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獄島去留

bookmark

在顧府後園,顧悟塵、林縛、張玉伯、趙勤民等人圍桌而坐,說着話,在蔭涼處打着蒲扇,也不覺得這炎炎夏日有多難熬。

“青州軍譁變審結,柳葉飛因罪奪官,前兩天剛到江寧,”顧悟塵說起林縛還沒有能及時知曉的一樁事情,“他人沒到江寧之前,就先派家人在藏津橋那裡買了一棟大宅子,說是要修心養性隱於鬧市,心裡怕是打着起復的主意……”

原山東按察使柳葉飛因青州軍譁變而去職,但只是奪官,沒有去籍,進士功名還在,自然還有起復的機會。林縛原以爲柳葉飛會留在京中鑽營以便及早獲得起復任用的機會,沒想到他會到江寧來觀望形勢。

江寧當真是什麼牛馬蛇神都有。

“青州軍譁變是樁大案,柳葉飛想要起復,怕沒有那麼容易吧……”林縛說道。

“難說得很,但不管柳葉飛能不能起復,我們的狀況也談不上再壞半分;但只要江東左軍能在崇州撐着,這邊的情況也談不上多壞,”顧悟塵說道,“獄島那邊,勤民倒是聯絡了諸鄉黨湊出十萬兩銀子,將獄島併入河口的事情算是定下來了。這筆銀子說起來還是林家掏得多,一家就拿出五萬兩銀子出來,不然就不那麼容易湊得齊。”

“給敲詐一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林縛輕嘆了一口氣,“只要不節外生枝就好……”

“一來這事,按察使司這邊是主導;再一個崇州江口建牢城,宣撫使司那邊不能一兩銀子不撥。宣撫使司府庫也不肥,王添整日也愁眉苦臉。沒有大筆的進項,就很難撥出大筆的銀子。眼下要爭的,就是給你在崇州江口建牢城多爭一些銀子……”顧悟塵說道,“眼下王添才鬆口願給五萬兩銀,怕是還差一截。”

江東郡地處富裕,有‘蘇海熟、天下足’之美譽,但是東閩十年戰事,主要從江東郡及江寧府等地抽餉,財力消耗十分的大。東閩戰事結束,去年又逢着東海寇大侵太湖及洪澤寇亂東陽、濠州,使得江東郡絲毫沒有喘息的機會。

濠州兵敗之後,嶽冷秋重組長淮軍,人馬更是三倍於前,直接跟江寧府、江東郡司及江寧工部有維揚鹽鐵司討了一百萬兩的餉銀,以後還要照江寧守備軍的標準從各府縣抽餉,江東郡雖說富庶天下,財政還是覺得捉襟現肘、應付吃力。

崇州要築新城,就算七八萬銀子,宣撫使司這邊死活不肯掏出來,也使得韓載在崇州絲毫未能從林縛手裡奪去過主動權。

“能實打實的掏五萬兩銀子出來,我也認了,畢竟人流放到崇州來,我也不會白養着,”林縛說道,“眼下總算是將獄島這個問題解決了,虧些銀子,也無法在意……我與東陽、津海那邊通過好幾封信,還是覺得要將獄島抓在我們手裡爲好。”

獄島開墾出來的良田才兩三千畝,加上島上建築及碼頭,東陽鄉黨湊出十萬兩銀子將獄島併入河口,算是給宣撫使司那邊狠狠的敲詐了一筆。不過說到獄島對河口的重要性,這十萬兩雪花銀子咬着牙也要掏出來。

不過獄島在這一年多時間裡,已經給林縛經營成熟了。

江寧一畝上田折銀六到七兩,獄島近兩千畝的菜園子卻是要比江寧的上田還要肥沃好幾分,生豬及灘禽養殖以及江魚捕撈也成規模,積肥漚肥都成良性循環的系統。依靠江寧這座丁口差不多有六七十萬的大城,獄島上種菜、生豬及灘禽養殖以及江魚捕撈所產生的綜合收益,要遠比單純的種田高。此外,林縛在獄島還建成兩座碼頭,監房空出來可以當作大型倉儲用地,還建成十幾座頗具規模的作坊,獄島上規模最大的紡紗及織布工場在江寧也極爲少見。

獄島裁撤後,大部分關押的囚犯都要遷往崇州。林家與東陽鄉黨只要從河口遷一兩千丁口到島上來,就能順利的維持獄島的正常經營牟利。

以這種意義來說,十萬兩銀子將獄島整個的盤下來併入河口,也算不上吃多少虧。

吃大虧的倒是林縛,他苦心經營獄島一年多,也沒有享受到多少好處。不過將獄島裁撤,整體遷往崇州,一年多培養的各類工匠,倒可以彌補西沙島之缺。

林家避難江寧超過一年的時間,開銷也大,從上林裡帶出來的二十萬兩存銀,經過這次消耗,也用了七七八八,所剩不多了。

不過林縛與林續文、林庭立在書信裡就這事也商議過幾次,將獄島抓在林族手裡,利要遠遠大於弊。

不僅林縛在崇州正式組建了水營,林家避難江寧之後,着重發展的也是船隊,如今總運力達到六萬石,比靖海水營兩營船隊的總運力還要高出三四成,只是能出海航行的海船還少。林縛將大型海船抽調出來用於組建水營之後,集雲社名下的商船隊規模銳減,總運力下降到一萬石左右,也缺少能出海航行的海船。

江寧城丁口六七十萬,對物資的需求是巨大的,已經是江寧附近郊縣所無法滿足的,需要從外府縣需入大量的物資,也是當世農耕文明下的最爲龐大、成熟的商貿市場,而毗鄰的維揚、平江、嘉杭都是城市丁口超過十五萬的超級大城。這些城市之間以及與周邊府縣之間,主要是以水路河運相勾連。

在上林裡因市因商發家崛起的林族,自然能更清楚的知道獄島的意義。

***************

接下來,林縛又與顧悟塵、張玉伯、趙勤民、林續祿說了許多崇州的事情,奢家姑嫂的事情沒提,這次利用通匪案清查僧院所得,倒沒有想瞞過顧悟塵。

要養江東左軍,這是一筆龐大的開銷,外人也許會以爲林族給江東左軍提供了一定的贊助,但瞞過顧悟塵他們沒有多大的意義。

“若是能全面的清查崇州的田地與丁口,少說還能清查出五十萬畝的逃賦糧田來,”林縛說道,“這些年,北方災害匪禍不斷,致使流民南涌,不少人到南方淪爲佃戶,只是戶冊上也沒有及時反應出來。像崇州,二十二萬丁口還是二十年前統計的數。初到崇州時,我估算崇州的實際丁口應有三十萬。經過這次清查寺田、寄田,發現我之前的估算還是保守了一些。”

“通匪案清查出二十二萬畝田地,已經夠驚人了,沒想到你私下還瞞了這麼多,”張玉伯微微感慨道,“清查僧院倒是一件大有油水可撈的事情,不知道嶽冷秋、王添他們會不會受到啓發?”

若能清查江東郡及江寧府的田產、丁口,所增加的稅賦,足以彌補這些年來的國庫虧空,同時支撐對東虜以及對中原剿匪戰爭也足夠了,但是這件事哪容易做得成?要是嶽冷秋、王添動了這個心思,林縛倒不介意推他們一把,只是嶽冷秋、王添沒有那麼傻。

顧悟塵搖了搖頭,說道:“在崇州能做成,有許多因素促成,推之到全郡,則做不成……要是嶽冷秋、王添能草率行事,事情倒是容易了。”

江東郡地處富庶,許多人家都有餘力供養子弟讀書,識字率要遠遠高過他郡,入仕爲官的也多,加上各種蔭補入仕的人物,隱然已成吳黨勢力。他們要麼本身就是大田主,要麼與地方上的豪強勢族彼此勾結,全面的清查田產與丁口,將直接剝脫他們已經嚥進肚子裡的一大塊利益。可以想象他們的反擊也將是致命而瘋狂的。

要是沒有外患,也沒有七大寇及東海寇如此大規模的內亂,強權且強勢的朝廷也許能做成此事,這時候內憂外患嚴重,朝中黨爭形勢惡劣而殘酷,想做成這事卻是萬萬不能的。

林縛在崇州能做成此事,甚至沒有遇到多大的阻力,還真是要感謝東海寇攻陷崇州屠城呢。極大削減地方勢力的同時,也使得東海寇成爲崇州最主要的矛盾,地方無人敢出頭對通匪案施加阻力。這件事就順順利利的做了下來。

************

夜裡,東陽鄉黨在河口給林縛組織了洗塵宴,顧悟塵自恃身份,不參加這種宴席,林縛與張玉伯、柳西林他們在黃昏時,就出城來。顧悟塵也特地讓趙勤民到河口陪同。

七夫人顧盈袖也乘坐一輛馬,跟着林縛他們出城來,只是在衆人的注視下,也沒有親密接觸的機會。到河口時,顧盈袖乘要直回林宅,隔着紗簾笑問林縛:“崇州僧院讓你毀了一空,還有心問佛事?”

林縛知道顧盈袖是約他庵堂見面,笑着回道:“當然,禮佛的心事還是有的。”

河口市鎮已經形成規模,江岸碼頭可以同時停泊六艘集雲級帆船,夏糧上市,河口日進出米糧多達萬石,成爲江寧四大米市之一,取代了曲陽鎮的地位,成爲江寧城外首屈一指的水陸碼頭。如今諸家籌資將獄島盤下併入河口,使得河口在江寧城外的地位日益鞏固。使得東陽鄉黨從中牟獲到巨大的利益,也成爲東陽鄉勇及江東左軍籌措錢餉的重要來源。

東陽鄉黨也在河口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只可惜官居顯位者少,僅顧悟塵、林續文等數人,無法在朝中形成能與張嶽對抗的勢力團體。

東陽鄉黨對顧悟塵、湯浩信的地位還是有些擔憂的,但對北上勤王名揚天下的江東左軍的軍事勝利卻寄以厚望,他們心裡也清楚林族與湯顧的聯手,在張嶽面前即使還有些弱小,但也有自保的能力。

林縛與顧君薰的婚事,不僅是林家與顧家的期待,也是整個東陽鄉黨的期待,對林縛能抽身返回江寧,也是十分的熱切跟期待。

林縛節制喝酒,也抵不住鄉黨熱情,酒終席散時,也喝得醉意陶然,邁着輕飄飄的步子,到後面的庵堂與七夫人幽會去。

第56章 遷族第47章 刺客第87章 接戰第71章 棄都第45章 渡淮第88章 夢圓江寧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20章 二月崇州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41章 遼海崩潰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122章 勸降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155章 風起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18章 喝斥第43章 多慮有失第十章 夜驚情第98章 虞東第39章 糧足傷農第12章 議兵第3章 寧王第5章 幕僚第1章 王侯家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93章 大婚之夜第91章 大喜之日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39章 用鹽破冰第126章 逃第19章 聲東擊西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25章 金箭傳令第116章 斬將第22章 月色交心第86章 臨行第64章 豫章第43章 泄水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72章 山河倒旋第111章 異動第66章 請戰第3章 聯曹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39章 特使駕臨第34章 河口秘情第60章 偏師奇襲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51章 驅虎吞狼第57章 京畿密鬥第55章 閨房秘語第57章 虛驚一場第11章 行軍第30章 美人心計第12章 江寧心思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108章 戰黃陂第23章 歸塵第34章 登王臺山第154章 渡河第57章 自薦爲妾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46章 柳暗花明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63章 寧王一系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53章 北伐猜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0章 初戰第62章 窺一斑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65章 開漕諸策第66章 淮陽行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76章 嵊泗諸島第67章 不嫁第53章 君子不器第20章 調虎離山第十章 夜驚情第1章 王侯家事第44章 人口隱憂第65章 大堤築成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7章 城門觀戰第41章 勤王北上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37章 分功酬勞
第56章 遷族第47章 刺客第87章 接戰第71章 棄都第45章 渡淮第88章 夢圓江寧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20章 二月崇州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41章 遼海崩潰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122章 勸降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155章 風起第123章 夜雨瑣事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18章 喝斥第43章 多慮有失第十章 夜驚情第98章 虞東第39章 糧足傷農第12章 議兵第3章 寧王第5章 幕僚第1章 王侯家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93章 大婚之夜第91章 大喜之日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39章 用鹽破冰第126章 逃第19章 聲東擊西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25章 金箭傳令第116章 斬將第22章 月色交心第86章 臨行第64章 豫章第43章 泄水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72章 山河倒旋第111章 異動第66章 請戰第3章 聯曹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8章 北行田頭說農事第39章 特使駕臨第34章 河口秘情第60章 偏師奇襲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51章 驅虎吞狼第57章 京畿密鬥第55章 閨房秘語第57章 虛驚一場第11章 行軍第30章 美人心計第12章 江寧心思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108章 戰黃陂第23章 歸塵第34章 登王臺山第154章 渡河第57章 自薦爲妾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46章 柳暗花明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63章 寧王一系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53章 北伐猜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0章 初戰第62章 窺一斑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65章 開漕諸策第66章 淮陽行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76章 嵊泗諸島第67章 不嫁第53章 君子不器第20章 調虎離山第十章 夜驚情第1章 王侯家事第44章 人口隱憂第65章 大堤築成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7章 城門觀戰第41章 勤王北上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37章 分功酬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