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出冠絕古今的修煉天才也不是不可能。
收回心思,前面盤膝領悟的弟子已經有人醒來了。
小舒奇無愧於嶽沅白最看好的弟子,當之無愧的第一個從頓悟狀態醒來,全身精氣內斂,嶽沅白暗暗點頭,小舒奇別看年級不大,內力轉化爲真氣,居然修爲已經達到了“煉精化氣”的巔峰,只差一步便能進入“煉氣化神”之境界。
加上他修過武藝、劍法,肉體在嶽沅白有意滋養下也不弱,勉強可以達到三道並進,比之嶽沅白自身四道並進只差一線。
今後走到極致時,直接以武入道,肉身渾圓一體,內功感悟天人合一,比之其他弟子邁入仙道要容易許多。
當然前提是,這方笑傲世界到時能容納下兩個以上的仙人境界。
估計那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就算現在嶽沅白都還得可以壓制自身,不然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世界給擠出去了。
當然,天地意識捨不得將他擠出去,最多最後大家一起撐爆,同歸於盡而已。
舒奇醒後,又過了一陣,令狐沖、樑發等真傳弟子先後也悠悠轉醒,只不過越到後面,耗費的時間也越長。
也就是令狐沖等跟隨嶽沅白時間最長,內功修煉最久,纔不至於被那些新來的弟子超越。
頓悟這種事,比較看天賦與資質,加上嶽沅白又是一視同仁,不是說武功高清醒便來得快,到後面有些內門弟子醒來的速度,比幾個精英弟子還來得快。
默默記下衆弟子頓悟的先後順序,嶽沅白知道弟子的稱號又到了調整的時候了。
待所有弟子統統醒來後,天色已經漸晚,天空中的靈雨早已停歇,夕陽的餘暉從西峰照射而來,給山河園批上了一層金色的輕紗。
先醒來的弟子依然老老實實地站在原地,等候剩餘的弟子醒來,心平氣和並沒有一絲的不耐。
終於,當夕陽被西峰全部遮住時,衆弟子統統清醒過來,人人面帶喜色,顯然今日嶽沅白賜下的功法讓他們收穫不小,雖不說人人都能當即領悟透徹,但也算是邁過了一個小門檻。
“謝師父傳功之恩!”
衆弟子不約而同地朝嶽沅白叩拜,行地是三跪九叩之大禮,特別是許多天資稍差的雜役弟子,更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從理論上來說,這種級別的驚豔功法,以他們的身份還沒資格學習。
這次算是沾了嶽沅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光吧。
嶽沅白輕撫長鬚,手感莫名的熟悉,難怪他在主神空間時摸不慣光禿禿地下巴,此時回到了笑傲世界他直接恢復了自己原本的樣貌。
“爾等有所領悟,爲師甚是欣慰,下面我宣佈華山所有弟子齊升一階,令狐沖、樑發、舒奇……等弟子升爲爲師親傳弟子!”
“李萱兒、衛豐、張龍等8名弟子升爲核心弟子!”
“……”
嶽沅白按照先前所有弟子頓悟的順序,結合他們自身的實力,將所有弟子的稱號全部提升了一階,許多這段時間實力進步迅速的,甚至直接提了兩階。
至此,華山仙宗再無一名雜役弟子,最差的也是外門弟子。
外門弟子124人,內門63人,精英35人,核心8名,真傳1人,親傳7人。
嶽沅白親自取名的那個王自健便是唯一的真傳的弟子,目前在華山的地位只比令狐沖等親傳弟子低了一階。
此次算是嶽沅白最後一次親自大規模改變弟子身份了,從下月“招徒大典”後,弟子稱謂將更加嚴格,必須按照嶽沅白定下的門規來進行,今後一名弟子想要進階也更加困難。
除了需要累積貢獻之外,還必須得實力達到,參加一年一次的考覈大典纔有機會進階,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只有掌門、長老級別的管理層破格收爲親傳弟子,只歸一人教導,與華山本身弟子身份系統不相關。
“謝師父恩典!”衆弟子再次跪首道。
嶽沅白微微點頭,待衆弟子起身後,繼續宣佈道:“從今以後,華山玉女主峰只真傳以上弟子居住,外門弟子居南仙峰,內門弟子居西仙峰,精英弟子居北峰,核心弟子居東峰!”
話落,嶽沅白手指掐印,原本在玉女峰的華山數座屋舍直接拔地而起,朝各峰飄然而去,東南西北四峰山木自平,露出一大片地基容納這些房屋。
隨後,山石翻飛,土木成型,直接在各峰地基處建其了一座又一座的亭臺樓閣。
單從樓閣精美程度,自然以東峰爲最,南峰爲次。
隱隱間在劃分身份,告知衆弟子不可有一絲懈怠,只要實力強了連居住的環境也更好。
“爲師目前只在各峰擴出了一片地基,建了一座房屋給你們展示居住,等明日衛豐、李萱兒你等下山歸家一趟,將此物帶與令尊他們自會明白爲師之意!”嶽沅白點了幾個華山常年贊助商子女,手指一點數張金紙飄至幾名弟子手中。
金紙上沒寫別的,就一個意思,華山需要再建房屋,帶人帶物上來吧。
本來讓嶽沅白自己用仙法造物也不是不可以,但華山贊助商的事一直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隱患,以前嶽沅白需要錢,華山尋產百姓家的弟子需要資源,那些富商需要名和保護傘,嶽沅白才一直促進那些贊助商資助貧困弟子資源。
但資本終究是個雙刃劍,用得好可以快速提升華山前進,用不好容易有腐化尋常弟子的可能,也就是嶽沅白一直加強衆弟子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他們身爲華山弟子的榮譽感,才讓一羣普通人家的弟子沒有被資本所腐化,成爲跪舔資本的傀儡。
而現在,華山仙宗已成,仙峰也已經脫離“凡界”,嶽沅白自然要着手解決這個隱患。
但到底是前期的散財童子,嶽沅白也做不出過河拆橋之事,但敲打一翻遠遠不夠,一勞永逸的解決纔是他想要的。
華山已然化仙,凡間之事自需留在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