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回 巧惑司馬

這纔是真正的雄圖大志啊,與此相比,自己先前的胸懷天下,又算得了什麼?

魯肅心神恍悠的回到了驛館。雖看到驛館裡的‘菊’字院,人聲鼎沸,人員穿梭不息。魯肅卻也無心去管那些。徑直回到自己的‘梅’字院,準備收拾行裝,回返蜀中。

然而,魯肅剛剛走進庭院,還沒來得及進屋,落座,吩咐。隨魯肅而來的趙莘就急不可待的跑到魯肅切近,慌張的壓低聲音說道:“魯將軍。大事不好了。”

魯肅心神本來就有些恍惚,看見趙蒂這個模樣,忍不住斥責道:

“慌些什麼?有什麼不好的!”

趙莘聽魯肅喝斥,連忙穩定了一下心神,可還是忍不住慌張的說道:“魯將軍,真的有大事了。曹操也派人來幽州了。咱們這回可完此時魯肅已經走進院子,進入屋中。坐下來說道:“此事我以知曉。有什麼可慌張的。”

“啊?將軍您都知道了。”趙莘驚訝的看着魯肅。隨後又鬆了一口氣說道:“將軍臨危不亂,看來已是妙算在握了。那您說,曹操這會派人來聯合幽州,準備共同攻打咱們。咱們可該如何應對啊?先前可急死我了。”

“你說什麼?”魯肅嘭的一下站起來問道。

趙莘嚇了一跳,不明所以的說道:“將軍臨危不亂,妙算在握。”

“胡說!誰問你這個了,下面的!”魯肅生氣的喝道。

“啊?對。下面的。下面的什麼來着?”趙莘被魯肅如此一喝,更不知道說些什麼。

魯肅見狀,更是生氣,暗中罵道:真是沒用的東西。

說實在地。先前魯肅還真沒把曹操的使者當一回事。雖然魯肅早在荀或那裡就已經得知曹操那邊派了一個什麼司馬大人來幽州了。而且那時魯肅就已經心生疑慮了。但是,後來魯肅與荀或談得很愉快,而且又被幽州的大志所震撼,最主要的是,魯肅連諒解備忘錄都簽訂好了,自然也就不認爲曹操那邊派來的使者會對孫權有什麼不好的影響了。

可如今趙莘所言,完全打破了魯肅的猜測。而且,魯肅最近的思維本來就被對明、荀或他們弄得有些混亂。魯肅自然會在驚愕間。有一些失措了……魯肅畢竟是心智過人之輩。很快就再此冷靜下來確問道:

“你說那曹操派來地使者,乃是要聯合幽州,共同攻擊我們,你是從何得知?須知此事非同小可。不可妄語!”

趙莘這才轉過味來,敢情魯肅問得自己是這個。趙莘心中奇怪:將軍不是什麼都知道了麼。怎麼還來問我?

不過。趙莘可是不敢跟魯肅頂嘴地,那可是差着太遠的級別了。

趙莘連忙小心的回道:“將軍。這事錯不了。那曹操的使臣,跟咱們一樣,都住在這個驛館,咱們是‘梅’字院,他們是‘菊’字院。不過,人家曹操地使臣可比您會交際。今天您出去之後,他們才搬進來的。可那也只是他們地隨從。據說他們的司馬大人,一來到這裡就去運動去了。一直到中午纔回來。而且回來之後,就不斷地派人發帖子,宴請名流,這不,如今他們那邊還鑼鼓喧天的麼。”

魯肅生氣的責罵道:“哆嗦!我問你是怎麼知道曹操的使臣是來幽州聯合他們共同攻打咱們的,誰問你那些有的沒有的。他請客,與咱們有什麼關係!”

趙莘有些委屈得嘟囔道:“怎麼沒關係。他們那裡熱鬧,我自然就過去問問了。他們那些隨從,初來乍到,還以爲我是這個驛館的人,就跟我說他們是朝廷的人,是跟隨可馬大人來幽州與太尉大人商議共同討伐江南的。這,我不就知道了麼。何況,人家司馬大人對這裡這麼熟悉。人脈這麼廣,肯定比咱們誰也不認識強的多。我看咱們這次和談,凶多吉少。”

“胡說!”魯肅一沉臉,趙莘不敢說了。退到了一邊。可魯肅的心,卻翻騰了起來。

對於趙莘的話,魯肅判斷應該假不了。出使和談之類的,一般都是光明正大的,沒有什麼可隱瞞的,爲得就是公衆性,雙方都有一個輿論。就像自己要與幽州和談,就沒有什麼可保密的,要的就是大家都知道,從而達到信義上的防範。故此,曹操那面派來的那個司馬大人來幽州聯盟共同出兵,讓手下人知道一個大概,那也是很正常的。除非是某些不能張揚的例外。

但是,魯肅確信趙莘所言無誤之後,對於自己與荀或簽定的這份協議,卻又擔心起來。這畢竟只是一份諒解備忘錄。其中有協議,卻不是正式的合約。若是荀或被那個司馬大人說服,或是那個太尉大人被哪個司馬大人說服,吳軍陷入兩面夾攻的狀態,那可就太危險了。

想到這裡,魯肅就再也坐不做了。起身就往外走。

趙莘在一旁問道:“將軍,您去哪裡?”

魯肅連頭也沒回的說道:“休得多問。爾等安心等我回來。”說完,魯肅出庭院,喚驛館人員牽馬,策馬而去。

不大會兒的工夫,魯肅再次來到荀或辦公之所。魯肅報上名號,被人引進。

當魯肅再次看見荀或,荀或正是一幅休閒的打扮,原先的那種官衣已經脫去,看來荀或已經下班了。正準備走呢。

魯肅也沒和荀或客氣,直接詢問道:“荀先生,據聞,曹操也有使臣來此。不知可有此事。”

荀或看着魯肅一笑,很是從容的說道:“不錯。正有此事。魯將軍的消息倒也靈通。”

“如此。先前咱們所簽訂的協議,乃是荀先生戲耍與我了?”魯肅睜大眼睛,直盯着荀或問道。

“魯將軍這是何意?我幽州文書協議,向來公正,一言九鼎。千金不易。魯將軍何來戲要之說?!”荀或很是一本正經得說道在荀或的眼裡,魯肅沒有看出虛假。這才鬆了一口氣的說道:“肅聽聞曹公欲攜太尉大人,共同出兵江南。故有所慮也。還望荀先生恕罪。”說完,一禮到地。

荀或用手攙扶,朗笑道:“魯將軍,確實是你多慮了。不錯,曹公與我家太尉大人姻親,聽聞吳侯冒犯我家太尉大人。確實是想與我家太尉大人聯手。共同討伐吳侯。可你也知道,我家太尉大人仁厚,根本就不願同族相殘,何況你家吳侯有已經有心化解。若不是你昨日與我家太尉大人聚談。昨日咱們就已經應該簽訂完了和約。故此,在知道曹公派人來此之意後。我家太尉大人還是維持願意不變得。而那司馬大人,也就照例由我接待了。至於先前沒有給你們引薦。就是怕你們誤會,傷了和氣。如今漢室,曹公與吳侯都是擎天之柱。若是你們有了誤解,再起刀兵,苦難地都是咱們大漢百姓。魯將軍,你可要諒解哦。”

魯肅心中感動:這纔是真正的憂民之賢者。魯肅當即對荀或再次施禮道:“荀先生一心爲民,肅敬佩。”

荀或也連忙再次扶起魯肅,拍了拍魯肅的手臂說道:“魯將軍,此事還請不要告訴吳侯,以免生出事端。”

魯肅點昔道:“肅定當牢記。”

魯肅說完,告辭而去。次日啓程,迴轉蜀中。

而在魯肅動身之時,司馬朗也再次的拜訪了荀或。

荀或很是客氣的接待了司馬朗,很是有禮貌的跟司馬朗說道:“司馬大人。您來的稍微晚了一些。江東孫權,不過是一個繼承父兄餘蔭的小輩爾。他在我幽州大軍之下,又能堅持多長地時間?此次,我幽州本部未動,只是我家太尉大人拜弟——雲長將軍所率地鎮西軍,就已經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了。那漢中,早就被我軍拿了下來。要不是他們知趣認錯,如今蜀中也已經早就在我軍的掌控之下了。不過,你也知道,我家太尉大人,本是修仙之人,自有仁德,不願同族相殘,既然他們己經知道錯了,也就不準備再追究了。”

司馬朗聞言,心驚幽州的實力,可又想及昨日賓客之中聽聞江東使者也是來之不久。如何到跑到自己前面去了?因此出言試探道:“荀大人,昨日我來拜訪,尚無聽聞此事。何以今日突變?莫非荀大人嫌我其意不誠否?”

荀或辰顏笑道:“司馬大人,昨日你來是客,我自然要好生招待了。至於那江東使臣,卻也剛來不久。但是,其人早在漢中就己經做出和談。只是到此定約而已。此先後關係,自然瞭然。若是司馬大人能早來月餘。即使我家太尉大人不好殺戮,我等臣子,也必然要拼死力策的。司馬大人來我幽州數次,不是外人,當知我幽州羣臣之心。”

司馬朗心裡一顫,想起來了。幽州這面,也就是太尉劉明因爲修仙,不願征戰,其他地臣子,那可都是好戰的很。心中不由得懊悔晚來一步。忍不住脫口挑撥道:“荀先生,那孫權既敢冒犯太尉大人,若不嚴懲,何以威服四野。若是那孫權得以喘息,那江南魚米之鄉,蜀中天府之國。一二年地時間,即可恢復元氣,更盛從前,若是其再來冒犯太尉大人,豈不是養虎爲患!”

荀或朗聲笑道:“魚米之鄉,天府之國,何足道哉!我幽州怕的就是他不來,若是他再來,我等也就可建言太尉大人出兵滅之,進而一統天下!”

司馬朗有些不信荀或地大話,又有心試探幽州地真正實力,故作懷疑道:“荀大人,此言過矣。天下事,事無常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豈可一言論之!”

荀或見司馬朗有些不信,顯然有些上臉,下不來臺。當即站起身來說道:“嘿嘿。司馬大人,爾是不知我幽州疆界,故此坐井觀天。來來來,今天我就破例讓你開開眼界。”說罷,起身而行。

司馬朗心中竊喜,看來這回效果不錯。自己果然不愧是天才,兩三句言語,就把這個荀或給氣糊塗了。看來今天能得知一些幽州的機密此時節,荀或已經率先來到了演武堂前,推開殿門,點手召喚司馬朗道:“司馬大人,請過來觀瞧。”

司馬朗一看是演武堂,心中更爲歡喜,司馬朗可打一開始就對那麼大的一個大殿,而且還是上書演武的大殿,好奇得很。

司馬朗佯裝不以爲意,從容邁步上前觀瞧。然而,司馬朗這麼一看,卻也是如同魯肅那樣,先是不解,後是好奇,而後震驚。

荀或得意地問道:“司馬大人,如今你可看出此物爲何?”

司馬朗遲疑的說道:“此物應是地貌疆圖,然,何以中原地界如此之小?恐有誤焉。”顯然司馬朗也是看見了曹操名下的那幾個小城在沙盤上的標籤。

荀或嘿嘿笑道:“司馬大人,此非紐誤。乃爾之見聞小也!古之華夏,七國征戰。秦始皇一統六國,而定中原疆界。然,北狄塞外。自周天子分封,即我華夏旁支。秦始皇,連接六國城牆,而成萬里長城,以拒匈奴。這塞外領土,又焉何不是我之疆土?而塞外之外,更有燎原無數,此等地貌,皆是我幽州軍卒,親身測繪而出,又如何假得了?尤其是那海外四島。”

說着,荀或用手一指瀛洲說道:“那裡本是徐福東行之所。現如今也被我家太尉大人收了回來。定名:瀛洲。可容民千萬,產谷稻元數。你再看塞外八城。”說着,荀或又是用手一指說道:“那裡本是鮮卑之所,如今也被我家太尉大人收復。也可容民千萬,水草豐美,養駿馬元數!而今,我主之疆界,人丁,遠勝孫權,即使你家曹公與孫權攜手,其疆土都遠不及我家太尉大人。我軍大兵所到之處,彈指滅之。

若不是我家太尉大人一心修仙,不願同族相或。又焉何有爾等立足之地。”

第247回 對撞第520回 根第425回 恐怖,曹操父親的真面目第573回 大志第323回 以儆效尤第341回 三個陣營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472回 小麻煩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610回 飛狼呂布第464回 麻雀戰第451回 最後的瘋狂第214回 攘外必先安內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252回 接駕第17回 張飛買酒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313回 驚喜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279回 交警第116回 呂布第220回 中伏第254回 打死也不能說第290回 傭兵(下)第238回 恐怖第534回 膽大包天張翼德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377回 必死無疑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81回 不可小瞧的蘇雙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146回 噩耗第28回 演武第371回 黃雀在後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451回 最後的瘋狂第443回 曹操去死吧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252回 接駕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285回 議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430回 釜山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519回 逼供第180回 涵養高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292回 西征(上)第468回 意外的攻城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571回 曹操使臣第620回 張飛怒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180回 涵養高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597回 翻雲覆雨司馬懿第252回 接駕第262回 遷都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358回 咽喉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177回 誅文丑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376回 兵制第442回 天亡曹操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447回 碰壁第607回 首戰泰山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39回 狠狠地打之鐵騎噩夢第238回 恐怖第256回 謠言第89回 軍紀第45回 馳援幽州第118回 遊說第417回 三韓和鮮卑騎兵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43回 紅十字會第198回 一年後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342回 你要戰,我便戰第457回 殲滅第71回 妙收郭嘉(上)第305回 吭不死你不姓李第247回 對撞第555回 黃月英裝神定漢中
第247回 對撞第520回 根第425回 恐怖,曹操父親的真面目第573回 大志第323回 以儆效尤第341回 三個陣營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472回 小麻煩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610回 飛狼呂布第464回 麻雀戰第451回 最後的瘋狂第214回 攘外必先安內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252回 接駕第17回 張飛買酒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313回 驚喜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279回 交警第116回 呂布第220回 中伏第254回 打死也不能說第290回 傭兵(下)第238回 恐怖第534回 膽大包天張翼德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377回 必死無疑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81回 不可小瞧的蘇雙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146回 噩耗第28回 演武第371回 黃雀在後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451回 最後的瘋狂第443回 曹操去死吧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252回 接駕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285回 議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430回 釜山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519回 逼供第180回 涵養高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292回 西征(上)第468回 意外的攻城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571回 曹操使臣第620回 張飛怒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180回 涵養高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597回 翻雲覆雨司馬懿第252回 接駕第262回 遷都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358回 咽喉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177回 誅文丑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376回 兵制第442回 天亡曹操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447回 碰壁第607回 首戰泰山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39回 狠狠地打之鐵騎噩夢第238回 恐怖第256回 謠言第89回 軍紀第45回 馳援幽州第118回 遊說第417回 三韓和鮮卑騎兵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43回 紅十字會第198回 一年後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342回 你要戰,我便戰第457回 殲滅第71回 妙收郭嘉(上)第305回 吭不死你不姓李第247回 對撞第555回 黃月英裝神定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