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心結

bookmark

孫壯見林縛要趕他出去,自己瘸腳跑到院子裡討來一盆涼水當頭澆下,跑回來說道:“又非當值,飲酒無礙軍紀。這會兒醒酒了,有什麼要事,儘管吩咐來,誤了事,你砍我的頭無怨!”

看着孫壯鬚髮溼漉漉的站在堂下,將磚地淋溼了一片,旁人看到林縛的激將計是這個效果,多少有些哭笑不得。

“聽說你在軍情司守值,無事也跑進來看這張形勢圖,”林縛站在公案後,袖手而站,指着懸掛在身後的地圖問孫壯,問道,“剛有驛騎傳信來,大同守軍投降了,你有什麼看法?”

林縛回來後,日常就在這偏廳裡處置公務,偏廳就成了禁地,非通報不得進;尋常時倒沒有那麼講究,軍情司的押衙房就挨着這邊,孫壯在軍情司掛了閒職,也不拘他進來。

“官兵都是操孃的軟蛋貨,大同怎麼就降了?”孫壯虎乍聽大同守軍獻城投降的消息,吃了一驚,不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纔不會爲給困在燕京的皇帝老兒發愁,隨意的說道,“燕京東面給東胡人像釘子似的扎住,大同再一降,北面還打個龜蛋?喝了散夥酒該幹嘛幹嘛去。”

自陳芝虎所部南調後,大同雖然還湊出近四萬的守軍,已經沒有能出城野戰的精銳。只要東胡人在外圍不撤軍,大同陷落是遲早的事情……有些事情雖早有預料,但真正發生了還是讓人難以接受。

林縛坐下來,將桌角放着一塊汗巾丟給孫壯,讓他將頭臉上的水擦乾,也不嫌他說話粗魯,說道:“話糙理不糙,你所見倒是不差,北面是沒有多大指望了。不僅北面沒有指望,你再往晉南、燕冀下面看看——”

晉南、燕冀下來就是河淮平原,河淮平原是什麼狀況,孫壯最是清楚。貌似樑家在黃河中下游還能集結五六萬兵力,但這五六萬精銳就算都是百戰精銳,給從潼關下來一直到陽信東的朱龍河口的漫長防線一攤,也到處都是窟窿。

“樑家靠不住,要是樑家能靠住,當年邊軍就不會敗那麼慘了——”孫壯聲腔響亮,他與劉安兒都是邊軍出身,還在邊軍裡當過小校,雖說這輩子還沒有跟樑習、樑成衝父子碰過面,語氣裡卻極是不屑,但是他把話說到這裡就嘎然而止,雙目盯着牆壁上的地圖瞪如銅鈴,轉眼再看林縛時,滿面怒容,氣極而道,“合則整個兒都是你設下的套,你是要給淮東拉個墊背的!”

“放肆!”站在一旁的秦承祖沉聲喝止孫壯的無禮舉動。

邊上侍衛見孫壯怒目而瞪,只當他要對林縛不利,按着佩刀就要上來抓他,林縛揮手讓侍衛退下去,只是平靜的看着孫壯,說道:“你要是到今天還不把自己看成淮東的將領,我也能理解你心裡的怨恨——當初許你在睢寧自領一軍,是要拿你隔開淮東與徐州。你重義、重諾,遠比陳韓三值得信任,這是你的優點,也是你的弱點。淮東遂無需在北線駐太多的兵力,從而能抽出手去做其他事情。你讓出睢寧、宿豫,也不出意料。讓劉妙貞進來,就是考慮到整個北線崩潰,東胡騎兵大規模涌進來的情況——樑家靠不住,陳韓三更靠不住,我想,劉妙貞也算比他們更可靠一些!”說到這裡,林縛袖手站了起來,冷眼看着孫壯,毫不留情面的訓斥道,“你這個榆木腦袋,你這蠢貨,張苟早就想明白的事情,陳漬是武人也能明白,劉妙貞、馬蘭頭心裡更是心知肚明,偏偏你到今日才恍然悟透——你憤怒,你不甘!你的憤怒、你的不甘是什麼!你造反殺人是爲什麼?”

“……”孫壯默然無語,在他突然間想到淮東在北線的全局部署時,血往頭頂衝,說話也沒有經腦子,這會兒給林縛一頓訓斥彷彿當頭給打了一棒!

“淮東做事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安民靖土而已。爲這四字,淮東男兒的血難道比你少流?要說傷疤,我身上的傷疤難道少你半分!”林縛捋起袍袖,露出雙臂上的箭創刀疤,又抖然甩落袍袖,訓斥道,“數十年來,天災人禍不斷,饑民易子而食,官逼民反,你憤怒、你不甘,你殺人屠城,我能理解。劉妙貞率部及難民四五十萬衆,給陳芝虎、陶春、陳韓三追屠,上天無路、逃地無門。我不忍四五十萬衆橫死汴水西岸,冒着兇險,默許你放他們東進,還讓淮東子弟勒緊肚子,每月給淮泗擠出四萬石米糧,你憑什麼憤怒、你憑什麼不甘?淮東有什麼事情是對不起你、對不起劉妙貞、對不起淮泗四五十萬難衆的?”

“我……”孫壯已經知道淮東暗中給淮泗供糧之事,撲通跪倒在地,說道,“末將剛纔胡說八道……”不管淮東有怎樣的謀算,在紅襖軍走投無路之際,放開東進的通道,還供糧接濟,使淹淹一息的四五十萬人緩過一口氣,就是天大的恩情。

“孫將軍在邊軍當過小校,識得東胡人的厲害,早就嚇破了膽子,自然看淮東居心叵測,”宋佳在旁邊嫣然而笑,“就這麼個人物,大人也想委他重任,我看早點另選他人的好!”

“宋典書,你莫不要污我,孫壯要是怕死的貨,便是你養的!”孫壯情急爭辯道。

“呸!”宋佳哪想到這莽夫情急之下胡口亂言,羞紅了臉,啐了一口,不再接他的話。

孫壯跪在地上又給林縛“嘭嘭”叩頭,說道:“末將絕不會怕胡狗子,大人哪怕現在將我丟津海去,我摘幾顆胡狗子的人頭來給大人下酒!”

“北線殘破、東胡騎兵涌進來,是天下人的大難,當天下人合力拒之。我不會避、秦大人不會避、宋典書不會避、你周邊諸人都不會避,淮東子弟不會避。你覺得我放紅襖軍進淮泗,是陷你於不義,是爲了禍害紅襖軍不成?”林縛憤然問道。

“我開始是這麼想,但轉過頭來想,是我想錯了。”孫壯說道。

宋佳忍不住想笑,換作別人哪會這麼應答,真是個莽夫。

“在這天下人的大難面前,抑或你認爲紅襖軍應該遠遠的避開,或者直接投到東胡人那邊去?”林縛問道。

“我沒有這麼想……”孫壯說道。

“劉庭州、李衛兩位大人代表朝廷招安紅襖軍,我也讓李衛李大人將北線情形跟劉妙貞、馬蘭頭詳細說明。劉妙貞、馬蘭頭若覺得留在淮泗會給淮東利用,儘可以率部離開,我絕不會阻攔。我在燕南殺過胡人,紅襖軍離開,淮東子弟也能擋得住虜騎的鐵流,”林縛說道,“倘若紅襖軍留下來,與淮東子弟並肩作戰、共禦外侮——孫壯你與淮東或敵或友有四五年的時間,你摸着胸口問一問,淮東何時在自家人背後捅刀子、使絆腿?要說臨敵殺陣,淮東何時讓別人頂在前面挨刀子,而自家躲在背後坐享其成?還是說你心裡怨恨我因失城事貶去你的將職?”

“我沒有怨恨,我剛纔是一時給糊了心竅,”孫壯頭抵着磚地,說道,“我現在想明白了,我剛纔錯了,請大人饒我一條狗命,讓我爲大人多殺幾隻胡狗子!”

“你的狗命不值錢,我要來無用,給我站起來說話,”林縛袖手說道,“東胡人漏進來,淮泗很可能是主要戰場。大同已經失守了,留給我們做準備的時間不多了——我不會讓紅襖軍毫無準備的擋在前面,南線的戰事再緊,淮東也會盡最大可能抽調一批物資支援紅襖軍,一旦南線能抽出兵力,也會毫不猶豫的北進淮泗作戰——當然,這需要紅襖軍哪怕在名義上認同朝廷、認同江寧的諭令。劉庭州、李衛兩位大人,跟劉妙貞、馬蘭頭已經談差不多了,秦大人會代表我到淮泗走一趟,淮東在抵禦、打擊東胡騎兵上的經驗,會由秦大人毫無保留的與紅襖軍諸將進行交流。我本想任你爲指揮參軍隨行,想來對紅襖軍更有幫助一些——你剛纔的表現太令我失希望了……”

“我錯了,請大人多抽我兩鞭子,讓我陪秦大人過去。”孫壯膝行懇求林縛不要改變主意。

“你不會在路上給我搞出什麼妖娥子來?”秦承祖在旁邊問道。

“斷不會,請秦大人放心。”孫壯說道。

“你回去收拾一下,給你半個時辰,過了時辰莫要怨我不等你。”秦承祖說道。

孫壯叩了頭,轉身就走,回家要跟瞎眼的老孃及有孕在身的小婦人知會一聲再走。

看着孫壯離開,秦承祖跟林縛說道:“今天將他的心結解開,從此之後淮東便多一員大將。如有必要,是不是讓孫壯率一部精銳進入淮泗與紅襖軍並肩而戰?”

林縛點點頭,說道:“看情形再說吧,但願樑家能多扛些時間。”

情勢發展到這一步,紅襖女及淮泗流民軍諸將已經基本接受淮東的建議,接受朝廷的招安。當然,隔閡與戒備是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消除的,劉安兒之死以及陳芝虎的狠辣屠殺,是兩道很難消除的疤痕。

淮東要與紅襖軍聯軍抵禦東胡,甚至要紅襖軍在前期多承擔一些壓力,就需要說服紅襖軍無論是兵力還是構築防線,都要儘可能的部署在睢寧、淮陽的北面,也要在兵卒編制及操訓上,多做與騎兵對抗的準備。

資源是有限的,紅襖軍的資源更有限。要是劉妙貞、馬蘭頭始終擔心淮東會在背後捅一刀,又怎麼可能在東胡騎兵大規模滲透到淮泗來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孫壯就是一個關鍵人物,眼下也只有孫壯才能說服劉妙貞、馬蘭頭及紅襖軍諸將盡可能的降低對淮東的戒心,將主要精力放在爲抵禦東胡騎兵做準備上。

眼下也只能先考慮聯軍,將來能不能讓紅襖軍融入淮東,孫壯也是一個關鍵人物。

當孫壯、張苟、陳漬等諸多流民軍將領融入淮東,成爲淮東依重的重要將領,才能潛移默化的消除劉安兒之死留下來的後遺症,才能吸引紅襖軍的將領主動向淮東靠攏,放下對淮東的戒心。

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1章 肘腋生變第57章 自薦爲妾第7章 相逢一笑第36章 捉虜賞刀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54章 殘敗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65章 開漕諸策第73章 聯兵方案第20章 猛虎搏兔第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10章 浙南第14章 永嘉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73章 西逃路斷第49章 追敵第35章 整頓第12章 拖延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3章 月下心迷第62章 反擊第21章 國務第23章 銀子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72章 山河倒旋第42章 伏火弩第127章 俘兵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41章 撤兵第90章 勸進(二)第65章 河中第136章 選擇第27間 羈縻之政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55章 戰事稍息第44章 危機不知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106章 渡河第7章 調虎離山第40章 變局第76章 淮陽鎮第62章 嶽冷秋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46章 控田第114章 逃離第28章 牽連第35章 整頓第151章 騷亂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87章 接戰第105章 警告第82章 形勢緊迫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62章 臨戰第7章 先手佈局第57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60章 噴焰弩第71章 軟禁第33章 觀星臺第97章 大軍集結第49章 南門之變第20章 散兵遊勇第98章 意在鶴城第35章 鏖戰第124章 北線第49章 人心惶惶第76章 嵊泗諸島第65章 開漕諸策第31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43章 入城擡棺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72章 海上接戰第77章 前哨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83章 帝心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13章 殘破第19章 兵亂抵定第22章 海東勢力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31章 說服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4章 永嘉第38章 縱虎歸山第96章 傳捷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55章 戰事稍息第48章 暗夜秘情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99章 江寧形勢
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1章 肘腋生變第57章 自薦爲妾第7章 相逢一笑第36章 捉虜賞刀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54章 殘敗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65章 開漕諸策第73章 聯兵方案第20章 猛虎搏兔第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10章 浙南第14章 永嘉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73章 西逃路斷第49章 追敵第35章 整頓第12章 拖延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3章 月下心迷第62章 反擊第21章 國務第23章 銀子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72章 山河倒旋第42章 伏火弩第127章 俘兵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41章 撤兵第90章 勸進(二)第65章 河中第136章 選擇第27間 羈縻之政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四章 夜寇爲佳人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55章 戰事稍息第44章 危機不知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106章 渡河第7章 調虎離山第40章 變局第76章 淮陽鎮第62章 嶽冷秋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46章 控田第114章 逃離第28章 牽連第35章 整頓第151章 騷亂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87章 接戰第105章 警告第82章 形勢緊迫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62章 臨戰第7章 先手佈局第57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60章 噴焰弩第71章 軟禁第33章 觀星臺第97章 大軍集結第49章 南門之變第20章 散兵遊勇第98章 意在鶴城第35章 鏖戰第124章 北線第49章 人心惶惶第76章 嵊泗諸島第65章 開漕諸策第31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43章 入城擡棺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72章 海上接戰第77章 前哨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83章 帝心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13章 殘破第19章 兵亂抵定第22章 海東勢力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31章 說服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4章 永嘉第38章 縱虎歸山第96章 傳捷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55章 戰事稍息第48章 暗夜秘情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99章 江寧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