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巨石如雷破萬軍(三)

這種情況,就算是軍神在此統率,也沒有辦法扭轉了,再說,軍神也不會讓局勢落到這一局面。

若是軍神,只會以大軍威壓,然後掃蕩周圍之後,纔會攻城,怎麼會給敵人半渡而擊的機會?

羊祜此時得了教訓,明悟了一絲兵法,只是此時這教訓卻也沒什麼用,此時只有乘着崩局,還沒有延伸到中軍中,中軍主動後退。

匆匆下了高臺,和司馬炎一起,上了馬背,指揮着還未潰散的大軍向東徐徐退去,這一退,那些散亂的魏軍大部,恐怕只有被絞殺的命了。

又不得不主動撤退,身爲老將,他清楚,現在情況是誰也扭轉不了,在撤退中,他隱約想到,此一戰,就算能回去,只怕最多收攏十萬軍了,怕是這關中就要落到炎漢手中了,局勢若是如此,該如何是好?

是不是羊家也做一些準備?

世家自有生存之道,非是不講忠義,而是世家個人有個人的忠義,分出一支來,行忠義之道就行了,比如他羊祜,到時是退隱山林,還是白綾或者毒藥,就看局勢如何發展了。

楊伊凝視着戰局,羊祜此決定和指揮,算是及時了,只要稍有遲疑,他的中軍也必覆沒在此。

大軍陳列在此,後面的巨石機正在加緊組裝中,已經有五臺組裝成了,正要準備推上前,以大石擊破魏軍中軍大陣。

沒想到魏軍竟然撤了,只能讓他們暫時多活一陣了。

鍾會站在城牆上,目瞪口呆。

此時,城外殘肢斷臂散了滿地,屍體層層疊疊,滿地是鮮血,一股股血腥味中,還傳來一陣陣呻吟和哭泣聲。

只見城外,司馬炎中軍的六萬步軍並一萬騎軍此時徐徐撤退,側翼六七萬人狼狽而逃,而三萬餘的漢軍騎兵此時正來回衝殺,不時高喊着:“跪起棄械者不殺。”

只見紛紛逃竄的魏軍中,原本攻城疲憊,感覺逃不動的那些,此時聽着這話,紛紛跪地投降。

看着城下這一幕,顯然是漢軍大勝,鍾會的臉色可不太好,不但沒有半點喜色,反而是鐵青一片。

雖然知道了這結果,但是真的來臨時,卻心中隱隱不是滋味,他就是這樣的人,不然也不會鬧出這麼大的事來,要是聰明,當初就不會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接任這個關中都督的位置。

接了之後兩三年纔想明白自身的處境,可是卻還是抱着僥倖的心理,優柔寡斷,若不是楊伊奮起,炎漢沒有在幾年前那一役中滅亡,他早已經一起陪葬了。

可是此時,看着炎漢大軍獲勝,他還是不高興。

下面的士兵卻沒有領會他的心境,死裡逃生,不由歡呼起來。

當然戰場局部,還有着激烈的抵抗和廝殺聲,有些魏軍的牙兵牙將,覺着大魏強盛這麼些年,漢軍逐漸衰弱,如何甘願接受,心中悲憤,沒有投降的打算,只是拼死殺上一陣,死了罷了。

漢軍大部徐徐東進,楊伊又分出兩萬步軍來,掃蕩戰場,遇到反抗一時拿不下,就調弓箭手一排排射殺。

這些步軍,盡是新軍,正好趁此時歷練一下。

那些頑抗的魏軍兵將,初時還憑着過人武勇作戰,到了後來,也都被大軍一一格殺。

只是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長安城外的戰場上就漸漸沉寂下來,楊伊在戰車上望去,大部分魏軍或已經逃亡,或者已經降了。

中軍分出一部此時還在徐徐東進,壓迫魏軍,其中有本來所屬鍾會的那一部萬餘人的兵馬,此時被派爲追擊魏軍大部的前鋒,還有閻宇領兩萬步軍和六千騎兵壓陣,楊伊如此當然就是防備鍾會了。

倒不是怕鍾會來攻,給他個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現在和剛纔又有不同,剛纔是楊伊以新銳之兵,而魏軍久戰疲憊,又是攻城倉皇退下,軍心不安,軍陣散亂,纔可趁火打劫。

而現在已然大勝,而長安城裡,楊伊估算最多也就只有萬人左右的疲兵傷兵,就是來攻,也萬無能勝的可能,但是就算如此,楊伊也不會大意,給鍾會機會,此時身邊還留着五千帶甲精銳。

現在大局已定,楊伊才查看全場,只見戰場上,還在戰場上戰鬥的魏軍兵將也越來越少,多是渾身浴血,徒勞拼鬥,或有小部兵馬,取得局部優勢,逃竄入山,楊伊不動聲色,只冷眼旁觀。

現在是酉時左右,只見這連綿數裡的戰場上,盡是死屍、軍旗、武器。

這時,陸續從後軍趕來的輔軍將士,正在將投降的士兵剝奪了武器,趕到了數處,分割管理着,此時收降的兵馬已經有差不多兩萬了。

部分被收降的戰兵,此時正在被喝令着收斂屍身,漢軍和魏軍分開,魏軍被集中一處,焚燒掩埋,消耗着那些魏軍士兵的氣力。

一些將士追趕失去主人的戰馬,戰馬可不算少,特別是那些聯軍的戰馬,兩三萬的戰馬都有了。

負傷的若是輕傷,都趕到一處,倒是可以歇一下,不過就是簡單的治療此時也不會給的,要等到明日後續輔軍上來看管着纔會有。

若是重傷者,就紛紛補刀,一一殺死。

看到此處,楊伊也是暗生憐憫之心,不過卻未出言,知道這是正常,這些重傷的士兵,很難治療,只得這樣處置。

張翼這時上前,欣慰的說着:“陛下,經此一戰,臣以爲大局已定了。

此戰過後,哪怕魏軍雄踞天下六州,短時間內也是元氣大傷,但是還有六州之地,雖然進攻不足,但是防禦還足,當前,臣覺得先解決掉長安纔是要緊。”

楊伊此時微微一笑,頗感興趣的問着:“哦,卿細細道來。”

張翼斂住心神,沉聲說着:“司馬昭已經是老朽,聽說多病,這戰是他奮起大勇組織的最後一戰,此役過後,精銳盡失,實力大損。

依臣來看,就算逃了回去,司馬家的英名威信和軍隊都已經大失,再也難以壓制和號令魏國內部世家了,在這種情況下,陛下若是現在貿然攻擊,說不定就激起這魏國上下拼死一戰,主公雖有利器,但洛城寬厚無比,只怕也難以輕易攻克。”

“依你之見,是不要進入關東了?”

張翼斷然回答:“正是!陛下現在雖然大勝,炎漢根基還是薄弱,這時應先吞併關中,治三郡,鍾會和司馬昭不一樣,此人身強體壯,又野心勃勃,萬萬不可給他機會。”

“此時長安城已經殘破,裡面疲憊傷殘,不乘此使之臣服,又待何時呢?”

楊伊聽得他這一番剖析,幾乎和心裡想的完全相同,用欣賞的眼光瞥一眼這位大將,淡淡一笑,說着:“你說的沒有錯,不過稍微高看了這鐘士季,卿以爲巨石車的威力怎麼樣?”

張翼當下想了想,說着:“巨石車若是縣級城池可一鼓而下,可若是大城就要折騰數日,比如這長安城,臣以爲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轟開。”

這是實話,楊伊聽了,不由一笑,就說着:“卿所說,皆是忠切之言,這長安城,最多明日,朕就要解決,朕有望天下,時不我待,可不會在此多做耽擱。”

見張翼又要說話,楊伊擺了擺手,說着:“現在魏軍大敗,朕在前也有準備,關彝、魏仇等將早已經佈下天羅地網,朕以爲魏軍能有一萬潰出關東就不錯了,而此時關東最爲空虛,你率你所部兩萬兵,領三輛巨石車,先將弘農郡給朕拿下,以後就不必再進攻了,卻也要防止魏軍來攻,至少給朕守上三個月,你敢領此令乎?”

張翼思慮之後,當下就應着:“陛下放心,我軍士卒訓練精勇,此時又是大勝,必可一卷而下,後部軍械糧草不斷,臣守上三月,當萬無一失。”

楊伊聞言大笑,就在這時,遠處百餘騎奔馳而來,卻是羅襲,只見他滿身是血,到了臺前,翻身下馬,行跪禮說着:“陛下,末將等不負使命,已殺散魏賊,吾兄已奉命向東繼續追擊。”

“好,果然是忠勇之將,卿暫且休息,此後再追擊魏賊。”

“諾,陛下。”

“大戰疲憊,下去休息吧!”這時,已經是接近黃昏,楊伊又凝視着長安城,說着:“看來今夜是不能入城了,也罷,令全軍立刻紮營,務必在深夜前建成營寨。”

“諾。”命令立刻傳了下去,自然有輔軍驅趕着降軍立刻建紮營寨,並且開始燒鍋造飯。

己方可以吃飽,那些降兵就只能喝一碗粥了。

此時,整個戰場已基本掃除一遍,此時廖化已經趕了上來,有他在,領着一衆文官,自然是處理的井井有條。

營地自然是先建主營,當下楊伊就去了主帳,並且吩咐:“今夜設宴。”

纔是兩刻時間,就見得主帳已經建立,此時已經天黑,這主帳中忙碌着,外面的將兵還在建扎着營地,內外都是燈火通明,各處都有火把,而主帳這裡,則是蠟燭兩排,有上百根,將大帳照的宛如白晝。

這時衆將已經都上來了,他們個個洗過,換了衣服,又身甲冑,燭光下閃閃發光,真是濟濟一堂,各帶威儀。

衆人見楊伊還沒有來,就交頭接耳閒聊,都是滿臉喜色,這次大勝,代表着炎漢已經再次崛起,他們中大都都是祖祖輩輩和炎漢一起奮鬥至今的,自然歡喜了。

就在這時,內衛拉長了聲音贊禮:“陛下駕到。”

衆將趕緊起身行禮迎接,卻只見楊伊此時身着輕甲,上座說着:“免禮平身,軍情統計的如何?”

問的,就是參知兵部的翰林學士李密了,只見此時李密行禮說着:“據今日爲止,我軍陣亡三千七百九十一人,傷五千六百餘人。”

對這場決定天下的大戰,這折損並不大,各將都露出喜色,只聽到楊伊吩咐:“戰死者當檢查鐵牌和屍體,焚出骨灰建陵園祭之,敵兵屍體焚燒後就地掩埋。”

“是,俘虜魏兵將總計三萬七千九百餘人。”

說到這裡,楊伊又指示的說着:“這些人,分入工兵建設營,把漢中的幾條道先修出來,工部看着用。”

“是,陛下。”李密應着,又說着:“至於具體斬首,還需數日才能理清。”

說到這裡,頓了一頓,見楊伊沒有話說,又說着:“今統計出,得鐵甲九千副,皮甲一萬兩千副,繳獲刀槍計五萬餘,步弓一萬一千副,戰馬三萬三千匹,還有死馬傷馬一萬一千匹,已經盡數割了吃肉。”

聽到這話,衆人都是大喜,這批武裝,再補充點,又可武裝幾萬精銳了。

不過這些繳獲的盔甲、盾、刀槍、弓,都需要修復改造,不過,這不算難事了,特別是等着山道修建完畢。

等稟告完畢,孟犇此時站了起來,說着:“陛下,我等不遠萬里的來救援,大敗魏賊,鍾會這廝卻到現在還沒有出城迎接,實是可恨!

末將以爲,先把這鐘辿小兒砍了,扔進城裡。”

鍾辿能怎麼樣,也只能出來跪着了,想他也自認爲主角,如今卻遭受這般待遇,實在難受。

楊伊見此,冷笑一聲,說着:“鍾士季不識忠義,的確可恨,不過朕今天先不和他計較,明日他還不出城迎接,再計較不遲,今日飲宴,正是同喜,卿也不需如此,大家用酒吃肉吧!”

鍾辿只能退下,衆將紛紛稱諾,片刻後,宴會就上了。

當然,現在吃的大部分肉都是馬肉了,雖然說馬肉比較粗,但是這時候,還講究什麼,能有肉吃就非常不錯了,在此大勝之時,吃着大塊的馬肉,大口的喝着酒水,神仙也不過如此了。

而在外面,此時營地已經紮好,各營將士回營後,都聞到了一陣陣飯菜肉食的香味,也都早早準備好了,那些俘虜兵被分割開來,表現好的,此時得肉粥一碗,表現差的,就只能稀粥一碗了。

營地內外不斷響起的歡呼聲,讓這大勝氣氛升上了天際。

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符第三十五章 楊過第十三章 強奪劍譜(1)第四十一章第十二章 緣由第六十一章 擂臺比武第一百六十四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二)第一百五十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一)第四十四章 來客第五十二章 降而免死第五十六章 江湖事江湖了(5)第三十一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二十九章 賄賂第四十六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1)第六十一章 竟陵第七十七章 寇仲離長安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槍如林徐向東(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焚宮第九十二章 漢水血未休(八)第八十八章 宋缺第六十六章 奪魁賽(2)第十章 一舉兩得第四十三章 小人物的未來第二十八章 射鵰英雄傳第五十一章 臨戰第三十六章 緩急之道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逼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破滅(2)第二十章 秘境(5)第五十九章 結盟(1)第一百零八章 衆正盈朝第二十六章 戰爭延續第四十一章 青龍會(6)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四)第三十八章 桃花島第四十九章 閆式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三)第十七章 九華大佛第四十二章 青龍會(7)第五十四章 飛刀第六十三章 刺客第十三章 五美(1)第二十七章 計量第四十七章 建制第一百九十五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六)第二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變化第一章 葵花向陽第一百零九章 論道第三十五章 親至第七十四章 黑木崖之戰(1)第四十五章 同學聚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京東方第五十一章 誰勝誰敗第一百零七章 竹林七賢第六十六章 再遇畢玄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一百一十章 各有奇才第五十章 大事件第七十一章 何遂高千慮一失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四十六章 百曉生和孔雀翎第一百七十二章 買兵第三十六章 勒索第六十章 加快進度第一百七十章 爲何第五十一章 輕易擒拿第九十一章 漢水血未休(七)第三十二章 回山第三十五章 彈指神通第一百九十一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二)第八十八章 漢水血未休(四)第九十二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3)第一百三十一章 移動支付第三十八章 班底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1)第三十四章 吾皇萬歲第一百七十三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三)第四十九章 暫時的平靜第八章 楊公寶庫(5)第一百二十九章 熱點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第二十五章 黃金生第八十四章 雷軍第三十二章 金盆洗手(8)第二十四章 爲難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病牀前尤畏死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七十五章 黑木崖之戰(2)第三十二章 路遇九十四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上)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四十八章 逃第三十八章 年會籌辦小組第三十二章 賞功第五章 血戰第六十六章 再遇畢玄第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3)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
第一百五十七章 生死符第三十五章 楊過第十三章 強奪劍譜(1)第四十一章第十二章 緣由第六十一章 擂臺比武第一百六十四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二)第一百五十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一)第四十四章 來客第五十二章 降而免死第五十六章 江湖事江湖了(5)第三十一章 白馬銀槍趙子龍第二十九章 賄賂第四十六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1)第六十一章 竟陵第七十七章 寇仲離長安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槍如林徐向東(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焚宮第九十二章 漢水血未休(八)第八十八章 宋缺第六十六章 奪魁賽(2)第十章 一舉兩得第四十三章 小人物的未來第二十八章 射鵰英雄傳第五十一章 臨戰第三十六章 緩急之道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逼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破滅(2)第二十章 秘境(5)第五十九章 結盟(1)第一百零八章 衆正盈朝第二十六章 戰爭延續第四十一章 青龍會(6)第四十四章 在下楊伊(3)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四)第三十八章 桃花島第四十九章 閆式第一百五十二章 效法當年班定遠(三)第十七章 九華大佛第四十二章 青龍會(7)第五十四章 飛刀第六十三章 刺客第十三章 五美(1)第二十七章 計量第四十七章 建制第一百九十五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六)第二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變化第一章 葵花向陽第一百零九章 論道第三十五章 親至第七十四章 黑木崖之戰(1)第四十五章 同學聚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京東方第五十一章 誰勝誰敗第一百零七章 竹林七賢第六十六章 再遇畢玄第九十章 漢水血未休(六)第一百一十章 各有奇才第五十章 大事件第七十一章 何遂高千慮一失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四十六章 百曉生和孔雀翎第一百七十二章 買兵第三十六章 勒索第六十章 加快進度第一百七十章 爲何第五十一章 輕易擒拿第九十一章 漢水血未休(七)第三十二章 回山第三十五章 彈指神通第一百九十一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二)第八十八章 漢水血未休(四)第九十二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3)第一百三十一章 移動支付第三十八章 班底第一百三十九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1)第三十四章 吾皇萬歲第一百七十三章 國事家事天下事(三)第四十九章 暫時的平靜第八章 楊公寶庫(5)第一百二十九章 熱點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第二十五章 黃金生第八十四章 雷軍第三十二章 金盆洗手(8)第二十四章 爲難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病牀前尤畏死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第七十五章 黑木崖之戰(2)第三十二章 路遇九十四章 大將軍身死洛邑 董仲穎號令三軍(上)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四十八章 逃第三十八章 年會籌辦小組第三十二章 賞功第五章 血戰第六十六章 再遇畢玄第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3)第二十五章 彭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