲道:“母后,長沽地動了。”
太后大驚。
時人對種種天象皆心存敬畏,地動、蝗災等乃不吉之兆,一旦發生,往往手握重權的閣老等大臣要主動請辭,更爲嚴重的,帝王還要下罪己詔以安撫民心。
“什麼時候發生的地動,可有傷亡情況統計?”
昌慶帝搖頭:“昨天夜裡地動的,八百里加急把消息傳到了京城,目前傷亡情況還未統計出來。”
昌慶帝說完,母子二人罕有地沉默起來。
良久後,太后勸道:“皇上莫要憂心,先安排好救災人員和物資,其餘稍後再說。”
昌慶帝挑挑眉:“朕就是覺得,今年怎麼這麼多是非呢?”
有這樣疑惑的不只昌慶帝一人,長沽地動的消息傳到京城沒有兩日,一則流言忽起。
今年之所以戰事不斷,天災人禍,是因爲儲君非皇室血脈,大梁有皇權旁落之危,上天這才屢屢示警。
人心惶惶之際,流言總是有着更適合傳播的土壤,太子很快得知此事,惱得一拳打在了雕龍柱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