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萬邦來朝

大秦歷五十三年六月初六,內閣府正式行文天下,遼寧郡以東被周王冊立過的諸侯箕子朝鮮如今的國君哀王箕簡,仰大秦聖天子威名,不遠萬里遣使上書二世皇帝,請併入大秦,成爲大秦一郡。

聖天子體念箕子朝鮮一片赤誠之心,下詔應允。

內閣秉承皇帝旨意,正式行文天下,裁撤周王所封箕子朝鮮封號,裁撤哀王箕子朝鮮國君位,冊封哀王箕簡爲大秦左庶長(大秦爵位第十等);原箕子朝鮮以及箕子朝鮮周圍數百里方圓地面盡皆併入大秦版圖,自即曰起在箕子朝鮮原本國土的基礎上內閣新設一郡,名爲高麗。

至此,大秦在原本五十二郡的基礎上再添一郡。

哀王箕簡也被內閣府、吏部行文任命爲高麗郡第一任郡守。虎賁軍校尉魯容則被內閣府、兵部行文統領一萬虎賁軍作爲高麗郡駐軍,而魯容也是高麗郡第一任郡尉。

這魯容不是別人,正是胡亥當初在灞上大營訓練六十萬大軍時灞上大營第一營營官,而那個時候喬裝蒙面跟隨普通兵卒一道訓練的大秦二世皇帝胡亥所在的軍營正是魯容任營官的第一營。

後來胡亥身份暴露,雖然再也沒有出現在第一營的訓練場上,但是二世皇帝陛下曾經跟隨第一營一千兵卒訓練的那月餘時間,卻已經成爲每一個第一營出身的灞上大營第一營兵卒一生的榮耀,即便如今第一營早已不復存在,第一營的兵卒也早就在各軍團成軍的時候被分散到各個軍團之中。

因爲聖天子,曾經是他們的袍澤。這個榮耀,將會伴隨他們終生,不管各奔東西的曾經第一營兵卒們如今在各個軍團中是兵卒還是將官。

大秦如今各郡郡尉雖然經過一系列的改制,由獨領一方的軍閥變爲兵部直轄,但是因爲新的兵律正式開始施行,各郡郡尉早已經不是當初頂着虛名吃乾飯的模樣了,而是變成了實打實的肥缺。

試問,不用風吹曰曬,不用披星戴月,更不用親上戰場廝殺,頭頂上除了兵部再無他人發號施令,而且還是從四品的實職武將,獨領一郡軍政諸事。該是何等意氣?

而魯容能夠以區區校尉之位成爲高麗郡第一任郡尉,自然只能是胡亥開了金口才得行。雖然遠離大秦中心,但是卻也更顯出了皇帝的信任不是?

看看如今任遼寧郡尉的青龍將軍徐闖、任黑龍江郡尉的平夷將軍李信、任安南郡尉的驍騎將軍蒙闊、任河西郡尉的武威將軍蘇角、任內蒙郡尉的蒙雲五人人,除了蒙闊年輕點外,其餘四個哪一個不是曾經統兵一方大權在握的軍中重將?

即便蒙闊年輕,但是獨領五萬虎賁軍南下之事雖然大秦的普通百姓知道的很少,但是在大秦軍中卻根本不是什麼秘密。

相對於只堪堪統領一萬大軍的區區校尉魯容而言,蒙闊同樣也要比他高上幾個級別。這還不說蒙闊的老爹還是吏部尚書蒙毅了。

當然,郡尉在普通人眼中雖然是肥缺,但是卻顯然還不至於讓一干朝中大佬爲了這個問題爭的頭破血流,更何況魯容是皇帝欽點的人。

其實相對於大秦新設高麗郡之事,更讓大秦百姓關注和興奮的則是妻子朝鮮國君箕簡主動上表歸附大秦這件事情本身。

內閣行文中,有四個字是大秦二世皇帝胡亥親口說出來的,萬邦來朝!

萬邦來朝!

這是數千年來華夏大地上第一次出現這四個字。

雖然不知道這大地上除了大秦之外到底還有沒有萬邦,但是絲毫不妨礙老秦人們從這四個霸氣十足的字中去幻想去憧憬那萬邦齊聚咸陽覲見大秦皇帝的盛景。

那該是何等樣的盛況?

如今箕子朝鮮算是走出了外邦主動歸附大秦的第一步,那麼今後又該會有多少外邦來朝?沒有人知道,但是每一個老秦人都在憧憬着。

其實內閣府五位輔政大臣都很清楚箕子朝鮮歸附大秦是怎麼回事。箕簡放着好好的國君不當非要不願萬里跑來大秦眼巴巴的要當大秦的一郡之守,除非他腦袋被門夾了。如果沒有徐闖的數萬青龍軍一直開到箕簡那簡陋的王宮門口,箕簡估計連中原大地已經被大秦統一都不知道。

當然,箕簡那連咸陽宮萬分之一大都沒有、甚至連咸陽宮門房們住的房子都比不上的王宮確實能夠稱的上王宮的話。

用箕簡主動歸附來代替青龍軍不遠萬里打到箕子朝鮮王宮門前,自然是出自胡亥之手了。雖然有點欺瞞之嫌,但是又不盡然都是欺瞞。畢竟確實是箕簡自己主動上表要歸附大秦的,這一點是事實。

不過這小小的善意謊言,所達到的效果卻是遠超內閣五位輔政大臣的預料。

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羣情洶涌的關中秦人們,紛紛自願的趕到各縣府衙申請全家遷移。

在內閣府指揮下戶部和禮部早在兩月前就已經開始着手胡亥說的要在三年之內遷移超過五十萬中原以及關中百姓分赴內蒙、平夷、黑龍江、遼寧、高麗五郡的事情。

對遷移老秦人前往大秦邊疆駐守,關中的老秦百姓並沒有感覺有多麼難以接受。畢竟,這樣的事情在過去二十年間始皇帝一直在做。

無數的老秦人攜家帶口聽從嬴氏皇族的詔令前往南越、隴西、九原、山東、江東、江南等地駐守,用來稀釋原六國百姓的向心力。

所以,如今朝廷需要老秦部族自然同樣義不容辭。只是跟先前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徵召移民,戶部採用了自願的辦法,用極爲優渥的條件吸引老秦百姓前往東北之地而不是如以前那般整村整屯的集體遷移。

如此一來,效率雖然慢了許多,但是卻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關中各地的穩定和有序,更主要的是,主動遷往上述五郡的百姓根本不用朝廷強制,自然就會發動生產。

對主動遷移東北數郡的老秦百姓,戶部給出的條件就是,五年之內,所有開墾出來的土地在都由戶部統一丈量,登記造冊,這些開墾出來的田地都屬於開墾的百姓所有。除非朝廷所需,拿有戶部憑證的百姓可以世世代代耕種下去,任何人都沒有權力搶奪。

(未完待續)

第61章 玄鳥出關第213章 蘇婉第36章 蠻夷亂第80章 姬孽,武綺彤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71章 信仰第239章 勢如破竹第196章 自由第159章 到咸陽第4章 殺意起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161章 祭天第6章 大戰起第29章 圍殺第157章 老卿出馬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246章 安排第59章 百將韓信第306章 聖道之劍軒轅第132章 居心叵測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57章 國殤(一)第197章 伊婭第73章 元宵節第1章 石鐵頭第261章 回程遇變第145章 受傷的孤狼第150章 侯爵遍地走第256章 北來騎兵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146章 俠客行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135章 德妃宮第250章 國醫館第75章 江東亂(一)第103章 滑竿第44章 神之一族第74章 子嬰蹤跡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119章 感謝陛下!第143章 項莊授首第98章 高麗郡第58章 破法第179章 算計第195章 精忠報國第210章 見一個人第7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42章 劫掠歸來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65章 蒙毅北上第64章 親人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214章 黎明前的九原城第59章 虎賁(二)第12章 昨日黃花第268章 歸鄉第58章 破法第16章 王離來信第205章 春色無邊第99章 疑慮生第176章 活着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4章 覆滅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84章 你們信否?第92章 中尉楊瑞和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146章 俠客行第255章 再戰第103章 身後有人第56章 處置第98章 高麗郡第29章 項梁何在?第142章 平陽城外篇二第33章 戰陳縣(一)第63章 李斯理政外篇一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211章 歸葬,連山,河圖,洛書第12章 昨日黃花第166章 刑罰第127章 萬騎奔騰第206章 奇怪車隊第184章 千古一相之死第90章 子嬰失蹤第50章 鞭責第227章 九原城戰二第104章 利器第149章 令狐沖,令狐範第52章 十六尉第86章 內閣第150章 侯爵遍地走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12章 接陣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293章 準備渡江第62章 大秦版美女小護士
第61章 玄鳥出關第213章 蘇婉第36章 蠻夷亂第80章 姬孽,武綺彤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71章 信仰第239章 勢如破竹第196章 自由第159章 到咸陽第4章 殺意起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161章 祭天第6章 大戰起第29章 圍殺第157章 老卿出馬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246章 安排第59章 百將韓信第306章 聖道之劍軒轅第132章 居心叵測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57章 國殤(一)第197章 伊婭第73章 元宵節第1章 石鐵頭第261章 回程遇變第145章 受傷的孤狼第150章 侯爵遍地走第256章 北來騎兵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146章 俠客行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135章 德妃宮第250章 國醫館第75章 江東亂(一)第103章 滑竿第44章 神之一族第74章 子嬰蹤跡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119章 感謝陛下!第143章 項莊授首第98章 高麗郡第58章 破法第179章 算計第195章 精忠報國第210章 見一個人第7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42章 劫掠歸來第279章 召見劉邦第65章 蒙毅北上第64章 親人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214章 黎明前的九原城第59章 虎賁(二)第12章 昨日黃花第268章 歸鄉第58章 破法第16章 王離來信第205章 春色無邊第99章 疑慮生第176章 活着第209章 冒頓南下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4章 覆滅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84章 你們信否?第92章 中尉楊瑞和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146章 俠客行第255章 再戰第103章 身後有人第56章 處置第98章 高麗郡第29章 項梁何在?第142章 平陽城外篇二第33章 戰陳縣(一)第63章 李斯理政外篇一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211章 歸葬,連山,河圖,洛書第12章 昨日黃花第166章 刑罰第127章 萬騎奔騰第206章 奇怪車隊第184章 千古一相之死第90章 子嬰失蹤第50章 鞭責第227章 九原城戰二第104章 利器第149章 令狐沖,令狐範第52章 十六尉第86章 內閣第150章 侯爵遍地走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12章 接陣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293章 準備渡江第62章 大秦版美女小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