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長淮新軍

“我希望渦陽、正陽兩鎮,在明年三月之前,做好北伐的準備。”林縛袖着手,壓在檀木長案,前傾着身子,跟嶽冷秋商議北伐之事。

時下已經是十一月下旬,河淮冰天雪地,淮水今年沒有封凍,但淮水以往的潁、汝、汴、泗諸水都凍了一個結實。

真正對以步卒爲主的南方兵團來說,開春之後冰消雪融,借戰船沿潁、汝、汴、泗諸水北上,纔是最得當的戰法。解凍之後的河流不僅極大方便後勤運輸,而且河流是天然的壕塹,限制騎兵快速運動,爲步陣提供側翼防守,進入河道的戰船更能爲步陣的側翼或後翼提供強有力的依仗,迫使敵騎不敢接近河道兩岸。

要不是看到淮東軍在明年三月之前,就會將伏火弩成建制列裝營伍,嶽冷秋、嶽峙之前也是推斷林縛組織北伐,淮東軍主力會從徐州沿汴、泗兩河北進。

而此時林縛要求渦陽、正陽兩鎮在三月之前做好北伐的動員工作及戰械糧秣上的籌備,嶽冷秋、嶽峙曉得:渦陽、正陽兩鎮,在更大意義上是吸引、迷惑燕胡以及許昌及渝州注意力的棋子,使許昌及渝州草木皆兵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將燕胡在燕薊腹地的駐兵吸引到河淮防線上去。

也許渦陽、正陽兩鎮兵馬,最終的作用,就是配合在徐壽的淮陽軍,在吸引燕胡山東、河南兵馬的同時,震懾住董原使其不敢向南異動。

“陳塘驛一役,邊軍南崩,受先帝所託,巡軍燕山,是我理軍政之始,”嶽冷秋暗暗的捏緊拳頭,似乎費盡全身力氣才下定決心,按桌轉身看着林縛,說道,“恍惚十六秋如白馬過隙,攬鏡鬚髮生霜,近時常感思竭難續,也時時忘事,年歲不饒人,怕是難擋崇國公之重託啊……”

“哦……”林縛饒有興致的看着嶽冷秋,嶽冷秋還不到六十歲,精神還旺得很,心想他不應該這時候拿摞挑子來跟自己談條件,只是靜坐着等嶽冷秋將話說完。

“此來海州,路途也談不上遙遠,但坐在錦榻軟墊之上,就感覺身子生鏽似的,真是垂垂老矣,”嶽冷秋眼觀鼻、正襟端坐而道,“我這次過來見崇國公,有一樁心事便要想崇國公使他人督渦陽、正陽二鎮兵馬,許我告老還鄉。此外渦陽、正陽二鎮雖屬河南軍序列,但這兩年來,與許昌也是貌合神離,中間多有齟齬。雖以多方調解,能勉強維持,但終究是強扭的瓜不甜,想請崇國公許渦陽、正陽單置一軍、委將官以轄之,陶春、鄧愈及嶽峙也都願解甲隨我而去……”

林縛袖手正坐起來,看了看右翼而坐的高宗庭等人,沒想到嶽冷秋會在這時交出兵權,一時間也猶豫起來,不知道嶽冷秋的話裡有幾分真幾分假——嶽冷秋與嶽峙趕來海州相見,說明已經沒有對抗之心,但要說他們就徹底放棄兵權,放棄滔天之權勢,林縛也不相信,嶽冷秋這麼說,更可能是以退爲進。

但不管怎麼說,只要嶽冷秋、嶽峙沒有對抗之意,新帝國也不缺三五個位子吝嗇不給,也不缺三五杯羹不叫他們分食。

林縛沉吟片刻,說道:“渦陽、正陽獨立一軍,或許是個好主意,這事還要先知會董原一聲;但即使是新置一軍,也需要嶽督這等嫺知政事、通習軍務的人把關,也不會出簍子。此外,陶春、鄧愈、嶽峙三人,皆值壯年,正是爲國效力,竟然想要解甲養老,真是荒唐,樞密院是斷然不許的……”

“老臣實是年老體衰,不堪繁忙軍務之重任,”嶽冷秋俯腰揖拜,言辭懇切的說道,“嶽峙一直都怨困於軍中不能增長見識,也是感慨這些年來江淮在崇國公的引導之後,有諸多盛世之新氣象,才決意要離開軍中;至於陶春、鄧愈二人,也是歷經百戰事,感慨良多,一時間有所心灰意冷,崇國公要用之,老臣當替崇國公勸他們一勸。只是能不能勸動,老臣實不敢打保票……”

嶽峙站起來行禮,神態堅定的說道:“嶽峙請崇國公成全……”

林縛與高宗庭對望一眼,嶽冷秋如此堅持,看來倒不像是虛言試探——既然嶽冷秋能投之以桃,林縛也不吝嗇報之以禮,如何安排卻是頭痛事。

高宗庭說道:“渦陽、正陽置一軍,可以陶春、鄧愈爲正副指揮使,軍政糧秣之事,可委之陶鄧二人,但還是需要嶽督留在渦陽掌握大局;嶽將軍意在遊歷,東南水師缺一副指揮使,或許能請嶽冷秋屈就?”

林縛點點頭,問嶽冷秋:“國難當頭,北伐之功未竟,也只能如此勉強嶽督與嶽將軍了……”

就算嶽冷秋真心實意願意放棄兵權,渦陽、正陽二鎮兵馬要負責盯住許昌,不使董原有所異動,還是需要嶽冷秋留在渦陽坐鎮。

至於嶽峙,東南水師的副指揮使將職給他,也無關緊要。雖使他不再掌握兵權,但副指揮使在淮東的地位並不能算低。

嶽冷秋其實也怕給林縛一腳踢到哪個旮旯裡去,聽林縛如此安排,自然沒有什麼不願意,說道:“唯願能爲北伐偉業獻微薄之力——除此之外,我還有一樁事要與崇國公提起來。”

“嶽督請言。”林縛說道。

“我與嶽峙觀海州武備感慨良多,即使另立新軍,也未必能有鳳離、淮陽諸軍這般氣象。我心想鳳離、淮陽諸軍有參謀部之設,但此設已非新軍己力能及,想請崇國公派遣將官組建新軍之參謀部……”

“新軍欲行新制,這是好事,”林縛點了點頭,說道,“我考慮一下,看有沒有什麼合適人選推薦給嶽督……”腦子裡也是靈光一閃,接着說道,“長淮軍在嶽督治下也是戰績彪炳,後因諸多原因,使長淮軍序列不再,我看渦陽、正陽二鎮要置一軍,不如還是以長淮軍爲番號?”

“一切皆依崇國公所言,老臣無不遵從。”嶽冷秋應道,但心裡也是感慨良多。

嶽冷秋統領過數支軍隊,不過最輝煌的時期還是以江淮總督冶長淮軍時。而困徐州一役,也是長淮軍與淮東軍此消彼漲的關鍵一役,從那之後,他這個江淮總督就沒能再壓制得住過這頭東海狐,回想往事,都已經快過去十年光陰了。

***************

議了一天的事,將暮之時,林縛也是體乏力竭,使高宗庭、吳齊代表他宴請嶽冷秋、嶽峙以及隨行過來的渦陽將校,他則與宋佳、劉妙貞返回行轅休息。

“這下子算是徹底解決掉一個麻煩,”宋佳笑盈盈的看着林縛,問道,“你以後打算什麼處理長淮一系人馬……”

嶽冷秋的問題,在荊襄會戰之後就不再成爲問題,但能如此徹底的解決,林縛心情還是相當愉悅。

“近期,就調胡喬中從贛州調往渦陽,出任長淮軍參謀軍事,”林縛說道,“至於遠期,我也不是涼薄之人,天下人也都盯着我,我想無非是堅持‘增新不除舊’這個原則,總不至於會太傷人心。”

宋佳點點頭,又輕嘆一口氣,打江山易、坐江山難;共患難易、同富貴難。新朝確立之後,如何保證功臣名帥不害帝權?有史以來,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數不勝數,這也是嶽冷秋即使到最後一刻,仍戀棧權位不願去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只有兵權抓在自己手裡纔算數,誰知道林縛此時和藹,過兩天會不會翻臉不認人?叫嶽冷秋放下心防,在縱陽一役之後,林縛也是狠用了一番心思。

想董原在荊襄會戰中於心有虧,根本就不可能對淮東放下心防。

林縛此時在樞密院,也是堅持“增新不除舊”的原則。

林縛將王成服、孫尚望、李書義、朱艾、長孫庚等人調入中樞,但林夢得、孫敬軒等人還是樞密院重臣,實際之地位並不受威脅。雖然權柄有所稀釋,但並不嚴重,本身各方面的事務也多,在林縛之下,大家也都沒有集權己方的心思跟妄念;等到林夢得、孫敬軒年老體弱告老虞養之時,王成服、孫尚望等人則遞進接掌樞密院的大權,能形成平穩過渡。

對將要新設的長淮軍一樣,林縛可以不立即將其解散,不會將那些多的將領打發回家種田去,還將保留他們的將職權位,但會保證他們放棄割據的意圖,前期無非是往長淮軍裡填入更多的參謀軍事、指揮參軍、軍令官等輔職將官,以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形成平穩的過渡,也不是什麼事情都一定要搞得滿手血腥。

“曹家及董原呢,你打算怎麼處置?”宋佳問道。

“我敞開心杯,跟曹義渠,跟董原說:我會不計前嫌,也會保證你們享有富貴。甚至陳芝虎此時降我,我也願意保他性命,但是,他們會相信我嗎?”林縛咧嘴一笑,袖着手,暗感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就是信任,誰都想將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裡,不到山窮水盡之時,誰也不願意妥協跟退讓,想到這裡,又說道,“他們不屈服,那把他們往西趕。北伐之後,燕胡失燕薊、兩遼之地,殘部也會往西撤,讓他們在西逃路上同流合污去。也唯有如此,我們纔能有藉口繼續向西進軍……”

“總之是不要讓我再領兵了。”劉妙貞笑道,她們也早知道林縛在收復關中,也沒有打消停下向西北用兵的步伐。

雖說有窮兵黷武之嫌,但不繼續用兵,軍備就要縮減,軍購市場也會隨之縮減——至少在新學、新產業發展的初期,這都不能算是好事。

另外一個,林縛心目之中新帝國的西北疆域,北到柔然海、西到伊梨河,怎麼可能是收復關中之後就停下用兵的步伐?當年在奢家身上所用的驅虎吞狼之計,這次還要再用一回。

第2章 禁海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18章 狹路相逢第20章 拉攏第50章 奪壘第135章 恩仇第30章 以緩待急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52章 兵臨營前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7章 曬鹽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90章 易幟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15章 聯姻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23章 銀子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10章 西河驚變第117章 橋渡第72章 山河倒旋第29章 陣戰第63章 寧王一系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67章 國策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163章 擊潰第10章 浙南第14章 立場第15章 裂痕第26章 山門殺心第96章 軍食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50章 奪壘第70章 攻守第128章 太后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25章 割土權謀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4章 哀兵第37章 體用之議第147章 崇國公第51章 窮寇不追第72章 遠交近伐第35章 顧氏第57章 自薦爲妾第26章 得與失第79章 火中慄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65章 大堤築成第33章 觀星臺第74章 雁過拔毛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10章 嫡爭(一)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144章 刺客第69章 登州戰起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62章 林族利益第5章 兵甲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8章 私糧之利第46章 國相第74章 密約(一)第23章 南洋擴張第30章 援兵渡海第132章 江灘第41章 勤王北上第5章 幕僚第62章 林族利益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6章 淮山棧道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86章 殘局碎夢第29章 兒女之議第48章 殘寇第1章 王侯家事第51章 泗陽陷圍第70章 意外相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二十章 誘殺第28章 話別離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10章 淮西第33章 滲透第20章 梟勇無畏第22章 攻寨第20章 數銀第8章 寢殿密議第90章 殘敵
第2章 禁海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18章 狹路相逢第20章 拉攏第50章 奪壘第135章 恩仇第30章 以緩待急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52章 兵臨營前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7章 曬鹽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90章 易幟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15章 聯姻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23章 銀子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10章 西河驚變第117章 橋渡第72章 山河倒旋第29章 陣戰第63章 寧王一系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67章 國策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163章 擊潰第10章 浙南第14章 立場第15章 裂痕第26章 山門殺心第96章 軍食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50章 奪壘第70章 攻守第128章 太后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25章 割土權謀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4章 哀兵第37章 體用之議第147章 崇國公第51章 窮寇不追第72章 遠交近伐第35章 顧氏第57章 自薦爲妾第26章 得與失第79章 火中慄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65章 大堤築成第33章 觀星臺第74章 雁過拔毛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10章 嫡爭(一)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144章 刺客第69章 登州戰起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62章 林族利益第5章 兵甲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8章 私糧之利第46章 國相第74章 密約(一)第23章 南洋擴張第30章 援兵渡海第132章 江灘第41章 勤王北上第5章 幕僚第62章 林族利益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87章 兵聚鶴城西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6章 淮山棧道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86章 殘局碎夢第29章 兒女之議第48章 殘寇第1章 王侯家事第51章 泗陽陷圍第70章 意外相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二十章 誘殺第28章 話別離第109章 新的戰場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10章 淮西第33章 滲透第20章 梟勇無畏第22章 攻寨第20章 數銀第8章 寢殿密議第90章 殘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