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雲中城

九原軍和東胡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由疾馳瞬間變爲靜止的停留在數十步外的朱雀軍騎兵。隨着朱雀軍紛紛策馬而立,一股跟隨朱雀軍而來的帶着濃濃殺氣的強勁狂風裹着無數的塵土,呼嘯着衝入九原軍陣中。

狂風裹着塵土而來,步卒紛紛情不自禁的閉上眼睛或者舉起手遮擋住自己的視線,以免被塵土衝入眼睛中。立在步卒側翼的隴西軍五萬騎兵卻是一陣戰馬嘶鳴聲。

戰馬對殺氣的敏感要遠甚於人類。原本以爲馬上就有一場大戰的朱雀軍已經憋了一路的殺氣在衝過來的時候那是毫無顧忌的釋放,只是沒有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自己人。

戰馬嘶鳴,戰旗簌簌作響幾欲摧折。

強烈的勁風過了片刻才停止。

朱雀軍澄亮漆黑的鎧甲,火紅的旗幟,在陽光下閃爍着幽幽寒芒的馬刀,動若矯兔靜若處子的森嚴軍姿,無不昭示着這是一支要遠遠比曾經同自己等人交過手廝殺過的九原軍精騎更爲精銳的騎兵。

火紅的布匹覆蓋在戰馬背上,上面凸顯的輪廓有些奇怪,難道秦人的戰馬背上還有駝峰不成?什麼時候出現了這樣一種長着駝峰的戰馬?

秦人騎兵雙腳似乎踏着什麼東西,由於有布匹遮擋看的不是很清楚。秦人騎兵雙腳踏的東西似乎同樣也是爲了固定騎兵身體而採用的某種東西。

越看莫乎爾心中愈是震駭。

身爲遊牧民族的東胡人,很清楚騎兵面對步卒所擁有的優勢。同時對騎兵的弊端同樣也是瞭如指掌。

無論是秦人那長着駝峰的戰馬,還是秦人騎兵腳上踏着的東西,他們的作用在莫乎爾看來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固定秦人騎兵的身體,讓他們再也不用擔心會被奔馳的戰馬甩落馬背;馬腹上的東西,似乎同樣也是爲了固定秦人騎兵身體而設。而這件東胡在莫乎爾看來,價值更是超過了長着駝峰的戰馬。

騎兵雙腳懸於戰馬兩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根本無法借力使力,這纔是騎兵最爲眼中的弊端,可以說從根本上限制了騎兵戰力的發揮。

而秦人顯然已經找到了如何固定騎兵身體、如何讓騎兵能夠在馬背上發揮最大戰力的方法。那狹長帶着些許弧度的鋒利長刀,似乎正是爲這批鮮紅似火的秦人騎兵配備的。

九原軍騎兵的戰馬同東胡人的戰馬一樣,光禿禿的馬背。莫乎爾很快就想明白,顯然這由大將軍蒙恬帶來馳援的秦人騎兵裝備的一些東西,也僅僅只是在秦人軍隊中少量裝備而已。

шшш_ тTk дn_ CO

只是莫乎爾不明白,這隻似乎連九原軍都沒有見過的秦人騎兵爲什麼會得到如此好的兵械,而作爲蒙恬嫡系的九原軍卻顯然似乎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東西。這一點莫乎爾從九原軍騎兵看到那些騎兵身上精良裝備火熱的眼神就能看出來。

更讓莫乎爾想不明白的是,這支明顯只有數萬人的騎兵,爲什麼會在奔馳之時給人以數十萬騎兵同時策馬而來的感覺。

這些問題。身爲東胡一族如今族長的莫乎爾可以看清楚,但是普通的東胡族人卻沒有他這份睿智。絕大多數東胡騎兵看到的只是一支煞氣沖天的秦人騎兵。

雖然還沒有交手廝殺,但是面對士氣如虹如狼似虎的朱雀軍騎兵,二十餘萬東胡騎兵在心理上已經先弱了幾分。

這些蒙恬都看在眼裡,所以對於東胡騎兵與其說蒙恬不擔心。還不如說是因爲跟隨他北上的朱雀軍對東胡人甚至是九原軍的震懾要來痛快。

大將軍重新回到九原,九原軍的一衆將領激動之情自不必細表,即便是蒙恬也是唏噓不已。不過蒙恬並沒有同九原軍一衆將領敘舊,還不是時候。

簡短的見過面問明白情況之後,一連串的命令很快自蒙恬口中下達。

首先就是命龍衛用僅剩的一隻信鷹傳信給領着兩萬朱雀軍前往雲中郡阻截進入雲中郡的數支匈奴蠻夷騎兵。東胡人歸附,讓蒙恬看到了覆滅整個匈奴的契機。

蒙恬和尉繚兩人可以說是不約而同的想到了王乾。不過尉繚想到王乾只是不想讓覆滅匈奴的功勞讓蒙恬拿去,而蒙恬想到王乾則是要將覆滅功勞的交給王乾,或者說是送給皇帝陛下。

五大軍團,盡皆都是皇帝的嫡系,同時也是大秦軍隊中唯一沒有任何一個蒙氏族人在其中充任將領的軍隊。五大軍團中所有將領的任命,都是皇帝從在灞上大營編練的六十萬大軍中選取。

朱雀軍覆滅匈奴,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就是皇帝覆滅了匈奴。這一點,相對於尉繚來說,蒙恬要看的比他還要透徹。

在傳信命王乾趕來跟自己匯合的同時,蒙恬將九原城中近乎八成的九原軍精騎抽調了出來。,雖然是近八成但是也不過是五萬人而已。

其餘近十二萬人的步卒也被抽調了四萬餘人用來押送糧草和輜重,當然他們不是運送糧草和輜重的主要人員,蒙恬直接一道軍令下達,歸附大秦的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異族小部落以及九原城中的大秦百姓,被徵召了十餘萬人負責跟隨九原軍步卒一起運送糧草和輜重,從來都是打頭陣的九原軍第一次做起了護送糧草的事情。

五萬朱雀軍騎兵、五萬九原軍精騎、加上五萬隴西軍騎兵以及二十餘萬的東胡騎兵,蒙恬如今麾下統領的大軍已經足足有近四十萬人。

如果不徵召勞役的話,這四十萬大軍的補給就將是一個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蒙恬已經顧不得許多,或者可以說蒙恬這是故意爲之。

蒙恬在九原城中的威信毋庸置疑。隨着他的軍令下達,所有被徵召的百姓無論是異族蠻夷還是大秦百姓,基本上沒有哪怕一丁點兒反對的聲音亦或是怨言,被徵召的百姓甚至有種心有榮榮之感。

沒有到過九原的人是無法理解九原人對蒙恬那種發自內心的崇敬之情的。無論是異族小部落也好,還是土生土長的九原百姓亦或是後面遷到九原的秦人,都很清楚一點,那就是沒有大將軍蒙恬,沒有九原軍,他們根本不可能過上像今天這樣安逸的生活。

原本歷史上,蒙恬被胡亥殺掉之後,整個九原郡,逾百萬的各族百姓自發的聚集到九原,聚集到當初在九原城外合攏的長城腳下,爲蒙恬披麻戴孝,哭聲震天。

當然徵召勞役的事情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此刻距離冒頓退往雲中郡方向已經快一個時辰。蒙恬很擔心冒頓會用大部匈奴騎兵吸引九原軍注意力而自己輕車簡從僅帶少部分親衛跟心腹脫離大隊的方法逃離大秦境內。

在稍作休息之後,五萬九原軍精騎被分作五十組千人隊,四散開來朝着冒頓退走的方向追蹤而去。只要有任何一隊騎兵發現逃走的冒頓大部的蹤跡,馬上就會點燃烽火通知全軍。

五萬隴西軍則是做爲前鋒,沿着匈奴騎兵退走的痕跡沿途追蹤。蒙恬則是依然帶着五萬朱雀軍以及二十餘萬東胡騎兵充作後軍,吊在隴西軍後方數十里的地方跟隨而行。

正如對待王乾的態度,此刻蒙恬即便沒有收到來自咸陽的詔令也下定了決心要將冒頓給留在大秦了。機會只有一次,蒙恬怎麼會輕易放過。

五萬九原軍精騎化作數十支千人小隊,很快就消失在曠野盡頭。他們的任務最爲艱鉅,不僅要搜尋冒頓大部的蹤跡,更爲重要的是要防止冒頓離開大隊逃跑。

在五萬九原軍精騎離開不久,辛勝就領着五萬隴西軍沿着冒頓逃離的方向追了上去。隴西軍開拔,蒙恬緊接着就帶着五萬朱雀軍和莫乎爾的二十餘萬東胡騎兵跟着上路了。

對於糧草和輜重的事情蒙恬並沒有太過擔心。九原軍鎮守九原十餘年間,濛鴻不僅是九原幕府的首腦,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九原軍後勤總管,有他坐鎮九原統籌後勤,蒙恬很放心。

隨着如雷的馬蹄轟鳴聲漸行漸遠,鋪天蓋地的無數騎兵終於漸漸消失在天邊。

太陽,已經西斜。

……

大秦帝國,雲中郡!

從早上太陽還未升起,到如今太陽已經西斜,王乾領着兩萬朱雀軍兵卒除了中午稍作休息吃飯飲水之外,一刻都沒有放鬆過。

王乾很清楚,他每耽擱一分,匈奴人屠戮雲中大秦百姓的可能就大上一分。更何況匈奴人是昨日夜間就離開了九原趕往雲中郡。

雲中全郡,人煙稀少,或者說整個大秦的北部邊疆都是人煙稀少之地。雲中全軍除了地處雲中中心的郡治雲中城(後世托克托縣(歸呼和浩特所管轄)古城鄉古城村)外,也就只有靠近大秦北部邊疆臨近長城的武泉這一個縣治了(後世呼和浩特附近)。

王乾並兩萬朱雀軍疾馳的路線正是直奔雲中城而來。匈奴騎兵從九原城東進,不可能殺向地處雲中郡最北部邊緣的武泉縣,只會沿着九原到雲中的大道殺向雲中城。

這是王乾等人第二次休息,此刻他們距離雲中城已經不足百里。

下馬休息的朱雀軍兵卒紛紛取出水和乾糧狼吞虎嚥起來,抓緊時間補充體力。

就在這時,隱隱約約的馬蹄聲自朱雀軍西方傳來,聽聲音似乎距離朱雀軍還有至少十餘里之遙。而那馬蹄聲前進的方向似乎正是東面的雲中城。(未完待續。。)

第53章 龍衛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77章 江東亂(三)第32章 河西攻略第46章 黑冰臺第168章 半途而廢第81章 出人意料的反應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69章 聖天子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75章 出海?北上!第233章 戰(二)第158章 白駒過隙第20章 初相見第269章 廢閹第283章 夜襲第221章 咸陽殤第15章 異變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143章 人爲第64張 李斯的心魔第54章 戶部第一彈第285章 見呂雉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28章 羣臣定計第46章 黑冰臺第8章 二世新政第152章 第一強軍第305章 武安侯第265章 戰起第57章 殺戮第175章 覲見第250章 國醫館第96章 東北來信第50章 鞭責第77章 壞人第11章 帳中第42章 自責第45章 尉繚病危第280章 終章第263章 皇家醫館第166章 用意第5章 螳螂捕蟬第20章 初相見第59章 百態第193章 阿房宮大宴第58章 國殤(二)第160章 正心堂第94章 混亂的六月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36章 蠻夷亂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64章 韓信升官(二)第26章 李府外篇四大結局第230章 如果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234章 戰(三)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92章 中尉楊瑞和第271章 疊羅城第16章 報復第237章 鑿穿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166章 刑罰第59章 虎賁(二)第30章 決死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82章 武舉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61章 操練第19章 九品官制第203章 豫州鼎第248章 朱雀軍到第兩百把十二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14章 老秦再聚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92章 李斯的惶恐和疑惑第276章 格爾木草原第72章 事出有因第281章 塞外的幽靈第2章 詔第16章 王離來信第127章 廷議第104章 利器第33章 戰陳縣(一)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43章 人爲第42章 劫掠歸來第26章 一念之間第273章 呂雉第212章 大朝會第28章 鮮血鋪就的古道第47章 龍且第70章 兩相分道第233章 大秦腦殘粉第298章 無解
第53章 龍衛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77章 江東亂(三)第32章 河西攻略第46章 黑冰臺第168章 半途而廢第81章 出人意料的反應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69章 聖天子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75章 出海?北上!第233章 戰(二)第158章 白駒過隙第20章 初相見第269章 廢閹第283章 夜襲第221章 咸陽殤第15章 異變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143章 人爲第64張 李斯的心魔第54章 戶部第一彈第285章 見呂雉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28章 羣臣定計第46章 黑冰臺第8章 二世新政第152章 第一強軍第305章 武安侯第265章 戰起第57章 殺戮第175章 覲見第250章 國醫館第96章 東北來信第50章 鞭責第77章 壞人第11章 帳中第42章 自責第45章 尉繚病危第280章 終章第263章 皇家醫館第166章 用意第5章 螳螂捕蟬第20章 初相見第59章 百態第193章 阿房宮大宴第58章 國殤(二)第160章 正心堂第94章 混亂的六月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36章 蠻夷亂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64章 韓信升官(二)第26章 李府外篇四大結局第230章 如果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234章 戰(三)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92章 中尉楊瑞和第271章 疊羅城第16章 報復第237章 鑿穿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166章 刑罰第59章 虎賁(二)第30章 決死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82章 武舉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61章 操練第19章 九品官制第203章 豫州鼎第248章 朱雀軍到第兩百把十二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114章 老秦再聚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92章 李斯的惶恐和疑惑第276章 格爾木草原第72章 事出有因第281章 塞外的幽靈第2章 詔第16章 王離來信第127章 廷議第104章 利器第33章 戰陳縣(一)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43章 人爲第42章 劫掠歸來第26章 一念之間第273章 呂雉第212章 大朝會第28章 鮮血鋪就的古道第47章 龍且第70章 兩相分道第233章 大秦腦殘粉第298章 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