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秦的脊樑

從二世元年十月初領軍南下,到如今蒙闊這五萬虎賁軍以及三萬從數郡徵召的同虎賁軍一道南下的百姓已經離開蜀郡進入茫茫原始叢林快一年時間。

一年的時間,蒙闊不知道自己如今已經走到哪了,也不知道自己如今是不是還在大秦境內,更不知道自己還需要多久才能完成皇帝說的將這條大道一直修築到能夠看到大海的重任。

快一年的時間,在這茫茫原始叢林中,孟獲領着虎賁軍和三萬負責輜重的百姓翻山越嶺,逢山開道遇水搭橋,他們已經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又何時才能是個盡頭。

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因爲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而導致山石滑坡就能夠將自己永遠的埋葬;他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在夜半熟睡的時候會因爲一條從地底鑽出的小小毒蟲一個小小的“親吻”而渾身烏黑瞬間喪命;

他們同樣不知道下一次看到那仿若咸陽白霧沒有任何危險的霧帳時,冒然進入又會有多少人會永遠的閉上眼睛;更不知道什麼時候再次碰到一大片坦途的地面,會突然成爲能讓人瞬間消失無蹤的恐怖死地;

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會遇到多少那些渾身黝黑腰間只圍着一圈的“野人”會不會從林中突然鑽出抓住人就消失在茫茫叢林中;同樣不知道痢疾、溼熱等碰到就能要人命的恐怖瘟疫還會不會發生。

但是,他們只知道,他們只有一直向前,一直向南,再向南……

一次次的磨難,沒有擊垮虎賁軍;一次次的同甘共苦攜手共渡難關。讓虎賁軍同三萬本是爲了錢糧而願意被徵召南下的大秦百姓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

他們於天鬥,於地鬥,於人鬥,更是在同自己鬥。

蒙闊不知道自己親手點火焚燒了多少自己麾下或烏黑或潰爛的袍澤遺體,更有多少兄弟甚至連屍體都無法找到,只能焚燒一些日常的衣物來作爲他曾經在大秦、在這條大道上存在的證明。

蒙闊沒有數過自己麾下的精銳已經有多少人永遠看不到,同樣也沒有數過那些放置在他大帳中的小小陶罐到底有多少個。

在這條隨時都可能出現危險的大道上,蒙闊或者說所有人,已經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他們第一次發現。原來死亡是如此的簡單,對待死亡卻又是如此的難熬。

每一天你都有可能親手將昨夜還跟自己同睡一個大帳的兄弟放在樹枝上,然後裝入小小的漆黑陶罐中。

也許正是因爲見慣了生死,纔對生命本身更有一種本能的敬畏。纔會時不時的想起,爲什麼死的不是自己?而自己又會在什麼時候也這樣被自己的兄弟送入陶罐中?

蒙闊沒有數過放置在自己大帳中的陶罐。但是他知道自己大軍每一天數字的變化。他記得自己這八萬大軍中每個人的面孔,他一天天的看着自己熟悉的面孔消失,再消失。

兩萬七千九百八十八人。

不對,如今是兩萬七千九百八十九人了。

帳中的兩萬一百一十二個陶罐,今天又要增加一個了。

緊緊抿着嘴脣的蒙闊眼中不知道何時已經溼潤,猛然扭過腦袋。似乎不想要在自己麾下的將領面前流露出那麼哪怕一絲的脆弱。

蒙闊沒有區分虎賁軍和百姓。

在他心中,這八萬人。都是他麾下的兵,都是他隨時能夠將後背交出去的袍澤手足。

當面對那無影無蹤的恐怖沼澤時,百姓中總會有人挺身而出;當面對叢林中猛然竄出的猛獸大蟲時,虎賁軍中總會有人挺身而出;當面對蜂擁而下的滾滾山石泥流時。無論是普通的百姓還是虎賁軍依然會有人挺身而出。

將生的希望留給他人,將死亡攬入自己懷中。

真正在面對生死的抉擇時,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坦然的面對死亡?

沒有人問過他們修築這條大道是爲了什麼。也許他們心中也有過疑惑,也有過懷疑。更有問號。但是無論是虎賁軍還是當初爲了錢糧生活養家餬口而加入勞役被徵召的老秦百姓們,依然在努力做着。

除了他們的家人。除了蜀郡負責後勤的一干官吏,除了皇帝,除了龍衛府,大秦一朝沒有多少人知道有他們這八萬人的存在。

大秦的數千萬百姓更不會知道,在大秦邊界的最南之南,曾今有着這麼八萬人,如今只有不到五萬人的錚錚秦人,在爲後世留下一條也許只能成爲傳說的血肉通道。

南下,南下,再南下。

只因爲,這是皇帝在地圖上劃出來的一條線。

一條從嚴道開始一直延伸到皇帝所說的南海海邊的地方。

“北阪有桑,南隰有楊。

有車轔轔,遠別我邦。

黑髮老去,烈士相將。

西望關山,念我故鄉。

長谷如函,大河蒼蒼。

君子去也,我多彷徨。

關山家園,與子共襄。

……”

低沉的秦風吟頌聲悄然在整個營地中響起,然後逐漸高亢,最終匯聚成一道滔天的聲浪響徹這最南之南的原始叢林、莽莽羣山之間。

這秦風似禱告,更似宣言。

這是秦人敬天畏地,於天鬥於地搏於人爭的錚錚鐵骨。

誰不曾脆弱?誰不想回家?誰不想活命?誰不想看兒孫滿堂?

偌大的帝國,不可能人人都高踞廟堂之上,不可能人人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總有人馬革裹屍。總有人在爲這偌大的帝國默默的奉獻着自己的一切,青春,甚至生命!

“讓龍衛府的兄弟們今日辛苦些,今天在日落前我等要再深入十里!告訴兄弟們,晚上我們吃肉,大蟲肉,蛇肉,狼肉等等應有盡有!”

“末將領命!”

滔滔秦風寥寥迴盪在羣山之中經久不息,熟悉的號子聲再次響起。這號子比先前更加高亢,更加有力。

萬家燈火中,在大秦的最南之南,有這麼一小撮人在莽莽羣山之中,在濤濤林海之中,光着膀子揮汗如雨。

無數個跟他們一樣的人,構成了大秦的脊樑,纔是泱泱華夏永不斷絕的靈魂之火。

第65章 灞上將軍韓信第45章 土地之議(三)第254章 抉擇第81章 虞姬第40章 蜀郡章程第34章 大秦英靈塔第194章 阿房宮大宴(二)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307章 卷終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21章 餘波第33章 紅樓之中第273章 呂雉第102章 你很好第268章 歸鄉第33章 南下,南下!第59章 百態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34章 大秦英靈塔第2章 應對第47章 新仇舊恨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252章 意外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147章 玄鳥燒營第186章 老謀深算馮去疾第265章 戰起第82章 武舉第102章 玄武利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39章 天下大勢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11章 帳中第64章 親人第64張 李斯的心魔第36章 蠻夷亂第135章 德妃宮第46章 卷終第175章 覲見第246章 見面不識第271章 疊羅城第241章 白虎軍的首敗第46章 卷終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195章 精忠報國第197章 伊婭第29章 圍殺第89章 誅殺殆盡第14章 相親第269章 冒頓蹤跡第145章 畜生第266章 宣戰第104章 利器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275章 沒得選擇第19章 九品官制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36章 誤會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125章 準備第41章 勞役安置第九十七章第301章 混混白沙第3章 玄鳥在行動第90章 雨夜第119章 感謝陛下!第94章 褚文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90章 皇兄第140章 虛虛實實第11章 皇帝門生第122章 秦人?第164章 朝會第9章 兵臨壽春第40章 豎子眼花矣!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246章 見面不識第13章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76章 神邸和草雞第168章 半途而廢第6章 大戰起第44章 土地之議(二)第24章 六部第229章 撤兵第83章 一個擁抱第53章 項羽破營(三)第7章 黃雀現(上)第91章 張子房第2章 遼陽郡中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76章 張蒼,麗妃,騎士
第65章 灞上將軍韓信第45章 土地之議(三)第254章 抉擇第81章 虞姬第40章 蜀郡章程第34章 大秦英靈塔第194章 阿房宮大宴(二)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120章 虎賁軍北上第307章 卷終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21章 餘波第33章 紅樓之中第273章 呂雉第102章 你很好第268章 歸鄉第33章 南下,南下!第59章 百態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34章 大秦英靈塔第2章 應對第47章 新仇舊恨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252章 意外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147章 玄鳥燒營第186章 老謀深算馮去疾第265章 戰起第82章 武舉第102章 玄武利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257章 再臨阿房宮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39章 天下大勢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11章 帳中第64章 親人第64張 李斯的心魔第36章 蠻夷亂第135章 德妃宮第46章 卷終第175章 覲見第246章 見面不識第271章 疊羅城第241章 白虎軍的首敗第46章 卷終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195章 精忠報國第197章 伊婭第29章 圍殺第89章 誅殺殆盡第14章 相親第269章 冒頓蹤跡第145章 畜生第266章 宣戰第104章 利器第171章 阿房宮賞月第275章 沒得選擇第19章 九品官制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36章 誤會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125章 準備第41章 勞役安置第九十七章第301章 混混白沙第3章 玄鳥在行動第90章 雨夜第119章 感謝陛下!第94章 褚文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90章 皇兄第140章 虛虛實實第11章 皇帝門生第122章 秦人?第164章 朝會第9章 兵臨壽春第40章 豎子眼花矣!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246章 見面不識第13章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76章 神邸和草雞第168章 半途而廢第6章 大戰起第44章 土地之議(二)第24章 六部第229章 撤兵第83章 一個擁抱第53章 項羽破營(三)第7章 黃雀現(上)第91章 張子房第2章 遼陽郡中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76章 張蒼,麗妃,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