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

“軍事物資上的多少。對我們來根本無所謂,我擔心的是,歐洲大戰快速在某幾個國家之間分出勝負,由此可能引發他們在亞洲和其他地區殖民地的變化。還有就是作爲最基本的一點,一旦雙方陣營劃分完成,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支持哪一個聯盟,而一旦做出選擇,我們西南地區在另外一個對立陣營中的人員和財產,應該怎麼處理……”

範哈兒羅嗦着說出了衆多需要擔心的事情。

這些事情一旦真正說出來,其實到並不用範哈兒這個聯盟總指揮去負責解決。西南聯盟經過幾年的發展,下面的公務員和官吏系統,早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班子,某些方面的辦事效率和機構完整程度,甚至比倉促西遷重慶的國民政府還要好。

八月底,就在歐洲風起雲涌,即將爆發大戰的時候,亞洲大陸上,到是恢復了難得和平。

中日之間繼續在南京進行着沒有成績的扯皮;暹羅的戰事,也在繼續了一年多時間後,終於陷入了停滯;而蘇日的諾門罕衝突,也終於在兩國正式撇開兩個爲政權。進行直接的對話後,而得到了和平的收場。雖然這種收場,仍局是以犧牲中國的利益取得的,中國人民瞭解結果後,都覺得非常憤慨,但是也並沒有該表蘇日之間未來關係的確定。

至於亞洲的其他小國,現在大多還生活在歐洲列強的陰影之下,毫無自立的能力,根本沒有什麼大動靜。

只有中國的西南地區,悄悄和歐洲某幾個大多一樣,在做着各種臨戰前的各種準備。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蘭軍裝的德國黨衛軍,冒充波軍襲擊了德國邊境的格萊維茨電臺,在廣播裡用波蘭語辱罵德國,並丟下幾具身穿波蘭軍服的屍體。接着,全德各電臺都廣播了“德國遭到波蘭突然襲擊”的消息。

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45分,德軍轟炸機羣呼嘯着向波蘭境內飛去,目標是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機場、鐵路、公路和橋樑。幾分鐘後,波蘭人嚐到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打擊。波蘭城市和港口遭到德國戰機的轟炸,首都華沙也未能倖免。約1小時後,德軍地面部隊從北、西、西南三面發起了全線進攻。空中和地面的緊密配合使波蘭乃至整個世界第一次領教到了“閃電戰”的利害。

波蘭軍隊猝不及防,不到48小時,波蘭空軍就被摧毀。無數火炮、汽車及其他來不及撤退的重型裝備當即被摧毀,交通樞紐和指揮中心遭到破壞,部隊陷入一片混亂。德軍趁勢以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爲前導,很快從幾個主要地段突破了波軍防線。

開戰後,波蘭駐英國大使迅速致電英國政府。報告波蘭受到空襲。德國大使否認了轟炸的事實,但不久就被官方證實。英國國王乘車前往唐寧街造訪了首相張伯倫,在首相夫婦開車到達衆議院之際,議會正在進行最後的討論,決定對納粹統治的頭目開戰,而不是對德國人民開戰。

9月3日上午9時,英國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上午11時之前,提供停戰保證,否則英國將向德國宣戰。正午時,法國也向德國發出了類似的最後通牒,其期限爲下午5時,但希特勒對英、法兩國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於是,英、法兩國相繼對德國正式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下面形勢的發展,基本按照範哈兒的預料。大致的戰況,也還是和歷史上的二戰一模一樣。

雖然英國和法國之前已經保證會確保波蘭的安全,但是波蘭的抗戰並沒有得到英法兩國任何有效的軍事支持,而是實行所謂的“靜坐戰”,企圖禍水東引(“東”指的是蘇聯)。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最終波蘭的軍隊還是被裝備精良的德軍擊潰。9月6日。波蘭政府逃離華沙。9月17日,華沙保衛戰開始,幾乎在同一天,蘇聯紅軍進入波蘭東部。

雖然東線戰事形勢千變萬化,可是西線的法德邊界卻毫無動靜,英法等國違背了自己許下的“如果德國膽敢入侵波蘭,英法聯軍將直搗魯爾谷地”的諾言,雖然屯重兵於國門,卻躲在鋼筋水泥的工事後面,眼睜睜地看着一個唐?吉訶德式的小國抵抗着強大鄰國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予以形式上的譴責而已。從1939年9月1日戰爭爆發開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國才和英法爆發正式衝突,這段和平的時期被德國人叫作“靜坐戰”(Sitzkrieg),西方則稱爲“奇怪戰爭”(Phoney War)。希特勒在佔領波蘭後,對西方的綏靖一語道破:“對於這種結局,波蘭人應該感謝他們的英法朋友”。

在這樣的情況下,範哈兒對於接下來形勢的發展,就更有把握了。

到了這個時候,範哈兒不僅鬆了一口氣,深感自己之前的決定正確,沒有爲了眼前的一點小利益,而大幅的改變之前的事情發展。不然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將會完全脫離自己的掌握了。

事實上,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對於新一次歐戰的爆發,或者準備說是二戰的爆發,都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因爲之前一年多時間歐洲的局勢,以及納粹德國和英法等國的利益衝突。早就爲世人所知,對於他們繼續衝突下去可能引發的戰爭,也是覺得很順理成章的。

只是事到臨頭,戰爭真的打響了,還是讓世人大爲驚訝。

各大報紙都出了號外和特刊,宣佈了英法對德國的宣戰。

而作爲各國政府,更是立刻召開高層緊急會議,商討局勢可能的繼續發展和本國的應對方略。

作爲已經和日本在交戰中的國家,中華民國政府,也立刻決定先後在武漢和重慶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二戰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以及中國應該採取的應對策略。

在當天深夜,武漢就召開了以最高統帥部和周邊幾大軍事集團高級將領爲主的第一次會議。

會議由老蔣組織,也自然由老蔣主導發言。

主要是聽取了各大戰區長官還有各利益集團領導人對於二戰的態度,以及中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立場,加入哪個陣營等等意見。

雖然老蔣表現的很民主,讓大家可以毫不保留的發表自己意見,但是這個會議,實際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基調。

因爲現在德日結盟,而中國和日本是交戰國,在上下一心決定和日本血戰到底的時候,身爲軍事將領的衆人。怎麼可能選擇日本所在的陣營。

所以會議從始至終,大家都衆口一致的表示,要加入英法所在的陣營,對德意日宣戰。

不過這也僅僅是大家的意見罷了,真正的宣戰,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國民政府現在和德國也還是維持了表面的外交關係,甚至在和日本交戰的時候,仍舊持續從德國接受部分出於人道主義的物資援助。現在沒有好處的白白對德意日宣戰,絕對不是老蔣和國民政府可能做的。

這次主要是出於徵詢軍事將領意見的會議,讓老蔣大爲滿意。

因爲軍方的意見。很明顯和他心中所想,並且所想選擇的方向一致。所以雖然在會議結束的時候,老蔣代表最高統帥部宣佈,中國暫時還不會考慮加入歐戰的哪一個陣營,但是面上卻是明顯一副高興的神情。甚至還私底下對某些親近將領表示,最好是等日本和哪個太平洋強國交戰,再選擇合適的陣營加入。

老蔣這個不公開的表態,確實深得範哈兒贊同。

他在這次武漢會議上,就沒有表態中國應該加入哪個陣營。

事實上現在的中國,以及未來的一年多時間的局勢發展,也確實不適合中國馬上做出選擇。

因爲在美國正式加入英法陣營之前,德意日軸心國陣營對於盟國這邊,幾乎是佔盡了優勢。在戰爭爆發初期,就選擇加入英法陣營,不僅不能得到任何的好處,範哈兒會讓中國白白斷了從德國可能得到的援助,甚至還會讓和日本的休戰再次被打破,重新爆發中國大陸上的戰爭。

所以範哈兒也乾脆在私底下向老蔣表態,支持他看形勢發展再做選擇的決定。

“英法現在雖然已經對德國宣戰,但是實質的軍事行動卻全無,而且對於拉攏盟國,也並不是很積極,就算我們最終準備選擇和英法結盟,也不適合在這個時機對英法提出來。一句話,現在加入,時機不合適。”

範哈兒的表態,無疑給了老蔣巨大的信心。

剛好,9月5日,美國發表《中立宣言》,宣佈他並不準加入宣戰的哪個陣營。

羅斯福總統對全國宣佈:

“我國將繼續是個中立國家……我希望美國將置身於這場戰爭之外。我相信它會這樣做的。我向你們保證,你們的政府將盡一切力量來達到那個目的。”

美國政府採取中立政策的重要原因是它希望交戰國在戰爭中相互削弱,兩敗俱傷,這樣強大無比的美國將使自己穩獲世界霸主地位。美國中立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美英法等國腦中都還存在的濃濃的對德綏靖政策的思想。

戰前英法讓德國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美國對英法的政策是支持的),目的是讓德軍移向東方,接近蘇聯,以使蘇德兩國發生衝突。而現在德國進攻波蘭,德國軍隊的滾滾洪流衝向東方。美英法等國仍舊希望德軍繼續向東,他們希望,隨着將德國與蘇聯隔開的地理障礙──波蘭的消失,仇恨社會主義蘇聯的德國最終能攻向蘇聯。雖然德國已經在歐洲大陸燃起了戰爭大火,但美英法仍然希望這場大火只燃向東方而不燃向西方。

中國本來準備緊急召開的第二階段會議,隨着美國的表態,也因此而自然推遲。

確實如範哈兒說的那樣,英法雖然對德國宣戰,但是真正彼此的戰事還沒有爆發,這個時候表態加入,很有一種熱臉去貼冷屁股的感覺。

當幾天後重慶會議召開的時候,雲集到臨時首都的與會人員,就不僅僅是軍方的代表了,各省主席、封疆大吏、還有國會黨團代表、民主人士、共產黨和幾大軍閥派系首領,全都參加這次特別會議。

因爲老蔣已經瞭解了軍方的態度,並且取得了範哈兒等人在內幾個實權軍人的支持,所以在這次會議上,老蔣就正式代表最高統帥部,決定了中國的選擇,對歐戰保持中立,繼續和交戰各國的平等往來和軍事商貿聯繫,暫時不選擇加入哪個陣營。

老蔣的這個選擇,讓很多背後已經得到某國慫恿的利益團體很是失望。

雖然中國現在正在被日本入侵,前期表現出來的軍事實力,也很是被世界各強國所看不起,但是隨着最近一次戰鬥的結束,中國軍隊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各強國的正視,認爲中國軍隊,還是有一定戰力的。

而且在大戰正式爆發的情況下,有過上一次歐戰經驗的各國,對於大戰中可能發生情況已經非常熟悉,知道到了戰爭緊要關頭,白熱化狀態的時候,別說是個有一定戰力的大國了,哪怕是再沒用的國家,僅僅輸出部分民工,也可能左右最後的決戰成績。

所以現在中國的態度,已經開戰的各國都非常重視。不管是傳統朋友不多的德國,還是向來驕傲的英法等國,都在開戰以後,第一時間派出了人手和力量,企圖將中國拉入本國所在的陣營。

而因爲現在大戰還不激烈及其他種種原因,這幾個國家並沒有明確的進行外交拉攏,而是通過民間和第三方勢力,努力着想讓中國加入大戰。

只是老蔣現在的這一番表態,幾乎一下粉碎了那個夢想。

9月10,中國在美國之後,同樣發佈了《中立宣言》,表示對歐戰中立。

中國的不參戰決定,並不能改變二戰滾滾前進的車輪。戰事很快按照歷史固有的軌跡,開始滾滾向前發展。

而英法與德意等國,也同樣沒有因爲中國戰鬥能力的提升,而改變對中國的重視,在通過不公開的拉攏失敗後,就放棄了後繼的努力,並沒有再派出正式的外交團體,來和中國談判加入大戰的條件。

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和從東線進入的蘇聯軍隊成功會師。波蘭再一次遭到瓜分。波蘭在復國20年後,又一次消失了。

歐州的戰火,並沒有因爲波蘭被蘇德瓜分而結束,但也並沒有像英法美等國期望的那樣,蘇德因爲波蘭而大打出手。

實際上,蘇德兩國關係反而因爲共同瓜分波蘭,而變得特別密切起來。

1939年11月底,蘇聯入侵芬蘭,蘇芬戰爭爆發。

美英法等國政府和媒體,馬上展開了對蘇聯的猛烈攻擊,媒體還公開號召組成反蘇同盟。

美英法等國向芬蘭提供了包括幾百架飛機、一千多門大炮的軍事援助。而美國除向芬提供幾幹萬美元的貸款、“私人捐助”外,還低價賣武器給芬蘭,還宣佈對蘇飛機、鋁、鉬及其它物資對蘇實行禁運。

英法開始組編一支準備從芬蘭向蘇聯進攻的15萬人的遠征軍,其中英軍10萬,而當時英軍登陸歐洲大陸協防的部隊也僅15萬人。英法還決定,由英法從中東基地出發,聯合土耳其軍隊,從南面向蘇聯的黑海和高加索地區進攻,其中包括飛機轟炸巴庫石油基地。

英法雖與德國處於交戰狀態,但他們不打算向德國進攻,卻打算向未宣戰的蘇聯進攻。美國對英法的從北、南兩個方向進攻蘇聯的計劃持贊同態度。美英法希望通過實施這個計劃,消除英法與德國間戰爭,並使德國的龐大軍隊一道參加英法對蘇的進攻。當然,英法對蘇進攻的計劃,最後由於一些原因,如北歐國家不讓遠征軍過境等未能實施。

如果說蘇芬戰爭前的環境氣氛,不適美國在英法德之間調停的話,蘇芬戰爭後,由於美英法政要和媒體對蘇聯的大肆攻擊。此時攻擊德國聲音少多了,通常情況下,報紙頭版大多是關於蘇芬戰爭的電訊和社論,而關於英法德之間戰爭的報道和評論反而只佔報紙的一個小角落。

美國認爲,歐美此時的反蘇環境氣氛,已轉移了對德國的憤恨,適於對英法德進行調停。 爲此,在蘇芬戰爭期間的1940年2月,美國政府派副國務卿韋爾斯爲特派代表出使歐洲。美國希望繼續推行慕尼黑妥協政策,希望同希特勒妥協以結束歐洲戰爭,使各國集中精力奉行共同的反蘇方針。

因此,美國直至1940年3月,仍然奉行與德國妥協,保證德國西線安全來唆使德國向東進攻的綏靖戰略。

第143節 中央抗日準備第259節 裝甲部隊抵達第51節 哈同夫人第107節 密會龍雲第9節 老夫老妻第314節 一退再退的盟軍第330節 史迪威失算第51節 哈同夫人第51節 哈同夫人第320節 驕傲的代價第281節 史迪威第23節 檢閱部隊第263節 圍點打援第199節 優勢不再第130節 保密防諜第45節 訓太太第115節 建設成果小計第334節 盟國在歐洲的逆轉第151節 汪精衛遇刺第67節 告狀的縣長第35節 福特卡車第197節 雷擊第301節 南下行動的第一步第145節 私人指導第87節 輪船第233節 重奪制空權第205節 裝甲汽車發威第355節 兩廣第165節 聽演講和感受第309節 盟軍共同艦隊第179節 雙十二事7941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227節 接手防務第322節 戰線站穩了第82節 討官要地盤第366節 意見稿第61節 回川第219節 升任戰區長官第164節 奧運開幕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52節 沙遜第96節 聯合調查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7節 買股票第65節 索要好處第79節 來錢真快第258節 激戰第114節 滇緬鐵路公路第262節 殲滅第284節 小勝一局第229節 南北兩線第12節 劉湘的要求第129節 意大利人的建議第104節 連下兩城第371節 海南光復第253節 甘陝第242節 復仇的炮火第269節 裝甲兵突擊第266節 俘獲杉山元第335節 東南亞開始緊繃第275節 徐州決戰第209節 塞克特防線第45節 訓太太第100節 親英親德第35節 福特卡車第162節 火箭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261節 坦克戰第74節 戰事進展第324節 終究是第二序列第242節 復仇的炮火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246節 英法美的強勢第91節 招工第230節 再次激戰第322節 戰線站穩了第132節 提前培養日奸第318節 空運救巴丹第281節 史迪威第218節 退出佳境來了第73節 首戰第226節 總結第30節 投資房產第331節 整編反攻第28節 購軍火第365節 對日處理研究第202節 轟炸第158節 飛行大王休斯第141節 親近美人魚第23節 檢閱部隊第125節 老蔣的反應第218節 退出佳境來了第22節 我的第四師第八十三節第93節 找油氣去第156節 中日推第85節 賑災善後第319節 陸地上的戰鬥第273節 南下廣州
第143節 中央抗日準備第259節 裝甲部隊抵達第51節 哈同夫人第107節 密會龍雲第9節 老夫老妻第314節 一退再退的盟軍第330節 史迪威失算第51節 哈同夫人第51節 哈同夫人第320節 驕傲的代價第281節 史迪威第23節 檢閱部隊第263節 圍點打援第199節 優勢不再第130節 保密防諜第45節 訓太太第115節 建設成果小計第334節 盟國在歐洲的逆轉第151節 汪精衛遇刺第67節 告狀的縣長第35節 福特卡車第197節 雷擊第301節 南下行動的第一步第145節 私人指導第87節 輪船第233節 重奪制空權第205節 裝甲汽車發威第355節 兩廣第165節 聽演講和感受第309節 盟軍共同艦隊第179節 雙十二事7941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227節 接手防務第322節 戰線站穩了第82節 討官要地盤第366節 意見稿第61節 回川第219節 升任戰區長官第164節 奧運開幕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52節 沙遜第96節 聯合調查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7節 買股票第65節 索要好處第79節 來錢真快第258節 激戰第114節 滇緬鐵路公路第262節 殲滅第284節 小勝一局第229節 南北兩線第12節 劉湘的要求第129節 意大利人的建議第104節 連下兩城第371節 海南光復第253節 甘陝第242節 復仇的炮火第269節 裝甲兵突擊第266節 俘獲杉山元第335節 東南亞開始緊繃第275節 徐州決戰第209節 塞克特防線第45節 訓太太第100節 親英親德第35節 福特卡車第162節 火箭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261節 坦克戰第74節 戰事進展第324節 終究是第二序列第242節 復仇的炮火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246節 英法美的強勢第91節 招工第230節 再次激戰第322節 戰線站穩了第132節 提前培養日奸第318節 空運救巴丹第281節 史迪威第218節 退出佳境來了第73節 首戰第226節 總結第30節 投資房產第331節 整編反攻第28節 購軍火第365節 對日處理研究第202節 轟炸第158節 飛行大王休斯第141節 親近美人魚第23節 檢閱部隊第125節 老蔣的反應第218節 退出佳境來了第22節 我的第四師第八十三節第93節 找油氣去第156節 中日推第85節 賑災善後第319節 陸地上的戰鬥第273節 南下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