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立城擴軍

bookmark

去年五月就籌劃,八月動工興建開挖基槽,歷時八個月,三月中旬新崇城最終築成。

加上城牆東北角支出來與東麓山門互爲犄角對峙的角堡,新崇城周長一千三百步餘,規模不足新鶴城一半,但是費時、費銀以及堅固程度,都非新鶴城能比,最多時徵募民工近兩萬人。

選了三月十六日這一吉日,午前林縛率崇州文武官員從北城門入城,從登城道走上北城門樓,眺望城外趕來觀禮的崇州鄉民,手撫城碟,長久不言。

宋佳扮了男裝,穿一襲青衫,倒像個翩翩公子,站在林縛側後,她沒有看城碟下如蟻羣聚集、歡騰的鄉民,她凝眸望着林縛清俊的側臉,心想他此時會是什麼心情?

從軍事角度,紫琅山多重城塞防禦體系比新崇城更爲易守難攻,林縛他本人也沒有進城的意思,但在從某種意義上,新崇城的落成纔算林縛真正的在崇州落腳生根——軍山水城的建成還要再拖三個月。

在北城門樓子向天地祭過酒,林縛與諸官員前往衙署,新崇城便算正式啓動。

除城牆,城中大半建築都非新建。

廣教寺通匪案,紫琅山東麓山腳下有三家大族涉案,這三家田宅後給林家抄沒充公。建城時,將這三戶大宅院、廣教寺在東麓山腳下的一座庵堂以及韓栽在崇州所住的那處莊子圈了進去。差不多六七十進院子,倒佔了新崇城的一多半地去。

在老工官葛福的主持下,在建城的同時,對這些宅院進行改造、增建或加固。一部分改建成衙司以及縣學、縣倉、縣大獄等官屬建築,一部分改造成江東左軍諸將家屬居住的私宅。

衙司、衙司,即爲崇州縣衙與靖海都監使司合署。

林縛以左參政權知崇州縣事,但將縣衙日常事務交給李書義、陳雷等人署理。靖海都監使司平時也由林夢得、曹子昂兩人交替着進城署理日常事務;崇州真正的權力核心依舊留在紫琅山東麓山腳下的東衙。

北衙後空出來,將在外圍加築堅固壘牆,改造成永久性質的軍營駐塞。自此,紫琅山城塞防禦也將大體完成。軍山水城也於崇州戰事之後動工,還需要三五個月才能建成。

*************

午後陽光和煦,暖風薰人,芳草萋萋,嫩花鮮麗的迎春花雜於其間,惹得粉蝶聚散。

出西城門,林縛懶洋洋的跨在馬背上,嗅這春風,宋佳坐馬車裡,隔着車窗與林縛說道:“今日也是喝小公子的滿月酒,早些回山吧……”

宋佳穿着一襲青衫,如鴉秀髮斜披下來,襯得秀臉嫵媚明豔。

守孝之期還有二十日將滿,各地塘報、邸抄,都會抄一份送到山上,林縛也無法在東衙署理公務。

今日也是信兒滿月之日,守孝期間不便大操大辦,但林縛也吩咐內宅置辦了幾桌酒席邀在崇州親近之人到山上小聚,也是討月兒的歡喜。

林縛擡頭看了看湛藍無痕的天空,日頭才微跌,時間還早,心想若說春來看風景,也是山上極好,與宋佳說道:“那就上山去吧。”

這時候曹子昂、秦承祖兩人從西城門追了出來,陳/元亮從青州派人捎來密函。

林縛勒馬止步,當街拆開密函,眉頭微蹙,微撮着嘴皮子片晌,才輕吐一口氣,將密函給曹子昂看,說道:“皇上二月下旬詔樑習南下,與嶽冷秋夾擊豫中之流寇,欲早日平定豫中局勢。樑習託糧秣不足,要青州漕糧先濟樑軍,以五萬兵數請餉,絕口不提出兵之日……”

秦承祖冷哼一聲:“引鴆止渴,渴未止,鴆毒已發,也是崇觀小兒咎由自取……”他對樑習父子在濟南頓兵不前,倒是幸災樂禍的態度。

林縛微蹙着眉頭說道:“收復濟南數戰,樑習父子用兵奇速,有雷霆萬鈞之勢,數戰皆大勝,也讓樑家自陳塘驛慘後就十分不堪的聲望恢復了些。但究其根本,天襖叛軍倉促起事,雖有三十萬之衆,但兵甲不全,營伍不整,缺衣少糧,短短三五個月,也根本沒有什麼訓練,烏合之衆罷了,擊潰容易。相比之下,陳韓三所部兵馬雖說只有兩萬餘人,卻近有半數爲精銳悍卒,又有兩千人的老騎。嶽冷秋人口不堪,但用兵不在樑習父子之下,但在潁水兩岸也沒能從陳韓三手裡討到便宜。樑習父子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這時候怎麼可能去啃這根硬骨頭?”

曹子昂站在林縛的馬前,雙手抱胸,豎起左手託着下頷思慮,說道:“樑習父子起復之初,從沁陽募兵一萬六千餘,此時以五萬兵數請餉,有幾分虛、有幾分實?”

“灌雲伯樑成翼南擊楊全部,雖擊殺楊全,但劉妙貞隨後率部北上接應,流民軍傷亡不會太多,魯國公樑習與長鄉侯樑成衝西擊天襖軍,收復平原、濟南、大名三府,僅用二十日,應有大量的流民軍棄械投降,樑習父子撿選健壯,編降卒入營伍,五萬兵數倒不會太虛……樑習父子要南下與嶽冷秋合擊陳韓三等流民軍,之前的兵力有些少了。”秦承祖說道。

林縛點點頭,肯定秦承祖的判斷。秦承祖擅長謀算,在樑家兵力判斷上不會有太大的誤差。

“要認真說起來,紅襖女劉妙貞在潁西打得不比陳韓三錯,北進河中府,接應楊全部潰兵更是果斷,”曹子昂說道,“樑成翼所部十營兵馬應爲樑傢俬蓄/精銳,若給紅襖女部衆充足補給,樑成翼怕不是紅襖女的敵手……”他們在淮南派有大量的哨探蒐集情況,對流民軍諸將領的情況頗爲熟悉。

秦承祖等人在陳韓三手裡吃過苦頭,恨雖恨,但也能正視陳韓三的能耐,曹子昂則更欣賞劉妙貞。

林縛在上林裡時,與劉妙貞有過短暫的接戰,對這個長得黑壯的女子有很深的印象。

若論武勇,劉妙貞與周普、敖滄海、寧則臣是同一級數的,趙虎、趙青山、葛存信、葛存雄、周同等人還稍遜一些。

更爲難得的,劉妙貞很會用兵,與陳韓三堪稱雙璧。

考慮到陳韓三叛出淮安府時,就有兩千騎兵精銳跟着,而劉妙貞在起兵時,部下能稱精銳不過二三百人,曹子昂倒認爲劉妙貞更勝一籌。

“就眼前的情報來,流民軍有往潁水下游、淮河北岸聚集、會師的趨勢,”林縛思慮道,“也許劉妙貞應該留在黃河北岸尋找戰機……”

“流民軍往淮北聚集,也許想一舉將長淮軍擊潰,”曹子昂說道,“長淮軍若潰,淮河沿線將無兵力阻止流民軍南下,渡淮河,再回洪澤浦,沈戎在維揚也沒有多少可用之兵,流民軍就能與奢家在浙東的兵馬遙相呼應,即便是渡江南下也有可能……”

“就眼前的局勢來看,樑習父子在濟南頓兵不前,嶽冷秋退守徐州就太靠北了,流民軍要是真接繞過徐州南渡淮河,會讓人十分頭疼……”秦承祖說道。

流民軍在潁口會師,徐州在潁口的東偏北方向上,若流民軍意欲直接渡淮南下,嶽冷秋在徐州追擊都來不及。整個淮南地區防務空虛,只有少量地方衛戍兵馬,特別是維揚府,維揚地方軍精銳幾乎都給董原抽去浙北了。

宋佳坐在馬車裡,聽到這裡,心想林縛不會容忍流民軍南渡淮河與浙東奢飛熊遙相呼應的,崇州這時候應該要進一步擴編了吧?

林縛微昂着頭,看着山巔之上的湛藍天空,思慮了片刻,自言自語道:“也許是組第三水營的時候了,”頓了頓,便下了決心,低下頭來看站在馬前的秦承祖、曹子昂,“讓寧則臣率鳳離營回崇州,讓葛存雄從第一、第二營抽旗頭、都卒長、哨將一百二十人,也一起跟着回來,直接組建第三水營……”

“留守嵊泗的崇城步營,是不是還要再編一營?”曹子昂問道。

“讓周同在嵊泗再編二營,”林縛說道,“騎營暫不擴編,崇城、長山、鳳離三軍直接升格爲旅,編五營正卒。諸將都升爲旅帥,崇州這邊讓敖滄海這邊先動起來……”

宋佳在馬車裡聽着“旅”、“旅帥”這些陌生的稱謂,心知又是林縛生硬出來的軍制。

大越朝自立國以來,設軍鎮衛戍地方與邊關要隘,通常編數營或數十營甲卒不等,一營編十都隊甲卒,兵額六百員。營與軍鎮之間並沒有旅一級設置,都隊與營之間沒有哨一級的設置。

宋佳心想崇城、長山、鳳離三旅都編五營正卒,江東左軍僅步卒就有十五營精銳。此外,騎營有兩營健銳,而靖海水營的編制更是超員,第二水營編有三營正卒,第二水營編有兩營正卒。這時候調葛存雄組建第三水營,從旗頭、都卒長以及哨將的抽調人數來估算,也將是直接編兩營正卒。

江東左軍擴編之後,總兵力將達到七旅二十四營正卒。

除崇州步營及靖海第二水營守嵊泗防線、靖海第一水營保護津海糧道及儋羅濟舟航線,將給林縛調結到崇城來的兵力將有騎營、長山步營、鳳離步營以及即將組建的靖海第三水營。

宋佳猜測靖海第三水營應該以內河作戰爲主嗎,林縛大概不會容忍流民軍渡淮南下與浙東奢飛熊遙相呼應,更不可能容忍流民軍進逼揚子江北岸,但是這何嘗不是江東左軍再度擴張的機會?

津海之行當真是非常的關鍵,促使朝廷實施鹽銀保糧之策,開闢崇州直接走黑水洋抵達津海的航線,從而使崇州對津海糧道有直接的影響力。更爲重要的是孫、周等族海商的南遷,大量銀錢涌入崇州,使林縛得以集中資源加強江東左軍的兵備,更是真接獲得二十萬兩銀的養軍之資,使這一次的擴編絲毫沒有財力上的壓力。

******************************************************************************

超級羣39865642感謝斯麥同學提供羣資源

第53章 梟首取級第79章 戰前第75章 密約(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9章 拔營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25章 割土權謀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8章 投效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22章 月色交心第73章 西逃路斷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46章 奪城第99章 大勢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27章 結營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71章 軟禁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64章 贈人利刃第119章 禮山第8章 寢殿密議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章 捍海堤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39章 借刀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18章 巡政(一)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50章 驅狼吞虎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83章 南歸第13章 擁兵自重第60章 偏師奇襲第53章 襲東陽第48章 雨中歡情第1章 王侯家事第58章 還鄉第34章 開館設學第55章 浙北軍司第2章 新學第38章 三個摺子第14章 東海形勢第1章 捍海堤第70章 豔若桃花第20章 猛虎搏兔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33章 危局第40章 縱虎離間第十九章 劫囚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126章 後手第49章 南門之變第86章 河淮之危第26章 殘部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72章 隨州不決第13章 七寸吐信第66章 東風緊第123章 追擊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11章 降將第104章 轉機第21章 子嗣第68章 海上保險第113章 廷爭第3章 沒落王族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51章 窮寇不追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16章 獅子張口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78章 密議出兵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3章 甄氏第70章 長樂王第16章 糧荒第75章 新仇舊恨第76章 擔憂第31章 風向變了第87章 接戰第49章 南門之變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67章 不嫁第15章 做賊心虛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2章 故人往事
第53章 梟首取級第79章 戰前第75章 密約(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9章 拔營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25章 割土權謀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8章 投效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22章 月色交心第73章 西逃路斷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46章 奪城第99章 大勢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27章 結營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71章 軟禁第二章 夢裡夢外驚魂第64章 贈人利刃第119章 禮山第8章 寢殿密議第159章 暗渡陳倉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章 捍海堤第40章 慷慨赴死易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39章 借刀第102章 敵蹤又現第18章 巡政(一)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50章 驅狼吞虎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83章 南歸第13章 擁兵自重第60章 偏師奇襲第53章 襲東陽第48章 雨中歡情第1章 王侯家事第58章 還鄉第34章 開館設學第55章 浙北軍司第2章 新學第38章 三個摺子第14章 東海形勢第1章 捍海堤第70章 豔若桃花第20章 猛虎搏兔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33章 危局第40章 縱虎離間第十九章 劫囚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126章 後手第49章 南門之變第86章 河淮之危第26章 殘部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72章 隨州不決第13章 七寸吐信第66章 東風緊第123章 追擊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11章 降將第104章 轉機第21章 子嗣第68章 海上保險第113章 廷爭第3章 沒落王族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51章 窮寇不追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16章 獅子張口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78章 密議出兵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3章 甄氏第70章 長樂王第16章 糧荒第75章 新仇舊恨第76章 擔憂第31章 風向變了第87章 接戰第49章 南門之變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67章 不嫁第15章 做賊心虛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2章 故人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