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江西形勢

於深冬酷寒之時,奢家大舉提兵西進,犯豫章、贛州,朝野震惶、束手無策。

其時,長淮軍南撤填淮西,淮西原有三萬兵馬,也悉數堆在淮河以北。

當時,燕胡十萬兵馬堆在壽張、東平一時,江寧更擔心梁氏有變,舉族降虜,北線兵馬更不敢輕易妄動。江州、廬州的兵馬,也都儘可能的北移,豫章、贛州等江西南部諸府縣,防兵不足三萬人。

浙西到贛東地區,雖說丘陵縱橫,唯有河谷溪道可以運兵,但奈何處於內線,直線路程短。即使從婺源、上饒舉兵西進,三四百里的山道,大軍集結進發要十數日的時間,但走外線,從杭湖地區,經太湖進揚子江,溯水而上,到江州入鄱陽湖,則是數千裡的路程。

杭湖軍於十二月中旬之前收復富陽,防守形勢大爲改善,只要堵住桐廬進富陽、淳安進臨水的兩個口子,就能將奢家兵馬封堵在錢江上游而不得東進。

杭湖軍六萬兵馬,少說可以抽出半數,支援江西戰事。

三萬杭湖軍走水路西進,進入鄱陽湖,以鄱陽湖西南的豫章爲目的地,從船舶集結到沿途補給,少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已經非常體現水道運輸的優勢了。

按說時間也夠,贛州兵力還有三萬餘人,固守豫章、贛州、宜春等重點城池,堅守一個月待援,總是能夠的。除杭湖軍外,江州、廬州等地,也有兩三萬援軍能夠緊急調往江西支援。

只要豫章、宜春、贛州等重點城池不失,便是江西南部的其他府縣悉數給奢家佔去,待各地援兵趕來,奢家除了撤兵,也將無計可施。

這時候最致命的問題就是江寧威信不足,對地方缺乏有效的制約,對各地兵馬徵調也沒有令行禁止的威勢可言。

首先是奢家於十二月中旬徹底放棄富陽,但在富陽的上游桐廬還布有相當數量的兵馬,杭湖地方,包括御前杭湖軍都統制孟義山等人在內,都擔心奢家玩聲東擊西之策,有打回馬槍的可能,不願杭湖軍兵馬調去支援江西。

環太湖諸府縣,是吳黨勢力之根本,以陳西言爲首的吳黨勢力,對環太湖諸府縣的安危顧慮重重。

當年方家叛變,獻方家埠,使得浙閩叛軍不廢吹灰之力就奪下臨水。董原當初雖有守富陽的決心,但奈何整個防線因臨水的失陷而給打漏,雙方在富陽填進三四萬人命之後,董原最終被迫棄守富陽,失得他半世英名差點毀於一旦。

富陽的失守,不僅使得富甲天下的杭湖給打得半殘,也使江寧受到浙閩叛軍的直接威脅。

要不是淮東軍及時從浙東登陸攻下明州府,打殘浙閩叛軍的腰眼,使後繼無力,不然即使江寧勉強守住,環太湖諸府縣也會給徹底的打殘——如今江寧的財政,近有半數出自環太湖諸府縣。環太湖諸府縣,不單是吳黨勢力的根本,也可以說是江寧政權的根基。

吳黨勢力以陳西言爲首,行事多保守慎重,在消除浙閩叛軍打回馬槍的可能之前,阻礙杭湖軍西進援江西,並不是難以想象之事。

陳西言等人危言聳聽,永興帝也就拿不定個主意,最終只是下令杭湖軍、徽南軍攻打桐廬、淳安,儘可能將更多的浙閩叛軍牽制在東線。

浙閩丘山縱橫,從桐廬、淳安打富陽、臨水困難,從富陽、臨水頂水逆山而上攻桐廬、淳安,更非易事。

其次,江寧首贛州制置使司堅壁清野、固守城池的命令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

李卓徵東閩時期,主要是從江西抽兵徵糧,十年戰事使江西窮鄉僻壤,愈發的窮困。其後,連年災荒、連年暴亂,鄱陽湖裡更是湖寇縱橫、剿殺不盡。

在面對強敵之時,堅壁清野之策通常有效,但這個策略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雙刃劍,不是誰都能玩的。

固守雄城堅壁固然是好,但除少數堅城之外,諸縣以及廣闊鄉野,都會遭受殘酷的摧殘,來年必然產生數以萬計甚至數十萬計、百萬計的難民。

相當初顧悟塵、顧嗣元守青州,也不是不明白外線防禦的危險,但就是沒有將臨淄城以北數百里方圓變成殘地的魄力跟底氣。

如今淮東以徐州以外圍,將從徐州以北到麟州差不多三百里縱深的民衆悉數南撤,屋舍、城池摧毀,不給燕胡所得,在徐州往南到淮河沿岸,廣築城壘,說到底也是由整個淮東在背後支撐這一戰略。

贛州制置使本潘起鳳就有割地爲諸侯的野心,贛州打殘之後,若是指望江寧支援錢糧恢復生產、賑災救難,自然就要對江寧惟命是從。

對潘起鳳來說,要保根本、要保住一方諸侯的權勢,就要禦敵於境外。

初時奢家還未放棄富陽、調富陽兵馬西進,其前鋒兵馬有限,又分從婺江、信江兩路西進。江寧雖嚴令潘起鳳固守待援,但潘起鳳將江寧令旨拋之腦後,決意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將浙閩叛軍御之境外。

潘起鳳率贛州軍主力從宜春、豫章越贛江東進,在東鄉擊退從上饒西進的浙閩軍前鋒,溯信江而上。

在信州西部的餘江、潢溪之間,面對給誘敵深入的潘起鳳所部兩萬餘衆,奢飛熊僅率萬餘八閩精銳迎戰,血戰兩日,擊潰潘起鳳軍。

戰後潘起鳳率殘部退守餘江,其時奢飛熊所部萬餘精銳也給打殘,但奢飛熊就用三千殘兵,將潘起風釘在餘江,進退不得,使得整個江西南部的局勢悉數崩壞、陷入混亂之中。

隨後浙閩軍主力源源不斷的西進,到十二月下旬之前,進發到贛江東岸的浙閩軍就多達六萬餘衆。奢飛熊率部繞開餘江,率部渡過贛江,與婺源出發的兵馬於十二月下旬會於豫章城下。

江州援軍見潘起風所部主力給打殘,在豫章城北草草的打了一仗,損失千餘兵馬,就倉促北撤,固守江州去了。

其時豫章守軍不足三千,奢飛熊集於豫章城下兵馬超過五萬,更分兵數萬,從贛江兩岸溯水而上,往南進襲鄱起鳳發跡的老巢宜春、贛州……

**************

時至十二月下旬,石狗湖畔積雪不化,宋佳已悄然南下,內典史的職務便由蘇湄來擔任,幫助林縛處置各種函文。

“所謂‘置死地而後生’也……”看過江西傳來的戰報,林縛也忍不住感慨萬千。

奢家棄富陽西進,是劍走偏鋒、兵行險策,是置死地而後生,一旦西進受挫,將徹底陷入被動。

奢飛熊率萬餘精銳從上饒西進,誘潘起鳳率贛州軍主力東進,更是置“死地而後生”的險策。

一是戰略上用險,一是戰術上用險,可謂步步驚險。

“這兩步走來,江寧若不能從江州出兵解豫章之圍,奢家在西線的局面將有盤活之勢。”劉妙貞說道。

劉妙貞已經率部從麟州撤了下來。

自古有女子代父、代兄出征爲將的說法,但鮮見有女子出仕爲吏。林縛薦劉妙貞出知徐州,在江寧掀起軒然大波。

幾番討價還價,江寧最終同意劉妙貞出任徐州制置副使、鎮戍徐州,由淮東薦原睢寧知縣李衛出知徐州,張玉伯調入吏部任左侍郎。

近月來,林縛躲在石狗湖畔的莊子裡不理世事,劉妙貞與徐州知府李衛、長史葉君安等人給邀來湖莊做客,換了一襲錦紅女裝。劉妙貞少時習武,在漁寨里長大,後又隨兄舅轉戰天下,不習琴棋、不習女工,與蘇湄、小蠻等女眷也沒有什麼話題可說,總不能跟孫文婉討教武藝。

林縛令人鑿開湖冰,坐在湖畔小亭裡,與李衛、葉君安垂釣爲樂,劉妙貞偏坐在一旁談論國事。

“眼下的情況,還是守住江州再說吧。”葉君安感慨道。

江州(今九江),扼江湖之險,位於鄱陽湖入揚子江的湖口,是江西的北門戶,也是江寧的西門戶。守住江州,江西形勢更能不說完全崩潰,現在怕就怕奢家圍豫章是行圍點打援之策。

五萬八閩戰卒,淮東也不敢小窺,江寧從哪裡抽調精兵強將,到豫章城下跟浙閩叛軍的西進主力決一死戰?當前的形勢,還是要先守住江州,等南北兩線的兵馬部署理順了,才能去解決江西的問題。

“江寧有聲音說要請嶽冷秋出山到江州督戰,大人以爲如何?”李衛問道。

“嶽冷秋手裡沒有兵馬,去江州督戰,未免給重視,”林縛說道,“我更贊同從徽南、杭湖抽調兩三萬精兵,跟嶽冷秋去江州……”

“豈不是會養虎爲患?”葉君安擔憂的問道。

嶽冷秋以往意在相位,故而能將兵權分給鄧愈、陶春,他不直接領兵。他受柳葉飛牽累,被迫辭相,想必心境會有所改變。要是再給他直接掌握兵權的機會,就多半不會再放手。

李衛沉默不言,他雖然認同了陳漬爲婿,又視淮東爲主,但傳統的忠君思想很難一下子就徹底的轉變過來。

林縛說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嶽冷秋知兵事,但手下沒有兵馬可用,也難以馴服江州勢力,抵擋住奢家的攻勢。至於養虎爲患,董原何嘗不是一頭猛虎,又怕多嶽冷秋一頭?擬摺子,就建議從徽南、杭湖抽調兵馬,隨嶽冷秋進援江州……”

雖說此舉有使嶽冷秋在江州坐大的可能,但杭湖、徽南兵馬給抽調,將進一步加強淮東在東線的強勢地位。

這時候有快馬往湖莊馳來,卻是北線傳來緊急軍情:樑習給部將屠岸斬殺,東平兵降!

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52章 兵臨營前第95章 左右爲難第35章 整頓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05章 陷阱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56章 見疑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34章 開館設學第6章 去燕南第25章 後患無窮第39章 虛實相機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17章 釣魚作戰第75章 密約(二)第79章 火中慄第23章 會審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42章 再勤王第34章 秘倉第10章 初戰第127章 皇城第30章 援兵渡海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53章 襲東陽第77章 孤臣忠烈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17章 使臣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116章 斬將第19章 鹽銀保糧第6章 私糧入京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06章 渡河第18章 長亭相迎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90章 易幟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64章 說刀第40章 岌岌可危第17章 開城門第9章 三沙灣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37章 造湖第160章 燕京雪第41章 撤兵第163章 擊潰第47章 新帝之謀第53章 獄島去留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114章 逃離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24章 高麗戰略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38章 臣子忠心第37章 分功酬勞第71章 俘將第132章 江灘第90章 封河之計第3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39章 戰俘分贓第23章 會審第78章 少年子第63章 寧王一系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39章 戰械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5章 爭鋒第81章 兵分兩路第24章 行刺之謀第67章 北地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37章 分功酬勞第43章 如困籠中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8章 投效第36章 歪理邪言第61章 特旨之危第58章 欲拒還迎
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52章 兵臨營前第95章 左右爲難第35章 整頓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05章 陷阱第119章 真正的較量第56章 見疑第117章 攻城拔寨第34章 開館設學第6章 去燕南第25章 後患無窮第39章 虛實相機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17章 釣魚作戰第75章 密約(二)第79章 火中慄第23章 會審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42章 再勤王第34章 秘倉第10章 初戰第127章 皇城第30章 援兵渡海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53章 襲東陽第77章 孤臣忠烈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17章 使臣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59章 父女論策第122章 英雄遲暮第116章 斬將第19章 鹽銀保糧第6章 私糧入京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06章 渡河第18章 長亭相迎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十二章 失敗的行刺第90章 易幟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64章 說刀第40章 岌岌可危第17章 開城門第9章 三沙灣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37章 造湖第160章 燕京雪第41章 撤兵第163章 擊潰第47章 新帝之謀第53章 獄島去留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114章 逃離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九章 荒島殺戮(一)第24章 高麗戰略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七十六章 是非黑白第38章 臣子忠心第37章 分功酬勞第71章 俘將第132章 江灘第90章 封河之計第3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39章 戰俘分贓第23章 會審第78章 少年子第63章 寧王一系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39章 戰械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5章 爭鋒第81章 兵分兩路第24章 行刺之謀第67章 北地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37章 分功酬勞第43章 如困籠中第118章 金蟬脫殼第8章 投效第36章 歪理邪言第61章 特旨之危第58章 欲拒還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