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門八卦拳

孫門鼻祖孫祿堂

孫先生祿堂,諱福全晚號涵齋。河北完縣東任家疃人(今屬望都縣),生於咸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時,逝於民國二十二年夏曆十月二十九日卯時。先生天秉異質,氣質豪邁、聰慧絕人。十二歲從李奎元始學形意拳,十五歲從郭雲深深造形意拳,後從程庭華研修八卦拳,民國元年遇郝維楨,得太極拳之傳。

先生於各門武術潛心研修,勇於實踐,並摻合《易》學、丹經使之不斷昇華完善。先生生遨遊南北諸省,曾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與人切磋交藝未嘗負,亦未遇可相匹者。曾屢勝日、俄等武士,在武林中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博採衆長,故藝、理卓絕,融會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三家拳學,建立了三拳合一之理論與技術體系,一以貫之、純以神行,創立孫氏太極拳。先生深研《易》學、丹經及黃老之術,於儒釋道並諸子百家、以及奇門、遁甲、算數、物理、天文、地理無不研究,提出文武一理互補相承之思想,自95至925年先後完成了《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五部拳著,創立了拳與道合之武學思想及理論、技術體系,爲傳統武術昇華爲一門學科與文化建立了統一之理論與技術系統。時先生之拳論令海內精技藝者無不望風傾倒。

先生曾先後供職於前清府選用知縣、知州.郵傳部與警察總署武術總教習,民國後歷任法政學校武術教授,國務院衛隊武術總教習,總統府武承宣官,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先後主持了“浙江省國術遊藝大會”和“上海國術大賽”,分別任“浙江省國術遊藝大會”評判委員會副委員長和“上海國術大賽”評判委員會主任。兩賽之名列前矛多爲先生之弟子、學生,如曹晏海、馬承智、胡鳳山等。先生爲人重然諾,有古風粹然之氣見於面背,其忠義之心肝膽相照,非常人可比。清室肅王意公慕先生武藝絕倫,折節下交。

先生除與之論拳外,從無一事相托,故縉紳先生益重焉。民初,完縣大旱,先生傾其家資散錢於鄉農,不取本息。而賙濟武林同道之事更不勝枚舉,任得如此。民國十九年,江南水災,先生參加賑災義演,表演形意名勁雜式捶,其氣足神完,時人歎爲觀止。評曰孫祿堂先生獨步武林五十年,如今年逾古稀,風采依然。

先生晚年返鄉,不食者兩旬,而練拳習字無間,於民國二十二年夏曆十月二十九日六時五分,端坐戶外,面朝東南,背朝西北,謂仙佛來接引矣,囑家人勿哀哭,曰吾視生死如遊戲耳。無疾而逝。

先生一生施教南北,著名弟子甚多,其中最傑出者爲子存周、女劍雲、以及張玉蜂、裘德元、齊公博、孫振川、孫振岱、陳微明、李玉琳、曹晏海、胡鳳山、馬承智、朱國楨、鄭懷賢等。

孫門八卦拳--五行暗勁

修持者全身各關節在鍛鍊的全過程中,如同上滿的發條,對外來作用的反應爲不沾不應,即沾即應。一受外力,立生反應。沉肩使肩關節端處略向下沉,並一直保持這一體式。墮肘使肘關節處略向下引,如有物栓墮。並一直保持這一體式。

指鑽、臂炮、掌劈、肱崩、兩膀橫勁,合稱五行暗勁。

指鑽是指在正常的體式擺定之後,內裡發一暗旋,一般暗旋的方向,依循腕關節處的迴旋方向。比如雙按掌,腕關節處向內迴旋,則指尖部亦發一向內暗旋之力,並一直保持此一暗旋。

掌劈是指在指鑽勁設定之後,掌緣部位發一如斧劈木之暗切之勁。勁力方向,依循掌緣方向。比如旋雙按掌,掌緣朝向前方,略偏前上。則此暗切之勁亦向前上。並一直保持此一暗切之力。

肱崩是指在掌劈勁設定之後,肱骨之內發一如彎木反崩反彈之勁。勁力方向,依循肱骨彎回方向的反方向。比如旋陰乘鳳式,肱骨內彎,略向上,則此反崩反彈勁,略向外下,並一直保持此一暗崩之力。

臂炮是指肱崩之勁設定之後,臂部發一如子彈出膛後,槍身反座之暗勁。此勁力之方向,一般均向臂部之後下方。並一直保持此一暗座之力。

兩膀橫勁是臂部暗座之力設定之後,兩膀舒一外展之暗勁。需待別注意不能因此改變了沉肩之意。亦需一直保持此一外展之暗勁。

上述屬初始時的鍛鍊方式,煉功者若果能按上述要領認真鍛鍊,則不但每日行圈時必能見汗,且幾天之後,即能覺得自己的體力似恢復年青身時狀態。總象有渾身用不完的勁。更重要的是,如此經過一、二個月,應可發現面部漸有潮紅之色。人也會變得更加年輕。

其它

走爲先實爲身法,練到忘記步法、手法,欲進則身已進,身即進則手足自然進。走打打走,閃走走閃,閃打打閃,片刻不停留,步法在奪位、換位至關重要。講究動中打,一動就打,一打就走,不給對手以固定的點,功、技及打法同時訓練,八卦之技求走中變。不管掌勢之變或是架勢之變,還是風格之變,甚至是傳承之變,一個變字儘可說明。

八卦是先練直勁,然後在此基礎上加個垂直的力,這樣就把八卦的向心的力練出來了,以後再學習打法,就可以掌握八卦。走圈不但可以練好腿上的功夫,還可以練出來腰力,走好圈以後加上穿掌,把兩個胳膊貫通,這樣八卦已經有小乘了,學習一下打法,運用於實戰就可以快別人半拍了。真正的肩頂骨沉下去,肌肉不緊而筋骨有力,腰如軸立,再到肩胛骨鬆,再到肩胛骨緊,再到肩胛骨能動,再到肩胛骨與其它完全脫離,再到肩胛骨能接到下部勁氣並送至肘至手且全身勻整。如果感覺一伸手全身之勁都能到手,而通身勻整、放鬆,氣力平緩,則是八卦掌的感覺了。

孫門八卦拳--練法

八卦拳與道家功夫相表裡,取象於物,心在內,而理周於物,物在外,而理具於心,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奇正變化,運用不窮,而又剛柔相濟,虛實兼到,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須知內中起點,進退伸縮,變化諸法。凡全體之式,萬物之形,莫不由於數式數形而時習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貫通焉,則萬物之中目有所思,心有所感,皆能效法彼之性能,而爲我用矣。

轉掌爲高級動樁,內含最上乘內功氣功,爲道門無上奧秘。小成三年,以苦練轉掌爲主,體悟三十六歌訣。大成七年以精研四十八法訣爲主。初級以練身法爲主,中級以研究用法爲主,高級以煉神意內功爲主。高級階段還是要不停地走轉,但意念要求完全不同。初、中階段以練外爲主,在三十六歌訣、四十八法訣的指導下實踐、體悟怎樣走圈、如何應用。以內外三合練有形(功力、速度、技巧、手法、身法)爲主,是守規矩的階段。高級階段是練無形爲主,內外兼修,以意念變化爲主,是脫規矩的階段。分上盤,即天盤;下盤,即地盤,中盤,又名人盤。三盤之要道中盤也。上盤練凌空之術,下盤練遁甲之道。其理至深,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八卦掌之練法,處處需連貫,無勢不合靜動之理。一陰一陽,一動一靜,左右練法以及換式均系一樣。腳要平落,裡腳直邁,外腳內扣。初習者邁步距離要小要勻,以免身體有忽起忽落之弊。扣擺步要分清,不得擰步。身腰跨膝,各步需舒展而隨和。首練要慢,久之丹田氣足,自然而快。內功首重在氣,氣已調順,則身體百脈舒泰,手足輕靈。調氣之法,一言以蔽之,曰輕出緩入,呼吸以鼻,切記用口。初練上盤要轉大圈,純熟後在練中盤,年久再練下盤之功,秉之走穿擰翻,旋轉變化擰裹盤旋要有親近大地的味道。

兩樁(虎踞、龍盤)、兩步(趟泥、擺扣)是功力、整勁的動力來源。樁功有幾關一是體力關(40分鐘)。二是體會空氣阻力關,即肢體間的相互吸引排斥力。三是體會體內氣血流動關內部混圓。從樁功養氣學起,如“八卦無極樁”、“八卦聚氣樁”、“八大定勢樁”。通過一段時間的定功修煉,逐漸過渡到行樁,這即是修煉八卦掌的基本功法,同時也是高層功法。一般是三到六個月,很快就會使自己內力大增,元氣充盈,內五行之氣互補,體質發生變化。然後可習“柔球八法”和“八大定式掌法”。初步掌握八卦掌的運動規律及內勁變化規律,自然疏通脈絡。真正的作到內外相合,在運動之中步法、身法、手法、精、氣、神,不用之時混混元元不分內外,若用時,瞬間聚一點而激發,而無左歪右斜前俯後仰之病。然後步入“遊身掌”的高級階段,即是順其自然,意在若有若無之間,行如龍騰雲霧之間,內外無棱無角氣機圓滑,外形從規矩到無規矩之規矩,如能真正作到練時自己不知所練,別人觀之,具合拳道,八卦掌真意已得於身。可步入靜功、意念功的修煉階段。

八卦掌的入門功夫有兩樣,走轉和打坐。走轉的步驟,首先是擰身而不走(定勢),煉好周身,即頂,抱,掰,扣,坐,裹幾個要領,第二步是,直趟行步,第三步是走轉。八卦趟泥,磨膝磨脛,擰腰抱跨。還有鶴行步的煉法。第四部,負重走轉,有鐵衣,綁腿,泥手套,鐵鞋,鐵帽等煉法,但一定要在一年以上的走轉練習後,要求是,輕身快走,負重慢行,即負重時走得越慢越好,纔會出功夫。

要注視拳端,全神貫注,在走架和對練中不可把式子走滑,要覺着眼前真有對手。從用手法步法領拳,至手力腿力去掉,整體力就出。即力往身體回縮,內勁開始上身。練八卦是有換勁的階段,如沒明師指點,一生用手法步法領拳的花架子,功力長不出來。腰有力而靈活,才能身形靈活和發勁有力。腰部鬆、活、靈,腰變出虛實,虛實出產生勢變,方能達到以腰帶步,身隨步翻,掌隨身變,步隨掌轉,上下相連,周身一家。掌動身先動,身動腰先動,用腰帶動一切。若練至胯向前方不動,腰如磨盤轉向圓心運動自如,甚至超過圓心,雙手轉至身後還能轉圈,說明腰胯已徹底鬆開,腰力已練出來了。腰如軸立,一推就轉一轉便我順人背,達到手似輪行,走圈是有效的練腰方法之一。

首先要着重注意身形規範、手法變化和步法轉換,端正架勢,周身放鬆,不要急於發勁和技擊。第二步要做到動作沉穩,勁力綿、長、沉。勁要慢慢往裡找,做到勁不外露。第三步要做到勢勢相承,全身動作協調,勁力沉穩連貫,神、氣、意、力一氣貫通,做到四形俱備形如游龍,迴轉若猴,樁若虎踞,換式若鷹。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謂之外三合;靜中氣勢騰挪,動中心靜神寧,謂之內三合。手之門肩,腿之門胯,身之門腎。肩、胯、腎(命門)拳之根,肩不鬆氣不入手,胯不開氣不下足,命門不通氣不達頂。開門掌者鬆肩、開胯、通命門。習此拳時須感覺手、足欲離我身,而脊將其系之,此方謂小成。

在走轉時摩擦陰囊,如無過硬的內練功夫,必致慾火難耐,因而打坐調養尤爲重要。擰身走轉極易氣機上浮,所以調養內氣就必須和走轉結合起來。不要着急學掌勢,也不要盲目走轉,否則一事無成,這在以前要三年築基。現在的習武者,多不如從前有很多的機會實地操手,與人切磋,故而更應多多的練習基本功,以彌補實戰經驗不足的短處。想當初“煤馬”僅以單換掌打遍天下,不正是仰仗其橫心苦練出的基礎。單換掌後增以雙換一二年後慢慢再增添它掌。八卦門中輕功所利用的就是身體旋轉時,切割磁力線,從而使人產生一股自然向上的離心力。輕功非爲逃而練而是動步擊人之術,剎那越快紙成刀劍。

八卦練法處處需連貫,無勢不合靜動之理。先求一個形正,解決力的動力傳遞,形正必然氣順,周身上下一氣貫通,走轉其實已經在內在裡解決勁力的蓄髮了。內功來源於丹田內轉。八卦上乘靠走轉,走樁是練內功,練的是活氣,在變化走動中把氣調均勻纔是上乘,走轉是周身的配合及勁力的掌握。腳要平落,裹腳直邁,外腳內扣,初習邁步距離要小要勻,以免身體有忽起忽落之弊,扣擺步要分清,不得擰步,身腰胯膝需舒展而隨和。首練要慢。久之丹田氣足。自然而快。

一般人練八卦,都容易把八卦練賊了。其實八卦掌是雄赳赳的,關鍵要從“雙換掌”這一招裡練出來,因爲這一招容易體會出“勁力周全”四字。程廷華打八卦,勁力渾身鼓盪,感覺不到他在打,只感到他在動,大蟒蛇從頭到尾都蹭着勁,才能爬動得起來,這種威勢,怎是打一拳踹一腳所能比。“只動不打”是程派八卦的練功口訣,尚雲祥還有“練拳要學瞎子走路”的竅門,說瞎子走路身子前後都提着小心,從頭到腳都有反應,練拳是練全身敏感。明白了要勁力周全,功夫用雙換掌能練出來,用蛇形也能練出來。

定勢八掌鍛鍊行步、轉圈方式和方法,經過幾種掌勢的行步轉圈可修煉軀體的各部位的適應性、兩腿的支撐力和靈活性、腰身的柔韌性、協調相互的配合等,常規習練每勢一個方向走轉八圈、反向再走轉八圈爲好。每次最好八勢一氣練完,習練時可根據本人體質依上盤、中盤和下盤勢架運動,不可強求。定勢八掌圍圓走轉,掌勢不變,其步法裡腳直、外腳釦、曲腿趟泥、慢慢習練,全憑膝下兩小腿相交,是一種活樁步。每一掌架實是突出了某一方面的勁路的鍛鍊。如推磨掌主要是推領勁的鍛鍊,每一個掌架掌握好後,八個掌架又可相互自由銜接轉換,包含了人體高、中、低、前、後、左、右立體全方位的鍛鍊。共同的要求是上節走轉的掌勢不動,神光注於掌指,達到鎖心猿、拴意馬的目的。下節走轉時雞腿趟泥步,動轉不停。中節走轉時龍腰鬆沉,坐於胯、旋轉自如。上節靜而不動,逆80度,下節動而不停,中節鬆沉圓活,整體掌架,圍圓走轉,前後互反,上下相爭,逐節擰轉,節節貫通,圍圓走轉中自身又形成一立體螺旋形,其絕妙地濃縮了宇宙場之星體運行的規跡於一身。定勢八掌要根據季節不同,分開習練的。比如春季萬物復甦,天地之氣正清,萬物之氣正靈,主要習下按掌和上託掌,下接地氣,上接天氣,萬物之靈氣上下皆可收,對於內氣的培養很重要。變換方向時打式子,能練出八卦掌專門功夫,長時間單一走圈再穿插練式子、基礎八掌,練習八卦勁力,功夫上身快,套路、轉圈兩者配合訓練更能相輔相成。

指天掌應再內裹從耳側出,目仰視食指尖而不是看左前方,縮身踏腰而不是坐下臀,身掌要有鑽天之意,腿不可有死彎,要注意以頭領意,拔背暢胸。此式有抻筋拔骨之能。無論姿勢如何,只要符合八卦掌的基本要領就行,虛提的腳的腳尖是鉤着的,也就是腳掌與地面平行,兩膀一上一下盡力拉開,肘要微屈(不可爲了伸展兩臂而拉直),全身擰成一股勁象擰麻繩一樣。操手的時候的要領是縮身踏腰而不是坐下臀,手也不是那麼直的。

開馬對牆,腳蹬將力傳到胯,胯及脊椎底腰的部分做左右循環的左右切換來產生身勁,勁上傳到肩手運動要是肘不可外開做開合運動,將力量作用到牆壁,推所產生的結果,自己本身被反作用力量推開,而撐的合格定型上身標準達標表現是自己本身不失去平衡,又可以產生強大的撐寸攻擊力攻擊牆壁。

背對牆自然站立,單臂上舉,向後翻轉,指尖頂住牆面。以腰胯帶動身體翻轉,直到面向牆壁爲止。雙腳五指抓地,不可移動。如此反覆,雙手互換進行。翻轉時手指必須儘量頂住牆面,以腰胯發力。長練可彌補腰胯僵死之病,增長擰翻走轉的能力。這個動作鍛鍊腰胯的柔韌性和翻身時發力比較有好處。當腰翻到極處時,身體處於背勢,要用力頂住牆壁。

雙手各持一個30斤重的銅球轉掌。尤其練塌掌時,用內氣將銅球吸住,掌心向下能使銅球不落地。此爲以收練放、以吞寓吐的內家練法。八卦門石球,常規重30斤,兩個重0斤,傅振嵩所練石球每個重40斤兩個80斤,練時用指抓住石球,掌心要空,再走八八六十四個大圈。傅振嵩平時常倒立行走八卦圈,一走便是六十四個大圈。

龍行三掌,兩掌似爪,裡穿外掛;一身若龍,左旋右轉,三盤起伏,若隱若現,四方有跡,雲裡霧中。神至氣隨,掌法簡單,久練能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融匯,變幻無窮。

孫門八卦拳--用法

八卦是悟性拳,講究以少悟多,參透造化,須知內中起點,進退伸縮,變化諸法。客觀看待敵我,同時將敵我內形外勢、相對位置、周邊環境都算在內,以變應變。但又需具備形意攻堅、太極陷敵的能力,練就中和一氣,氣至中和,就能感應確切,因敵而應。神氣貫一,身手步法隨氣而旋轉,如繞一球周圓,目視球心,鼻孔呼吸細微,愈細愈長,其勁之運用須周身之勁均融活潑,有若無,實若虛,粘連不斷,此八卦變中之妙。客觀看待敵我,同時將敵我內形外勢、相對位置、周邊環境都算在內,以變應變。必先使手和臂的動作如車輪那樣圓,形成圈子一般,圓形轉動靈活,敏捷,又符合連環不斷的作用。轉換時急如閃電,步法輕靈,進退合宜,動靜歸根,雙掌上下翻飛,如蛟龍戲水,飄忽不定。後掌伏於前肘之下,行步旋轉,每一步踏出,方向全變,轉起圈來,如走風車一般,令對手無從捉摸,迅速旋轉,能一次面對多位敵人。接招換勢中即將對手來力改變方向,或又圓活地轉還給對手,練至渾身處處皆可轉,何處來力即刻又轉還給對手。

八卦掌的精髓不是讓你圍着敵人轉而是讓敵人圍着你轉,其中身法,步法,方位,都是很關鍵的,當你運用得當時敵人會有你總在他身後的感覺,並不是非要走旁門或刻意轉到敵人身後去,不是我要去,而是他要來,不是追着敵人打而是等着敵人來捱打。八卦掌是練斜用正,練功時擰腰轉掌,實戰時大體功架和三體式相似。八卦掌的核心是後發制人,從對方進攻的一側進步至對方身側或身後回擊對方,但此法不可專用。凡主動進攻必取最短距離,必須要有突然性。要想側後擊敵,必須要具備正面進逼或封閉的能力。

八卦總的要求出手不講先後,要求剛柔相濟不偏一面。在用法上可接手可不接手,掩己之中擊他之中爲首要,這要在基本身法上去求。八卦不提倡守中,而是以對手的中軸爲自己之中,在走的過程,隱藏自身的中軸,要求避正走斜,目的是爲了擊中對手的中軸。在每一式來說練時求形整、求內勁,用時含有打法、發法、拿法、擒法,須時時揣摸。而更應知招招相連、身形多變的妙處。八卦避正打斜,也應知避正打斜再打正的訣竅。招式若有內家手法配合,便如虎添翼,真正能以弱勝強。沒有學好內家手法,但有先天的條件,例如手粗體壯,配合半內家,半外家的手法,也是八卦掌。

八卦掌之力爲擰旋力,就是手擰可以打、拿,腿擰可以踢,身擰可以摔,整個動作就像地球的公轉和自轉一樣,地球繞太陽轉的同時也在自轉,八卦對敵時也是一樣的,敵人就像太陽一樣,所以用八卦搏鬥時,一定不要忘記了這一點,公轉和自轉要抓住一個轉動的東西是非常難的。無論曲線還是直線運動,無論橫勁還是直勁,無論斜面進擊還是正面進擊,無論翻轉還是盤旋,都要以腰爲主宰,用腰來帶動,形與力都不可散。轉動即可以化力也可以攻擊。抽擊和纏繞的動作很多,行步既輕靈又沉實,只走不打,而一旦使用即皮沾皮攻、守中用中、避正打斜、指上打下、指東擊西。練到高深處,手、肘、肩等全身各部位均能打人。身如巨蟒手如鋼鞭,丹田內轉氣行百孔。注重走中發力,但任何掌式的相互連接必須是基本掌式的弧形變化。並強調無論身體在任何一個角度都必須保持軀幹的中正,雙掌的弧線內外擰轉滾動全由身體高低反側的運動帶動而得,充分利用了關節爲動力樞紐的這一特點。掌式的變化和步法的運動均由四大關節雙肩雙胯的30度的旋轉而得。配合手臂的螺旋擰轉,保證勁力直達指梢,碰哪哪有的均整狀態。與人交手,身形掌式不動,只轉動步法即可將敵擊倒於掌下。八卦的打法含在八卦的走掌換勢之中,其勁力主要是在走轉中生成運用,其打法全在其身法的左旋右轉之中,人言程廷華先生動起來如大蟒一般,全身是力。

在打法上講究以斜取正,或以正取斜。用力上是剛柔相濟,運用的是變直的勁力。臨陣時,全憑潛意識發招,不用再講究什麼招式、用哪裡制敵。不過,平時練功還是要將全身力量集中於手掌之上,於一點上發出力量。初學使胸部無一絲緊張,氣順意專,斂神閉耳,逐步過渡致氣沉丹田。而後致身無不穩,心無緊張,行如靜水漂物、輕靈而不失沉穩。且該擰的擰緊,該鬆的鬆透。而後混身上下有電流一樣的東西川流不息、振動不已,仍然旋轉不停,繼續在輕靈中有沉穩、沉穩中有輕靈,若忽而用則一螺旋、一顫間從觸點送出,此觸點應是針意,針意者一紮即收也。

單換以推掌爲主,變化於無形,其餘掌式有形變化,雖其形像不同,其理則一。單換和雙換,是兩種手法,都是在搭手後,不同方位交換所搭的手,使對方被動。單換在換手後走到對方的外門,一隻手控制對方半邊身體,空出一隻手進攻,雙換使雙手都交換搭手,並在換手中得式得手進行進攻。雙換掌來源於心意的蛇行。青龍轉身時用身把對手領開,懂得用身勁,如果身上沒有掤勁,對方仍可順勢用肩靠。

先天掌徐徐輪舞以求養內氣,是以自己爲中心點,以靜待動,假想敵自不同八方攻擊自己,面南背北,兩足不動,只需左旋右轉擰身演練掌法,腳步前後左右八方自由移動。後天掌即轉掌講求實戰,以走爲本以動制靜,以敵爲中心點,通過單換掌左右轉掌,斯機出手攻擊對方,只有一個單換掌和踏掌,以走爲本以動制靜。定勢八掌主要是培元練氣,龍形掌主要是練身法,八面掌主要是對多人作戰的練習,老八掌是打人的動力定型,4式散手是技擊用的。單換掌聚力如炮膛,鍛練氣與力(內取象);雙換掌近身有橫豎,鍛鍊氣與技(外取象);蛇形掌如刀錐,伸縮之用(取其形式);扣掌中流在分截,平託之用(力貫十指);合掌上身掌法下按有炸勁,後按加翻身,講得是尖鑽,重直弧兼用,多爲陽陽;抱掌近身掌法上託兼雙叉跡近陽陰;回身掌翻身之用跡近陽陰;順勢掌甩手掌法遠身似穿針,跡近陰陰。

八掌都由單換起勢,單換收尾,八掌歸一以一化萬,是練擰與結構,拉張陰陽面肌羣,開發未曾使用潛力。每一掌練習熟透後,運用時要練到散得不能再散。起點爲穿掌、接則爲可拿法、可擒法、可摔法;遇顧則變順勢掌,回身掌回身而走,脫身換影走而又回,磨身掌接塌掌,又叫三盤落地、白蛇伏草。八卦擰肩吊臂雙手可得通背之力,如熊之劈掌可碎獅頭,是熊膀之秘。八卦之胸前掛印是在走轉中突然回身提膝,利用胯的催動把腳蹬出去,同時身體相應地後仰與前蹬踹之腿形成互爭,以維持一足支撐的平穩能力。獅子回頭看似打的手法其實打的腳法,腳一動手一抹則即仰跌。返身順勢掌擊後頸大椎穴。回身掌向體側一滑步,前手向外擼去,還有塌勁,胳膊撐起來,手掌是橫的。然後後手隨着點過去,手雖有前後,但兩臂要有合力,猶如弓弩,兩頭繃上勁,才能射出東西,鬆了哪頭都不靈。白蛇吐信左右參差化圓,並且出手可打上中下,拳掌皆可用,還是以打點爲主,練熟後出手就是要害。八卦立掌推山入海,爲豎勁之守,攻守都在一個勁勢內。單腳獨立轉旋風可以用很快的速度轉到對手的後面,這招不但可以攻,而且在不夠打的時候也可以走。

孫門八卦拳--八卦樁

定步樁功和八卦轉樁,是都必須練的。八卦的靈巧身法是走出來的,練出八卦所要的腰腿功夫。八卦定步樁功爲八卦轉樁打基礎,走轉的第一步是是定樁(身居中宮),其次是行步(步步中宮),再次垂手掌行樁(身向中宮),再次單換雙換(步履九宮),再次九宮行樁(飛九宮)。站樁時體認根節勁必須放鬆肩部,掖下含空。

八卦樁,靜則爲樁功,動則爲轉掌。開始學練先站樁,就是八卦掌的轉掌式,站住不動,左右換練,每天早晨一個多小時就是站樁,不教別的。晚上回到住處也還是練站樁。開始站樁,腰痠腿痛,心浮氣燥難以堅持。站樁是八卦掌的基礎和精髓,堅持下來會覺得身體特別舒服有勁,兩腳如植地生根,站着站着覺得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氣勢和萬夫不擋的勇氣,越站越愛站。等待對方發球前的那一刻的身體狀態,蓄而待發,肌肉的鬆緊狀態,不軟也不僵,富含撐裹勁又彈性十足,這種狀態就是站八卦樁所要具備的東西,就是要有蠢蠢欲動的意識,要有欲將對方撕碎的意識,這樣練一段時間啓動速度會非常快。轉掌走小步,下中盤,出掌如牛舌,走轉時立掌,用時直掌前穿。穿掌時前手先壓、後手再穿;練時穿掌在肘下穿,用時在小臂上面向前穿。理論上是順其自然,因情設式。

八卦樁是一根木柱,盤練一到四樁,再多則無必要,全練諸種功法,則三樁已足,諸樁的間距應各有差,才能充分鍛練出功力。可將八掌,一掌掌上樁習練。先單練校正動作,再在樁上試練,強固筋肉與內氣,養成全臂一掌,進而全身一掌之習慣。所有的八卦套路全在這個樹上進行,包括行拳,招式,內功,打法,身法,就在這棵樹上全盤進行。

孫門八卦拳--體勢要點

青龍探爪要點

意要靜、氣要平、頭要頂、舌要抵、項要橫、眼要隨、田要飽、肛要提、肩要沉、肘要墜、胸要含、腰要擰、胯要坐、膝要抱、臂要伸、腿要曲、腕要塌、指要乍、指對肘、肘掩心、足要繃、趾要摳、步要趟、行要穩、臀要斂、腰要塌、背要拔。

意要靜練功之前和練功當中應保持心情平靜,避免練功中走神。初練注意力難以集中,一旦意識到應馬上收攬心猿,日久自能收斂心神,進入定境。

氣要平鼻吸鼻呼,自然順暢,氣入丹田,勿忘勿助。胸腔不要緊張,腰腹放鬆。初練只保持扣齒閉口,呼吸順其自然。動作勿刻意努力、加速,造成氣息上涌。

頭要頂百會如繩系,收下齶,百會穴向上承真氣,如有一線輕輕懸吊頭頂中心;但此頂是意頂而非力頂,意念不要過重,以免頸項緊張,千萬不要用蠻力將頭往天上探。

舌要抵舌抵上齶,連通任督二脈,有抵的意思即可。

項要橫頭部左右擰轉即爲項橫,但並非單純的平移,而是以百會爲中心螺旋向上的擰轉。頸項豎直,使百會穴正對脊柱;以下頦回收來要求豎頸,使真氣能上下通暢。

眼要隨眼爲心之苗,專注於手的動作有助於神不外馳。開始走轉可能會感到暈眩,一週左右即可過關。如此練習會很容易察覺到自己動作哪裡不合不整。眼隨手的另一層意思是手即敵人的方向,自當關注。須注意的是眼隨手的意念不可太過,應放在整體的動作上。

田要飽保持平穩的腹式呼吸,使丹田充實,時時飽滿,小腹實沉,丹田氣足而涌,全身脈暢氣足而內勁自生。

肛要提尾椎內卷,勿翹臀,會陰與百會在一條垂線上。翹臀則有失中正,且腰腹無法放鬆,力無法上下傳輸而滯於腰。

肩要沉沉肩首先應鬆肩,切忌僵緊,肩僵則力至肩而止,無法達於梢節。勿使雙肩上聳或左右歪斜,以使雙臂之氣能暢入軀幹,亦可使發於丹田、根於足、聚於脊的內勁順利通過兩肩,暢達雙掌。人多聳肩而不自覺,先聳肩至最高,然後鬆肩下落,再稍向下用力即沉肩。

肘要墜手臂微曲,肘尖朝下,與沉肩配合爲發力和抻筋拔骨的重要一環,更有護肋之意。

胸要含過則窩胸,不及則挺胸,肩必有後拉之意,於發力有礙,且氣不能沉于丹田。不挺不窩自然即可。儘量使胸腔鬆空而使氣順不滯,胸部放鬆並且以意念放鬆輕微向內縮,讓感覺放鬆的胸部好像虛空無物一樣,以使脊柱聚力,反之氣行不順,勁力難以聚集。

腰要擰腰脊伸直,後腰部向後挺直,使脊柱拉直,則督脈暢通,同時丹田因腰直而不受壓,以利聚氣。擰腰一爲練腰,腰爲腎府;二爲八卦掌步走偏門,故斜身對敵;三是在整體的抻筋拔骨中由於擰腰的加入增大了幅度和強度,獲得普通拳式達不到的鍛鍊效果。

胯要坐鬆腰收臀,會陰與百會在一條垂線上,身體重心自然下沉,即爲坐胯。

膝要抱雙膝有內夾意識,互相聯繫,行步時兩膝相磨而過,有護襠之意,即抱膝掩襠。

臂要伸沉肩墜肘使腋下大筋拔長,肩關節在下沉基礎上要有向手掌方向的位移,鬆、送。

wWW ☢тt kдn ☢c○

腿要曲雙腿保持一定的彎曲度,這樣才能增長腿力和腰力。曲腿而行對膝蓋有壓力,故在練功前後應充分活動膝關節,不要貪功而使功架過低,傷及膝蓋,欲速不達。

腕要塌但不能塌腕太過,是爲折腕,掌與地面垂直即可。

指要乍手指要挺拔,自然乍開,勿僵勿懈。掌心要空,虎口撐開,食指上指,對應打來入虎口。此時配合含胸頭頂、沉肩墜肘、塌腕擰腰,纔算完成上肢的抻筋拔骨。

指對肘後手中指斜對前手肘下,相距一拳,增加雙臂筋絡對爭,似靈蛇一樣將身纏裹。

肘掩心後手肘窩斜對心窩,相距一拳左右。大臂與身體45度。過小則癟,大則掀肘。

足要繃行樁時踝部不要鬆懈,後腳通過重心的轉移拿起來,前伸時繃腳尖,使前腳掌先落地,而不是腳跟,纔會形成“趟泥步”。

趾要摳足下有鬆緊,離地時趾伸,落地時先試探,後抓緊地面,落地生根。

步要趟後足似從泥中拔足,高不過踝,越過前足時因角度變化而成繃足前趟。

行要穩初習宜緩步而行,重心過渡緩慢而清晰,如履薄冰,配合抱膝掩襠、屈膝坐胯、步趟趾摳等前述諸要,使全身神經充分興奮,達到八卦掌特有的鍛鍊效果。

臀要斂肛門上提勿翹臀,與直腰配合,同時兩髖內夾,以利包裹住小腹丹田之聚氣,勿使之從海底瀉漏。

腰要塌鬆鬆柔柔地沉塌,不可用蠻力沉塌,是利用塌腰落胯的動作,將整個身體的重力鬆沉至腳底涌泉穴,讓腰部上上的各個部位完全徹底放鬆。下塌腰又稱爲坐胯,坐胯是輕輕坐,不用力的坐,好像坐在椅子上,別人把椅子拿走,你卻不會跌倒這麼輕的坐。

背要拔以使脊柱從頸椎到尾椎伸拉成一條直線,一則氣脈通暢,二則有利直腰含胸。

掌形

撐即手指要頂撐,有各指節間盡力拉開之意;虎口用力撐圓,拇指與食指撐成八字,其餘各指間自然分開。虎口撐開,五指撐圓,食指略微上挑,就可勁貫指端。開始時會很累,堅持下去,就會感到手心發熱。後手食指挺勁,中指、無名指、小指微曲有扣含之意;掌心向前,不可腆,也微含,虎口撐開。掌心要凹陷,有掌心含空之意,大指根節略向掌心扣,小指與無名指微向掌心裹,從大指尖到大指根、掌心、小指、小指尖成一圓弧。腕根向下塌,掌背盡力向小臂靠攏,保持掌面垂直於地面,但不可用僵力,而要用柔力。肘尖向下鬆墜,手臂力撐之時,肘尖永不伸直,始終保持一定的彎曲,以使手臂氣脈保持通暢。手臂盡力向前伸展,以使肘尖內側正對心窩,但此伸是在鬆墜的基礎上,切勿用力伸直,而是用意拔筋之伸。另外,意想手臂下沿從指尖經指腹、掌根、肘尖至腋下的整個面都有向外鼓脹之勢。立掌伸臂時擰臂,使兩肘相合,以使所墜之肘尖正對地面,從而使勁力順涌至掌。雙臂要合肩合胸,具體到右肩合左肘、左肩合右肘、雙肘合胸。合者,盡力靠攏也。於手臂而言,使手上沿從指尖經指背、腕、肘彎至肩整個面都有向內抱攏之意,意念將手臂縮回,與伸成一對矛盾力。

孫門八卦拳--順逆和化

一、手足自然往前伸——順

手足順其自然往前伸,肩肘腕胯膝關節自然放鬆,使氣血暢通。伸絕不是用力的擊或打,左旋右轉中,身體、手足不可有絲毫別勁之處,而要練出舒服、自然、順的感覺。不是求絕對的快,而是要達到快慢有機的統一,以求練到內外三合、連環縱橫的程度。自始至終不使拙力、笨勁,日久四梢就會隨着意念的指揮而動。意境上要無限遠,手扣至天門,形體上要肩肘腕指節節抻開,意念送出時讓兩臂之奪力出來。此時兩臂筋脈必有一個往回拽的勁兒,不讓膀子出去,要想返回先天之和諧,就得通過練功把筋脈一點一點地全鬆開。

二、氣、力合—極力往回縮——逆

手足要出力,但力不但不外露,而且要極力往回縮。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形散亂便無形體。氣、力極力回縮可使身體協調一致,從雙肩雙胯往回縮,使氣、力合一縮到丹田,達到蓄神目的。注意調氣灌於丹田,然手足的自然伸展,看似鬆散,神和內勁就是在這種似鬆似散中逐漸練出來的。還可幫助於定心氣,心定則神凝,神凝則心安,心安則氣升。久之則達到筋順、骨速、勁連,氣之循環不斷。

三、氣、力要保持中正——和

運動中的呼吸不是急促和猛然的,而是氣似雲行,出入綿綿,若存若無,在自然呼吸中養成勻、細、深、長的習慣,達到周身之氣圓滿無虧。日久氣到用時可斂入脊骨,與力合到一處。拙力的存在會妨礙內力的產生,必須把拙力除淨,內力纔會逐漸產生,而氣、力中正便是除淨拙力的有效方法。必須掌握每一個動作用力的瞬間和不需要用力的分界,該用力的時候堅持縮力,保持力的不頂、不丟、不過。形體上體現舒適、自然,身形穩健。這個階段就是內勁內涵階段。但這時也最難堅持和最容易產生灰心喪氣情緒,會感到周身無力,與人較技往往伸手便被擊出。會認爲把功夫練丟了,練功方法不對,以至產生不願繼續練下去的思想情緒。這時千萬挺住,這是練功高層次的換勁階段,必須堅持練下去。

四、後天之氣、力歸於丹田——化

人的氣、力均屬後天,是濁氣、拙力,若使其轉化爲真氣、內力,就是將後天之濁氣、拙力合一縮到丹田,形成轉化。運動中的伸縮應該配合呼吸來進行,發拙力與呼氣的時候使氣、力合一,一起極力往丹田裡縮去。這個轉化過程時間較長,習者一定堅持長久地練下去。不要怕練得渾身無力,更不必擔心將多年的功夫練沒了。不通過化的過程,真氣就永遠化不上身,內力永遠練不出來。練功日久,對外來的侵襲,不但能用視覺來觀察,而且能用身的觸覺來體驗,因爲觸覺能觸到對方意念的真實性。不但與人較技時如此,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形成新的運動素質,形成新的條件反射。日久,身體氣、力化之似覺有若無,每逢靜中動時,身體移出而不知己之動,則不知有己,每與他人動手時,伸縮往來變化,閃展騰挪,如入無人之境,而身體氣力自覺無動,這是不知自己之動而靜,則不知有彼也。形成了掌無掌,意無意,形無形,象無象,無我無他的境界。

孫門八卦拳--走圈

轉圈將基本功和最高層功夫統一成極簡單、內涵又極豐富的練功方法,是八卦特有的勁力與身法相結合的方法。是在不斷的盤旋繞轉中,仍然能夠身體放鬆,腦子精神安靜舒適,然後再靜中求動達到專一而不亂。能產生一種旋渦讓習者能將其放大、混合、控制,自然能量透過自身與天地往來,這種擰轉的作用根據練者心意產生螺旋能波,同時這種能也可帶反過來帶動其形氣,在高級階段,此旋渦可同時飛騰於天及沉降於地,併產生威力驚人的殺傷破壞效果。旋轉是發揮力量最佳方法,不論堅如鋼鐵或柔弱如水,一經旋轉,即產生無窮威力,鋼鐵旋轉固然令人不敢逼近,空氣旋轉造成的旋風也威力無比,水旋轉產生的漩渦則更加恐怖。身體就象流動似地旋圓圈,在擋避的同時反擊。球狀或弧狀能承受更強的壓力,也可通過螺旋積極的轉換或偏轉能量,要精通這種技巧,應用意而不是用力來完成。

轉圈把“意、氣、力”三方面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在連貫圓活的肢體運動中達到外動內靜,意氣相隨的境地,氣沉而不浮,歸於丹田,久久加功,精神與肢體都可獲得最高的呼應。臨敵格鬥,一觸即發,其產生的強大內勁猛不可擋,有如電力,頃刻之間,可置敵於尋丈之外。因虛浮之氣己被練下去歇盡了心中火性,眼光即可漸漸明亮,心胸開朗,目透金光,眼可不瞬,此後只一動手,目即圓起,炯炯有神。

轉圈是架式使然,如果架式沒有擰轉的動力而勉強走圈,是未得要領。當深入八卦高層後,會發覺不得不轉,在於全身各部位的擰轉,當八卦拳的架勢出來之後,會帶動出一個行動力來,形成了前進的勢和擰轉的勢,實際上是勁在走。最初是身體產生勢,後來是整個勢在帶動身體,單換掌要掌握那個勢,身體要隨勢而走。八卦是求變的,要產生變,就要把自己的中心縮小,極端的擰轉,要把中心縮的越小越好,中心越小,變動就越快,可變的範圍就越大,氣勢一擺開,就好像一張網。轉掌不是走的,而是身形逼出來的,所有的招式都兼帶反彈力,身法步法全都是在別勁中進行,要將腰的柔韌性練習到象一條龍一樣,幾乎盤在樹上。八卦的進退是藉身形架構的輕微改變而改變架式的勢,比方塌腰向前,坐臀向後,加上擰轉就是迴旋,所以是身隨勢,步隨身。不是用腿去邁,而是用整個身形催動腿走出。

走圈最好轉樹,正是通過以樹爲圓心的不斷走轉,才練就出腰如軸立的橫勁。轉樹功法的根本目的是練腿和腰,腰如軸立不是孤立的,其基礎還在腿,而且是運動着的腿,走起來要穩如坐轎,才能發揮腰部擰轉的勁力,才能將這股螺旋勁上達掌臂,所以走是根本的根本。練走圈並不是一上來就要轉樹,先學會步法並標準化,然後走直趟並垂臂,等腿上有勁了穩定了自然了再走圈,這時先走大圈,腳微微內扣,慢慢的再收縮,等腿完全變穩,如坐轎了,然後才擰腰轉樹,走八式。

初走圈以穩順入手,入手即求輕靈則會流於輕浮而根基不穩,氣血上浮,從而犯三害之弊。穩就是定架子的要求,一步一趨找四德的要求,按照九要去逐個對照,再逐漸理解八能。順就是首不犯三害,手足順其自然而出,注意頭頂塌腰、肩與胯之氣力縮勁、腳之踏勁、腳後跟之扭勁、穀道之上提則初步可。抽胯爲了上下相通相合,同時小腹微提而腹內儘量鬆空。移左步抽住左胯根,右步抽住右胯根。不僅虛步能進退,實步也要能起落進退。首先身架要合規矩。手與腳的勁力從腰而來,腰圓活力就發放出來了。若要腰活,就須塌腰坐胯。若要塌腰坐胯,就須沉肩墜肘、順項溜臀。若溜臀,就須吸胯裹襠。若裹襠,就須曲膝。若曲膝,就須舒趾而重心達足。只有節節協調貫通,力才能通達四肢。腰要向下沉坐於胯。兩腋襠胯周身處處呈現一圓球狀,既圓活又有撐力。兩肩、兩肘、兩腎、兩胯要向內裹。兩膝要相抱,兩肩兩胯要向內扣。四墜即肩要往腰上沉墜,腰要往胯上沉墜,胯要往膝上沉墜,膝要往足上沉墜。要求兩足要平起平落,不揭蹄、不亮掌,有趟泥行走之意。裹襠、兩足內側脛骨要相磨。要求做到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心與氣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天地人三合(頭要融天,腳要融地,胸要融空)。上身要向圓心轉,兩肩連線與徑向成30度或45度。出腳要平,不要擡腳尖,不要壓腳尖,出腳要鬆。腿上用勁,憑身勢帶動,腳腕不要用勁,出腳要圓,不要直出,要有一定的弧度,以樹(樁)爲中心的圓。身要正,不要往裡偏。身要輕靈,不要有起伏。邁步在胯動,要胯換胯,不要腿換腿。光是腿換腿,容易兩腿叫勁,不能順勁。足平出地面,但是不要推着地。轉圈不是趟泥。胯以上姿勢保持不變,步伐大小按個人小腿長短定,走轉之時兩腳基本與地面平行。腰要塌住,胯與大腿有夾角。下坐,氣下沉。放胯時,利用身體的慣性,把胯扔出去就行。前腳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在走的過程中是鬆的,碰到東西纔會緊。就靠慣性往前一送就行了,而不是邁出去的,是靠腰腿勁把它送出去的。不要光轉身,要掉胯轉胯。走時要把身子扭過來,向着圓心。腰以上部分扭,胯以下還保持向前的方向。一能拉抻各大肌肉羣,二把身體絞起來,便於發出螺旋力。

轉圈有快慢之分,快轉鍛鍊身法、步法、眼法、久轉之使腳底下有活兒,身法非常靈活。練的是腿腳身法。慢練也叫細練,功效是出內功,練的是內氣,着重練氣,逐步體會陰陽虛實的轉換(胯),應該越慢越不嫌慢,配合呼吸,應比打太極還慢,始終是用一隻腳在支撐體重,找橫勁,要用丹田領着走。所有動力都由腳底發動,因此每移一步,都是實腳,兩腿單輕單重,身體又極度放鬆,加上落跨的旋轉,兩腿變成打氣機,氣的產生非常快。轉圈核心是身轉步走的擰旋度要達到要領要求,身步合一地擰旋到位。身架自轉擰旋度要達到要求。走圈過程中不能休息中斷,如換式也應如太極般一手接一手其勢連綿不斷,一氣練下去,不可中斷。斷則散。每次練習的時候保證一百圈的運動量或者確保半小時,這樣就比較容易有氣沉丹田的充實感,而且全身的勁、氣流動也會讓人感到運動後的舒暢,雙手會感到充滿勁力,似乎手掌都變得厚實有力。

行步如趟泥,全身不滯不散,不遲不斷,腰似車軸,氣如行雲。換式如高山流水,連綿不斷;兩腳要虛實分明,左右互移。抽身換形,翻若驚鴻;隨機應變,奧妙無窮。初練時先走大圈,上身擰轉不要過大,否則腰不活,硬往裡擰,走轉不穩,心火上升,內氣不調,五臟受損。初練時走轉要慢,由慢到快,可早練慢,晚練快,不可操之過急。要想功力增長快,慢練是最好的途徑,在功力訓練一定時間以後,還要同時練習身法,快練主要以步法配合身法,以身法找步法,以步法身法帶動掌法變化。呼吸任其自然,氣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鬆沉的意境,日久氣沉涌泉,乃至地心。待丹田氣足,催動全身,則走轉日快一日,時快一時。初練時走的圈要大一些,會走大圈的人也會走小圈,一般以尋常人走路的步距2步一圈爲宜。有功夫後,可以走大圈也可以走小圈。大圈練習力氣,小圈練習功夫,初練圈要不大不小,方便找勁,入門後圈要小方便長勁,再練又要大,圈越大就越近似直線,同時這全身擰成一股繩的感覺似乎也越難找,功深入骨後,即便在日常生活中隨便怎麼走都有擰的感覺。

孫門八卦拳--飛九宮

用竿九根布之四正四根,四隅四根,當中一根。竿不拘粗細。初練地方要寬大,竿相離要遠,大約或一丈之方形,或一丈有餘,或兩丈,不拘尺寸,練之已熟,漸漸而縮小,縮至兩竿相離之遠近,僅能容身穿行往來,形如流水,旋轉自如,而不礙所立之竿。走練之時,舌頂上齶。會拳術者,按自己所會之法則運用可也。無論如何運動,左旋右轉,兩手身體不能動着所立之竿爲要。此不只運動身體已也,而劍術之法,亦含藏於其中矣。竿之高矮總要比人略高。可以九個泥塾,或木塾,將竿插在內,可移動練。用時可分佈九宮,不練時可收在一處。若地基方便,不動亦可;若實在無有竿之時,磚石分佈九宮亦可;若無磚石,畫九個小圈走之亦無不可。總是有竿練之爲最妙,此法走練,起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七之路,反之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喻八卦。當中一根,又共比喻九個門。要練純熟,無論何門,亦可以起點,要之歸原,不能離開中門,即中五宮也。走練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一人敵九,左右旋轉,曲伸往來,飛躍變化,閃展騰挪,其中之法則,按着規矩;其中妙用,亦得要自己悟會耳。人以所善諸藝往來穿梭數月,步法由拙漸活。

盤根功旋轉飛騰勁不斷。定樁是在不動之式中養真氣、固底盤、定格式,而行樁則是在進退變幻之中練內氣、固底盤,是基本功的高級階段。練之日久,在走架與技擊中,雖進退迅速輕便而不失其沉着穩健,內氣不散;着法變換敏捷而常能內勁吞吐自如,力貫四梢。具體練法是所走之圈直徑僅爲一米;步則是一擺一扣,腳根先着地,然後全腳掌着地;走雙線,且身法較低。將氣歸於丹田,口虛含,舌抵上齶,以鼻中呼吸,細緩深長而均勻,全不用意,純任自然,以神懾心,意靜神安。行走時則步履與呼吸相隨,無論快慢,一般地一息七步爲宜,練之日久,或走或跑或與人較勇,皆可以保持中氣平和而不喘息。

道本自然一氣遊,空空靜靜最難求,得來萬法皆無用,身形應當似水流。

孫門八卦拳--足形

十趾用力抓地,但不是將腳趾卷屈而抓,而是抓而不屈,是爲增加附着力而抓,而非抓拿之抓。抓地牢是指小腿、腳背、腳底、和腳指都完全放鬆不用力,而把重心完全落在涌泉穴上,以保持身體平衡腳部牢固,沒有絲毫傾動。把腳指用力扣地,只會造成腳部僵硬,對維持身體的平衡以及步法的變動反而不利。腳向前邁步落地時要探落,以前腳掌先落地,點探落實後,胯部前送,使腳掌向前搓地落實。每一步皆如此,如地下有陷坑狀,須探出踏實方能落腳。雙腳邁進時須摩足擦踵,每一上步,都須使雙腳之內弓及踝部內側相摩擦,以保證雙腿整而不散,並使雙腳內緣都在圓弧之切線上。腳離地時要力勾,使腳離地後不向後翻蹄亮掌,以保證腳掌能平起平落。雙膝內扣,使兩膝始終保持內合之勢,每一動步,須使兩膝相擦而行。兩胯向內扣合,亦即兩大腿向內扣合,使兩腿有內夾之勢,從而使勁整而不散,合而不亂。保持雙膝始終處於彎屈狀態,初練時可微屈,隨着功夫日深而蹲之亦低。

八卦掌內氣運行要明九節,透四梢。九節臂之三節爲腕、肘、膝,腿之三節爲胯、膝、足,體之三節爲頭、軀、腿。具體到練和用則要求頭頂項豎、腰如立軸、屈膝隨胯(身之三節),鬆肩、墜肘、坐腕(臂之三節),合胯、提膝、旋踝(腿之三節)。所謂氣通分三節,是在意念上對三節之處要着意,比如鬆肩氣到肘,鬆肘氣到手。

孫門八卦拳--單換掌

八卦奧密在轉掌(單換掌),一式通,百式通,千變萬化在心中。不必將八掌練全,只將單換掌習熟,則變換之理油然而生。只在單換掌或轉掌上下功夫足矣,開始時一定要把要求吃透,每一個字都要琢磨,有一處做不到就白練了,且氣易上浮,應平心靜氣,放慢速度一招一式的練。八卦是慢功,走三五年的單換掌,而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的要求都要做到,自然會有內勁產生,身體會有整勁的感覺,再練其它套路會很容易。單換掌形簡意深,實戰性強,八卦功夫盡在其中。基本功在單換掌中,其它七掌多是變化而已,只要步法、單換掌對,八卦掌就已經掌握了一半以上,以後多練增加功力,否則掌握的掌法再多,可能也只是空有其形,所以要多練走轉和單換掌。八卦全部變法都以單、雙換掌爲本。各派不同的單換掌本質東西對了,外形很隨意,所以單換掌的用法就很多。單雙順爲基本掌法,式子簡單,但身法難練,練好單雙順就得到八卦真諦。

單換掌從動作外形看,兩掌掌心一向裡一向外,兩腳一擺一扣,從外表看它是一個面對圓心、左臂屈肘外旋向右則掩肘,於頭右側上方,右掌於左肘外側下方,兩手指向上,兩腳對弧線的推掌動作;要求周身上下完整不懈,頭頂氣沉、沉肩墜肘、兩臂圓撐、空胸拔背、肩肘鬆垂、收臀裹胯、兩膝相抱、腳趾扣地,無一處不在頂勁,無一處不在用力。一掌前伸,一掌護後下方,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裹胯合膝、虎口圓撐、五指微扣,雙手感覺是在抓抱籃球一般,勁力達到五指,既是外頂內按。通過“舌抵齒扣、提肛溜臀,氣沉丹田”的心法,結合裡直外扣、平起平落的趟泥步,加上合膝、擰腰、裹胯的方法練習。只要架正、氣通、意合就可以加強掌力和產生螺旋力,積累在走轉換式之中逐漸打通全身筋脈,平衡陰陽,也具備了擊技的基礎。換勢的時候是穿掌,腰轉掌穿,易做成類雲手的開掌而不是穿。

初習單換掌,掌對前方;繼續努力,掌對圓心;繼續苦練,掌過圓心,胸對圓心,此時雖有了一定功夫,但身架仍沒有擰旋到位,沒有越過這一層面,功夫不能產生根本性突破。在此基礎上,至胸腰過圓心、頭扭向裡圈肩的肩窩處,下額放在肩井穴,後掌的掌指在前掌的肘尖下,後掌的肘尖下對肚臍,前掌下對後腳跟,也就是前掌的掌根與後腳的腳根在一條垂直線上。這樣纔是身架擰旋到位。如此身架,走轉自如,似行雲流水,運掌轉換,突變灑脫,說明四肢、腰胯及周身骨節已解開貫通,力自然達四梢,周身勁力必飽滿無疑。遵照下順上逆中圓的身架而練至渾身擰成一股繩,從而所獲得的整勁,也叫渾元勁、螺旋勁。

走八卦單換掌可用劈拳的架子,一手前撲一手後兜,將這個架子維持住,兩手不要再動。在圈子上的內腳直走,外腳內拐,這樣就走成了圓圈。劈拳一手前撲一手後兜時,隱含着向左右的撐起之力,既然走了圈,就要將這隱含的勁撐圓了。走八卦練的是渾身的完整,手勢不動,要以身動手。內腳直走,身子前進,架子就有了向前撲的勁,外腳內拐,身子側轉,手臂就有了向外擼的勁。一撲一擼地走圈,勁力就鼓盪上了。練單換掌看似兩手不動,其實勁力在不斷地翻騰,一比武就有了招。走圈就是蹬身子,雞翹腳般隨時能獨立,但不能露了形,要看似腳不離地的走。

前掌虛實牛舌樣,轉掌時一手在前,鬆肩、墜肘、舒指、坐腕,五指上豎回裹,虎口撐圓,掌根向前頂,其外形酷似耕牛口中伸出上舔的舌頭,虛是五指,實是掌根,其勁力也和牛舌一樣,舌根處是硬的,舌體是柔軟的。另一隻手藏於前肘下,隨時出擊,後手變前手,出手不見手,暗藏殺機,使敵難防。左手推右手拉時用單換掌就能換成右手推左手拉。

單換掌裡面包含了八卦掌的主要的勁法,如雙手爭勁,身體擰勁,雙肘和雙腿的裹,掌根的翻塌等等。單換掌勢包含了八卦之勁,拳架工整,勁技完整,內含推、託、帶、領、搬、扣、劈、進八法。知開合、了收放、明吞吐、曉翻轉,八卦真理了悟大半,與順勢掌同參事半功倍。對於八卦掌之十六字勁法都會有所體會,八卦走轉身形之基礎;陰陽、虛實、剛柔、動靜之變化;包含了八卦掌的基本打法。練好後八卦掌的基本要求及勁法可以說基本掌握。雖然其它七掌各有特點,但是總的原則、勁法是不會改變的,單換掌不能作爲一個套路訓練,手、眼、身、法、步;精、氣、意、力、神缺一不可。再訓練時注重伸縮、周身鼓盪,丹田擠壓、身體開合,轉換時要求擰、纏、包、裹等方面。

單換掌的用法,應加上暗腿的要求,起步擺,跟步扣,擺到位置,扣到地方,方能打的脆;以斜取正是八卦掌的特長,馬上能形成以兩手對一手,兩腳對一腳的優勢局面。應注意暗腿的使用,不要讓對方起腿膝。單換掌不在乎是否真的力大或快,只要讓你的對手覺得你快和力大就行,也許你並不快和力大,這纔是真正修煉出來的力大和快,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巧。第一個接手主要是分內門及外門,如我右手接對方右手爲內門接手法,反之我右手接對方左手爲外門接手法,無論內門及外門接手,目標都是穿開正面,在左右兩門擊打,步法會在穿掌時自動走位,一接一穿一打是手法打人,或一接一穿拔對方根是鑚翻勁打人,又或一接而拔對方根是胯步打人。第二手可穿可上架可欄亦可捋。第三上打下可用拳用掌。

傅式八卦最大區別是換掌不同,左式轉圈換掌時,扣左足擺右足,右轉身換掌。別派是扣右足擺左足,然後程派是撐左掌,下接一個葉底藏花,換掌。尹派是僕步下插掌,下接一個弓步撩掌,虛步穿掌,換掌。二是走轉擰翻,傅式講究磨轉臍不轉,要求換式三步、五步擰轉,這樣就便於背後擊敵。

|物種| 精靈(一)(上)煎茶道|物種| 精靈(二)(下)太極拳雷法概要Sa80a2c型卡賓槍朵拉大炮三大讚誦郭敬明導引乾隆養心劍游龍劍陰陽師常見妖精語姓名及含義戰斧式巡航導彈山海經(東 南 西 北 中)2梅花槍龍虎山太極拳人體要害與薄弱部位|物種| 吸血鬼(二)(上)德國毛瑟HSc7.65毫米口徑手槍HY473坦克運輸牽引車小蝸牛怪學古箏必須掌握的音域與定弦上清芙蓉冠龍息乾隆養心劍唐,宋,元,清女服大集粹!四大天師快單刀中國拳術套路名列冬蟲夏草秦始皇陵出土石鎧甲石材產地確定占星-黃道十二星座保時捷caymanS古箏中顫音和揉弦的區別秦二世墓練琴十記步非煙游龍劍雷斯林閃電鼠|物種| 精靈(一)(下)魔精禮儀項羽的叔父:項梁小說技法十一章騎兵德國毛瑟HSc7.65毫米口徑手槍還丹拳中古十大名劍達摩易筋經(轉)傑克-萬斯曲棍球競賽規則89式自行反坦克炮保時捷caymanS瘋魔棍禮拜章邯關於忍者的較完備的資料(一)西方妖怪大百科(一)從秦式玉器看秦文化的特質(二)古箏中顫音和揉弦的區別刀術《列子》黃帝第二m92[資料] 峨眉武術抱朴子內篇(下)什麼樣的人可以學習古箏咒術教你演奏古箏獨奏曲戰颱風生日豐田FT-HSHybridSports客家古箏曲《蕉窗夜雨》抱朴子內篇(下2)演奏樂曲時如何做到神形兼備八大神咒天象描寫篇 星辰螳螂拳長城千萬裡半獸人上帝永恆的召喚—中世紀音樂介紹淨明道藍龍梅莉凱勾尾蠍陵墓內果真有飛雁嗎?衛星與背景秦與秦軍的誕生八極拳簡介清源山翻把槍演奏樂曲時如何做到神形兼備什麼樣的人可以學習古箏梁羽生黯法塔魂之座Farboud
|物種| 精靈(一)(上)煎茶道|物種| 精靈(二)(下)太極拳雷法概要Sa80a2c型卡賓槍朵拉大炮三大讚誦郭敬明導引乾隆養心劍游龍劍陰陽師常見妖精語姓名及含義戰斧式巡航導彈山海經(東 南 西 北 中)2梅花槍龍虎山太極拳人體要害與薄弱部位|物種| 吸血鬼(二)(上)德國毛瑟HSc7.65毫米口徑手槍HY473坦克運輸牽引車小蝸牛怪學古箏必須掌握的音域與定弦上清芙蓉冠龍息乾隆養心劍唐,宋,元,清女服大集粹!四大天師快單刀中國拳術套路名列冬蟲夏草秦始皇陵出土石鎧甲石材產地確定占星-黃道十二星座保時捷caymanS古箏中顫音和揉弦的區別秦二世墓練琴十記步非煙游龍劍雷斯林閃電鼠|物種| 精靈(一)(下)魔精禮儀項羽的叔父:項梁小說技法十一章騎兵德國毛瑟HSc7.65毫米口徑手槍還丹拳中古十大名劍達摩易筋經(轉)傑克-萬斯曲棍球競賽規則89式自行反坦克炮保時捷caymanS瘋魔棍禮拜章邯關於忍者的較完備的資料(一)西方妖怪大百科(一)從秦式玉器看秦文化的特質(二)古箏中顫音和揉弦的區別刀術《列子》黃帝第二m92[資料] 峨眉武術抱朴子內篇(下)什麼樣的人可以學習古箏咒術教你演奏古箏獨奏曲戰颱風生日豐田FT-HSHybridSports客家古箏曲《蕉窗夜雨》抱朴子內篇(下2)演奏樂曲時如何做到神形兼備八大神咒天象描寫篇 星辰螳螂拳長城千萬裡半獸人上帝永恆的召喚—中世紀音樂介紹淨明道藍龍梅莉凱勾尾蠍陵墓內果真有飛雁嗎?衛星與背景秦與秦軍的誕生八極拳簡介清源山翻把槍演奏樂曲時如何做到神形兼備什麼樣的人可以學習古箏梁羽生黯法塔魂之座Farb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