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

bookmark

聽得密探傳報虜王葉濟爾派遣秘使去成都授封曹義渠爲蜀王,林縛哈哈一笑,說道:“曹義渠吃錯了藥,纔會在這時候接受胡虜的冊封。不過葉濟爾的用意大概也是促使曹家堅定割據兩川的心思,加劇江寧與成都之間的相疑,這消息說不定是葉濟爾故意漏出來的……”

“從前朝以來,兩川就要比關中富庶,人口也是關中的三倍;經歷這些年的戰事,兩川丁口也應在五百萬以上,遠非多年荒旱的關中能比。對曹義渠來說,就是佔據兩川的時間太短,根基不固。曹義渠即使叫燕胡把關中奪去,這時候也應該願意與燕胡息兵、以固兩川根基的,”高宗庭說道,“而燕胡封陳芝虎爲秦王,邑關中,許開府設文武將吏,實際差不多是將關中割給陳芝虎爲藩國;而葉濟羅榮率三萬燕胡本族騎兵退去晉南,部署在黃河中游北岸,大概也標誌着燕胡要進行全面的戰略收縮,將兵力集中起來守晉中、燕薊等核心之地吧……”

“我們是不是也有必要遣使去成都,探一探曹家的心思?”宋浮問道。

林縛鎖眉而立,倒沒有立即迴應宋浮的提議。

胡文穆見林縛微蹙緊着眉頭,不知道他是爲退守兩川的曹家憂心,還是考慮北伐之事。

荊襄會戰差不多奠定淮東的基業,但曹義渠手裡還有七八萬兵馬,據有兩川數千萬畝之地及五百萬丁口,實力及將來三五年間的軍事潛力不容小窺。

曹義渠不會明着接受燕胡的蜀王之封,但顯然不會輕易放棄割據川蜀的心思。

眼下關鍵是曹義渠經營川蜀的時間太短,曹家差不多是在永興元年以後才逐漸掌握川蜀的,迄今才四五年的時間,曹家纔剛剛將川蜀之地理出一個頭緒來,還沒有將川蜀的軍事潛力轉化爲真正的實力,在永興三年之後其關中根基之地就叫燕胡全力猛攻、摧爲殘地;要是曹義渠在崇觀十年之前就得到兩川,他守關中就絕對不會打得這麼疲軟。

高宗庭說道:“秦時得淆涵之固,不過列七雄之列,得蜀地才成鯨下天下的氣象——到前朝之後,關中的環境就變得惡劣;有越以來,旱荒頻頻,丁口最盛之時不過三百萬,不足蜀地三分之一;而崇觀年間的民亂又是從西北興起,曹家一直到崇觀十一年才真正掌握渭水兩岸,但潛力已經是遠遠不比川蜀了。胡虜陷燕薊之時,曹義渠興兵川蜀,就是打着據關中謀川蜀進而再吞中原的心思。奈何燕胡經徐州一役之挫,戰略重心驟然西移,叫曹家措手不及,說不定曹家心裡怨恨着我們呢。”

林縛笑了笑,說道:“也對,要是沒有徐州一役,叫燕胡主力與我們在東線糾纏上三五年,說不定就讓曹家據川陝兩地養成了氣候……”又輕嘆道,“不過川蜀人口與土地的資源豐富,在地形上相比較別地,也有得天獨厚的絕對優勢,曹義渠未必會念及治下之民厭戰啊!”

胡文穆細想想,徐州戰事以及之後淮東在徐泗地區的防線穩固下來,的確是淮東崛起以及天下大勢走向一個關鍵轉折點,在徐州戰事之後,燕胡戰略重心西移,而淮東則能騰出手來去收復浙閩並行驅虎吞狼之計,使奢家敗入江西,轉而趁勢得江寧、江西等地,一直到這次荊襄會戰,不過短短兩三年間的事情。

不過眼下淮東要進兩川,只能從夷陵往西,走極楊子江上游的峽江通道,水營及兵力優勢都展不開。

曹義渠只要在峽江上游渝州等要隘之地部署上數萬精銳,就能拒淮東軍於兩川之外,還有足夠的時間在川蜀休生養息、滋養實力,根本不會畏懼淮東軍此時的兵強勢大。

除非淮東軍能早一步收復關中,能同時從北翼威脅兩川,纔有可能叫曹義渠不戰而屈服。

而此時燕胡戰略收縮,將本族兵馬都集結到黃河以北去,而封陳芝虎爲秦王、邑關中,除了能集中本族兵力去守燕薊、晉中等地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就是要利用陳芝虎爲藩屏,緩和與兩川曹家的關係,以拒淮東軍進入關中。

陳芝虎雖說在河南、晉中等地滿手血腥,但在關中還沒有大開殺戮。燕胡用陳芝虎守關中,封其爲秦王,許其開藩國,除了陳芝虎本身是百戰不殆的名將、所部在荊襄會戰中保存了實力外,也是要用陳芝虎這個前朝漢臣來緩解與西秦郡地方勢力的緊張關係,想使關中從殘地迅速成爲一個能對抗及牽制淮東的藩國重鎮。

當然,燕胡不會輕易將關中還給曹家,但使陳芝虎在關中自立藩國,也是要叫曹家看到燕胡從北邊、從關中對川蜀的威脅大幅減弱,叫曹家放心將軍事重心移到渝州一線,以防備淮東軍沿揚子江西進奪川蜀。

燕胡也是看準關中不失淮東之手,曹家就不會輕易向淮東屈服;而遣秘使封曹義渠爲蜀王,倒不是說真希望曹義渠接受,而是要加深曹義渠與淮東之間的戒備與防範。

只要曹家一日不屈服,一日不放棄兵權,一日有從峽江出兵進擊兩湖的可能,淮東就要在荊州、夷陵駐重兵以備防曹家,實際是要化解淮東在其他方面給燕胡的軍事壓力。

然而只要曹家不放棄割據的野心,此時第一個要防備的不再是燕胡,而恰恰是有鯨吞天下之勢的淮東。

雖說關中之戰,曹氏子弟也多有喪命燕胡鐵騎之下,血染關陝之地,但在現實的政治利益面前,國仇家恨不過都是兒戲。

荊襄一役之後,兩湖都將容入中樞、實際是淮東軍控制的版圖,但林縛也必須要將曹家視爲迫切的威脅吧?胡文穆心裡暗自想着,說道:“宋公所議,我也覺得有遣使入川探一探曹家心思的必要……”

“曹家除了遙尊帝室而行割據之實外,今後兩年內當真敢出峽江嗎?”林縛輕輕一笑,說道,“派使臣往成都走一趟也是好的。不過川蜀百業,以巢絲、織綢、鹽鐵以及布染爲興,曹家的勢力眼下還只能勉強控制渝州(今重慶),我記得湘西有道與蜀地東南相接,其道險不足以大軍通過,但鹽鐵綢布等物進入還算方便。只要曹家還遙尊帝室,就不能阻渝南地方受江淮鹽鐵綢布等貨物。我們且看曹家得三五年時間,能成什麼氣候!”

雖說曹家據川蜀、陳芝虎據關中以及董原都是燕胡能打出來的有分量的牌,但看林縛的語氣,都不是特別在意,胡文穆也是暗暗感慨:就算有董原及帝黨拖後腳,燕胡能緊密聯合曹家,也只能跟淮東勢均力敵吧。

短短三五年間,天下形勢變易,真是叫人目不暇給啊!

不管胡文穆心裡想什麼,宋浮站在一旁說道:“陳芝虎不過是保存了實力,又接葉濟羅榮三萬殘兵逃去關中,就得秦王之賞,想必主公此次還江寧,開府立官制應不在話下……”

林縛微微一笑,沒有應宋浮的話,但在胡文穆看來,林縛屬意如此。

林縛已經位居國公,以崇州五縣及夷州爲私邑,但性質還是封邑,雖有僚屬,但僅限於長史、丞、主簿、典史等有限數人。

開府立官制而置將臣的意義則截然不同,立官制置將臣實際等同於立國。從此之後崇國將成爲越朝的屬國,而非之前的屬邑。

對林縛來說,加封王爵或賜九錫,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但開府立官制而置將臣,實際是將當前的樞密院更加實際性的轉變爲崇國公府,或者說將樞密院從中樞割離出來,置於崇國公府之下,使樞密使的將吏爲崇國之將吏、使淮東三十萬將卒正式轉變成崇國之兵,纔是代元而立最實質的一步。

胡文穆心裡暗想着,但見高宗庭向他望來,他心思活絡,轉念明白林縛即使有開府立官制之心,這事也不能由淮東諸人提出來,這可不就是爲他準備的事嗎?

胡文穆心想淮東諸人應有向左承幕暗示過此事,但左承幕在棗陽時就返回江寧去,應該是珍惜聲名,實不願出頭做倒越之臣,胡文穆也有所猶豫。

雖說林縛將來代元而立,自然不會忘了他的功勞,新朝自然爲他美名讚譽,但千百年之後史家言史,則未必會有好名聲了——也由不得胡文穆不猶豫。

但這些猶豫的念頭只是在胡文穆腦子裡轉了一轉,相比較後世可能的負面評價,現實的好處是觸手可及的——僅僅是放棄割據荊湖的野心,沒有其他功勞,又怎能在新朝佔據一席之地?

“以下臣來看,樞密使有鼎立江山之功,爲將來北伐便宜用事,開府置百官也是當然之選,”胡文穆說道,“下臣不才,願請奏言及此事……”

宋浮與高宗庭對視一眼,知道林縛臉皮還嫩,說道:“這大雪天氣,還要勞胡公先還江寧了……”

胡文穆說道:“舉手之勞,不足言苦。”心想林縛難怪不急着回江寧去,開府立官制置將臣一經提起,在江寧必會掀起些波瀾來,林縛怎麼也要表現得置身事外一些。

林縛似乎當剛纔的話題未給提起過,視線從漢水對岸的襄陽城收回來,說道:“襄陽之敵也不能久拖下去,軍情司的戰犯名單列出來沒有?我看就以三十日爲限,許二等以下戰犯及普通軍卒出城投降,赦免死罪;過三十日而不降者,僞漢軍除都卒長以下軍卒、燕軍除小旗以下軍卒之外,餘者皆斬!進擊襄陽城下的日子,也以三十日爲期。”

第十章 夜驚情第69章 江門島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40章 壯懷激烈第25章 官溪嶺第113章 廷爭第54章 真假虛實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26章 山門殺心第27章 西線告急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61章 密投第120章 降服第84章 廷爭第90章 勸進(二)第48章 花亭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20章 猛虎搏兔第90章 易幟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57章 北進側擊第38章 顧宅家事第30章 以緩待急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26章 山門殺心第8章 決勝東線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45章 功高震主第71章 野心第7章 調虎離山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5章 初襲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47章 網更密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83章 兵臨城下第66章 淮陽行第82章 紅顏禍水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125章 起霧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5章 黑水洋第38章 勤王之議第42章 伏火弩第17章 山南第80章 溪爲山徑第五十三章 銳氣初挫第99章 進逼圍塞第14章 東海形勢第144章 刺客第158章 瘋虎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66章 淮陽行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章 兒女情長第34章 步步驚心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53章 獄島去留第十九章 劫囚第62章 嶽冷秋第55章 閨房秘語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64章 說刀第95章 危機未解第55章 閨房秘語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7章 城門觀戰第134章 還朝第139章 借刀第22章 跑馬燈第93章 老妖婆第46章 不過空城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65章 賑災第57章 收復江西第28章 牽連第83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76章 密約(三)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4章 宋家子弟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49章 奢家變數第70章 豔若桃花第40章 岌岌可危第49章 東行
第十章 夜驚情第69章 江門島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40章 壯懷激烈第25章 官溪嶺第113章 廷爭第54章 真假虛實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26章 山門殺心第27章 西線告急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100章 迫其分兵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61章 密投第120章 降服第84章 廷爭第90章 勸進(二)第48章 花亭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20章 猛虎搏兔第90章 易幟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57章 北進側擊第38章 顧宅家事第30章 以緩待急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26章 山門殺心第8章 決勝東線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45章 功高震主第71章 野心第7章 調虎離山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5章 初襲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47章 網更密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83章 兵臨城下第66章 淮陽行第82章 紅顏禍水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125章 起霧第21章 巡政之屯田第5章 黑水洋第38章 勤王之議第42章 伏火弩第17章 山南第80章 溪爲山徑第五十三章 銳氣初挫第99章 進逼圍塞第14章 東海形勢第144章 刺客第158章 瘋虎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66章 淮陽行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章 兒女情長第34章 步步驚心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53章 獄島去留第十九章 劫囚第62章 嶽冷秋第55章 閨房秘語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64章 說刀第95章 危機未解第55章 閨房秘語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7章 城門觀戰第134章 還朝第139章 借刀第22章 跑馬燈第93章 老妖婆第46章 不過空城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65章 賑災第57章 收復江西第28章 牽連第83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76章 密約(三)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4章 宋家子弟第37章 親衛營新卒第49章 奢家變數第70章 豔若桃花第40章 岌岌可危第49章 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