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揮師西域

“此獸,師兄可識得?”蒯通看着那怪獸盯了半響陡然出聲道。

“奇獸蟲爲!”鄒宏和財澤對視一眼,異口同聲的道。

“吼!”

那盤桓在豫州鼎上的怪獸聽到鄒宏和財澤的話,陡然發出一聲震天大吼。然後將高高昂起的三角腦袋探入被它兩條身子盤繞的大鼎內。

再擡起頭時,卻是在那猙獰的巨口中出現了一個白色的蛋形物事。銜着白色蛋形物事的蟲爲獸一個多月來一直纏繞在那尊青金巨鼎的兩個身軀卻是第一次離開了身下的巨鼎。

巨鼎青金色的龐大身軀卻也是第一次完完全全的暴露在衆人眼前。

兩個身軀離開巨鼎的蟲爲獸,並沒有走遠,而是依然盤旋在巨鼎旁邊,銜着那白色的蛋形物事瞪着兩顆拳頭般大小的眼睛死死盯着鄒宏等人,不再有任何的動作。

這個時候,蟲爲獸完整的身軀也展露在一衆人眼前。也是直到此刻翁仲等人才發現,這蟲爲獸的身軀怕是肯定要超過四丈的。它先前暴露在外的身軀只是它整個身軀的三分之一罷了。

青金色的巨鼎不知道在河道淤泥中埋了多久,龐大的身軀上卻是沒有見到任何的鏽跡和污痕。巨鼎腹部的那方田方曾經看過些許皮毛並以此確定爲豫州鼎的地圖終於完完整整的出現在鄒宏等人眼前。

夏禹時期完整的豫州地圖,每個人都認識。

這,真的就是豫州鼎!

不過,此刻,確認豫州鼎的狂喜,卻是被蟲爲獸怪異的行爲給沖淡了。

蟲爲獸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這是腫麼回事?這是玩的哪一齣?那個蟲爲獸叼着的白色蛋形物事是什麼東西?

鄒宏和財澤、蒯通三人對視一眼,都能看出對方心中的輕鬆。原本以爲會是一個非常艱險的任務,卻沒有想到事情就是這樣簡單。

“快將陛下的詔書請出來。”鄒宏悄聲在跟來的宗正府監察司的官員耳邊道。

這名皇室宗親雖然心中同樣也是被疑惑所充斥着,卻是反應很快,馬上摸出了一直貼身揹着的玉盒,小心翼翼的請出了鄒宏在走之前從胡亥那裡求取的一道詔書。

詔書的內容,這名任職在宗正府監察司的皇室宗親並不知道。財澤和蒯通兩人同樣也不知道。也就只有下令起草詔書的胡亥、曹參以及鄒宏三人知曉了。

一看那監察司玉盒中取出的詔書,翁仲等人都不敢怠慢,龍衛府以及翁仲等一干武將盡皆單膝跪地,鄒宏等人卻是齊齊躬身深深拜伏。

不到片刻,除了準備宣讀皇帝詔書的監察司官員外,包括玄武軍一干兵卒、外圍的數千建設兵團的兵卒也都齊齊單膝跪地,準備接詔。

“大秦二世皇帝詔:爾乃菏澤之精靈,守我大秦之國寶……”

監察司官員洋洋灑灑的數百字詔書而出。躬身接詔的戚宏、田方等人算是明白了,皇帝這是下詔讓那怪獸將豫州鼎貢獻出來呢。

只是,這樣有用嗎?

等到詔書唸完,鄒宏起身看着翁仲道:“翁將軍,還不依詔行事?”

“啊?依詔行事?如何行事?”翁仲還沒有弄明白狀況,傻愣愣的道。

鄒宏翻了個白眼,這貨沒救了,怎麼就能做上玄武將軍位的也不知道。

“煩勞將軍下令,讓麾下的玄武軍兵卒都撤下來吧,留下道路給這蟲爲異獸即可。”

“哦。好!”翁仲順口應道,隨即似乎想起什麼,“若是這畜生將豫州鼎帶走了怎麼辦?陛下追究起來,本將可是要如實稟告的。”

“將軍依詔行事即可。”鄒宏實在是懶的在跟這貨多費口舌了。

打仗似乎很能打,腦袋裡面難道都是泥漿麼?

隨着翁仲一聲令下,將蟲爲獸還有豫州鼎圍的水泄不通的玄武軍兵卒很快就將所有的柵欄、巨盾還有營帳都拆了,將河道上下的通道給讓了出來。

那銜着蛋的蟲爲獸戀戀不捨的看了一眼豫州鼎,然後轉身扭動着兩條身子朝着上游河道蜿蜒而去,不過軋差功夫,就易經攀沿上那不太高的攔河壩。

“噗通!”

一聲,水花四濺中,消失在茫茫的淮河水中。

翁仲、戚宏、田方等人此刻已經覺得自己的腦袋不夠用了。

皇帝的詔令不僅對自己等人有用,而且還能讓那些不懂人言的獸類也聽詔嗎?

這……這……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了。

鄒宏看着一干目瞪口呆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的戚宏、翁仲、田方以及一干目睹此事的玄武軍兵卒和建設兵團的兵卒的反應,同財澤、蒯通兩人對視一眼,意味深長的笑了。

只是一個護崽的、有些通靈的菏澤異獸而已。

實在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不是?

大秦二世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大秦二世皇帝陛下下詔護鼎之異獸,異獸聽詔棄鼎離去,豫州鼎現世。從這一天起,華夏九鼎終於重聚。

豫州鼎出世,九鼎將在不日在咸陽城內重聚的消息如一陣狂風吹遍了大秦五湖四海、天山南北、草原內外。

不過,這樣重大的消息已經不再重要了。更爲勁爆的則是二世皇帝陛下,哦,不對,是聖天子一詔命異獸乖乖離去的事情。

這,已經不是人力而能爲之的了。

鄒宏又成功的在胡亥聖天子的名聲下加了重重的一把火。

當然,他要是知道,他馬上就要成爲國丈大人的話,怕是更是會卯足了勁兒讓這把火燒的更旺一些。

四月初一,豫州鼎在一萬玄武軍兵卒的護衛下啓程從廣陵回返咸陽。

而在豫州鼎被擡入玄武軍大營重兵護衛的同時,黑冰臺已經將發生在廣陵的一切原原本本的上奏給了胡亥。看到鄒宏的所作所爲,胡亥先是笑着罵了一句“老狐狸”,緊接着似乎不夠解氣又加了一句“老神棍”,然後哈哈大笑着離開皇帝書房,去抱兒子去了。

這就是天意麼?

……

時間過的飛快,很快就已經進入二世四年的四月中旬了。草長鶯飛的季節,大秦各地同樣也都是一片欣欣向榮之狀。

同一時刻,距離咸陽近乎萬里之遙的河西郡,卻是號角長鳴,刀劍漫天,肅殺之氣直衝雲霄。

這一天,在大秦的史書上記載的是大秦歷五十四年四月十八。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吞併玉門關要塞已經有了近十個月之久的十萬白虎軍,終於在這一天接到了來自大秦二世皇帝陛下的詔令,祭旗揮師西進蒲昌海。

白虎軍十萬大軍,原本統共有九萬步卒,一萬騎兵。經過十個月的休整,爲了應對西域的環境,兵部從九原郡幾處皇家馬場緊急抽調了近六萬匹各類馬匹,用來加強白虎軍的機動性。

這六萬匹馬匹中,其中適於長途奔襲、耐力極佳的蒙古戰馬統共有四萬匹,負責輜重後勤的馬匹有兩萬匹。四萬匹戰馬,加上原本白虎軍就有的一萬騎兵,白虎軍就變成了五萬步卒和五萬騎兵的軍團。而不再是先前步卒佔據絕大多數的模樣了。

在灞上大營的時候,五大軍團,基本上每個兵卒都受過專門的騎乘訓練。雖然因爲各個軍團的側重不同,如白虎軍這樣的以步卒爲主的軍團,普通步卒肯定不可能同以騎兵爲主的如朱雀軍那樣的精銳。

不過好在底子都在,經過這幾個月的訓練,再加上之前的底子,白虎軍轉爲騎兵的四萬步卒已經基本上都調整了過來,也許還沒有朱雀軍騎兵那樣厲害,但是想來經過幾場實戰,也就差不多了。

十萬白虎軍,五萬步卒,五萬騎兵,兵分三路,分別從陽關要塞和筆架城、玉門關要塞北、西、南三個方向同時朝着蒲昌海碾壓過去。

步卒中還有一萬五千人臨時變爲輜重隊。當然河西郡的數萬匈奴俘虜就是最佳的運送輜重的人選。這一萬五千人只是負責後勤的保障順便看管匈奴俘虜而已。

北路大軍也就是從陽關要塞西進的白虎軍由白虎軍副將易恆統帥,麾下有騎兵一萬人,步卒一萬五千人,其中負責輜重的兵卒有五千人。同時還有一萬人的匈奴俘虜負責運送糧草和兵械;

南路大軍也就是從玉門關要塞西進的白虎軍由白虎軍副將吳爲統帥,麾下同樣是騎兵一萬,步卒一萬五千人,運送後勤輜重的匈奴俘虜一萬人。

而中路大軍,在是由白虎軍主將杜騰親自統領,從筆架城要塞西進蒲昌海。杜騰這中路軍也是兵力最多的大軍,有三萬騎兵,兩萬步卒,還有運送糧草輜重的匈奴俘虜足足三萬人。

三路大軍,都由已經到達河西郡的一衆西域王國公子作爲嚮導。而樓蘭王子薰忽而,同樣也在杜騰的中路大軍中。

杜騰這中路軍的目標就是蒲昌海核心地帶的樓蘭城。

而其餘兩路大軍則是在那些亡國王子的帶領下負責掃蕩樓蘭城上下已經被烏孫人佔領的西域小國,最後三路大軍會師在樓蘭,再橫掃整個西域。

在大秦很多人看來,西域諸國包括烏孫人,用十萬大秦精銳白虎軍已經足夠了。

(PS:《管子.水地》曾有記載:涸川之精者,生於蟡,蟡者一頭而兩身,其形若蛇,其長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魚鱉,此涸川水之精也。

分類月票榜前十五位肯定是沒有希望了,但是歷史類二世的贊榜是第六位。同前五差別都不太大。能不能更進一步或者兩步?求贊!)(未完待續。)

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25章 末路第209章 師傅第59章 百將韓信第91章 小人趙剛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50章 悲憤的冒頓第9章 黃雀現(下)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130章 號角長鳴第159章 到咸陽第75章 江東亂(一)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99章 廣陵橋和邯鄲鐵場第221章 兵臨第211章 李嫉VS虞姬第165章 三公齊現第48章 號角蒼茫第92章 清明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67章 科舉第131章 重甲騎兵第250章 蒙毅的恐懼第42章 自責第42章 自責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191章 試射第172章 六國後宮第237章 鑿穿第66章 不敗軍魂第28章 李法第10章 月氏西遷第277章 隔閡盡消第92章 清明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34章 戰陳縣(二)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287章 兩詔天下驚第29章 罪己三詔第145章 受傷的孤狼第23章 對策第55章 怒火沖天第87章 踏青第223章 戰起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21章 郎中劉邦第221章 兵臨第85章 堵不如疏第38章 大秦的脊樑第55章 怒火沖天第13章 潰敗第43章 腄縣第44章 楚地四族第152章 第一強軍第154章 關中各族第87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三)外篇二第201章 酒後第54章 糧草被焚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205章 春色無邊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73章 不準第22章 教習第109章 偶遇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257章 人心第157章 羅網第47章 黑衛,俸祿第24章 相遇第96章 南海趙佗第51章 灞宮第193章 司馬之罪第40章 番禺城第188章 逝者如斯夫第132章 誰更狠第35章 遭襲第273章 呂雉第119章 萬邦來朝第132章 居心叵測第266章 宣戰第174章 刺殺第245章 選擇第285章 見呂雉第10章 春色第264章 教訓第29章 所第91章 張子房第154章 又見紅色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190章 公子如何?第234章 戰(三)第83章 項羽求親第226章 加加擔子第29章 項梁何在?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40章 豎子眼花矣!第14章 覆滅
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25章 末路第209章 師傅第59章 百將韓信第91章 小人趙剛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50章 悲憤的冒頓第9章 黃雀現(下)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130章 號角長鳴第159章 到咸陽第75章 江東亂(一)第290章 遴選官員第99章 廣陵橋和邯鄲鐵場第221章 兵臨第211章 李嫉VS虞姬第165章 三公齊現第48章 號角蒼茫第92章 清明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67章 科舉第131章 重甲騎兵第250章 蒙毅的恐懼第42章 自責第42章 自責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191章 試射第172章 六國後宮第237章 鑿穿第66章 不敗軍魂第28章 李法第10章 月氏西遷第277章 隔閡盡消第92章 清明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34章 戰陳縣(二)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287章 兩詔天下驚第29章 罪己三詔第145章 受傷的孤狼第23章 對策第55章 怒火沖天第87章 踏青第223章 戰起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21章 郎中劉邦第221章 兵臨第85章 堵不如疏第38章 大秦的脊樑第55章 怒火沖天第13章 潰敗第43章 腄縣第44章 楚地四族第152章 第一強軍第154章 關中各族第87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三)外篇二第201章 酒後第54章 糧草被焚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205章 春色無邊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73章 不準第22章 教習第109章 偶遇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257章 人心第157章 羅網第47章 黑衛,俸祿第24章 相遇第96章 南海趙佗第51章 灞宮第193章 司馬之罪第40章 番禺城第188章 逝者如斯夫第132章 誰更狠第35章 遭襲第273章 呂雉第119章 萬邦來朝第132章 居心叵測第266章 宣戰第174章 刺殺第245章 選擇第285章 見呂雉第10章 春色第264章 教訓第29章 所第91章 張子房第154章 又見紅色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190章 公子如何?第234章 戰(三)第83章 項羽求親第226章 加加擔子第29章 項梁何在?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40章 豎子眼花矣!第14章 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