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地區之所以牽動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的神經,主要是中東地區擁有極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所致。截至1990年1月,海灣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爲6,517億桶,佔當時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65%,天然氣24兆立方米,佔當時世界天然氣資源總和的13.7%。日產石油約1,450萬桶,約佔世界石油日產量 的23%;每天出口石油約1,200萬桶,約佔世界石油日出口量的43%。而海灣地區最重要的5個石油出產國家自然是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聯酋。
兩個石油出產國發生戰爭,石油減產已經成爲定局面。
中東地區戰爭的消息左右着金融市場,一場規模很小的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戰爭就讓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可見石油對於現代工業國家的重要性。
如果任由伊拉克佔領科威特,野心膨脹的薩達姆甚至可能繼續吞併沙特、阿聯酋等國,就如同二戰時期德國做的那般。等到那個時候,控制全球一般石油資源的伊拉克甚至能夠向所有發達國家指手畫腳、用石油來干涉工業國家的經濟發展。
美國總統老布什甚感震驚,國防部五角大樓指揮中心也處於一片忙亂。
在伊拉克侵佔科威特當天,美國總統老布什開始在新聞開始譴責伊拉克的行爲是“赤裸裸的侵略” ,是對美國利益構成“真正的威脅”。無線電波把美國總統的發言傳遍地球能夠收看、收聽到的地方。
接着,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領袖一致認爲伊拉克威脅到該國利益。
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同,0票反對,一票棄權,通過了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定。如果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號還沒有撤軍決議授權聯合國會員國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來執行聯合國通過的各項決議。會議中唯一的棄權票是中國投的。
暴風雨前的寧靜,伊拉克和歐美國家都開始結集精銳部隊。
現在還不是海灣戰爭的高潮階段,等到美國五角大樓和白宮決定正式出兵,所有發達國家都派軍隊協助,全球經濟卻因爲歐美國家出兵蹂躪伊拉克而亢奮。
幾個月前,中銀香港跟風香港龍騰基金進入石油期貨市場,卻沒有像龍騰基金一般等期貨合同到期進行實物交割。他們雖然通過交割頭寸得到100多億美圓的利潤,等到龍騰基金進行實物交割的時候,中銀香港也心滿意足的帶着龐大的收益出局。
不過,等到中東地區石油減產的陰影籠罩,一億多噸成品油瞬間成了搶手貨,中國銀行卻又懊悔起來。日、韓、臺灣等亞洲經濟發達地區紛紛到香港商議購買龍騰基金的成品油,解決油荒,龍騰基金一倒騰賺取數倍利潤。
一時間,香港彷彿成了石油產地了。
這時候,港龍航空公司業務照常繁忙,大量廉價的航空煤油、航空汽油,讓港龍公司比起其他航空公司有了很大的成本優勢,擴招的員工大多已經上崗。要不是啓德機場的狹小,張畢玄甚至願意花更多的價錢購買大批飛機,增強港龍的規模。
這時候,港龍真的成爲航空霸主了,在亞洲地區除了國泰,以及日本的一些大型航空公司,其他的航空公司規模都沒有港龍這般龐大。要製造一個亞洲航空公司的排行榜,不管從贏利還是從規模上看,港龍至少能排在前10位。
可惜,港龍的由於啓德機場狹小的限制,不可能再進一步增添機隊。要等新機場建成在擴張,張畢玄可不願意。
張畢玄對曹其鏞說:“現在是機會難得,海灣地區戰雲密佈。在大西洋航線上航行的航空公司必然生意更加冷清。特別是泛美航空我們一定要把它收購,讓港龍在美國擁有航空樞機場!”
一句話就把曹其鏞打發到美國去完成收購任務。
由於西方國家大量調集軍隊到海灣地區,雙方數十萬大軍的對峙,航行於歐美之間的民間航空公司生意冷淡。
其中,美國的泛美航空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航空燃料漲價、大西洋航線旅客減少,讓已經搖搖欲墜的泛美航空公司已經開始支撐不住了。
1970年代初,泛美航空公司航線曾經遍及全球160個國家。在高峰時期,泛美航空的定期航班服務遍及六大洲。大部份航線都由紐約來往歐洲和南美洲及邁阿密來往加勒比海地區。當時在廣告中推廣的品牌口號“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航空公司” ,令泛美航空變得更知名。
不過,隨着80年代一系列錯誤,比如泛美航空機隊日漸變的複雜,除了dc-8、波音707、747外,還包括波音720、波音727、波音737、l-1011“三星”客機、dc-10以及空中客車a300和a310。五花八門的飛機,讓泛美航空如同一個雜貨鋪。
在國際航班利潤漸漸少了起來,爲了與其它航空公司競爭,泛美航空公司開始嘗試進入美國國內線的市場。1979年在解除空運管制法案制定後獲得許可在其國內樞紐機場之間營運國內航班。但同時一些擁有國內航線網絡的航空公司也與泛美航空在國際航線上展開競爭。 當泛美航空收購國家航空公司,希望壯大國內航線網絡,以遠遠超過國家航空公司市值的價格進行收購。
但是,國家航空公司註定讓泛美航空失望了,因爲它不但不能給泛美帶來贏利,甚至讓泛美航空機隊變得型號變的更爲繁雜,航線網絡亦未能配合泛美航空的航線網絡。當然,這次收購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商業人士稱之爲 “斯威爾的蠢事” 。之後,爲了挽救泛美航空泛美大廈出售給大都會國際人壽,太平洋航線網絡出售給美國聯合航空。
然而,泛美黴運當頭,整個八十年代不管做出什麼努力,虧損都日益嚴重,特別是88年的“洛克比空難”,讓他們徹底墜落入等待破產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