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斷糧

bookmark

朔風勁吹,趙勤民掀開車簾子,雪花直往車廂裡灌,刮到臉上生疼。

大堤那頭有一羣人走來,衣裳襤褸,在風雪交加的大堤上,就像一羣乞丐。捍海堤這時候自然不會有大羣乞丐出現,趙勤民只當是修堤的苦工,不在意的將車簾子闔上,心裡想着怕是到夜裡才能趕到鹽瀆縣見到林縛,盤算用怎樣的說辭,才能勸說林縛放棄焦急取海陵知府官位的心思。

“趙先生在車裡?”

馬車又沿堤內道前進了一陣,給人擋下來,趙勤民聽着有人站在大堤大聲問,他聽着聲音有些熟悉,掀開車簾子裡探頭看去。

那一羣乞丐的人羣裡,爲首的不是別人,卻是淮東軍司工輜營指揮使孫敬堂。

看他此時的樣子,怎麼也無法將他跟手握數萬輜兵的大人物聯繫在一起。

“啊,原來是敬堂,我還以爲是誰呢,”趙勤民詫異的問道,“你怎麼這般樣子?”

孫敬堂看了看自己,棉袍子從泥地裡滾過似的,烏漆抹黑,腰間繫了草繩,頭髮也散發,跟乞丐似的,笑着回趙勤民:“跌了一跤,滾下大堤,弄得一身泥水,趕着過來見趙先生你,沒來得及回去換一身乾淨的衣衫,讓趙先生看了笑話了!”

孫敬堂是河幫出身,自幼習武,孔武健壯,身邊又有侍衛相隨,大堤頂上的道路雖然還不能算平整,但也有三步多寬,孫敬堂竟然從堤上跌倒,可見他有多不小心……

趙勤民也不再細問,看着孫敬堂從堤上半走半滑的下來,也忙下馬車,問道:“制置使可在鹽瀆縣裡!”

“真是不巧,崇州派人報信來,大人已動身去山陽。我派人去追了,也不曉得能不能追上,”孫敬堂說道,“怕趙先生走冤枉路,我先趕過來。要不先在延清休息一夜?明早應該能知道確切的消息。”

這麼大的風雪,除了揚子江、淮水這樣的大河沒有結冰外,淮東境內中小河流大多結了冰,行不了船,傳信都是靠快馬。也幸虧沿着捍海堤先修了一條大道,能從鶴城直接北行,不然要走更多的冤枉路。

“那就在延清歇一夜吧,”趙勤民也是客隨主便,這時候追趕去山陽縣,太辛苦,他坐在車廂裡,也覺得腿腳冷僵,辛苦得很,又問孫敬堂,“大雪天氣,這造堤事怎麼沒有停下?大冷天,土都冰實了,眼睛看着都覺得辛苦,這大堤上輜兵與力工會不會有怨言?”

“還行,倒也沒有大礙!”孫敬堂輕描淡寫的說道。

實際情況卻非如此,崇州今年是少有的大寒。這樣的風雪天氣,他這副經年苦熬的身體都覺得辛苦,纔不小心失足跌下大堤。

北線危急,誰曉得什麼時候突然間就大廈傾坍。捍海堤早一日修成,數萬輜兵就能早一刻脫身——眼下的局勢,什麼都不好說,再辛苦,也要想盡辦法能提前準備好一切。

對於普通將卒來說,只要官員、將領都能同甘共苦,只要物資供應能夠保證,能吃飽飯,能穿上足夠的禦寒衣物,辛苦一些,倒也沒有什麼不能承受的。

泥土凍實了,冬季的乾草也多,燒熱水澆透,取土也方便。再說崇州再寒,也要比北方好許多,只要禦寒衣物穿足,食物充足,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凍傷。

也不單是這邊辛苦,淮東諸人,有幾人在這時候能歇下的?還不都是在跟老天爺爭時間!

趙勤民冒着風雪,隨着孫敬堂登上大堤。

大堤上風雪更大,但視野更遠,能遠遠看到堤上堤下輜兵、力工無數人在正在風雪下幹勁正足——這樣的氣象,誰看了都心生豪氣,趙勤民心裡感慨:大概也只有淮東能有此等氣象吧。

這時候有數騎快馬從北面馳來,看衣甲是林縛身邊的騎衛,孫敬堂與趙勤民往前迎去,領頭的卻是軍情司指揮參軍張苟。

“大人得知江寧來人到北面來匯合,他隨後便會趕來。大人要我先行一步,希望孫大人派人截住江寧來人,免得錯過去!”張苟下馬來,手腳並用上的爬上大堤,跟孫敬堂彙報道。

“這位便是從江寧趕來的趙先生……”孫敬堂替趙勤民、張苟互相介紹。

趙勤民看張苟穿着厚甲爬覆了冰雪的大堤,手腳十分的敏捷,就知道是一員武將,聽介紹才知道是淮泗戰事期間歸附的降將,心裡暗想:林縛用人怎麼不提防一些,淮陽正打得緊,就不怕這些降將跟紅襖女暗中勾搭?

看到趙勤民對張苟的態度有些冷淡,孫敬堂也只是笑一笑。

淮東能如此局面,有大半都是林縛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功勞。不要說其他的,按照官場上那一套,即使西河會不犯事,孫敬堂一個幫會出身的人物,便有天大的才幹,也至少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

風雪簌簌的打着車廂,林縛這時候唯有在路途上才能抽出些時間來休息。

用車太勤,路況又說不上好,出來時三輛馬車,北行巡視大半個月,這時候又只剩一輛馬車完好。

林縛與宋佳擠在一輛馬車裡,百餘騎衛冒着風雪護衛馬車南行,趕去跟趙勤民匯合。

林縛肆意的躺着,看着掀開簾子的車窗外,風雪狂亂,就像眼下的時局,讓人看不透!

宋佳拘束的坐在角落裡,要是睡熟了,她也許會放肆些,這時候倒是怕貼到林縛的身子上——看着林縛臉上愁雲似陰。

趙勤民爲何而來?這不難猜——顧悟塵不支持林縛這時候去搶海陵知府的官位,所以纔會派趙勤民過來勸說,不然的話,他們翁婿二人之間派人互通信函即可。

然而林縛此時十分迫切想得到海陵知府的官位,越快取得,對淮東的形勢將越有利!

但林縛這時候要取得海陵知府的官位,必須要得到顧悟塵的支持才行;強取的話,事情很可能會變更糟糕。

很顯然,顧悟塵對北線形勢還存在一絲僥倖,所以不願意林縛這時候一而再的去試探朝廷的底線。

宋佳心裡暗道: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給趙勤民開口的機會,但是也避免不了會讓淮東與顧悟塵之間產生隔闔。

宋佳胡思亂想着,很快就有騎衛回稟,孫敬堂陪同趙勤民在前面的工棚等候。只用一炷香的時間,騎隊快馬打鞭,便擁着馬車抵達延清南面的工棚,與孫敬堂、趙勤民匯合。

“趙先生一路上辛苦了,”林縛整了整衣裳下馬車,跟趙勤民寒暄,沒有等趙勤民開口,便問,“關於遼西大捷,江寧有什麼風議?”

宋佳不願意給外人看到她與林縛同乘馬車,特別是趙勤民要算夫人的孃家人,她便留在車裡不出來;也許趙勤民根本就不會在意林縛身邊有個女扮男裝的女子陪着。

趙勤民見林縛臉面粗糙,脣上蓄了短髭,也許是沒有時間打理,卻有一股子彪健之氣,見林縛搶着說話,便知道林縛應該是猜到自己的來意,搶着說話來堵他的口舌,心裡有所不悅,也只能先回答林縛的問話,說道:“江寧風議有些輕狂,非持重之道,聽聽便罷……”

“嗯,”林縛應了一聲,壓着嗓子悲聲說道,“若僅僅是士子風議也就罷了,可惜朝廷諸公也多頑固不化,死到臨頭,卻聽不進旁人半句話——如今看來,北線局勢已無挽回的可能!”

“或許不需這麼悲觀……”趙勤民說道。

“趙先生覺得我是悲觀?”林縛反問道,沒等趙勤民回答,又說道,“最好的結果,就是李兵部能在松山城堅持到明年春後,淮東水師北上接援;最壞的結果,燕京這次都未必就能保住!”

“啊……”趙勤民心裡雖然覺得林縛多少有些危言聳聽,但過來時也沒有想到林縛會說這麼重的話,想勸他放棄謀海陵知府官位的話反而給堵住嘴裡說不出口。

氣氛有些僵硬,這時候北面有一隊騎兵擁着一輛馬車打馬過來,馬隊行速很快。

不管是不是在淮東境內,有陌生馬隊如此快速接近,林縛的騎衛都會做出反應,周普帶着人迅速馳過去攔截。

宋佳也好奇的下了車走到林縛身邊,與林縛、孫敬堂、趙勤民等人站在工棚前,看着馬隊馳來方向。過了片刻,卻見周普陪同曹子昂先騎馬趕來。馬隊擁着馬車緩行過來。

曹子昂臉色憔悴,一看就知道他是風雪兼程、趕了很久的路過來,中途沒有休息過。

趙勤民心裡一驚,在淮東,曹子昂與傅青河、秦承祖、林夢得三人並立,是林縛的左膀右臂,此時應在山陽替林縛主持北線的軍務,他如此倉惶的趕來見林縛,莫非是北邊出了天大的事情?

曹子昂跟趙勤民拱了拱手,說道:“趙先生來淮東做客了……”也不顧趙勤民在旁,就附到林縛身側耳語。

趙勤民看到林縛臉色大變,心裡更是吃驚,能令林縛臉色崩變,絕不會是什麼小事。

林縛顧不得跟趙勤民解釋什麼,只吩咐孫敬堂:“敬堂陪同趙先生先去延清,我稍後就會過來。”

趙勤民心裡十分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林縛如此明確要將他支走,他也不能賴臉留下來,坐進馬車,在孫敬堂的陪同下,先北行去延清堡。與馬隊相錯而過時,趙勤民掀開車簾子,看了馬隊簇擁的那輛馬車一眼,心裡想:堵得嚴嚴實實,裡面坐着是誰?

林縛也萬萬沒有想到高宗庭會從遼西趕來見他,高宗庭這時候來淮東的消息絕不能泄露出去,不然李卓有一百張口也分辯不清楚,難道曹子昂會親自護送他過來。

周普率領騎衛散開警惕,將無關人等都從工棚驅走——一路南行吃盡苦頭,已是十分疲弱的高宗庭衣裳襤褸,比流民、叫化子好不了多少,便是給別人看到,也多半認不出他便是高宗庭。

高宗庭看到林縛第一句話便說:“李帥託我捎封書信給你。”從懷裡掏出一封疊得整整齊齊的白絹布。

宋佳站在一旁滿心狐疑,任她機智過人,也猜不到高宗庭此時來淮東的用意,但看高宗庭神色,遼西應該還沒有大變。就算有什麼大變,高宗庭隻身潛來,也不可能比驛騎傳信更快,卻見林縛打開白絹布,彷彿給蛇咬了一口似的,將白絹布丟掉。

宋佳看到落在地上的白絹布,上面只寫着兩個刺眼的血書大字:“斷糧!”

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37章 遷族第15章 做賊心虛第91章 伏誅第11章 潛伏第59章 援圍第31章 城子嶺第42章 再勤王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三章 柳月兒第42章 政務第二十章 誘殺第10章 初戰第79章 不能回頭第24章 皓首勤政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76章 嵊泗諸島第120章 主臣第九章 隨扈第69章 不臣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69章 信陽第90章 殘敵第31章 城子嶺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2章 江寧心思第97章 聯兵拒寇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9章 惑敵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31章 風向變了第92章 言之不預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9章 三沙灣第18章 備戰(一)第133章 耐心第31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三章 勢不可擋(一)第71章 野心第十四章 東陽鄉黨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40章 變局第29章 陣戰第110章 援軍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09章 老將第124章 斷尾第38章 三個摺子第96章 軍食第135章 遺計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5章 狗官第22章 跑馬燈第31章 土地第147章 崇國公第22章 攻寨第89章 勸進(一)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19章 鹽銀保糧第83章 帝心第3章 海塘說策第16章 糧荒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45章 叛將降兵第43章 如困籠中第57章 收復江西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29章 督軍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112章 謠言第128章 太后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27章 聯兵接觸第74章 顧慮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24章 潘家舊部第2章 相認第7章 曬鹽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章 江寧風潮(2)第42章 五虎凋零第8章 宴前脣戰第41章 冰裂第14章 立場第77章 東海攻略第69章 信陽第61章 爭銀第15章 王相第74章 淮東軍制第118章 嵊泗初定
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37章 遷族第15章 做賊心虛第91章 伏誅第11章 潛伏第59章 援圍第31章 城子嶺第42章 再勤王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三章 柳月兒第42章 政務第二十章 誘殺第10章 初戰第79章 不能回頭第24章 皓首勤政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76章 嵊泗諸島第120章 主臣第九章 隨扈第69章 不臣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69章 信陽第90章 殘敵第31章 城子嶺第13章 七寸吐信第12章 江寧心思第97章 聯兵拒寇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9章 惑敵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31章 風向變了第92章 言之不預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9章 三沙灣第18章 備戰(一)第133章 耐心第31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三章 勢不可擋(一)第71章 野心第十四章 東陽鄉黨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40章 變局第29章 陣戰第110章 援軍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09章 老將第124章 斷尾第38章 三個摺子第96章 軍食第135章 遺計第9章 東海寇入襲第5章 狗官第22章 跑馬燈第31章 土地第147章 崇國公第22章 攻寨第89章 勸進(一)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19章 鹽銀保糧第83章 帝心第3章 海塘說策第16章 糧荒第三十四章 人生難逢一知己第45章 叛將降兵第43章 如困籠中第57章 收復江西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29章 督軍第60章 月下笑奪兵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112章 謠言第128章 太后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七十章 江中取銀(二)第27章 聯兵接觸第74章 顧慮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24章 潘家舊部第2章 相認第7章 曬鹽第96章 後院滅火第2章 江寧風潮(2)第42章 五虎凋零第8章 宴前脣戰第41章 冰裂第14章 立場第77章 東海攻略第69章 信陽第61章 爭銀第15章 王相第74章 淮東軍制第118章 嵊泗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