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情況不如美國的預料。德國未向東進攻,卻在隨後的1940年4月時,入侵了丹麥和挪威,隨後更是向西邊的法國、比利時、荷蘭發起的大規模進攻,徹底粉碎了美英法等國的夢想,
1940年4月9日德國展開威塞爾演習(We色rübung)計劃,進攻丹麥和挪威。德國人聲稱這是爲了防止英法首先佔領挪威這個原本中立的國家,從而切斷德國從瑞典進口礦產的道路。英國海軍成功地封鎖了挪威港口,並且在挪威登陸。德軍撤退到挪威腹地並據此堅守。英**隊無法肅清德軍,加上西線戰事爆發隨後撤退,挪威被德國佔領。
當歐洲激戰正酣的時候,人在南京的範哈兒,確實難得的得了一絲悠閒,在自己的司令部中,悠閒的喝着咖啡,陪幾個外國友人閒聊。
能參加範哈兒咖啡沙龍的,當然地位不會低。
實際上也是如此,不管是史迪威還是沙遜,抑或者是來自暹羅的巴莫親王,他們無不代表了某一方面的勢力,影響力極爲巨大。
但是這幾個來自不同團體。有着明顯不同利益的人,現在卻是都在聊同一個話題,那就是歐戰。
“希望這一次大戰,不會再重滔上一次的覆轍,令戰火持續幾年時間。”商人出身的猶太人沙遜,最擔心的還是大戰的時間問題。
這位大亨在到場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抱怨他最近的損失。
自從大戰開始後,各種商貿大受影響,這位前幾年剛剛把商貿事務轉移到歐洲和美洲的大亨,在戰爭開始的初期,就損失了幾十萬英鎊。這還不算那些因爲戰爭爆發而被無限期徵用的不動產,否則他的損失絕對還是翻上幾番。
相對於商人出身,對戰事發展沒有具體概念的沙遜,作爲軍人出身並且現在負責情報工作的美國駐華武官史迪威,對於歐洲戰事的發展,卻是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見解。
“這一次歐戰因爲德國準備充分,而且眼下沒有兩線作戰的危險,在初期絕對會非常有利於德國。只是英國有英吉利海峽這道天然的屏障,也絕對不會短期內就能被德國摧毀的,所以這一次歐戰,很有可能確實會和上一次一樣,持續較長時間。”
“那事情就麻煩了,交戰的時間越長,最後參戰的國家就會越多,到時候涉及的方方面面,肯定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麻煩。”一邊的巴莫親王不無憂慮的說道。
顯然。他是擔心暹羅也會被拖入這場世界大戰。而現在他們國內連內戰都還沒結束,如果真的拖入世界大戰,那對這個國家來說,絕對不是幸運的事情。
範哈兒看了巴莫親王一眼,馬上把握住了他的擔心,不由一笑寬慰道:
“如果暹羅真的捲入世界大戰,只要站對了陣營,說不定還是一件好事呢。起碼如果最終獲得了戰勝國身份,對於暹羅以後的發展絕對非常有利。”
雖然範哈兒對於暹羅未來的走向,已經有了一番安排,可以確保他不會走自己不想看到的路徑,但是現在卻還是得這麼給巴莫親王寬慰。
最近的範哈兒,一直心情比較舒暢。
歐洲的戰事,隨着戰火越燒越廣,捲入的國家越來越多,英法等國對外的物資需求也是越來越大。
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 不僅英法美等國的工廠,都接滿了來自歐洲各國的軍事的訂單,就連中國的很多工廠,也因爲現在的短暫和平,而接受了大量來自歐洲的訂單。作爲中國工商業重鎮。加工製造業水平極爲發達的西南地區,更是在這幾個月內,接滿了下面半年的訂單,而且眼看訂單還在滾滾而來,每張都是高附加值高利潤的生意,範哈兒當然要樂得睜不開了。
以前一直是美國利用歐戰,大發戰爭財,中國雖然能夠蹭上一點皮毛的利潤,但根本沒什麼大用場。而這一次因爲範哈兒的提前準備,在這次歐戰爆發後,立刻接到了僅次於美國的訂單,單就利潤率而言,甚至並不比美國接的那些訂單低。
此時的美國,仍舊維持了他虛假的“中立”姿態。
美國雖然是二戰主要參戰國之一,爲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從1938年歐洲上空開始出現戰爭烏雲直到1941年12月,它對大西洋彼岸採取的卻是“隔岸觀火”的政策。對於太平洋另一岸的亞洲,則在更長時間裡已經不是“隔岸觀火”而是“隔岸助火”,即通過向日本大量出售軍需物資來發戰爭財。
9月3日英國對德宣戰,隨後大英帝國所屬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南非聯邦隨即也都對德宣戰——儘管那還只是德國人稱的“Sitzk日eg”(靜坐戰),美國報紙稱的“Phony War”(假戰)。因此,德國進攻波蘭被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開始。但是,即使到了這個時候,美國仍然於9月5日宣佈在歐洲戰爭中保持中立態度。
那時美國有一個《中立法》,即禁止向歐洲交戰雙方出售武器及其他戰爭物資。但是,由於德國實際上沒有從美國購買過這些東西,所以這個貌似公允的法令禁止的其實只是交戰中另一方的英、法等國。
11月4日美國政策纔有所鬆動,國會通過《中立法》修正案。由禁止出售改爲允許出售,但要“現款自運”。
根據這個修正案,從這時起到一年以後的1940年11月,英國爲購買所需武器和其他戰爭物資不得不向美國支付四十五億美元,使自己的外匯儲備只剩下二十億美元,而且大部分是不能出售的投資。爲了籌措給美國的錢,英國政府甚至從私人手裡購買了價值三億三千五百萬美元的美國股票,把它們賣出。又過了四個月,美國國會通過《Lend-Lea色 Act》(租借法案)並一次撥款七十億美元,這才解決了丘吉爾政府的難題。
美國對歐洲戰事“隔岸觀火”已經是第二次了,因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便這麼做過,並且嚐到了甜頭。
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起,美國就隔着大西洋靜觀戰事的發展,直到1917年4月6日國會才通過參戰決議。不過這年年底派到歐洲的軍隊也才只四個師,而且並未投入戰鬥。等到沙俄退出戰爭,德國把東線兵力轉移到西線,美**隊纔在1918年7月首次與德國真正交戰。而那年秋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只打了幾個月的仗,作爲戰勝國美國卻幾乎與英法一起實際主宰了巴黎和會。其實,美國對一戰的主要貢獻是提供軍需物資,因爲那時英法等國還都有錢買軍火,不像二戰期間得靠美國按“租借法案”提供援助。這樣一戰期間美國通過賣軍火也是賺了大錢的。
而美國在亞洲的“隔岸助火”,卻是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並且收穫頗豐。利用亞洲的戰爭大發戰爭財,爲美國走出經濟危機低谷作出了較大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般是從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進攻波蘭算起,但作爲其重要組成部分的日本侵華戰爭,卻早在1931年9月18日就開始了。常說的“八年抗戰”是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算起的,其實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不是八年而是幾近十四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雖然蔣介石自己不抵抗也不允許張學良抵抗,但在事變當天就有瀋陽警察與日軍戰鬥,而且後來東北義勇軍又一直在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
2003年2月28日《文匯讀書週報》發表過一篇題爲《該告別冷戰思維了》的文章。作者(署名“老石”)說:“美國從來沒有對我國提出過領土要求,在抗戰中給予中國最大的支持與幫助。”並且舉了飛虎隊、二戰援華物資爲例。作者顯然不知道,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整整十年時間美國所做的並不是“支持與幫助”中國,而是不顧我國的一再反對。把“廢鋼鐵”和木材賣給日本,使日本得以用這些東西做成飛機、槍炮和炸彈,攻打中國。
當時陶行知先生鑑於美**事物資源源輸往日本的嚴重性,曾經策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成立一個經濟研究會,由那時在美國的經濟學家胡敦源先生主持。研究會蒐集美國官方資料以後發現,先天不足的日本,侵華所需軍事原料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其中從美國進口的最多,1937年佔到百分之五十四點四,1938年更增加到百分之五十六。
陶行知先生離開美國的時候,曾經在臨別演說中專門說道:“我回國參加抗戰去了。如果有一天我被日本炸彈炸死,請你們不要忘記,我身體的百分之五十四點四是被你們美國炸死的。”所以講,如果說二戰之初美國對大西洋彼岸的歐洲是“隔岸觀火”的話,那麼它對太平洋另一岸的亞洲則是“隔岸助火”了。
儘管國民政府最高層不乏宋子文、宋美齡兄妹那樣與美國關係說得上“親密”的人,範哈兒和他背後的財團,也積極遊說美國高層,但還是無法該表美國其他財團的唯經濟利益是圖的決定。
1938年9月國民政府把早年在哥倫比亞大學與羅斯福總統有同窗之誼的胡適派到美國去做大使,但美國政府仍然像京劇《沙家浜》裡胡傳魁唱的那樣,“一點面子也不講”,反過來繼續大量向日本輸出戰略物資的行爲又持續了三年多。
美國高層政治人物希望日本進攻蘇聯,所以對他大力支持,而美國財團商貿界,則是想利用日本大發戰爭財,同樣支持日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現在的日美關係會保持什麼水平,當然也就是可以預料的了。
前陣子蘇日兩國簽訂了停火方面協定,美國對此很不高興,算是除德國外最介意的國家了。美國政府擔心,如果日本停上在哈勒欣河(即哈拉哈河)的戰鬥,那它將向南方推進,並擔心隨着協定之後蘇日兩國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對此,范登堡曾宣稱,如果日本敢於同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那美國將立刻禁止對日貿易。
當然,蘇日此時並未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關東軍仍部署在靠近蘇聯的中國東北。因此,雖然美國官方有時也發表一下譴責日本在亞洲侵略方面的講話或抗議,但美日之間的鬥爭“仍然是一場舌戰”。美國不採取任何足以制止日本侵略政策的實際措施。
鑑於日軍於1939年2月佔領海南島,這已經成爲日本向印度支那和東南亞其它地方推進的基地,5月,日本政府又要求英美承認日本有權管理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上海的租界,這嚴重侵犯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利益。美國在1939年6日曾宣佈:1911年的美日商約從1940年1月26停止生效。
但直到第二年,羅斯福才真正對供應日本的石油和廢鐵實行許可證制度。而事實證明,許可證制並沒有起重大的影響。1940年8月間發給的對日出口的石油產品許可證要比1940年的前6個月所發的總和還要多。在生鐵和鋼的供應方面情況也與此相似。1940年8月間,有30多萬噸的生鐵、廢鐵等物輸往日本,這個數目約與1940年前半年所供應的數目相等。1941年頭3個月,美國賣給日本的飛機汽油比1940年同一時期要多131%。”
不僅如此,美國壟斷財閥仍然繼續大力幫肋日本的康采恩建立新的軍事工業部門。它們供給‘鮎川’康采恩控制下的日滿鋼鐵株式會社以設備,幫助這家康采恩在庫頁島上使用電力新法開採石油,進行‘中島’康采恩的飛機制造廠的改建工程,協助‘三菱’康采恩制鋁和造船,等等。
另外,歐洲戰爭發生後,尤其是德國進攻西歐後,英法荷在亞洲對日地位嚴重削弱,他們在亞洲的地位嚴重依附於美國扶持,英法荷對日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對日態度。所以美國對日縱容,英法荷就更賣力地討好日本。日本依靠從美國、英屬各國、荷屬印尼以及法屬印度支那進口所需物資和原料,繼續增加其軍事戰略儲備,維持戰爭機器的運轉。
1939年,美國輸至日本軍用物資達1.869億美圓,約佔該年美國對日本全部輸出額的86%。1940年,美國輸至日本的軍用物資達1.9億美圓,約佔美國對日本全部輸出額84%。自1937年到1940年,美國輸至日本物資總額共9.867億美圓,其中軍用物資總值佔7.039億美圓。美國資本家唯利是圖,供給日本大批軍火物資,用來和中國交戰,此舉到也並不單純的是想讓日本吞併中國。實際上,衆所周知,美國其實是力圖藉此誘使日本進攻蘇聯,並保全美國在華南的經濟利益,利用日本抑制中國的**力量,以達到美日妥協,共同榨取中國人民和**反蘇的目的。
美國一直很希望日本北攻蘇聯,但日本卻在權衡是北攻,還是南進。出於對社會主義的仇恨,日本很想進攻蘇聯。但形勢比人強,關東軍在諾門罕哈拉哈河一戰的慘敗,給日本進攻蘇聯的想法澆了一盆冷水。
蘇聯工業的增強、蘇聯遠東軍隊的威力,和英法荷在西歐戰場的慘敗,其亞洲地位極其虛弱形成巨大反差。日本認爲,北攻比南進風險大得多,如果此時向南洋推進,英法荷沒有能力給日本造成較大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陸相聲稱:我們不能坐失千載難逢的良機招致人們的責難,東亞“新秩序”要推向印度支那和荷屬印尼。他強調“東亞和南海各國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他們命裡註定要通力合作和爲彼此需要效力。”南下是大好時機的想法,在日本統治集團中越來越佔上風。
如果是以前,範哈兒早就對老美這麼不地道的做法義憤填膺了。但是現在,他本人也在效仿美國隔岸觀火,甚至是趁機發戰爭財的方法,他當然不意思再指責什麼。
這個世界上的國與國關係,如果還講“道義”,那肯定是虛假的。現實是衆所周知的,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僅有利益!
至於接下來日本可能會再次偷襲進攻美國,則更是被範哈兒當作了一件可以偷着樂的好事,而隱瞞在心中一個人獨自開心,根本沒有準備提前告知美國人的意思。
(PS:1、因爲作者專區改版,前天開始上傳的三節竟然不知道點發布,今天間隔兩小時發佈,不是因爲前面幾天又沒更新啊。
2、最近家裡事情實在多,剛添了個女兒,83歲的奶奶又突然不行了,正在提前做某些準備,更新肯定不穩定,)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我是師長範哈兒 豆豆小說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