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上午,華文社劇場門口的觀衆早已排成一條長龍。
觀衆們早已習以爲常,每天來華文社聽相聲的人絡繹不絕,趙先生那次買的小凳子每天都能派上用場。
門口的黃牛們賺瘋了,就連加座的票都能賣到三百塊錢。
當今社會,這種人大有人在,他們唯利是圖,每天起早貪黑,早早地就來劇場門口排着,有時候見觀衆有亂排隊或者加塞現象,他們還會化身正義使者出來維護秩序。
張奕前幾天還把黃牛事件創作成小包袱,逗得觀衆哈哈一笑,也爲他們解解心寬。
張奕也在返場時解釋:“黃牛是社會現象,這個東西我們沒法阻止。”
最後,開會時一羣大老爺們兒討論,最後由趙先生提議,每人每場最多買兩張票,希望以此來減少黃牛票的數量。
上午八點,張奕來到劇場,一進門,就見李釗和方荷二人正在打掃後臺衛生,見到張奕後主動打招呼,“張老師早。”
“顧得貓膩!”
方荷還是一如既往的謙遜,李釗也不再目中無人,這幾天他也明白了相聲的真諦,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其實張奕自己琢磨時將相聲區分了幾種作用。
一種是演員爲了賺錢吃飯,純逗觀衆開心,創作的相聲內容營養少。這類作品是大部分觀衆愛看的,也是最容易讓觀衆看完笑完,然後再去網上罵街的。
還有那種專門展示基本功的節目,打個竹板兒,背個貫口,玩點絕活之類的,這些一般是爲了展示自己,宣傳相聲用的。
還有一類作品是爲了宣傳使用,宣傳社會的美好,宣傳祖國的繁榮,宣傳世界的和諧,總歸啥好說啥。而說這類相聲的演員一般都是由官方養着,不是說人家沒本事,而是在他那個位置只能去說這類作品,然而這類作品如果讓觀衆買票,願意掏錢的會很少。
還有一類作品是諷刺社會現實,反應當下生活,反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者演演繹一段小故事的,演這類節目的一般在電視臺說。
因爲這類節目包袱比慰問演出的包袱多,又比劇場裡的相聲顯得高大上,然而這裡節目放在劇場裡觀衆依舊不願意買票。
還一類是改動不大的傳統節目,和張奕說的有所區別,張奕是把傳統入活的方式改了,說活的方式也改了。而有些演員不會改動很大,但依舊有觀衆愛聽,並且聽的有滋有味,這類演員就是當今在世的老先生們,他們不是不會創新,也不是喜舊厭新,而是他們想爲相聲界多保留一些原汁原味的傳統段子。
雖然節目老,但他們幾十年的人格魅力可以讓觀衆靜下心來聽。
華文社現在的演出大部分說的都是改動過的傳統節目,畢竟這裡的傳統纔剛剛面世,觀衆聽着還新鮮。
也有一些新節目,在新節目裡還要加一些宣傳美好的段子。倒二的節目一般也都是那種見功夫的。
這還是張奕給的意見,他記得前世師父說過:你一整場不能都是火爆相聲,歌頌類展示基本功類的也要有,哪怕這類節目觀衆看了不樂。
因爲如果有一些道德專家聽完出去罵街咱也有說詞。
你說這些相聲低俗,不好。不是有好的嘛,說觀衆品味低,聽個相聲樂的跟什麼似的。到時候就可以反駁他:不是有不樂的嘛,不是有高尚的嘛!
這樣說顯得直白了,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節目不全是快餐類節目,我們也有宣傳教育,也有諷刺歌頌,我們的節目是全面發展的!
這就是平行世界德芸社裡高老闆的作用,就是鄭先生的作用。
言歸正傳,張奕和李釗聊了兩句之後,就見一羣學員圍着杜小文那嘰嘰喳喳。
“你們幹嘛呢?”張奕站在他們身後問道。
“啊?”
一羣人轉過身,見到是張奕,連忙低着頭,不敢多語。
“張老師。”
“小師叔。”
叫張老師的是還沒拜師的學員,叫小師叔的是拜了師的徒弟。
“大早上圍在一塊神神秘秘,看片呢?”張奕瞅着杜小文問道。
杜小文驚大了眼,連連擺手,“沒有,不是,我們看您的演出呢?”
“看我?”
“嗯。”杜小文推開衆人走到張奕跟前解釋道:“我們在觀察您和其他師叔大爺的演出風格和表演方式。”
“是嗎?”張奕把目光掃向其他人。
一羣人連連點頭,張奕問道:“那你們看出了什麼?”
杜小文道:“我們感覺您表演和師爺表演看着比較舒服,王孝楠師叔的風格比其他人歡脫。”
“知道原因嗎?”
杜小文搖了搖頭,張奕又看向其他人,其他人也紛紛不解。
張奕解釋道:“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演出風格也不一樣,還有觀衆給演員貼的標籤也不一樣,要找到適合自己的。
你們現在能上臺的,彆着急,在演出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演出方式和個人風格。”
“我們能學您嗎?”季小晨問道。
張奕身出食指左右搖擺,“不能。”
“爲什麼?”
張奕道:“馬三立先生的特點那麼好抓,怎麼沒人學馬先生啊?”
衆人聽完都在思考,就連李釗二人也湊過來聽,這幾天哥倆兒對張奕越來越佩服了。
見沒人搭話,張奕道:“每個人對幽默的理解和表達方式不同,所以你們要根據自己對幽默的理解找到合適自己的表達方式。安德斯但?”
衆人若有所思,方荷更加佩服張奕了,而李釗就像打開了一道大門,瞬間有了頓悟了的感覺。
“都別扯淡了,你們幾個靠牆邊每人來一遍莽撞人,跟報菜名。”
“啊?”
“啊個屁。”
張奕坐在椅子上,說道:“你們現在誰能做到最對着牆背貫兒,牆一點不溼的?”
“我能!”季小晨道。
“我也能!”杜小文看了一眼季小晨緊接着也說。
“你們倆看着他們來兩遍,找張紙墊牆上,練吧。”
“好嘞!”
問當師哥的最愛幹什麼?答案是禍禍師弟。
問當老師的最愛做什麼?答案是禍禍學生。
趙先生在培訓學員的時候並沒有特別強調這些,但張奕覺得還是有必要多練練,畢竟相聲演員用的是口……活。
李釗和方荷二人道:“張老師,我們也行。”
“嗯,幹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