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登基稱王

大業十四年一月一日(618年),新年伊始。

隨着石破天驚的炮聲九響,頓時鼓樂大作。

曹旭端坐在乘輿中,下面禮官揚聲高喝:“起駕!”。

頓時,“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的聲浪直撲而來,雖然曹旭早有心理準備,但此時此刻,依然感覺到一陣迷醉。

祭天台前,乘輿落地,禮官將乘輿門打開,只見裡面端坐一人。

曹旭身着冕服,配九旒冕冠,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九章。

帶着微笑,從容站起,下得乘輿,這就是擁有揚、荊兩地的王者。

這時,鐘鳴不絕,禮官高聲應和,文武百官跪伏在地。

“主公,時辰已到。”禮官提醒道。

曹旭點了點頭,說道:“開始吧。”

禮官恭謹引路,曹旭一步步登上了祭天台。

“吾王千歲千歲千千歲!”有幸目睹此景的數萬軍民,遙遙望見曹旭親祈上天,都齊伏在地,高聲歡呼了起來。

在萬民跪拜中,曹旭親自向天帝燃燒祭品,誦讀奏文。

“臣楊虛彥謹告天帝:天下蕩覆,民不聊生,鬼魅橫行,臣本涼德,唯順天命,就位吳王,必夙夜兢照,謀國計民生,冥冥上天,實鑑臣心!”

一大團煙霧盤旋着升上天空,經久不散,好似象徵祥瑞的霞雲,蔚爲奇觀。

圍觀的百姓距離很遠,對高臺上的一切都看不真切,可是空中的異相,他們卻都看的清清楚楚。

一時間,衆人都心生敬畏。

隨着奏文的完成,曹旭懷裡的傳國玉璽震動了起來,無數畫面涌入了他的腦海之中。

只見長河滾滾,羣山巍巍,平原大地,其中卻有無數黎民衆生,漁夫灑下漁網,農人揮舞鐮刀,商客趕馬行車,士子臨風讀書……。

冥冥之中,只見無數道白氣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白氣在頂上匯聚,化作一團赤雲,內裡懸浮着一個三足兩耳的小鼎。

眼前的異象消失,祭天大典結束。

曹旭下了祭天台,吩咐道:“傳旨,上輿,回宮!”

“是!”立刻便有人應道。

只聽三聲炮響,旌旗蔽日,軍民如龍,逶迄而行,返回城中。

早就改建好的吳王宮大殿之中,文武百官匯聚一堂。

曹旭高居於王座之上,羣臣按禮儀,跪着高呼:“王上千歲,千歲,千千歲!”

喊着,一起叩下頭去。

“衆卿家,免禮平身。”曹旭的聲音之中,蘊含着無盡的威嚴。

“謝王上!”百官起身,按照官位,依次站好。

隨後,便是政事堂、都察院,以及最近組建的將軍府,朝堂三大機構的人事調整。

這是一個需要通盤考慮的問題,不僅要滿足揚州官員的需求,還要爲將來有很大可能南下的長安官員留下位置。

稱王大典後,曹旭受命於天,受到上天垂青的傳聞,越演越烈。玄武堂的人在暗處推波助瀾,推動着消息的進一步擴散。

這對揚州軍,不,現在是吳軍,進一步控制荊、揚二地局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吳王宮一間偏殿之中,曹旭正在招呼遠道而來的宋師道。

“拜見王上。”宋師道說道。

曹旭點了點頭,說道:“宋公子遠道而來,請坐。”

“謝王上。”宋師道坐下後,說道。

曹旭問道:“不知道宋閥主對我求取玉致小姐的提議,有什麼意見?”

宋師道皺了皺眉頭,說道:“家父對此事很感興趣,只是希望吳王能親自去嶺南一次。”

大殿之中的氣氛,一下子凝重了起來。

好一會兒後,曹旭忽然笑道:“‘天刀’宋前輩,還真是有意思啊。”

宋師道長出了一口氣,苦笑着說道:“我也知道此事不妥,只是家父的意思,不是我所能改變的。”

“不知道這些日子裡,慈航靜齋的傳人有沒有去過嶺南。”曹旭問道。

宋師道搖了搖頭,說道:“此事我並不知曉。”

曹旭說道:“下個月,我將會對南方用兵,力爭在春耕之前結束戰鬥。等到徹底掃清通往南方的道路後,自當南下拜會‘天刀’前輩。”

“既然如此,我就把吳王的意思轉告於家父。”宋師道說道。

宋師道退下後,曹旭心中思考着。

嶺南其實是一個大範圍,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這五嶺之南的廣闊地區。

宋家以經營牲口、翡翠、明珠、犀象等土產起家,先起於雄曲,發展成地方勢力,後來才逐漸成爲天下四大門閥之一。

雖然他們堅持漢統,但是偏偏嶺南各地,都是少數民族。

各郡太守由朝廷派遣,可是各部落酋帥照樣管治民族的內部事務,無論宋缺的刀法如何厲害,宋閥的影響力怎樣龐大,也改變不了嶺南少數民族佔有大多數的局面。

因此,所謂的宋閥嶺南軍,如果短時間內動員受宋閥影響酋帥軍,說不定數目可達十萬。但是這種軍隊,幾乎都是外族軍,即便殺入內地,也難以成事。而真正的宋家軍,傾其所有,其實也不過萬許,根本無力爭奪天下。

摘下了宋閥的神秘面紗,明白了真實情況之後,曹旭心中已經不再像往日那般期待。

不過,這件事情在政治上,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

一統嶺南,可以消除吳軍的後顧之憂,不用再擔心背腹受敵,這對整個朝廷的人心安定有極大的影響。

此外,宋閥在蜀中的影響裡也非常強。

配合吳軍的下一步西進戰略,對於最終一統南方,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月,吳軍以李子通爲主帥,徐世績、單雄信、程知節爲副將,統兵十萬渡江南下,兵鋒直指吳軍沈法興和會稽郡的杜伏威。

早就和吳軍眉來眼去的江南世家大族紛紛起兵響應,吳軍勢如破竹,根本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杜伏威發揮了流寇的本性,繼續向南方的永嘉郡、建安郡方向逃竄。

而沈法興則被吳軍圍困在了吳縣之中,難以動彈。

第十三章 大機緣第四十六章 大婚第七十六章 戰而勝之第四十四章 玉液還丹第四十七章 丹成第五十章 佈局第十二章 旅途二第二十九章 一夜第五章 丁春秋第六十章 痛罵第九章 氣運變遷第十三章 交換(五萬點擊,加更)第六十九章 接掌劍宗第七章 出關第四十九章 滎陽南陽第六十六章 有緣人第六十章 痛罵第三章 十年第二十四章 落子無悔(第四章)第二十五章 目的第四十章 衡山第四章 凌雲窟第三章 地橋身竅第二章 林平之第四十七章 準備第六章 育苗移栽第十二章 夜探第八章 悠然現身第四十一章 武當第十五章 風動第三十八章 大幕拉開第三十六章 三百回合(首訂900加更)第二十章 小天音寺第六十四章 變化第四十三章 二年第二十六章 黑木崖第二十章 往事第六十一章 天地神人鬼第二十九章 崑崙血影第十二章 虎頭蛇尾第七十八章 真氣種子第三十九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尊主第十二章 虎頭蛇尾第三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六十二章 火燒第六十九章 接掌劍宗第七十一章 戰鬥進行中第一章 歸來第四十九章 劍池(補更,首訂1200)第十二章 南下江都第五十二章 兵臨洛陽第九章 氣運變遷第十五章 陰火第二十三章 神意第四十八章 鑄劍第三十四章 有利有弊第四章 凌雲窟第四十二章 光明蓮花,創世之力第四十三章 種樹(大結局)第三十八章 天人交感第六十一章 天地神人鬼第四十章 世界之樹,超脫機緣第十七章 純陽至尊功第四十九章 滎陽南陽第四十一章 武當第六十四章 變化第三十四章 落幕第四十四章 天刀出鞘第四十一章 武當第五十八章 曲終(補更,上月120月票)第五十六章 斬龍第六十一章 邀請第十三章 交換(五萬點擊,加更)第四十二章 地獄之火,黃泉之淚第八章 無崖子第六十三章 破滅第三十八章 紫氣浩蕩三萬裡第四十二章 突破第十四章 抱元勁第一章 楊虛彥第六十七章 心安第六章 拯救第一章 遊坦之第三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三十四章 內煉五氣第五章 黑山魔君,龍華妖皇第五十八章 東方第三十五章 太陰主冥第十四章 選擇第三十一章 興慶府第八十五章 入世扶龍第五章 黑山魔君,龍華妖皇第一章 歸來第五十一章 鐵心島(補更,上月30月票)第三十八章 大幕拉開第二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十二章 旅途二第十四章 抱元勁第三十四章 有利有弊
第十三章 大機緣第四十六章 大婚第七十六章 戰而勝之第四十四章 玉液還丹第四十七章 丹成第五十章 佈局第十二章 旅途二第二十九章 一夜第五章 丁春秋第六十章 痛罵第九章 氣運變遷第十三章 交換(五萬點擊,加更)第六十九章 接掌劍宗第七章 出關第四十九章 滎陽南陽第六十六章 有緣人第六十章 痛罵第三章 十年第二十四章 落子無悔(第四章)第二十五章 目的第四十章 衡山第四章 凌雲窟第三章 地橋身竅第二章 林平之第四十七章 準備第六章 育苗移栽第十二章 夜探第八章 悠然現身第四十一章 武當第十五章 風動第三十八章 大幕拉開第三十六章 三百回合(首訂900加更)第二十章 小天音寺第六十四章 變化第四十三章 二年第二十六章 黑木崖第二十章 往事第六十一章 天地神人鬼第二十九章 崑崙血影第十二章 虎頭蛇尾第七十八章 真氣種子第三十九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七章 尊主第十二章 虎頭蛇尾第三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六十二章 火燒第六十九章 接掌劍宗第七十一章 戰鬥進行中第一章 歸來第四十九章 劍池(補更,首訂1200)第十二章 南下江都第五十二章 兵臨洛陽第九章 氣運變遷第十五章 陰火第二十三章 神意第四十八章 鑄劍第三十四章 有利有弊第四章 凌雲窟第四十二章 光明蓮花,創世之力第四十三章 種樹(大結局)第三十八章 天人交感第六十一章 天地神人鬼第四十章 世界之樹,超脫機緣第十七章 純陽至尊功第四十九章 滎陽南陽第四十一章 武當第六十四章 變化第三十四章 落幕第四十四章 天刀出鞘第四十一章 武當第五十八章 曲終(補更,上月120月票)第五十六章 斬龍第六十一章 邀請第十三章 交換(五萬點擊,加更)第四十二章 地獄之火,黃泉之淚第八章 無崖子第六十三章 破滅第三十八章 紫氣浩蕩三萬裡第四十二章 突破第十四章 抱元勁第一章 楊虛彥第六十七章 心安第六章 拯救第一章 遊坦之第三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三十四章 內煉五氣第五章 黑山魔君,龍華妖皇第五十八章 東方第三十五章 太陰主冥第十四章 選擇第三十一章 興慶府第八十五章 入世扶龍第五章 黑山魔君,龍華妖皇第一章 歸來第五十一章 鐵心島(補更,上月30月票)第三十八章 大幕拉開第二十八章 城內城外第十二章 旅途二第十四章 抱元勁第三十四章 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