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幸好隨意問了一嘴,現在糾正還不算遲。
“多寶上仙曾經對我說過,伯邑考雖是天人之姿,卻沒有人間帝王的氣象,他原本所選之人,乃是姬昌的第四子,姓姬名旦”
“雞蛋?”,火靈多了一嘴,“誰起這麼奇怪的名字!”
趙公明回憶着說:“姬旦這孩子我也關注過,確實比同齡人穩重,再不見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了”
這就是真的是有眼不識金鑲玉了,周公在後世的名聲,可是能與聖人們一較高下的。
儒學先驅,儒學是什麼概念。
別說截闡兩教了,整個道家在儒家面前都得低下高貴的頭顱來說話。
至於佛教。
儒學在後世真正做到,你們所有人全部加起來都幹不過我的局面。
獨尊儒術!
這是天道想要看到的發展趨勢。
哪怕是鴻鈞也得低頭!
爲什麼封神大戰之後,鴻鈞要給自己的三個弟子三清服下隕聖丹,時代已經變了,他不出手限制三清,天道出手,三清可就不是被限制了。
這天底下真正的大佬只有一位,就是天道。
逆天而行?
拜託你早早的去死吧!
王路有底氣在封神大劫中翻盤的原因也就是這個,他知道天道想要的不是什麼個體實力的極端強大。
天道想要的,是一個擁有輝煌文明的族羣。
人族弱小,但是在文明一條路上,人族比任何族羣都要走得遠!
人族造出房屋以前,洪荒沒有房屋。
人族造出錢幣以前,洪荒還在以物易物。
人族造出文字以前,洪荒還在口口相傳。
天道在人族身上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文明的曙光。
諸天勢力都認爲人族不過是弱小的棋子,不過是博弈的戰場。
可是看數個紀元以後。
強大的族羣都毀滅了,唯有人族長存。
這也就是末法時代到來的原因。
當然,現在考慮這麼多是沒有用的。
但是王路知道周公旦的重要性,儒學的先驅,雖然沒有完整的提出儒學的概念,但是他爲孔子的學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是周公旦要抱截教的大腿,是截教要抱周公旦的大腿。
這纔是王路爲截教留下的真正後路,哪怕封神大戰中截教真的輸了,沒事,跟着儒家混,總有一天能起來。
“上仙對我說過,姬旦此人乃是真正的天生不凡,還望截教一定要全力關注!”
“我明白了!你放心吧”,孔宣慎重的答應。
王路的心思微微平復,孔宣還是靠譜的。
“那這些骷髏呢,要如何處理的,此次是兩位聖人的敕令,若是想要留住他們,恐怕不好辦!”
“無妨,上仙說過,只要能保下他一個便好”,王路指着在一邊看了半天戲的第七金烏,“至於剿滅骷髏妖的功勞,還希望大人能交給我!”
“好,這個沒問題,我們要下這個功勞也的確沒什麼用處!在你手裡纔是最有用的!”
闡教,山崖雲巔。
元始天尊用棋子敲打着棋盤。
太上也拿起一顆棋子,攥在手裡把玩。
元始沒擡頭,就是往上擡着眼珠子,深陷下去的眼眶看起來像一隻要撲出去生啖血肉的禿鷲。棋子在他雙指的拖拽下,劃出了一條白色的痕跡。
太上看到這條棋盤上的劃痕,冷冷的笑道:“師弟這麼大的歲數了,遇到事情還是沉不住氣!”
元始把棋子捏在手裡,卡塔一聲捏成了粉末。
“師兄難不成有辦法解決掉這個王路嗎?”
“爲什麼非要解決掉他!”,太上反問道,他攥在手裡的棋子,狠狠地被按在了棋盤中心的天元位置上。
“師兄你有辦法就直說,不要再說這麼多彎彎繞繞的話!”
元始和太上相處了數萬年,深知這位師兄的秉性。嘴上說的,從來不是心裡想的。想要知道這位師兄的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得看他的動作,像是剛纔太上把棋子狠狠地按在棋盤上,說明他的心裡已經有了決斷。
果不其然,正如元始所料,太上的下一句話立刻就推翻了上一句話。
“此子對封神大劫的正常進行破壞太大了!我現在有些後悔把多寶早早的送到西方去了!有多寶在的話,我們現在大可不必爲此心憂,我也不必動用那隻血蚊子了!”
‘師兄打算用它?’,原始的眉頭皺緊了,他不想讓元始用那隻蚊子,那隻蚊子本來是用來對付西方教的,“師兄大可不必,不能爲了一個小小的元嬰浪費掉蚊子”
“那你還有別的可用之人嗎?”
"不是還有嗎!投靠西方教的那些孽徒!再不濟也是大羅玄仙,王路若是有本事,就叫他一個接一個的殺掉吧!正好替我除掉這些孽徒,我也不必和西方教那兩個禿驢掰扯!"
“誰去!”
“叫慈航去吧!他心思最多!裝的最慈善,心思也是最狠的,就算是多寶不也是被他一口一口師兄叫的樂呵!”
連雲山脈。
剿滅骷髏妖沒有費太多的力氣,有王路和孔宣兩人暗中策劃。
普通軍士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黃天祥的感覺也完全不一樣了。
沒錯,他也跟着來了。
雖然年齡小,黃飛虎還是帶着他來了。
這次前來隨軍剿滅骷髏妖的機會,黃飛虎是以出題的方式選擇人選的。
他的大兒子黃天化三歲時就被清虛道德真君帶走在青峰山紫陽洞修行。
剩下黃天祿,黃天爵,黃天祥三人。
出題考校的時候,他本以爲是黃天祿會勝利,萬萬沒想到小兒子的一番對於兵法的見解震驚到了他。
雖然小兒子也坦白了是從那個叫做王路的人嘴裡聽來的,黃飛虎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三兒子。
因爲據他所知,三個兒子當時都在場,也就是說三個人都聽到了王路對與兵法的見解。
可是沉下心來去思考的人只有三兒子。
真正優秀的將領,並非天賦異稟,而是善於從他人的想法中吸取精華,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這是他多年來的感悟。
二兒子三兒子比小兒子大了三四歲,卻沒有小兒子的謙遜和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