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曹操知道這程昱如此了得,怎麼會輕易放過程昱,自是恭敬有佳,虛心招待。而且,曹操和程昱一談之下,立馬就相見恨晚,引爲知己。曹操當即就拜程昱爲行軍司馬。
而曹操任兗州牧後,那濟北相鮑信也帶着手下兩萬多人來投曹操。
要說起濟北相鮑信來,那濟北相鮑信可是和曹操的交情非淺。
想當初鮑信受大將軍何進所徵辟,就任騎都尉,受命回鄉招募兵卒,而鮑信在招募了一千多士兵之後,回來到達成皋的時候,那何進就已經死於政變。而當鮑信趕回洛陽的時候,董卓就已經進京了。當時鮑信就知道董卓必然會禍亂天下,於是就勸袁紹襲殺董卓。
鮑信對袁紹說:“董卓如今手握重兵,橫行京城,我們如不趁機動手,日後必然吃虧。不如現在趁董卓剛到京都,士卒疲憊,我們就對董卓發動襲擊,一定可以一舉擒拿董卓。”
可那袁紹當時畏懼董卓的兵勢,而沒敢行動。
鮑信於是就帶兵回鄉,徵召了士兵兩萬人,騎兵七百人,運載糧草物資的車輛五千多輛。直到曹操發檄文,在己吾起兵。鮑信於是以濟北相身份與其弟鮑韜,鮑忠起兵響應曹操。
當時同盟軍推舉袁紹爲盟主,曹操擔任奮武將軍,曹操與袁紹也因爲鮑信的勢力而上表推舉鮑信擔任破虜將軍,鮑韜擔任裨將軍。
而隨後,董卓攜帝向長安逃竄,在劉明追擊董卓之後,唯有曹操再次的起兵追擊董卓。那鮑信就因此對曹操說:“日後能統領天下羣雄以撥亂反正者,唯太尉劉明與曹公矣。”
羣雄散去之時,那鮑信既沒圍着袁紹轉,又因其弟鮑忠死在華雄之手。因此早早得就回去了。
而鮑信在兗州刺史死了之後,陳宮聯合兗州的氏族推舉曹操爲兗州牧的時候,就是第一個響應的。而如今曹操正式成爲了兗州牧。這鮑信自然是立即前來報道了。
曹操一見鮑信帶着那麼多的兵馬前來,當時大喜過望。封鮑信爲濟北郡守。
而不久之後,又有一個人領着幾百號人拿着王郎的推薦信來投曹操。此人乃是泰山巨平人,姓於,名禁,字文則。初時曾在鮑信手下,後在王郎手下爲都伯。王郎覺得於禁有大將之材,就把于禁推薦給曹操。曹操見了于禁之後,覺得此人武藝高強,尤擅統兵佈陣,乃拜于禁爲典軍校尉。
就在曹操鞏固兗州的勢力,平定兗州地面之上,黃巾騷亂的時候。那渤海的袁紹也聽從謀士逢紀的建議,聯合魏郡太守韓馥以及一些其他的關東將領,以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爲由,上書冀州刺史劉虞,推舉劉虞稱帝。
原來,那袁紹當初在渤海的時候,仗着原先冀州刺史劉虞打下的底子不錯,錢糧廣多,而且自己本身的人脈又廣。很快的就網羅了不少的人才,扯起了十幾萬的兵馬,並因此在諸侯匯聚的時候,成爲了盟主。可畢竟人多了之後,這錢糧就花的跟流水一樣了。到了羣雄散去之時,這袁紹本身的糧食也不多了。此時幸虧那魏郡的太守韓馥,乃是袁門的故吏出身,很是爲袁紹踢腳。在袁紹迴歸渤海,路過魏郡的時候,那韓馥派人給袁紹送來了二十萬擔的軍糧,緩解了袁紹的軍糧危機。
可袁紹軍糧危機緩解了之後,那袁紹一方面受人鼓吹‘大丈夫縱橫天下,豈待他人送糧爲食!’。另一方面也不滿由劉明擁立的那個以待在洛陽的衆公卿組成的朝廷,對自己的指手畫腳。因此產生了許多的想法。
那袁紹衆多的想法之一,就是以劉備的計策,蠶食周邊的勢力,發展壯大。可袁紹所在渤海郡的本身,就是受到那冀州刺史劉虞的轄制。袁紹要想擴大地盤,必然會與冀州刺史劉虞產生衝突。雖然袁紹自信有能力把只知道發展農耕,予民休生養息的劉虞輕易擊敗。可那宗正劉虞與太尉劉明得交厚,那是天下皆知的。袁紹怕引起太尉劉明的報復,故而不敢輕易動手。
其二,那袁紹也想擺脫洛陽朝廷對自己的指手畫腳。可如今那個洛陽的朝廷,是唯一一個可以在名分上抵制長安董卓把持的那個朝廷的政權。袁紹自己到是也想組建一個,可自己的名氣不夠呀。而宗正劉虞則不然,那劉虞不僅名氣足,又是漢室的宗親,宗正大人,可謂是根正苗紅。而且最主要的,就是那劉虞本身只注重百姓的生活安樂,對軍事一竅不通。用袁紹謀士逢紀的話來講‘那劉虞就算是當了皇帝,也可不能阻礙主公的發展壯大。反倒是可以爲主公提供大量的軍糧,錢財。主公完全可以藉着擁立之功,求得大將軍的名分,藉機把持朝政,掌控實權。把劉虞架空,從而征討四方,一統天下。’
因此,袁紹才退而求其次,準備擁立劉虞稱帝。
此事在袁紹手下的劉備看來,簡直就是一場鬧劇。以劉備對劉虞的瞭解,知道劉虞絕對是不可能同意袁紹他們的意見的。可劉備見到袁紹等人的興致都挺足,因此也不想出頭壞了袁紹對自己好感。畢竟劉備本身就是想借着袁紹的勢力求得發展的,而不是真心想幫着袁紹如何如何的。
果不其然,劉虞一看到袁紹的這封表章,先是心跳不已,隨後是勃然大怒。隨手就把袁紹的這道表章丟到了地上。
劉虞的治中從事田豐一看劉虞如此的發怒,連忙把袁紹的那道表章撿起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魏郡太守韓馥、勃海太守袁紹及山東諸將議:今朝廷幼衝,逼於董卓,遠隔關塞,不知存否。現虞乃宗室之長者,欲立之爲主。’
田豐一看就樂了,先把代表袁紹等人來此請求給劉虞上尊號的張岐,給打發走了。然後對着劉虞說道:“大人,這是好事呀。您怎麼發火了呢?”
這田豐雖然智謀深遠,可惜是性子太直,直接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此時劉虞的怒氣猶自未消,又聽的田豐這麼說。也就是劉虞平常的養性功夫不錯,這才壓住了怒火跟田豐說道:“元皓休來戲我。那袁紹如何會好心得,立我爲主。他不過就是想借我的名分,行謀逆之實。架空於我,使我爲傀儡罷了。而且,就算那袁紹等人是真心的立我爲主,可是我那太尉賢弟的手裡,有先皇的遺詔在手,明確地指定了當今的皇上爲帝。我身受先皇大恩。怎麼可以起心謀奪當今皇上的帝位。此事是萬萬不可的。你也休得再提。如若不然,我必治你的謀逆之罪!”
此時,劉虞的別駕從事沮授也看了袁紹的那道表章,心中明白田豐的想法。看到劉虞如此說,沮授心中不甘的上前建策道:“大人。這可真是天上掉下餡餅的好事。那袁紹等人兵多將廣,全都是擁有一定實力的諸侯,如今他們要擁立大人您稱皇帝,用來取代那個被國賊董卓玩於鼓掌之中的小皇上。此事對於大人來說,那可真的算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首先,您是漢室宗親,又有等同三公之高位。您要是稱帝的話,天下人不會有什麼不認同的。其次,那是袁紹等人擁立您爲皇帝的,即使事有不測,首先倒黴的也是袁紹、韓馥等人,您還可以從容的回到咱們冀州,坐領州牧。可是此事一旦成功,您可就是那光武皇帝再世,可以中興漢室了。再次,您怕那袁紹等人立您爲傀儡,可那袁紹,韓馥等人,均在您的轄制之下。以前您只是刺史之職,有監察,委任之權。而無革除他們之權。可您要是被他們擁立爲帝之後,只要一紙公文,就可革除他們的官職。須知這冀州上下,誰不感念您的恩得,只要您的命令,又有誰不會遵從?而且太尉大人與您私交甚厚,只要您稱帝之後,表太尉大人爲王,幽州兵馬即可爲您之強援。那袁紹等人就算是有什麼異心,也不過是爲您做嫁衣爾。”
長吏耿武此時也藉機插言道:“大人。確實如此。而且,就算是咱們得不到太尉大人的援助。那袁紹乃是孤軍窮客,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乳哺,立刻餓斃。而那韓馥也是無謀之輩。咱們即使是立刻招兵,也可輕易擒之。大人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雖然劉虞的這幾個手下極力的向劉虞闡訴稱帝的好處。可是這劉虞的忠義之心發作,說什麼就是不答應。而且回書把那些讓他當皇帝的人,罵了個狗血淋頭道:“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暞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誤邪!”
田豐等人雖然對劉虞的這種做法,不以爲然。可卻對劉虞在面對如此誘惑,還能遵守禮儀之道,甘爲一個“純臣”,而敬佩不止。決心追隨劉虞到底。因此對劉虞這種不但拒絕袁紹等人的要求,而且還極爲堅決,並且要痛罵對方一頓的做法,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是默默地做好了召集人馬,隨時應戰的準備。
而此時,劉明手下的呂布到了遼西郡之後,爲了自己將來的利益,還真的就聽從了郭嘉得囑咐,也不急着追趕那公孫度了,而是在遼西郡的地面上,那是狠狠的一通橫劃拉,接連拿下了海陽,灤縣,樂亭,黎昌,肥如等城。
這些小城,有的只有三五百的軍馬,多的也超不過一千人,不是在呂布輕易的斬殺守將之後,就是在劉放的宣講劉明的仁義之下,紛紛的獻城投降。
而呂布再拿下了這些地盤之後,呂布既捨不得的把自己這兩萬兵馬分散開來把守,也不捨得把這些城池,置之不理。同時,呂布也得到消息:公孫瓚留守遼西郡的那些殘餘部下,在公孫瓚謀士關靖和其弟公孫越,堂弟公孫範帶領下,投靠了公孫度。而那公孫度更是因此在山海關留下五萬的重兵,準備憑藉山海關的雄關險地來抵抗自己的追兵。而且,公孫度更在白狼山以長戟兵的優勢,大克烏桓騎兵。順利的突圍走了,平安的回到了遼東。不過,那些烏桓的騎兵由於行動快捷,也沒受到什麼太大的損失。並因爲敗在了公孫度的手下,心存報復,肆孽于山海關之外,洗劫公孫度控制之下的遼西各地。
呂布見此情況,乾脆就停下兵來。回書劉明求援。
而劉明在接到呂布書信的時候,又先後接到了安插在西涼和幷州等地的密探來報說:董卓遣使來幽州調解自己和公孫度的戰爭。並派出了大將牛輔領兵五萬前去幷州爲幷州牧。
劉明接到這些報告之後,連忙叫來郭嘉等人一起商議。
郭嘉向劉明建議道:“主公。嘉以爲,此時咱們幽州正在整頓兵馬,不宜輕動。那呂布既然追擊公孫度不果,無力攻破山海關。可命其在臨渝佈防。與公孫度在山海關的守軍相持,靜待援兵破敵。咱們同時派遣官員去接管和治理那呂布已經拿下的遼西各城。而至於那幷州,如今有關將軍統兵征討。以關將軍的神勇無敵,並統兵有方的本領下,以咱們的兵力又多於對方的情況下估算,關將軍拿下幷州,應該沒有什麼大礙。而且那幷州本來就是無主之地。咱們得之有益,棄之無害。就算是關將軍萬一與那牛輔相持不下,咱們也可得幷州之半壁,並把戰場設在幷州,因此也不會妨礙咱們幽州的發展。現今主公只需給關將軍一封書信,提醒關將軍謹慎小心董卓的兵馬就是了。”
荀彧、荀攸此時則是剛剛接手幽州的軍政,只覺得太尉劉明的潛力,實在是無比巨大。因此更需要厚積而勃發。一舉掃平天下。因此也沒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只是提出了一些針對董卓派來使者的應對之策。
當下,計議已定,兩封命令也就在劉明的安排下發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