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逃離

溧陽攻守到二十四日,已激烈到孟義山不得不親自披甲上陣激勵士氣的地步。

奢飛虎在城下暗調十數精良弓手攢射之,孟義山面頰不幸給流矢射中,當時就不支撲地,給部衆搶下城頭。

主將生死不明,杭湖軍將卒軍心便告鬆動,終給奢飛虎一鼓作氣攻下南城。

杭湖軍數千兵卒棄城從沒有給圍實的北門潰逃而出,在茅山東南麓又遇伏兵,終是難逃覆滅性的打擊。

溧陽距江寧並不遠,但由於浙閩軍早在二十一日之前就佔領茅山西麓的溧陽,在短短數日之間,斥侯遊哨就滲透到茅山以東地區,溧陽兵敗的消息,硬是拖了一天才傳到江寧。

田常、奢飛虎所率的浙閩中路軍三萬兵馬,脅裹數萬民夫,則在奪得溧陽的當夜,趁溼土給嚴寒凍實,即從溧陽拔營北進,往江寧而來。

江寧西南部的金山知縣棄城而逃,給浙閩軍前哨不費吹灰之力奪得。

二十五日,也是高宗庭秘密抵達江寧的當日,也是王學善密奏淮東接魯王進軍營的當日,浙閩軍中路、右翼兩部大軍約六萬餘兵馬,從東南、西南兩個方向逼近江寧百里範圍之內。

在文華殿得報溧陽失守、孟義山生死不明,陳西言也如受捶擊,怔在當場,悲愴從心間涌出,忍不住濁淚橫流,掛麪枯瘦的面頰上,跪在殿上,額頭叩得“嘭嘭”的響,說道:“臣對朝廷忠心日月可鑑,皇上若要離京,社稷猶在,帝室難存!”陳西言的聲音雖然沙啞,卻震耳發聵。

永興帝元鑑武本爲溧陽失守的消息震驚,但聽到陳西言這樣的話,眼睛都氣綠了,也不擇言的罵道:“你這老匹夫,敢咒宗室,不怕朕治你欺君之罪?”

張晏、左承幕、程餘謙慌亂跪下來勸解,說道:“皇上息怒,陳相也是赤誠心盛,情急失言……”王學善這時候也被迫跪下來給陳西言求情。

“你跪安吧!”元鑑武按耐住心裡的怒火,要將陳西言攆出去,心裡已經將陳西言煩透。要不是江寧的局面還離不開陳西言,他恨不得當場賜陳西言去死。

陳西言頭叩了嘭嘭直響,張晏怕給旁邊的黃門太監示意,讓他們將陳西言攙出去,萬一陳西言以死相諫,整個局面就一點不受控制了。

額頭泣血,流入眼瞼,視線也給模糊,陳西言頭昏眼花的給攙扶出了,趕着王添、餘心源給匆匆宣進宮來。

陳西言回政事堂裹傷抹藥,坐了半天,也不見皇上見召。頭暈得厲害,心灰意冷之餘,陳西言也不無心再去關心皇上在文華殿裡與諸人怎麼商議,讓幕僚王約準備馬車,先送他回府去歇息,心裡仍奢望皇上不會愚蠢到真走出棄城出逃的一步,心裡仍爲杭湖軍的覆滅悲愴不已。

孟義山或有貪功之嫌,但要不是陳西言相約,也不可能隻身進京面聖。

孟義山只要不進江寧城,杭湖軍就能學江州軍一樣,暫時留在外圍,不用急切切的趕去擋到浙閩軍的正面葬送掉。

馬車停了下來,陳西言以爲到家了,掀開車簾剛要下來,才發現馬車停在大街上,大街上站着一個人,頭暈得厲害,視力大受影響,模模糊糊的看不真切。

“是曾老國公。”幕僚王約在陳西言耳邊說道。

“曾老公爺,請上車。”陳西言心裡也有疑惑需要跟曾銘新請教,見他主動擋在車前,便約他上車。

曾銘新滿頭白髮,也無僕從相隨,在王約的攙扶下,艱難的爬上馬車,在陳西言對面坐下,兩眼相對,久久不語。

“老國公觀世事洞明如燭,敢問老國公,淮東有無異志否?”最終還是陳西言打破沉默,問出這個令人忌諱的話題。

坐在車轅上代替車伕駕車的王約聽了暗暗心驚,他不知道文華殿廷爭的詳情,但聽陳相如此不加掩飾的跟曾銘新談這個敏感的話題,也能知道局勢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形勢之危急不只是浙閩叛軍即將兵臨城下,而朝廷內外的守城意志到了崩潰的邊緣。

“江寧若能守住月餘,淮東有異志也無異志;江寧若頃刻崩塌,淮東若無異志,但奈何天下百姓何?”曾銘新說道。

王約在車簾外聽得感慨萬分,心道:奢家失去閩東之後,已成困獸,只能在江寧賭最後一搏。浙閩軍奪徽州之後,停在寧國,就是要誘援軍勞師遠來、分而擊之。淮東軍急促趕來,即使勝也是慘勝。唯有江寧這邊堅壁清野,只要江寧城不失,淮東軍從左翼徐徐而至,江州軍從右翼緩緩逼來,從黟山往北到江寧城這廣闊區域,對浙閩軍就是一個大陷坑。即使奢家從徽州得糧,能支撐半年,但軍心、士氣,絕對支撐不住強攻江寧一個月。

當浙閩軍在江寧城下成爲疲軍,淮東軍與江州軍合力夾攻之,勝負也不言自明。

也是基於這點,王約當初才勸陳西言邀杭湖軍進江寧協防,沒想到正是自己的這個提議,害孟義山及杭湖軍主力在溧陽覆蓋。

也正如曾老國公所言,只要江寧不失守,淮西有董原、江州有嶽冷秋、荊湖有胡文穆,淮東即使有異心也會按耐住。

情勢發展到這一步,王約心裡也只剩下沮喪、失望、失落,當初輔佐陳相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早就蕩然無存。

“老國公既然這麼說,爲何又留在江寧城裡不去?”陳西言問道。

林縛當年辦淮東錢莊,來江寧籌銀子,沐國公是滿城權貴裡第一個響應的。即使有些隱情不爲外人知,但陳西言、王約是能肯定曾銘新支持淮東的立場。

“曾家也是世代受恩於帝室,江寧分崩離析在際,總要有些人替它殉葬。老夫這副老骨子已經派不上其他用場上,特來跟陳相做個伴!”曾銘新平靜的說道。

“文華殿之事已經傳出去嗎?”陳西言諤然問道。

“滿城皆知!”曾銘新說道。

王約也是諤然,文華殿廷鬥之事本是秘議,竟然在小半天時間裡鬧得滿城皆知。

那文華殿裡的衆人,必有人已經給奢家收買,那會是誰呢?程餘謙、左承幕二人雖有私心,但不像,宮裡的太監也沒有這麼大的能耐,是王學善嗎?

江寧每一步所走的臭棋都有王學善的身影在,但也想不通,王學善身爲戶部尚書,賣給奢家能有什麼好處?奢家即使攻下江寧,在江州軍與淮東軍的夾攻下,也難以長守之,奢家應該謀的是江西。王學善能從奢家拿到什麼好處?難道說王學善有把柄落在奢家手裡?

王約搖了搖頭,他這時即使有所懷疑,這時節也無從追查了,永興帝也從根本上不再信任陳相了,暗道:情勢發展到這一步,即使永興帝決心留下來,也挽回不了軍心動盪。

“皇上不想走,誰都推他不走;皇上想走,陳相你費老鼻子勁也難挽留,越留越成仇,”曾銘新悲切的說道,“無論是誰將文華殿之事傳出來,事情已難挽回了,陳相又能怨淮東順勢取之?”

陳西言無語淚流,說道:“這大好江山,這大好社稷啊!”只覺心口絞痛,無法再言。

將入夜時,叛軍前哨已到城南望山門外,滿城震惶。

宮內兩度派人來請,但知永興帝心意不改,陳西言心灰意冷,兩度將宮中內臣拒之門外,直到張晏親自過來,才讓他進來。

“奢家得江寧勢不持久,巡狩淮西,猶有可爲啊!”張晏苦勸道。

“江寧總需人留守,皇上若還信任老夫,老夫還有一顆頭顱可獻,”陳西言意決道,“王學善、王添他們勸皇上去淮西的,那就讓他們去淮西吧,老夫在九泉之下等着他們!”

張晏聽陳西言這番話,仍感到心裡發寒,見他心意已決,情知難勸,再說皇上也非真心想讓陳西言隨行去淮西,江寧這邊總要留個人收拾殘局。

雖說王學善言語間稱對江寧情況熟悉,皇上去淮西,江寧也非不可挽救,但張晏也清楚,即使沒有確鑿證據,也斷不能讓有可能便宜王學善的事情發生。

“皇上走挹江門嗎?”曾銘新問道。

張晏臉露遲疑。

“呸!”曾銘新怒道,“老夫真不該多此一問,往東去維揚,爾等怎麼不怕淮東水軍兩萬兵馬過來‘迎駕’;直接往北,爾等怎麼不擔心林庭立跟淮東同穿一條褲子?除了走挹江門逆流往西去廬州或去池州,爾等能有什麼選擇?老夫真是蠢啊,多此一問還惹來猜疑!呸!”

王約心裡冷笑,沐國公心存死志,這時候念及宗室舊情,心裡有種種不忍心,多此一問,是想着給皇上指明一條活路,卻給張晏的遲疑葬送掉了。

林縛初辦錢莊時,沐國公就拿出大筆的銀子,眼光之準自有過人之處,也應是對淮東有深刻的瞭解纔會如此。

沐國公有這一問,難道猜到淮東會半道迎駕嗎?

張晏面有愧色,也無臉跟曾銘新問策,揖禮告退。

很快委任陳西言爲江寧留守的諭詔就送到府上來,卻沒有說明永興帝攜官員離開江寧的時間。

永興帝去淮西巡狩雖說只對五品以上官員傳達密旨勒令隨行,但是消息很快就傳遍街巷。即使沒有內奸掀風作浪,到這時候消息也不可能瞞住。

稍有些頭臉的人,都急着收拾傢俬逃離江寧,城裡一團亂象,也根本無人有心收拾。

城頭守卒大量逃離,便是護駕巡狩的江寧水軍也出現大量逃卒;兵甲丟掉滿大街都是,都覺得混跡在百萬民衆當中,更容易逃過一劫。

一時間江寧城裡人慌馬亂,徹底亂作一團。

陳西言勉強振作起來,曾銘新、王約隨他巡視城頭,到底有些忠心的親兵跟隨,勉強將城頭的形勢穩住下來,但城裡到處都有人搶劫、強姦、殺人,彷彿是最後的瘋狂,站在城頭看城裡十數處地方起了火,衙門班役也徹底癱瘓。

到拂曉時分,天際隱隱有火光傳來,似是叛軍更大規模的前哨隊伍接近江寧外圍,而在這時,宮城方向也有一隊人馬執火把而行,往挹江門內的水軍駐營行去。

皇上出宮了——陳西言朝執火處跪下,拜了三拜,算是爲帝餞行。

陳西言站起來,在城頭望着從宮裡出來的那隊人馬,心生悲愴,滿心不捨,又問曾銘新:“老國公,到這時你跟我說句實話,淮東會半道迎駕嗎?”

雖說淮東水軍的主力離江寧城還遠,僅前哨少量兵力進入金川河口外的獄島,但保不定淮東還有其他什麼後手;也可能林庭立早得信率軍趕在廬州之南迎駕。

即使到這一刻,即使知道皇上去淮西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陳西言心裡還是希望皇上還順利進入壽州的。

淮西雖以董原爲首,但劉庭州、陶春、肖魁安以及楚王元翰成等人,皆有勢力,所以皇上在淮西還是有可能凝聚忠於帝室的勢力的。

“蠢啊蠢啊!”曾銘新恨鐵不成鋼的罵道,“淮東不迎駕,董原或嶽冷秋就真有實力收容他嗎?愚不可及啊!愚不可及啊!”

“什麼?”陳西言吃驚的問道,“即使放皇上去淮西,淮東仍有後策?”

“高宗庭就在江寧,陳相見或不見?”曾銘新說道。

“林縛親至又能如何,大勢已去,除非淮東在這裡能變成兩萬精兵來!”陳西言沮喪說道。叛軍前部兵馬離這邊已經不足三四十里,而江寧四城軍心浮動,將卒私自逃亡者甚衆,陳西言憑個人威信也難阻止。只要皇上隨水軍出城,這邊怕是不能多守住半刻時光,淮東兵馬便是插翅也趕不及。

陳西言不相信高宗庭一人進江寧,能改變什麼。

第23章 三月潼原第41章 守陽信第38章 勤王之議第118章 待援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59章 負荊請罪第51章 三女爭豔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30章 以緩待急第65章 開漕諸策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5章 後患無窮第59章 原是姐妹第26章 殘部第30章 美人心計第56章 光復濟南第22章 月色交心第73章 籌劃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114章 逃離第8章 宴前脣戰第24章 潘家舊部第124章 冷月如眉說骨肉第95章 觀戰臺第12章 餌與陷阱第76章 嵊泗諸島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63章 寧王一系第7章 大寇於城第69章 渡口大潰第53章 夜雨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28章 雙面第22章 突圍第11章 匪禍第23章 暨陽磐石第71章 俘將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137章 配刃第143章 分肥第50章 奪壘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30章 以緩待急第26章 對壘第47章 先機第87章 風捲殘雲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第56章 態度第124章 斷尾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125章 起霧第153章 前奏第87章 接戰第70章 攻守第6章 搏兔第5章 幕僚第4章 備戰糧荒第89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1章 王侯家事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85章 鶴城之失第50章 驅狼吞虎第69章 登州戰起第4章 少女情懷第84章 野心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121章 勇戰第27間 羈縻之政第47章 先機第89章 潰敵第19章 惑敵第74章 密約(一)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94章 關門第51章 江西形勢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63章 淮西第14章 東行出海第21章 國務第105章 警告第3章 沒落王族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3章 擁兵自重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71章 野心第8章 私糧之利第14章 東海形勢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
第23章 三月潼原第41章 守陽信第38章 勤王之議第118章 待援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59章 負荊請罪第51章 三女爭豔第19章 大風迷眼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二十一章 移禍之計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30章 以緩待急第65章 開漕諸策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5章 後患無窮第59章 原是姐妹第26章 殘部第30章 美人心計第56章 光復濟南第22章 月色交心第73章 籌劃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114章 逃離第8章 宴前脣戰第24章 潘家舊部第124章 冷月如眉說骨肉第95章 觀戰臺第12章 餌與陷阱第76章 嵊泗諸島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63章 寧王一系第7章 大寇於城第69章 渡口大潰第53章 夜雨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28章 雙面第22章 突圍第11章 匪禍第23章 暨陽磐石第71章 俘將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137章 配刃第143章 分肥第50章 奪壘第六十二章 新仇第30章 以緩待急第26章 對壘第47章 先機第87章 風捲殘雲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第56章 態度第124章 斷尾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125章 起霧第153章 前奏第87章 接戰第70章 攻守第6章 搏兔第5章 幕僚第4章 備戰糧荒第89章 鏖戰第四十七章 治獄(二)第1章 王侯家事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85章 鶴城之失第50章 驅狼吞虎第69章 登州戰起第4章 少女情懷第84章 野心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121章 勇戰第27間 羈縻之政第47章 先機第89章 潰敵第19章 惑敵第74章 密約(一)第49章 人心惶惶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94章 關門第51章 江西形勢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63章 淮西第14章 東行出海第21章 國務第105章 警告第3章 沒落王族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3章 擁兵自重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71章 野心第8章 私糧之利第14章 東海形勢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