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聯兵助伐

今日要正式會見儋羅國君臣,林縛在皮裘子外穿上緋色官袍。

官袍式樣複雜,林縛折騰了好一會兒,都沒能將袖襟理順。宋佳看不過去,蹲下來,幫他整理袍袖。

林縛站在那裡,手叉開來,讓宋佳幫他整理袍襟,能看到她髮髻青絲後修長而白皙如玉的頸脖子,更深處的那抹雪白給衣領子遮住。

宋佳倒似感覺到林縛的目光落在她光溜溜的頸脖子上,心裡說不出的有些慌忙,強作鎮定,要幫林縛將犀角腰帶繫好。這個動作倒像反手抱着林縛的腰,身子也捱得更近,腦袋幾乎要貼到林縛的胸口上,也能聽到跳動有力的心跳聲,宋佳暈着臉,勉強幫林縛將腰帶扣好,退後半步,說道:“儋羅國的君臣該是過來了……”

“沒有你,我倒是連衣裳都不會穿!”林縛自嘲的說道,要消解彼此間的尷尬。

“說什麼話呢,還輪不到奴妾幫大人穿衣裳!”宋佳輕聲說道,又怕林縛拿言語挑逗,先走了出去。

大越朝,除內庭之外再無女官設制,宋佳擔任典書一職,只是淮東軍司內部權宜設制,無法拿到外面去說;儋羅國李氏諸人,倒是將宋佳當成林縛的寵姬。

外面人怎麼看,宋佳不管,但要她真正走出那一步卻難。比起籠中鳥,她喜歡此時所處的位子。千古以來,多少女人能有施展抱負與才學的機會?難道要爲心裡涌動的情/欲,而放棄眼下的機遇嗎?

外面傳報儋羅國主李建君臣造訪,林縛將別的心思拋開,走下樓去,迎李建進主廳商議事情。

儋羅國雖微小,李建臣君算是避難濟州城,林縛也是依足禮節將李建視爲上賓。

在主廳裡,林縛與李建對案而坐,周普、葛存信、趙虎、林景中、葛長根、周貴堂等人都在林縛下道,依次而坐。

李建下首則依次坐着他的臣僚們,他們四天前從西歸浦倉惶逃出,如喪家之犬。

奪回王都、復國的希望,眼下唯有寄託在對案跪坐的青年身上。

李建君臣都非坐井觀天之輩,知道儋羅國微小,沒有可能徹底獨立而存世。儋國依附強者,作爲藩屬,是必然的選擇,唯一的奢望就是還能有基本的體面,不給徹底吞併掉。

爲了這個目的,即使將諸官宦家裡挑選出來的可愛少女,送給林縛作婢,也沒有可惜的,倒沒有想到這邊會主動促成政治聯姻。

這對李建君臣來說,這是意外之喜。這意味着他們選擇依附淮東軍司,要比預想的,能獲得更獨立的地位。

“儋羅能與天朝結秦晉之好,孤所願也,”李建給林縛頷首示禮,說道,“兩樁百年之好,實爲上使美意成全,復取王都之事,還要勞上使多費心了……”他的官話腔調有些怪異,倒是不妨礙交流。

“儋羅與我朝百年交好,一時給奸侫所趁,使儋羅受高麗欺凌十數載,斯誠痛哉。本官受朝廷託付,率兵進儋羅撥亂反正,使儋羅再歸我朝蔽護之下,職責所在……”林縛說道。

失遼東之後,朝廷寄望高麗人能在海東牽制東胡人,遂答應高麗人的要求,將儋羅賣給高麗,可以說是朝廷主動放棄對儋羅的宗主國地位。

林縛這時候強調大越朝對儋羅的宗主國地位,強調他是受命出使、跨海東征。

儋羅國主李建等君臣,也將之前不愉快的歷史忘掉不提,更無人去質疑林縛受命出使的名份是否真實。

高麗投降東胡人之後,朝廷對海東地區徹底失去控制。林縛請旨出海,倒是不難,只是時間來不及,眼下只能假借受命出使的名義行事。

比起鬼撈子聖旨來,隨林縛前來的數千精銳兵卒以及堅固戰船,纔是更堅實、更令人信服的資本。李建臣君要依賴林縛奪回王都、復國,哪裡會在細節上糾纏不清?

“非孤心切,實則是王都失陷,臣民受戮,體統不存,使孤夜不能寢、食不知味,”李建說道,“敢問上使,何時發兵,逐甄封出西歸浦?”

“甄封乃高麗宿將,手下還有四千多殘兵,奪回王城,不能急於一時,”林縛說道,“我雖率雄師跨海東征,事畢猶要跨海西歸。敢問大王,我率軍西歸後,高麗人又率兵來侵,儋羅何以自立?”

“孤當號召國人,守禦疆土,哪怕就剩下一兵一卒,也不會再容疆土受高麗人的踐踏……”李建咬牙切齒的說道。

林縛還是懷疑李建的抵抗決心。

要不是他此番率兵前來,一旦濟州城給破,李建臣君不向高麗人投降乞命才叫怪呢。

不過林縛也只是需要李建說這番話,順着他的話意,說道:“大王此意甚合我意,請大王徵募王軍,我自不會袖手旁觀,會鼎力相助。待時機成熟,兩家聯兵,也好一舉奪回王城,恢復儋羅體統……”

甄封退守西歸浦城,甚至將仙鹿浦的駐軍都撤了過去。在昨夜水軍殘部給擊潰之後,甄封所部在儋羅島上成了孤軍,只能在西歸浦固守待援。

在當前情勢下,甄封不會輕易投降,守城的意志會很堅決。林縛還無意不計傷亡的去強攻西歸浦城,就算強攻下西歸浦,還會有一系列的麻煩事。

甄封率軍從仙鹿浦登上儋羅島,才六七天的時間。除了西歸浦城給攻陷、濟州城受圍攻外,儋羅島其他地方並沒有受到多嚴重的戰禍影響。此時甄封退守西歸浦城,李建君臣對儋羅島的統治還是有效的。

林縛的意思,是要李建先收攏殘卒,徵募健勇,組建規模更大的王軍。

儋羅島丁口有三萬餘,強徵丁壯入伍,窮兵黷武,編一支三五千人左右的常規武備,還是能勉強辦到的。

李建君臣在儋羅島上窮兵黷武,能減少淮東軍司以後在島上的駐兵壓力。

此外,儋羅島自身的軍民體系過於薄弱。西歸浦城被攻陷後,李建手裡甚至都沒有一座打造鐵器的冶鐵作坊,連最簡陋的兵甲都製造不了。一旦徵募大量男丁入伍,儋羅島農業生產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糧食將無法做到自給自足。

這些都將使儋羅島更加徹底的依附淮東軍司;而頻繁的戰事,將加大消耗儋羅島上的男丁,使得林縛從淮東往儋羅島進行移民,壓力大減。

對李建君臣來說,不能選擇投降高麗,擴軍編伍,重整王軍,是必然的選擇。至於窮兵黷武,會引起一系列的嚴重後果,也不是他們現在能考慮的。

當天,林縛與儋羅君臣就談妥聯兵助伐的條件;林縛以淮東制置使司的名義,與儋羅國主李建訂立國書。

淮東軍司助儋羅組建五營王軍,提供最基本的兵甲軍械,協助王軍的訓練。淮東軍司將在濟州城成立戰訓學堂,儋羅王軍每期可以選派軍官、王室及貴族子弟二十人,進入戰訓學堂進行戰術學習。

淮東軍司對儋羅國以及李氏繼承儋羅王統有保護的義務與職責。

作爲回報,儋羅島擴大島東部牧場規模,繼續牧養戰馬,中斷對高麗人的朝貢,以戰馬來換取淮東軍司在兵甲、糧草上的戰備物資援助。

儋羅同意永遠割濟州城爲淮東軍司所屬,同意淮東軍司在濟州駐軍,並修建軍用商用海港。

儋羅同意將濟州城外圍的丘陵、田地、溪河、草原約兩萬畝地,約七八里縱深,租借給淮東軍司經營。

淮東軍司對濟州城及外圍租借地擁有治權。

**************

在訂立聯軍助伐協議的次日,林縛便派四營甲卒出濟州城。

這四營甲卒,在西歸浦城的南面,在日出山北麓的丘陵地裡,結營紮寨,以居高臨下之勢,窺視島北岸的西歸浦城。

高麗海陽郡督甄封所部,便給徹底的壓制在西歸浦城裡出不來;林縛則可以從容不迫的整合儋羅島的資源,在濟州城幫助儋羅人重建王軍。

儋羅收編殘卒,還有六百多將卒能用,又從平民徵召丁壯,補足五營三千正卒。

林縛從親衛營挑選了二十名武官,作爲軍令官,臨時編入儋羅王軍,負責日常編訓;在戰時,則承擔戰術參謀的職責。

同時,林縛在濟州正式設立濟州巡檢司,任命林景中擔任巡檢官,總攬濟州民政、商貿及釐稅事務,周貴堂佐之。

年初,僅僅是從儋羅租借了近五百畝地建塞,規模十分有限。除了駐軍外,遷來四百民戶,就差不多將濟州塞填滿,沒有發展的餘地。

訂立聯軍助伐協議之後,不僅將濟州永遠劃歸淮東軍司治下,還在濟州城外圍租借了近兩萬畝土地。這些土地,差不多佔了儋羅島二十分之一的面積,適宜耕作的良田不多,但林縛要將濟州發展成海東地區的中轉大港,兩萬畝土地,則提供了相當充足的發展空間。

*************

從崇州到濟州,往返一趟,不過十天時間而已。

崇觀十二年元月初六日,崇州發出的第二撥船隊就抵達濟州港,運來大量的兵甲與糧草等戰略物資。

在崇州的軍械工場生產上規模之後,歷次戰事所繳獲的舊兵甲,已經不再編入軍中;軍中原有的舊兵甲,也要將逐漸淘汰出來。

繳獲的舊兵甲,這次一併運來儋羅島,給儋羅人組建五營王軍所用。

另外,崇州已成爲僅次江寧的米市重鎮。臨時轉輸數萬石米糧到儋羅來,對海商來說,是有利可圖之事,也影響不到津海糧道的大局。

京畿及燕北防線,一年也就需要三百萬石米糧而已;而僅崇州一縣,去年糧草增產,就達到百萬石規模。

雖然增產的這些糧食不會作爲賦稅給徵收,但加以引導,卻會給崇州米市,提供充足的貨源,也有助於抑制於崇州的糧價。

隨船過來,還有正式授命林縛從權處置海東事務的特旨。高麗投降東胡人之後,燕北防線甚至出現高麗兵卒的身影。儋羅國力雖微,淮東軍司能用儋羅牽制高麗,也是聊勝於無的。

再說張協、嶽冷秋等人也更希望淮東軍司的注意力給外部所牽制,卻識不到儋羅島對淮東軍司的意義重大。

也怨不得張協、嶽冷秋,他們高居廟堂之上,只曉得海上風暴狂虐,對海上商路的認識,甚至都不如一名普通海商。

有了朝廷的特旨,林縛與李建君臣的合作就更愉快了。

李建初期就撥了八百匹軍馬給淮東軍司,作爲前期的戰備物資交換。

周普率馬軍司騎營一部戰卒隨林縛跨海進入儋羅島,兵甲軍械都全,但沒有攜帶戰馬,剛好從儋羅島現行補充。

花上數日時間,熟悉馬性,淮東軍司的騎兵就開始在儋羅島上執行斥候、封鎖任務。

儋羅島常年維持三千餘軍馬牧養規模,以往是無償朝貢給高麗,此時與淮東軍司換取兵甲、米糧等物。

無論是儋羅君臣,還是儋羅平民,都樂意接受這樣的條件,也樂意擴大島半部牧場的養馬規模。

受土地限制,儋羅島的養馬規模最多也就能擴張到五六千匹左右,每年約能給崇州提供兩千匹軍馬。相對於沒有軍馬來源的淮東軍司,每年能得到兩千匹軍馬的補充,彌足珍貴。

當然,能從儋羅島得到優良馬種,淮東軍司也能在鶴城、大橫島、長山島建設牧場,增加軍馬來源。

第74章 大戰將臨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90章 易幟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30章 美人心計第67章 取刀之謀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118章 待援第53章 破營第4章 宋家子弟第26章 對壘第66章 獻平虜策第9章 問政殺心第35章 百般相思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54章 殘敗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40章 封官賞爵第59章 援圍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52章 鬍子叔叔第163章 擊潰第22章 跑馬燈第81章 藩樓依舊第17章 休整第68章 天下未雨第18章 兵亂難止第69章 不臣第17章 開城門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47章 網更密第121章 勇戰第22章 攻寨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18章 長亭相迎第107章 戰起第35章 顧氏第35章 抉擇第31章 江島佈局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44章 窮寇第10章 西河驚變第20章 二月崇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22章 跑馬燈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16章 滄南大捷第70章 長樂王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54章 河西第66章 請戰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2章 夜觀軍營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12章 寧則臣第81章 暗子第46章 不過空城第71章 棄都第53章 夜雨第144章 刺客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9章 聲東擊西第32章 水煮田雞第94章 不容拒絕第76章 擔憂第1章 濟南城外第127章 俘兵第1章 林政君號第32章 蝶翼之陣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157章 引蛇出洞第17章 山南第22章 立城擴軍第18章 喝斥第40章 浙西大旱第16章 棋盤落子第9章 郊迎(二)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81章 渡河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45章 叛將降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55章 閱事第48章 信傳浙南第44章 哀兵第95章 經難念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36章 徐州攻略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81章 藩樓依舊第21章 憂降
第74章 大戰將臨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90章 易幟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30章 美人心計第67章 取刀之謀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118章 待援第53章 破營第4章 宋家子弟第26章 對壘第66章 獻平虜策第9章 問政殺心第35章 百般相思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54章 殘敗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40章 封官賞爵第59章 援圍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52章 鬍子叔叔第163章 擊潰第22章 跑馬燈第81章 藩樓依舊第17章 休整第68章 天下未雨第18章 兵亂難止第69章 不臣第17章 開城門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47章 網更密第121章 勇戰第22章 攻寨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58章 秋野監謀逆案第18章 長亭相迎第107章 戰起第35章 顧氏第35章 抉擇第31章 江島佈局第170章 疥癬之患第44章 窮寇第10章 西河驚變第20章 二月崇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22章 跑馬燈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16章 滄南大捷第70章 長樂王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54章 河西第66章 請戰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2章 夜觀軍營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12章 寧則臣第81章 暗子第46章 不過空城第71章 棄都第53章 夜雨第144章 刺客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20章 調虎離山第19章 聲東擊西第32章 水煮田雞第94章 不容拒絕第76章 擔憂第1章 濟南城外第127章 俘兵第1章 林政君號第32章 蝶翼之陣第111章 山雨欲來第157章 引蛇出洞第17章 山南第22章 立城擴軍第18章 喝斥第40章 浙西大旱第16章 棋盤落子第9章 郊迎(二)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81章 渡河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45章 叛將降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55章 閱事第48章 信傳浙南第44章 哀兵第95章 經難念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十四章 殺人意第36章 徐州攻略第2章 高築城之策第81章 藩樓依舊第21章 憂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