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到了中午,齊泰卻半點不提告辭離開,白曉冉正想着怎麼不着痕跡地提醒他,就聽他一點都不見外地說:“這都中午了啊,小白,咱姑婆最喜歡吃撈麪條,你去露一手……”
白曉冉下意識看向老太太,見她愣了下後衝自己點點頭,輕聲說了句“辛苦你了”,當即就暈乎乎地朝齊泰咋咋呼呼指着是廚房的方向走去。
廚房跟小院兒一樣,乾淨整潔,櫥櫃裡有米有面。白曉冉活了面揉了一會兒,擀好麪條,煤爐上的水已經燒開。她趁着煮麪的工夫,去院裡摘了幾根黃瓜和幾個番茄,一盤涼拌黃瓜絲,一碗番茄炒蛋,足夠三人吃了。
大約挺滿意白曉冉的廚藝,吃飯的時候,老太太神色柔和多了。白曉冉這段時間自學積攢了不少問題,試探着問起,老太太竟詳細做出瞭解答。
有了話題聊,氣氛總算不那麼尷尬,白曉冉覺得不那麼彆扭了,整個人自在放鬆多了。
這一聊就到了傍晚,白曉冉將中午沒下完的麪條煮好過了水,又給老太太炒了一盤菜,才頗有些不捨地離開。
出了門,走出了安靜的衚衕,齊泰笑着打趣:“這就捨不得了?之前誰死活不想過來的?”
白曉冉瞥了他一眼,“還不是你誤導的?咱姑婆明明挺好相處的!”
“呵,說姑婆‘好相處’的,估計也就你一個了!”齊泰失笑,“不過也好,以後你倆同住一個屋檐下,對脾氣最重要。”
這位姑婆是齊泰爺爺最小的妹妹,輩分雖大,可實際是齊泰太爺爺的老來女,年紀比齊泰父親大不了幾歲。這位姑婆年輕時也是名聲響亮的“巾幗英雄”,不僅自己靠着一身高明的醫術在軍中脫穎而出,還嫁了當時名噪一時的青年才俊。大約老天看不慣一個人太過十全十美,姑婆的前半生有多風光平順,後半生就有多坎坷悲慘——還沒從丈夫犧牲的悲痛中恢復,又接到了兩個兒子一同犧牲的噩耗。
姑婆的丈夫出身名門石家,雖然從軍投入革-命事業後跟家族決裂,可相比於一般人,身家還算得上豐厚。石家嫡支在戰亂時紛紛移居國外,如今留在國內的,都是無關緊要的遠房親戚,前些年倒是打過姑婆這個寡婦遺孀的主意。只是,齊家人不好惹,交鋒了那麼幾回,見佔不到什麼便宜,就不敢再隨便伸爪子了。
當然,財帛動人心,齊氏族人也不是沒有動心的。不過姑婆本身就不是個好對付的,再加上她特殊的身份,還對上面很多人有救命之恩,就算垂涎她名下的家產,也不敢輕舉妄動。
齊泰看着跳脫油滑,可實際自有一番傲骨,他從沒將姑婆名下的那點兒產業放在眼裡過。往日姑婆脾氣古怪,齊泰也不是個好性子的,兩人除了逢年過節見個面問聲好,平日裡沒什麼來往。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誰會想到他也有無奈妥協退讓的一天呢?
齊泰心裡苦,可作爲男人的自尊心,讓他無法對愛人坦誠一切。只是,心裡卻是發了狠,將這屈辱銘記在了心中,同時,也平生頭一次清醒地意識到了權勢的重要性。若是父親壓那姓吳的一頭,吳國興那孫子敢那麼肆無忌憚地對待小白嗎?若是他優秀到讓人心生忌憚……
翌日,告別公公婆婆後,白曉冉提着自己簡單的行李搬到了姑婆家。齊泰開學比白曉冉這個新生早好幾日,將白曉冉送到姑婆家後,就返校了。
或許,人和人之間真的需要緣分。就像白曉冉,明明跟婆婆朝夕相處了大半年,可無論她多努力,兩人始終“若即若離”,弄到最後只落了個面子情。而面對姑婆,明明外人都說這老太太脾氣古怪,可白曉冉卻覺得她其實挺好相處,跟她聊起來總是話題不斷,才相處不過一天,心中就生出了親近之感。
白曉冉住進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廂房,因着院子裡有棵枝葉繁茂的老樹,就算是炎熱的酷暑,屋裡卻涼絲絲的,住着十分舒服。當然,最主要的是每天跟姑婆有說有笑,不用顧忌這擔心那,連說話都要在腦子裡過上幾遍纔敢開口,整個人輕鬆了,心情自然也就舒暢了。
很快,到了白曉冉開學的日子。昨天又是激動又是期待,半夜沒睡着,可翌日,白曉冉還是早早醒來了。
手腳麻利地做好了早餐,見往日貪睡的姑婆也早早醒來了,白曉冉暗暗偷笑,面上卻做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姑婆,待會兒您陪我一起去報到唄~”
“哦,好,我正好去京大辦點事兒。”老太太一副“我沒別的意思,就順路”的模樣,頭卻沒好意思擡起來。
白曉冉沒敢撩撥她,像往常一樣跟她聊着家常,一起熱熱鬧鬧地吃了早飯。
磨蹭到半上午,卻一直沒等到齊泰的電話,白曉冉滿心失望,只能提着行李跟老太太一起出了門。
姑婆的住處離京大不算遠,步行不過半個小時,做公汽的話,估計也就十來分鐘。
“咱走着去吧,你認認路,免得日後找不回來。”
“成!”白曉冉當然沒意見。柳旭姐最近開始加大訓練量,每天都會繞着中心廣場跑上一圈,她覺得怪有意思,也跟着跑起來。柳旭姐爲此還特意送了她一套運動裝備,弄得原本想打退堂鼓的她不好半途而廢,只能繼續跟着跑。不過,運動大概也會上癮,堅持跑了幾天後,白曉冉就喜歡上了跑步的感覺,有時候就算柳旭姐缺席,她一個人也會堅持跑上一圈。幾十公里都能跑下來的人,怎麼會怕走路呢?
兩人邊走邊聊,彷彿眨眼的工夫,就走到了京大。
姑婆是京大早期的女學生,雖然讀了兩年就得到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可對母校的情誼,別處是永遠都比不上的。這些年,姑婆避世而居,可也會時不時來母校走走,對這裡跟家中一樣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