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一聽三弟張飛的怒喊,連忙止住張飛道:“三弟休的魯莽。”劉明心想:這要是三弟把劉備就這麼的殺了,那天下不明真相的豪傑,還不以爲自己是在殺人滅口,以後誰還敢跟隨自己。
那三將軍張飛聽到大哥劉明的喝阻,悶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這劉明看到張飛不再衝動之後,才又對劉備說道:“豎子妄稱漢室宗親,某實以爲恥也。某幽州之法度,嚴明清正,天下皆知。我幽州之百姓,安居樂業,民間富饒,有目共睹。汝犯罪與否,世間自有公論。汝身爲魚陽相,魚陽百姓,無不對汝唾罵。這又豈是奸人陷害得了的。”隨後,劉明又對各路諸侯說道:“今某幽州故吏,魚陽相劉備,犯罪潛逃,諸君不可包庇。速交某處法辦。”
劉明這一番話,說得那是理直氣壯。說的那各路諸侯全都無話可說。這劉備到底是有罪,沒罪。當然不能以現在這幾句話,就下論斷的。可是非黑白總有說法的地方,那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劉明既然這麼說了,那各路的諸侯也難免認爲劉備可能有些斂財的行爲。否則的話,誰會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他的麻煩。不過,那聯盟盟主袁紹卻認爲現在這劉備是自己這一邊的,這要是把劉備交了出去了,豈不落了自己的面子。而且聽劉明所說,那劉備的罪名,不過就是一些斂財的小罪,這天下羣雄,又有誰沒斂過財的呢?當下,袁紹替劉備出頭道:“太尉大人此言差矣。不說那劉備是否有過斂財的行爲,就說那劉備身爲漢室宗親,即使有此劣性,以我朝法度,也是可以減免的。如今這劉備既已在太尉大人那裡,辭官不做,這與丟官罷職的處罰又有何異?太尉大人又何必深究呢?”
而曹操這時也怕兩方面說僵了,連忙打圓場道:“太尉大人,今日我等齊聚一堂,乃是共討國賊董卓。爲了大義,太尉大人不如盡棄前嫌如何?也是賣我等一個臉面。”
劉明本來聽到袁紹的說辭,還惦着爭一下上風,可曹操的一番話,卻提醒了劉明。自己是幹嘛來的?還不就是爲在天下英雄面前,一展雄風。如何可以爲了一個小小的劉備,而壞了天下英雄對自己的印象。當下,劉明也就順着曹操的給的臺階,放過了劉備。
而就在劉明和曹操以及袁紹等人會面的時候,那京師洛陽的董卓那裡,也同樣發生了一起搶兵奪權的陰謀。
那呂布自打歸順了董卓,受到了董卓的重用,而呂布爲了取信於董卓,又忍辱負重,拜了那董卓爲義父,並藉着給董卓重新訓練出一支精銳部隊的名義。開始了對董卓部隊軍權的滲透。而呂布這一舉動,就引發了原本董卓西涼兵馬的統軍大將華雄的不滿。
不過這華雄雖然不滿於呂布的奪權,可畢竟還是忠義之輩,在不知這呂布包藏禍心的情況下,也沒敢給董卓添什麼亂子。可這一回,在那李儒接得天下羣雄,共討董卓的緊急文書,前來稟報董卓的時候。華雄卻想好好的表現一番,以引起主公董卓的重用。
而正當華雄要搶先討戰出征的時候,那溫侯呂布卻先一步的挺身而出說道:“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孩兒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董卓一聽大喜,一掃剛纔的驚慌失色,興奮得說道:“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華雄一看又被呂布搶了先機,不等董卓把話說完,就從呂布背後站起,高聲喊道:“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衆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董卓一看是華雄出面,心中也是十分的歡喜,畢竟華雄是自己原本的底班,老人。也惦着讓華雄爲自己原先的西涼兵馬爭口氣。當下董卓加封華雄爲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趕赴汜水關迎敵。
這華雄本來還以爲溫侯呂布會接着跟自己爭奪出征的機會呢。沒想的竟輕易的讓自己領兵出征了。華雄暗自僥倖:看來是老天幫自己,給自己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可華雄不知道的是,就在出兵之前,那中郎將李肅,偷偷的被呂布叫走了。那呂布秘密的吩咐了李肅,要想法把華雄害了,把兵權奪過來。
這華雄興致昂昂的領兵來到汜水關,剛到了汜水關,就碰上了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率三千的步兵在關下叫戰,這華雄趁着興頭,只領了五百的西涼鐵騎,就殺出了汜水關外。這華雄一邊向外衝,一邊還大聲地喊道:“那個狗賊膽大,竟敢來此叫囂。快快出來受死。”
這華雄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長得十分兇惡。那鮑忠一見之下,心膽俱裂,領着自己的部隊就惦着逃跑。可這步兵多會兒能跑過騎兵的。很快的被華雄追趕上來,華雄到的近前,一刀就把鮑忠斬於馬下。而這鮑忠帶來的那些士兵,將校,也全都被華雄的兵馬俘虜了。
可這華雄回到關內,不僅沒受到表揚,反而卻招到了李肅的責罰。這華雄雖然是此次統軍的大將,可一來李肅身爲中郎將,這李肅的官職要大於華雄的騎曉校尉。二來,這李肅身爲此次兵馬的督軍,有監管主帥的權利。故此,這李肅以華雄不明敵情,貿然出兵,置汜水關安危於不顧爲名。責打了華雄二十軍棍。隨後又把此次的戰報勝果,以及華雄的過失,報與了董卓。那董卓看到了大勝,也高興得顧不上追究華雄的罪名了,對李肅、華雄等人大加封賞。連那華雄也被升爲了都督。
可就在華雄被打不久,那長沙太守孫堅卻率領着自己的屬下家臣,四位大將,前來叩關叫陣。
這長沙太守孫堅手下的四員大將可不得了。這第一個,乃是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謀,使一條鐵脊蛇矛;這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鐵鞭;第三個,姓韓,名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也,使雙刀。這四個人都是從嘉平元年就開始跟隨孫堅的大將。
而這孫堅在如今能夠率軍前來討伐董卓,那也是十分的不易。當初,在那熹平元年之時,會稽有一個稱了好幾年越王的許氏家族,而這個許氏家族有一個叫許昌的,繼任了新的‘家督’之後,那許昌不滿足越王的稱號,改稱陽明皇帝,並且在老巢句章(就是現在的餘姚)起兵,反守爲攻,居然也有了不小的聲勢,叛軍有了上萬人。而當時身爲鄰郡司馬(其實就是郡尉)的孫堅看到機會來了,招募了千把人的吳郡‘精勇’,在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的輔佐下,和揚州的官軍、會稽的官軍一起投入了平亂之戰。不多久,許昌的造反就被鎮壓了。可那會稽許氏家族本是屬於會稽的土豪。而在這東漢末年,朝廷和地方土豪爲了爭奪廉價勞動力,矛盾非常之大,這許氏家族的造反就是其極端的表現之一。而孫堅率領的吳郡‘精勇’在參加這場戰爭的同時,也對於會稽郡的其他地方土豪也有了嚴重的衝擊(比如,當地最有勢力的周家,其代表人物爲周昕、周禺、周昂三兄弟)。說實在的,那孫堅的吳郡‘精勇’從中央政府的角度來說來說,自然是忠君愛國之輩,可對於會稽人而言,其實就是侵略軍!而那孫堅本人,也是好色殘暴,粗魯無謀,他連同爲吳郡望族的美女吳氏,都敢搶來作爲正妻。要知道這吳郡的吳家乃是吳郡的土豪,而孫堅由於垂涎吳氏的美色,連‘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則也拋棄了。結果,吳郡貴族吳家由於害怕孫堅的‘輕絞’(當時的輕絞之徒即意現今的搶劫犯)還是把美女吳氏嫁給了孫堅。當然,這吳氏後來是因禍得福了。可既然對於同郡豪族,這孫堅都不會手軟,何況對於鄰郡的豪族,更何況這些鄰郡的豪族還有造反的嫌疑,而自己卻是堂堂朝廷的平亂官員。而孫堅本人都如此,他手下的那些吳郡‘精勇’又能好到那去。故此,孫堅的這些吳郡‘精勇’在會稽除了平亂,也做了很多諸如燒殺搶掠、*婦女的勾當,而孫堅在會稽的惡行,直接導致了會稽土豪對於孫氏家族的強烈不滿,這種不滿情緒一直持續到東吳的滅亡。可表現在當前的,就是那得勝而回的孫堅雖然受到了揚州刺史臧旻的表彰,可是卻並沒有升官,而且還被調出了吳郡,甚至調出了揚州(其實,這個很容易解釋,當時,會稽土豪代表周氏三兄弟是屬於官家的——當然,其勢力遠沒有之後那麼大,否則孫堅應該就消失在三國志上了——在他們的授意下,孫堅被遠調是很正常的了)。而孫堅被調出揚州後,最早擔任的是徐州廣陵郡鹽瀆縣縣丞(相當於常務副縣長——說起鹽瀆,就是現在的江蘇鹽城)幾年後,又被調到下邳國擔任盱眙丞,最後,又被調爲下邳丞,直到黃巾起義,才被身爲會稽上虞人的朱儁徵爲佐軍司馬參戰。而到了長沙區星造反,孫堅才被任命爲長沙太守。
本來這孫堅在任命長沙太守之後,應該是一帆風順了,可孫堅的火爆脾氣,又導致孫堅在此次討伐董卓之前,就已經先殺了荊州刺史王叡。那荊州刺史王叡本是豪門望族出身,而孫堅不過是出身貧寒,又素有‘輕絞’之名。這荊州刺史王叡如何能夠看得起那孫堅,而那孫堅也對荊州刺史王叡,早有不滿。於是在荊州軍準備北上討伐國賊董卓之時,又在那荊州刺史王叡揚言要殺武陵太守曹寅之時,而那武陵曹寅在害怕之餘,當即先發制人,又求救於正在北上的、同樣和荊州刺史王叡有怨的長沙太守孫堅的時候,這孫堅立馬就答應了。於是,在客軍孫堅和地頭蛇曹寅的夾攻下,那荊州刺史王叡兵敗而亡。而孫堅則繼續按原計劃北上,而孫堅在到達了荊州最北面的一個郡——南陽郡的時候,這孫堅又因沒有受到當地太守張諮的任何資助與歡迎的舉動。爲了搶奪物資,把那南陽太守張諮殺了。要說起來,那南陽太守張諮本是豫州人氏,和那荊州刺史王叡一樣,同屬於外鄉貴族,這倆人之間的關係素來不錯。這孫堅殺了王叡,那張諮當然心裡不太樂意,所以對孫堅也就愛理不理的。另外,張諮也有這個資本。在東漢,南陽不但是帝鄉,還是著名的繁華地區,南陽太守在當時幾乎和刺史、州牧的地位相當,他當然有理由小看孫堅了——雖然後者在荊南有着不一般的根基!可這南陽太守張諮,就低估了孫堅的火爆脾氣,這孫堅既然已經殺了刺史,那索性再殺個太守。這又有什麼大不了的。而張諮不過是一介文士,當然要慘死於孫堅手下。可這孫堅既然殺了這麼多的高官,那自然也和此次討伐董卓來的天下羣雄,結下了私怨。而那袁術更藉機做了南陽太守。不過,袁術這個南陽太守卻是因孫堅而得,故此袁術這個南陽太守坐着也總不太踏實。
這不,此次攻打汜水關的時候,就先派孫堅來打頭陣來了。
此時,這孫堅身披爛銀鎧,頭裹赤幘,橫握古錠刀,騎花鬃馬,指着關上破口大罵道:“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而這時的華雄,卻因爲受到刑傷,還沒痊癒,只得派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
而這胡軫領兵一出來,那孫堅手下的程普一看有人出來了,求戰心切,也不搭言,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的咽喉,把胡軫刺死於馬下。
而這孫堅也是戰鬥經驗,豐富無比,立馬抓住機會,揮軍直殺至關前,可畢竟華雄這回是帶着五萬的兵馬來的。那守關的兵丁把關上的矢石,如雨般的打了下來。孫堅一看士兵損耗太大,也就暫時的休兵,屯兵於樑東,同時向袁紹報捷,以及向袁術催糧。
而此時李肅則又責罵華雄,用人不當,折了大軍的銳氣,準備要重重的處罰華雄。那華雄連忙求情道:“督軍大人明鑑,末將用人不明,本該治罪。奈何此時,正是兩軍交鋒之際,末將如再受罰,恐再不能爲相國盡力,也使督軍大人在相國面前受到怪罪。末將不才,願意帶兵出討那些叛賊,戴罪立功,以贖今日之過。還請督軍大人成全。”華雄到現在也明白了,這李肅就是呂布派來整死自己的人,自己要想逃過這一劫,只能是玩命立功,讓他們抓不到自己的馬腳了。
這李肅聽到華雄如此一說,眼珠一轉,想到了一個主意說道:“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擊其前寨,堅可擒矣。如此,將軍也可戴罪立功。可如果將軍在反差錯,卻要曉得軍中刑法如山。”
華雄一聽之下,覺得這也是個不錯的辦法,立馬就同意了。
可在出徵之後,那李肅卻在半路之上,偷偷的按兵不動,準備讓華雄吃孫堅一個大虧。最好能讓那孫堅在一戰之下,就把華雄幹掉。自己也好完成呂布的交代。
不成想,那孫堅此時卻也因爲南陽太守袁術的忌諱,密不發糧,而導致軍中缺糧,士兵士氣渙散。這華雄突如其來的夜襲,一下就把孫堅軍給擊潰了,這李肅得這個戰報,恐華雄獨立大功,也慌忙的命令士卒在孫堅的後營放起火來。這一下,孫堅的部隊,就敗退的更快了。
而華雄爲了不被李肅在事後找到藉口,怪罪自己,那是玩了命的追趕孫堅,誓取孫堅的首級。
在這暗夜之中,孫堅懼於華雄的武勇,接連兩箭射向華雄,以孫堅的弓術,平時那可是百發百中。可今天,孫堅卻不幸遇上了華雄,這華雄的武藝高超,這兩箭全被華雄躲開了。
而一直保護在孫堅旁邊的祖茂一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狠下一條心來說道:“主公您頭上的赤幘射目,容易爲賊人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
這孫堅在危難之際,也顧不上和祖茂客氣,立馬就脫幘給祖茂,而自己則換上祖茂的頭盔,分兩路逃走。
那華雄一時分辨不明,只望赤幘者追趕,這孫堅得以從小路逃脫。
可那祖茂卻被華雄追了一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後,祖茂靈機一動,將赤幘掛於人家燒不盡的庭柱之上,自己卻潛入樹林之中躲藏起來。
這華雄於月光之下,遙見赤幘,命令手下軍士將四面包圍好,也不近前。只用弓箭射之。可這一射之下,方知是中了別人的計策,這華雄怕空手回去,受到李肅得責怪,遂向前取那赤幘。
而這時,那祖茂卻看到機會,也不顧身形暴露的危險,立馬從樹林之後殺出,揮雙刀劈向華雄;準備把華雄一舉暗殺了,替主公除了一個心腹之患。
可那華雄也真不簡單,聽到身後有動靜,大喝一聲,反身一刀,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可連祖茂一代大將,竟成全了華雄的威名。
一夜混戰之後,華雄回到汜水關,又招到李肅的怪罪,那李肅責怪華雄,如此一個殲滅孫堅的大好機會,竟被華雄放跑了。不過,華雄好歹也殺了孫堅的大將祖茂,又搶奪了孫堅的赤幘,同時更把孫堅大軍打的打敗。這李肅也不好過於責備華雄,只是讓華雄明日繼續討敵叫陣。如若不能立功,再對華雄加以責罰。
次日,華雄命小校挑了孫堅的赤幘,討敵罵陣。
而此時,袁紹帳中,有士卒前來稟報道:“報!那華雄引鐵騎五千,衝出汜水關來,用長竿挑着孫太守的赤幘,來到咱們寨前大罵搦戰。請將軍定奪。”
那袁紹心懷畏懼的說道:“前日那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如今這孫文臺又敗於華雄,挫動了咱們的銳氣。現今這華雄又來討戰,咱們爲之奈何?”
而袁紹的話音剛落,那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說道:“小將願往。斬那華雄的首級,獻於將軍。爲將軍排憂解難。”
袁紹一看是俞涉,也是心中大喜。袁紹知道這俞涉乃是自己弟弟袁術手下的大將,本領高超。此次敢站出來討令,那應該是非常得有根了。
當下袁紹久命令俞涉出馬應戰。
可不多時,即有士卒報來:“俞涉將軍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
各路諸侯一聽之下,大驚失色。這華雄竟然這麼厲害。
這時魏郡太守韓馥不知好歹,自覺自己手下的將領厲害,向袁紹說道:“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袁紹一看是素來和自己親近的韓馥,這回又來替自己踢腳了,急忙命令那潘風出戰。
那潘鳳手提大斧,騎上駿馬,前去迎戰華雄,可也是去不多時,就又有飛馬來報:“潘鳳將軍又被華雄斬了。”
這回各路諸侯是徹底的嚇壞了。就連那曹操手下這時已經有了夏侯敦、夏侯淵、樂進、曹洪等數員猛將,卻爲了保存實力,怕自己的手下將領受到損傷,也不敢向袁紹請命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