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出人意料的反應

王同和楊瑞和兩人的事情顯然已經被皇帝輕描淡寫的揭過了,那麼唯一沒有處理的就剩下自己這個引起事件的直接誘因了。

如果僅僅是範正惹的事情範見倒是一點都不擔心,畢竟胡亥當時沒有收拾他,那麼顯然即便生氣也不會是很大。可是現在有了頓弱的那一番話,範見就有點拿不準了。

這大秦天下是範家的麼?就這一句話就夠讓範府滿門都死光光了。

所以,事情的關鍵還在於皇帝!

皇帝要是信,那麼範見說再多也沒有用,皇帝不信,頓弱哪怕嘴上開花、羅織再多的罪名加到範府身上,同樣也沒用。

“今日元宵佳節,朕出去走了一圈實在是有些累了,諸位愛卿也早些回去歇息吧!”胡亥揉了揉自己的肩膀,打個哈欠後漫不經心的道。

皇帝這是玩的哪一齣?

頓弱、楊瑞和、範見、王同齊齊是一愣。

“陛下!……”

“臣等告退!”

今天既然已經開了頭,頓弱怎麼可能會如此輕易的就將範府放過。頓弱剛剛開口,這邊楊瑞和、範見和王同三人已經異口同聲的齊齊恭聲應命。

三人應命的聲調異乎尋常的響亮,將頓弱吐出的兩個字那是完全淹沒。

這還不算完,三人應完話之後就已經躬身撅屁股的緩緩朝着皇帝書房外退去,動作異常的麻利。

“你們……”

在氣的花白鬍須抖動個不停的頓弱還沒有反應過來前,三人已經退出了皇帝書房,一溜煙不見了蹤影。

“陛下!老臣請辭!”

目標人物都逃了,頓弱頹然的垂下手臂,躬身對着胡亥生硬的道。

“哈哈哈!”

顯然。範見、楊瑞和、王同三人此刻已經是怕極了胡攪蠻纏亂扣帽子的頓弱,纔不得不聯手自保之後奪路而逃。

“老愛卿莫慌莫急!快請坐!快請坐!”胡亥止住笑聲對着頓弱請道。

“謝陛下!”頓弱心中雖然有衆多不滿,但還是恭聲應命。

“老愛卿今日如此,可是想借着今夜之事從他們三人身上樹立御史府的威名?”胡亥臉色一正,看着頓弱道。

“陛下明鑑!”

頓弱翻了翻白眼,既然你老都看出來了,爲什麼就這樣輕描淡寫的放了這三人?這讓御史府今後如何行事?

從御史大夫府更名御史府之後,雖然胡亥已經明確了御史府的職能,監察百官。風聞奏事;更是重新從原屬於御史大夫府門下的近三百餘位御史中遴選出一百二十人充任新的御史府御史一職,但是從御史府更名至今,御史府還沒有做出一件拿的出手符合他們職能的事情。

三四個月了,除巡五十位巡按御史下到各郡外,六十餘位在朝御史似乎壓根還沒有找到辦事的節奏。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等人該做什麼,該奏什麼!

身爲御史大夫的頓弱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他是原三公九卿中最沒有實權的一位,如今卻是高踞當朝二品,實權上更是較之左右兩位丞相馮去疾、李由兩人猶有過之。

雖不是秦人,但是從效忠始皇帝開始,頓弱就將自己當做了一個土生土長的秦人。滅六國統天下,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卻都在秦人們的手下完成。頓弱心有榮榮焉。

孰料一遭風雲變,雄威蓋世的始皇帝突然駕崩,留下一個雖正蒸蒸日上卻也已經千瘡百孔的老大帝國。最不引人注意的十八皇子登基爲帝。

趙高弄權,二世昏聵。頓弱是心若死灰。

大廈將傾之際,昏聵的二世皇帝陡然被始皇帝點醒,力挽狂瀾將原本搖搖欲墜的大秦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變得穩固無比,甚至比始皇帝在世之時更顯昌盛。

究其原因。只有一點,那個小小的用科舉取代舉薦的方法就一下將六國百姓、讀書人散亂的心同時凝集到大秦的身上。這是始皇帝用了十餘年也沒有辦到的。

眼見自己已經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卻能夠看到大秦興盛,怎能不讓頓弱一顆已經沉寂了許久的心再次跳動起來?

在其位謀其政!

頓弱深知御史府在胡亥重新構架的大秦權力中樞中的重要性。所以今天晚上當頓弱得知大街上發生的事情後,第一時間就匆忙趕往咸陽宮!

想什麼來什麼!

頓弱要在範見、楊瑞和、王同這三個三品高官上打響御史府的第一炮。讓御史府中還沒有找準定位的御史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又能做什麼!

所以,從一開始頓弱就存了將事情由小鬧大,由大鬧到滿城風雨的地步!反正他頓弱是存了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心思,一沒家族,二沒後人的頓弱,纔不擔心自己死後該如何!

可是天不從人願,他是存了這個心思,卻讓皇帝將事情輕飄飄的揭過了!

胡亥看着一臉心不甘情不願的頓弱,忍不住笑了,沒想到這老兒還真的煥發第二春了!

……

這個晚上御史大夫頓弱一直在皇帝書房呆到子時過了半響才離開!沒有人知道皇帝同頓弱談了什麼,又說了什麼。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向來沉默寡言的頓弱在離開咸陽宮回府的馬車上,竟然哼起了小調。

時間過的很快!

轉眼間又是三天過去,就在所有人都以爲元宵節賞燈那夜的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的時候,咸陽宮內突然通過中書省連續下達了兩道詔令!

第一道詔令針對的是大秦所有的尤其是咸陽的高爵重臣們!家族子弟如若仗勢欺人、爲禍一方,將在大秦律法的基礎上以重罪嚴懲,屢教不改三次者,族中長輩將會以教子不嚴的罪名處以降爵一級的懲罰!

大秦的軍爵制度催生了偌大的帝國誕生,同樣也催生了一大批擁有爵位在身的人。更何況在胡亥沒有設立九品官制之前,大秦的官職高低大多都是以爵位來計算的。

誰都沒有想到因爲範正的事情會引發皇帝如此強烈的反應!顯然,皇帝不是不生氣,而是不想同範正這樣的小兒生氣,將矛頭直接對準了咸陽城內的衆多的世家豪門們!

範正在咸陽城衆多的世家貴族引發的聲討自不多言,天下百姓在拍手稱快之餘卻很快將心思都關注到了第二道詔令上,因爲這道詔令關係到所有想要改變命運的人,尤其是處於最底層的普通百姓!(未完待續)

第194章 阿房宮大宴(二)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18章 依賴和缺陷第32章 敗亡第104章 利器第87章 項梁北上第81章 出人意料的反應第83章 鑄造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64張 李斯的心魔第244章 嫉妒第211章 李嫉VS虞姬第98章 高麗郡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43章 腄縣第10章 春色第4章 反對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14章 相親第246章 見面不識第206章 奇怪車隊第269章 廢閹第279章 歸程(二)第57章 灞上大營第222章 追逐第284章 夜黑,風高第7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71章 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第75章 江東亂(一)第22章 妖精第254章 抉擇第157章 羅網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3章 騰蛇軍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154章 關中各族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237章 鑿穿第29章 所第134章 造勢第17章 陳縣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243章 戚懿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17章 一個不留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16章 危局第57章 國殤(一)第233章 大秦腦殘粉第42章 鞭責之爭第175章 你若安好第88章 曹參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72章 日月失色外篇四大結局第265章 戰起第186章 老謀深算馮去疾第99章 狼煙起第86章 內閣第27章 兩追兩逃第190章 公子如何?第244章 莫乎爾的兩難抉擇第56章 處置第281章 塞外的幽靈第226章 加加擔子第8章 二世新政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11章 迎戰第113章 掌控第234章 萬里行第171章 雪中咸陽第213章 蘇婉第139章 河東官道第94章 褚文第78章 通信之法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169章 任後人評說第273章 西巡第73章 元宵節第220章 尚坊禁地第74章 子嬰蹤跡第35章 再臨灞宮第20章 城下變幻大王旗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266章 宣戰第292章 相見第50章 鞭責第27章 遙送第70章 兩相分道第64章 親人第3章 毒計成第200章 成軍第166章 刑罰第256章 武鑲第82章 兵至下邳第248章 奏疏銅鼎
第194章 阿房宮大宴(二)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18章 依賴和缺陷第32章 敗亡第104章 利器第87章 項梁北上第81章 出人意料的反應第83章 鑄造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64張 李斯的心魔第244章 嫉妒第211章 李嫉VS虞姬第98章 高麗郡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43章 腄縣第10章 春色第4章 反對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14章 相親第246章 見面不識第206章 奇怪車隊第269章 廢閹第279章 歸程(二)第57章 灞上大營第222章 追逐第284章 夜黑,風高第7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71章 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第75章 江東亂(一)第22章 妖精第254章 抉擇第157章 羅網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3章 騰蛇軍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154章 關中各族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237章 鑿穿第29章 所第134章 造勢第17章 陳縣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243章 戚懿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17章 一個不留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16章 危局第57章 國殤(一)第233章 大秦腦殘粉第42章 鞭責之爭第175章 你若安好第88章 曹參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72章 日月失色外篇四大結局第265章 戰起第186章 老謀深算馮去疾第99章 狼煙起第86章 內閣第27章 兩追兩逃第190章 公子如何?第244章 莫乎爾的兩難抉擇第56章 處置第281章 塞外的幽靈第226章 加加擔子第8章 二世新政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11章 迎戰第113章 掌控第234章 萬里行第171章 雪中咸陽第213章 蘇婉第139章 河東官道第94章 褚文第78章 通信之法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169章 任後人評說第273章 西巡第73章 元宵節第220章 尚坊禁地第74章 子嬰蹤跡第35章 再臨灞宮第20章 城下變幻大王旗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266章 宣戰第292章 相見第50章 鞭責第27章 遙送第70章 兩相分道第64章 親人第3章 毒計成第200章 成軍第166章 刑罰第256章 武鑲第82章 兵至下邳第248章 奏疏銅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