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重出江湖,註定是件震驚天下的超級新聞。不但是因爲衆多讀者對金庸14布經典武俠的懷戀,更多是因爲傳說中的百億稿酬!
從昨夜網絡謠傳,僅過十多個小時被香港媒體《蘋果日報》、《明報》、《星島日報》等證實,這則消息已經正式成爲事實。
製造此事端的張某人表示爲此事件負責,金某大神在各場合表示自己是遵從民意,大羣民衆請願讓他重新挖坑寫新書,絕對不是因爲稿酬而寫書......
當天中午,新華社、美聯社、路透社、法國新聞社、國際文傳電訊社、道瓊斯金融通訊社、彭博新聞社、德新社、日本共同通訊社等等新聞通訊社把這條消息編輯成簡短新聞和世界許多著名政治、經濟焦點新聞放到同等高度。
cctv、cnn、bbc、nhk等世界著名電視臺派出隊伍,乘飛機要爲此事件做其現場直播節目。
“我們不是和一本書籤約,而是買下了一個文化品牌。金庸這兩個字已經深入人心,已經得到無數書友們的認同。可以說,金庸已經是一個品牌,我們目的是挖掘金庸這個品牌的所有價值和潛力!”張畢玄說道。
品牌價值這種無形資產雖然無法估計,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一個成功的品牌能給一個企業帶來數以百億的收入。所以,有人也會給品牌去量化估值。比如,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樂,人們把它的品牌價值估值爲360億美圓,中國像紅塔山品牌價值300億人民幣,海爾品牌價值200億。
金庸的小說是一個品牌,確實是個有說服力的事實。幾十年來,金庸的影視劇製造幾一批又一批的明星,金庸的讀者有十億!可是這個品牌價值幾何?真的能值幾十億甚至上百億?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轟動,一本書還未動筆寫就有如此大的聲勢,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事實上,張畢玄的那本《飄渺之旅》使用了全球最強勢的營銷手段,速成了一個“飄渺”品牌。創造出每出一本,銷量數以千萬,鳳凰集團的利潤光靠《飄渺》系列都獲利5億美圓,已經讓全球媒體對鳳凰集團的動作大爲關注。
一本圖書的銷量能如同世界票房排行榜前列的電影一般,已經證明了鳳凰集團的實力。現在的《飄渺》已經不再單純是一本書,而是一個文化品牌。龍騰電影、鳳凰集團攜手已經開始投資億元重金打造《飄渺之旅》系列電影。計劃中,每集小說一部電影,任何一部從明星陣容、導演劇組實力、到特效等因素都做到有多奢侈就多奢侈的地步。每寸膠捲幾乎都是用鑽石鋪成!
然而,很多社會評論家、文學評論家認爲,《飄渺》的成功,最大因素是因爲該書的作者是張畢玄。全球渴望財富,期望創業的青年人都視張畢玄爲偶像,張畢玄的著作被他們當成了創業秘籍買回去看。因爲,這些青年看的太仔細,反而成爲《飄渺》這部書的粉絲。再加上鳳凰集團先後用了1億多美圓做廣告,爲《飄渺》造勢,才讓此書成爲世界最暢銷的書籍。並且,他們繼續看好《飄渺》,認爲此書將會成爲20世紀末人類歷史上一段永久的文化痕跡。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金庸,認爲“男看金庸,女看瓊瑤,不男不女看三毛”的時代早就過去。二十年未寫書的金庸已經是神人,如果神人重新寫書,那麼就是平凡一流作家而已。一流作家可以有百萬、千萬稿酬,但億元稿酬的作家比娛樂界身價一億美元的明星還要稀少。全球所有的作家們酸溜溜的表示,給金庸千字百萬,還不如給和金庸同等實力的100名作家每人千字萬元的稿酬更有效果。
九十年代,雖然隨着內地、臺灣先後爲金庸小說解禁,金庸全集也因此能夠在話語地區正式出版。不過,這二十多年來,臺灣、大陸早已經擁有無數個版本個金庸全集盜版書。是故,金庸名頭雖大,實際上金庸的95%以上的讀者都是看盜版的。而他的書籍正版銷量雖然也不俗,每本正版銷量卻不到百萬冊。
所有媒體雖然關注這一天價稿酬事件,但並不代表他們看好這則交易。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鳳凰集團這筆交易絕對是虧本買賣。
有媒體開始發起投票,讓讀者們估計鳳凰集團這比交易最終虧損金額。
是虧損30億?10億?還是5億?
華爾街著名人物艾迪.塞柯塔卻稱,龍騰商業帝國的君主張畢玄先生的所做所爲,豈是凡人都能預料?百億稿酬看似虧本,等把時間放到十年二十年後,此舉必然是一筆各類商業教科書上奉爲經典的案例。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艾迪.塞柯塔是張畢玄的狂信徒,說話主觀性太強,無人把他的話當一回事。
因爲金庸是一名作家,而且這件事情是大多少文人最關心的稿酬。衆所周知,任何人對自己所從事行業發生的衆多事件一般都是比較關注的,再表示自己清高的文人事實上還是靠賣字爲生,稿酬多少對他們來說是業界頭等大事。
世界無數寫稿子的作家們忍不住了紛紛對稿酬事件表示關注,把這件事彷彿放成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一般的評論。
藉助世界上100多萬名作家的參與,“鳳凰集團”、“百億稿酬”、“金庸”等關鍵字眼一瞬間橫掃所有熱點新聞,懸掛在大多數媒體的頭條位置上!
“像金百億一般牛逼!”、“我是來看金百億新聞的”等等網絡語言迅速出現在各個網站論壇評論社區......
幸虧金庸不上網,上網的話估計會氣的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