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稻穀飄香

bookmark

“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南運河水夾帶着漳河從黃土高原捲來的泥沙和氮、磷、鉀等有機肥料,注入了小站的土地,以甜刷鹹,化鹼成腴,構成了絕佳的水稻種植土地。

唐毅還記得後世小站稻可是享譽海內外的好東西,煮出來的米飯清香適口,廣受歡迎,可是搬到了小站居住,卻沒有發現種植水稻的跡象,大惑不解。

他乾脆找來了天津的縣誌,仔細研讀,尋找答案。

小站種稻的歷史相當悠久,從宋遼時期,就有屯田的記錄,當時遼國和大宋以海河爲界,大宋爲了抵禦騎兵南侵,就在己方一側,大力屯田,種植水稻。希望用水田、泥塘,水渠組成防線,擋住遼國的鐵騎。

從軍事角度考慮的屯田方案,當然不夠經濟,後來廢棄了,此後歷朝歷代,不斷有人看重天津一代的膏腴之地,上書當時的朝廷,屯墾種田。

看到這裡,唐毅暗暗擦了一把汗,心說沒有立刻指手畫腳,找來縣誌研究,還真對了,要不然就鬧笑話了。

他很想知道,爲何歷代都有提議,最後卻不了了之呢?

唐毅着重看了大明立國之後的記錄,朱棣就曾經派士兵到天津屯田,弘治年間,大臣丘浚提議在直沽“截斷河流,橫開長河一條,收其流而分其水,然後於沮洳處築爲長堤,隨各爲水門,以司啓閉。外以截鹹水,俾其不得入,內以收淡水,俾不至浸。”

丘浚的目的是“化斥鹵爲良田”。

唐毅總算是如夢方醒,小站靠近大海,地勢低窪,容易出現鹽鹼化,種水稻完全可以,卻需要興修水利,說白了,就是需要不斷投銀子,當朝廷有錢的時候,也有動力,屯田就能成功,一旦財政困哪,沒了投入,久而久之,也就荒廢了。

無利不起早,在天津種水稻,究竟是賺,還是賠呢?

唐毅經過一番研究,無奈發現歷代賠多賺少,究其原因,也十分簡單,一來是投入不夠,形不成規模,二來相比南來的漕糧,小站水稻成本高,米價貴。

唐毅野心勃勃,想要立地成聖,光靠着幾本書還遠遠不夠,他想做一些真正利國利民的事情,位卑未敢忘憂國,才能感動人心,馬政是一個,糧食也是一個。

只要能辦成了,對他的聲望絕對有巨大的幫助,沒看到老前輩王安石就是在地方治理,政績斐然,三十年養望,才一舉宰執天下,推行變法嗎?

現成的經驗擺着,哪能不去學習。

當然唐毅不是“拗相公”,不會一條路跑到黑。小站水稻,能不能成功,還要仔細琢磨,唐毅經過研究發現,以往屯田,糧食除了自用之外,就是供應京城,和漕糧一起競爭。

別忘了,圍繞着運河,還要龐大的漕運集團,這幫人豈能容許在京城邊上出現一個糧食基地。有人暗中使壞,恐怕也是天津屯田反反覆覆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情況,卻有些不同,最大的差別就是天津作爲港口之後,城市發展起來,市民直奔着百萬去了。

本身就是龐大的市場,東南的漕糧雖然依舊供應,可是城市大了,需要的多了,南方的糧食也不是無限的,而且南方的城市膨脹更快,都需要從江西、湖廣調糧食,結果就是米價幾年之間,翻了差不多一倍。

這時候在小站屯田,向天津供應糧食,從市場來看,絕對是有利可圖。

算清楚了賬,唐毅就來了信心,他先是找到了俞大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俞大猷當然贊同。

朝廷糧餉有限,還經常短缺,能自己屯田,絕對是求之不得。

意見統一了,可是該怎麼下手,唐毅還沒有準譜兒,他也不是全知全能,水利就是一塊空白。

恰巧年初的時候,廣東巡按潘季馴被調入京城爲官。途徑天津,正好《國富論》大賣,潘季馴隨着一些官員來小站看望唐毅。

唐毅見到潘季馴,可激動壞了,這位是公認的治水的天才,連黃河都收拾的服服帖帖,小站的這點麻煩,在他看來,肯定不是個事。

唐毅熱情招待了潘季馴,席間就談到了他準備屯田的想法,潘季馴大爲讚賞,親自花了十天時間,在小站周圍轉了幾圈,最後臨行的時候,拿出了他的方案。

潘季馴依據在廣東的經驗,採取圍田耕作方法。

圍田的格局是“一面濱河,三面開渠,與河水通。深廣各一丈五尺,四面築堤以防水澇,堤高厚各七尺,又中間溝渠之制,條分縷析”。

“十字圍”均在海河右岸。地周圍主幹渠挖到兩丈深,利於排澇和降低地下水位,減輕土壤鹽分,並利用海河一日兩潮,引水灌溉和排出尾水,使土壤鹽鹼成分降低。此種方法,適於低窪及地上水豐沛地區施行。

唐毅如獲至寶,立刻找來俞大猷,按照潘季馴的方法施工,三千士兵,兩個月的時間,整理出兩萬畝圍田。

趕在四月份的時候,水稻如期種了下去。

海河帶來的充足水量和豐富的營養,滋潤着小站稻,長勢喜人,根據唐毅的建議,在稻田裡還放養了許多鴨子。

比起果園養馬,在稻田養鴨成果來的更快。

稻田鴨能吃掉雜草和害蟲,排泄的糞便又能肥田,而起鴨子不斷在稻田裡翻來翻去,還能起到耙地的效果,而且翻弄泥漿,能降低雜草的光合作用,增加氧氣,促進稻苗成長……總而言之,好處多得說不完。

到了秋天,收穫的時候,俞大猷帶來的兵多數是南方人,在家裡的時候,都種過水田,可是小站的收穫,還是讓他們大吃一驚。

最肥沃的一畝水稻竟然產出五石五斗稻穀,其餘的平均也有四石左右。兩萬畝田,竟然產出了八萬多石糧食。附帶着得到了二十萬只肥碩的稻花鴨。

俞大猷立刻找來軍中的賬房先生,仔細計算,眼下京城和天津,一石上好的粳米要二兩銀子,八萬石稻穀,按照七成的出米率計算,就是五萬六千石大米,三千士兵,每個月一人一石大米,一年下來,不過三萬六千石,也就是說,能拿出兩萬石出售。

兩萬石稻米,就是四萬兩銀子,再加上二十萬只鴨子,按照一兩銀子十隻計算,就是兩萬兩,加起來就是六萬兩!

六萬兩啊!

俞大猷幾乎咬着後槽牙,從喉嚨裡擠出了這幾個字!

當初買地的時候,由於荒田無數,至貴者不過六七分銀一畝,賤者不過二三釐錢。俞大猷和地方官商量的時候,人家十分大度,一口氣劃了五萬畝給俞大猷,還答應等到秋收之後,在付給買地的錢。

在府縣的長官看來,在天津屯田根本賺不到什麼錢,他們是敬重俞大猷的人品,再加上還有唐毅這一尊大神,無非是給一點面子而已。

可是哪裡知道,不但屯田成功了,還是大獲成功!

就在收穫的當天晚上,俞大猷親自扛着一袋子大米,到了唐毅家裡,請他嚐嚐新米,琉瑩親自下廚,淘米煮飯,還沒等煮熟,濃郁的香氣就飄了出來,廚房煮飯,屋子裡都聞到了香氣。

俞大猷咧着嘴,別提多得意了。

唐毅卻是面色凝重,“老哥,你最好趕快去找青縣衙門,還有天津的府衙。”

“大人的意思?”

“趕快把荒地都買下來,哪怕借錢也要買,要不了幾天,天津水稻的大名就會人盡皆知,那時候滿世界的神仙都來搶田地,你鬥得過人家嗎?”

俞大猷嚇得一躍而起,連晚飯都沒吃,撒腿就跑,回到營地,帶上了兩百名騎兵,氣勢洶洶,殺向了各級衙門。

不愧是帶兵的,俞大猷辦事就是乾脆,刀架着脖子,一圈轉下來,除了有主的田之外,小站周圍,七成的荒地都落到了俞大猷的手裡。

搶田大戰,比起上陣拼殺來的還要累,

俞大猷還要感到慶幸,因爲唐毅的提醒,稍微晚一點,那麼多的田地就要和他,還有手下的兄弟擦肩而過了。

由於不斷有人前來拜訪唐毅,他做什麼都被人盯着,當聽說唐大人屯田豐收了,好些人就買了一些大米回去,送給了親朋好友。

一嘗之下,可了不得,米粒橢圓,晶瑩透亮,堊白極少,潔白有光澤,蒸煮時有香味,飯粒完整、軟而不糊,食味好,冷後不硬,清香適口。

拿來煮粥,更是晶瑩透亮,宛如碧玉,品嚐起來不亞於美酒瓊漿,酣暢淋漓。

比起江南最好的粳米,還要美味許多,一時間聲名遠播,好多人都在打聽,到底是哪裡產的水稻,竟然如此之好?

一問才知道,竟然是唐大人在天津屯田所得。

“唐大人心存百姓,不辭勞苦,親歷親爲,種出如此極品稻穀,莫非是上天之助嗎?”

唐毅有了超凡入聖的勢頭,和他聯繫在一起的事情,都多了一絲神秘。

由於稻穀是俞大猷屯田所得,大家就以他屯田的兵站爲名,稱爲“兵站稻”,或者叫“小站稻”,私底下也有人稱爲“唐氏稻”。總而言之,小站稻米,一炮而紅。

不只外面的人知道了,就連嘉靖都嚐到了小站稻。

米香撲鼻,嘉靖食慾大開,居然喝了兩碗粥,平時可是連一碗都喝不了。黃錦咧着嘴,小心伺候着,嘉靖擦了擦嘴巴,笑道:“這個唐毅還真是人才,放在那裡都能折騰出動靜,朕真想把他調回京城。”

第772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886章 “罵神”隕落第676章 失去家的狼王第590章 故作神秘第771章 賽場意外第1114章 唐毅的回擊第388章 天官之爭第33章 老將出馬第310章 鄉試第59章 羞煞人也第713章 項莊舞劍第1086章 蝗災第1099章 萬曆第一年第1082章 決戰公堂(下)番外第二中華第1136章 金融風暴第37章 出其不意第1145章 倒戈第149章 找個靠山第1144章 戰京城第609章 賊咬一口第507章 見證奇蹟的時刻第41章 蛇蠍婦人第470章 投降第1017章 生猛的商人第674章 火燒大板升第882章 告御狀第1069章 決戰第982章 作死的伊王第261章 蘇州的利益第989章 唐毅的禮物第708章 不甘寂寞第106章 敲打趙文華第406章 兩個市舶司第165章 殿試第955章 天恩浩蕩第299章 喪心病狂第521章 小戚第595章 天涼好個秋完本感言第308章 友盡第560章 怒氣衝衝第156章 男人的承諾第167章 皇恩浩蕩第308章 友盡第538章 新鹽法第831章 他會戰死的第943章 順義王第462章 “花和尚”虛辰第828章 巧妙化解第1116章 理想與現實第735章 新家第467章 一紙書信退大兵第958章 商鞅的奧秘第589章 可怕的推測第1128章 對撞(上)第44章 獻給國家吧第151章 文武之爭第280章 反擊之常熟第933章 男人就要頂天立地第854章 所謂盟友第706章 好大胃口第990章 贖買第565章 嚴世藩來了第814章 天狗食日第785章 火了第386章 抓第85章 一個奇蹟第20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31章 龍爭虎鬥第713章 項莊舞劍第914章 隆慶的左輔右弼第977章 徐階的下場第911章 鹹魚翻身高鬍子第743章 眼見爲實第431章 龍爭虎鬥第1131章 不服輸的萬曆第877章 張師傅回來了第287章 總督駕到第233章 坐在火山口上的蘇州第532章 傲嬌的鹽商第581章 去西苑第664章 炮打黃臺吉第851章 千秋功業第988章 紅眼睛的張居正第237章 比當才子更有前途的工作第591章 嘉靖怕了第601章 第一堂課第290章 觀念碰撞第7章 欲取先予第750章 稻穀飄香第142章 來自皇帝的賞識第855章 殺紅了眼第434章 自殺第816章 爛攤子第353章 此非人臣能論也第395章 些許柔情第356章 陸炳第796章 震撼的百官第224章 縣考
第772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886章 “罵神”隕落第676章 失去家的狼王第590章 故作神秘第771章 賽場意外第1114章 唐毅的回擊第388章 天官之爭第33章 老將出馬第310章 鄉試第59章 羞煞人也第713章 項莊舞劍第1086章 蝗災第1099章 萬曆第一年第1082章 決戰公堂(下)番外第二中華第1136章 金融風暴第37章 出其不意第1145章 倒戈第149章 找個靠山第1144章 戰京城第609章 賊咬一口第507章 見證奇蹟的時刻第41章 蛇蠍婦人第470章 投降第1017章 生猛的商人第674章 火燒大板升第882章 告御狀第1069章 決戰第982章 作死的伊王第261章 蘇州的利益第989章 唐毅的禮物第708章 不甘寂寞第106章 敲打趙文華第406章 兩個市舶司第165章 殿試第955章 天恩浩蕩第299章 喪心病狂第521章 小戚第595章 天涼好個秋完本感言第308章 友盡第560章 怒氣衝衝第156章 男人的承諾第167章 皇恩浩蕩第308章 友盡第538章 新鹽法第831章 他會戰死的第943章 順義王第462章 “花和尚”虛辰第828章 巧妙化解第1116章 理想與現實第735章 新家第467章 一紙書信退大兵第958章 商鞅的奧秘第589章 可怕的推測第1128章 對撞(上)第44章 獻給國家吧第151章 文武之爭第280章 反擊之常熟第933章 男人就要頂天立地第854章 所謂盟友第706章 好大胃口第990章 贖買第565章 嚴世藩來了第814章 天狗食日第785章 火了第386章 抓第85章 一個奇蹟第20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31章 龍爭虎鬥第713章 項莊舞劍第914章 隆慶的左輔右弼第977章 徐階的下場第911章 鹹魚翻身高鬍子第743章 眼見爲實第431章 龍爭虎鬥第1131章 不服輸的萬曆第877章 張師傅回來了第287章 總督駕到第233章 坐在火山口上的蘇州第532章 傲嬌的鹽商第581章 去西苑第664章 炮打黃臺吉第851章 千秋功業第988章 紅眼睛的張居正第237章 比當才子更有前途的工作第591章 嘉靖怕了第601章 第一堂課第290章 觀念碰撞第7章 欲取先予第750章 稻穀飄香第142章 來自皇帝的賞識第855章 殺紅了眼第434章 自殺第816章 爛攤子第353章 此非人臣能論也第395章 些許柔情第356章 陸炳第796章 震撼的百官第224章 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