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茶道

中國茶道在宋明時期又出現了除煎茶道之外的點茶道。

宋明時期——點茶道

點茶法約始於唐末,從五代到北宋,越來越盛行。十一世紀中葉,蔡襄著《茶錄》二篇,上篇論茶,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候湯、點茶,下篇論茶器、茶焙、茶籠、砧椎、茶鈐、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同時又是文學家、茶葉專家、荔枝專家、其《茶錄》奠定了點茶茶藝的基礎。

十二世紀初,宋徽宗趙佶著《大觀茶論》二十篇,包括地產、天時、採擇、蒸壓、製造、鑑辨、白茶、羅碾、盞、杓、水、點、味、香、色、藏焙、品名、包焙等。趙佶是傑出的藝術家,書畫、詩文皆佳,且精於茶道。點茶道蘊釀於唐末五代,至北宋後期而成熟。

(一)點茶道茶藝

點茶道茶藝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

備器

《茶錄》、《茶論》、《茶譜》等書對點茶用器都有記錄。宋元之際的審安老人作《茶具圖贊》,對點茶道主要的十二件茶器列出名、字、號,並附圖及贊。歸納起來點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爐、湯瓶、砧椎、茶鈐、茶碾、茶磨、茶羅、茶匙、茶筅、茶盞等。

2.選水

宋人選水承繼唐人觀點,以山不上、江水中、井水下。但《大觀茶論》“水”篇卻認爲“水以清輕甘潔爲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爲難得。古人品水,雖日中泠、惠山爲上,然人相去之遠近,似不常得,但當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爲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汗,雖輕甘無取。”宋徽宗主張水以清輕甘活好,以山水、井水爲用,反對用江河水。

3.取火

宋人取火基本同於唐人。

4.候湯

蔡襄《茶錄》“候湯”條載“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湯最難。”蔡襄認爲蟹眼湯已是過熟,且煮水用湯瓶,氣泡難辨,故候湯最難。趙佶《大觀茶論》“水”條記“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繹進躍爲度,過老則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頃刻而後用。”趙佶認爲水燒至魚目蟹眼連繹進躍比較合適,而蔡襄則認爲燒至蟹眼時水已過熟。湯的老嫩視茶而論,茶嫩則以蔡說爲是,茶老則以趙說爲是。

5.習茶

點茶道習茶程序主要有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點茶(調膏、擊拂)、品茶等。

蔡襄、趙佶、朱權、錢椿年、顧元慶、屠隆、張謙德而外,丁謂、范仲淹、梅堯臣、歐陽修、林通、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點茶藝都有所貢獻。蘇軾的《葉嘉傳》,明寫人,暗寫茶,文中暗含點茶法。

(二)茶禮

朱權《茶譜》載“童子捧獻於前,主起舉甌奉客曰‘爲君以瀉清臆。’客起接,舉甌日‘非此不足以破孤悶。’乃復坐。飲畢,童子接甌而退。話久情長,禮陳再三。”朱權點茶道注重主、客間的端、接、飲、敘禮儀,且禮陳再三,頗爲嚴肅。

(三)茶境

點茶道對飲茶環境的選擇與煎茶道相同,大致要求自然、幽靜、清靜。蘇軾詩有“一甌林下記相逢”,陸游詩有“自挈風爐竹下來”,“旋置風爐清樾下。”朱權《茶譜》則記“或會於泉石之間,或處於松竹之下,或對皓月清風www.Qingfo.Cc,或坐明窗靜牖(yǒu)。”

(四)修道

《大觀茶論》載“至若茶之有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淡閒潔、韻高致靜,則百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之。”“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這說明,宋代的人認爲茶可以祛襟滌滯、致清導和、沖淡閒潔、韻高致靜,所以“士庶率以薰陶德化”。

審安老人作《茶具圖贊》列“茶具十二先生姓名字號”,附圖及讚語。以朝廷職官命名茶縣,賦予了茶具的文化內涵,而讚語更反映出儒、道兩家待人接物、爲人處世之理。木侍制《砧椎》贊有“上應列宿,萬民以濟,稟性剛直。”金法槽(茶碾)贊有“柔亦不茹,剛亦不吐,圓機運用,一皆有法。”石轉運(茶磨)贊有“抱堅質,懷直心。啖嚅英華,周行不怠。”胡員外(茶瓢)贊有“周旋中規而不逾其問,動靜有常而性苦其卓。”羅樞密(羅合)贊有“凡事不密則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揚之。”宗從事(茶帚)贊有“孔門子弟,當灑掃應付。”陶寶文(茶盞)贊有“虛已待物,不飾外貌。”湯提點(湯瓶)贊有“養浩然之氣,發沸騰之聲,以執中之能,輔成湯之德。”竺副帥(茶筅)贊有“子之清節,獨以身試,非臨難不顧者疇見多。”

朱權《茶譜》序日“予嘗舉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謂與天語以擴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內煉之功。得非遊心於茶竈,又將有裨於修養之道矣,其惟清哉!”又日“茶之爲物,可以助詩興而云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萬象驚寒。……乃與客清談款話,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盧仝吃七碗,老蘇不禁三碗,予以一甌,足可通仙靈矣。”活火烹清泉,以副內煉之功。助詩興,倍清淡。探虛玄大道,參天地造化,清心出塵,一甌通仙。

趙佶、朱權貴爲帝王,親撰茶書,倡導茶道。宋明茶人進一步完善了唐代茶人的飲茶修道思想,賦予了茶清、和、淡、潔、韻、靜的品性。

綜上所述,點茶道蘊釀於唐末五代,至十一世紀中葉北宋時期發展成熟。點茶道鼎盛於北宋後期至明朝前期,衰落於明朝後期,歷時約六百年。

中國歷史上的秦軍(中)中醫護理槍扎一線天象描寫篇 雲東西廠與錦衣衛 (簡介)八大神咒古箏右手手指的撥絃方法小日本的四把名刀真菌太子扶蘇:儒與法的纏綿論勁龍息達摩易筋經(轉)青羊宮上帝永恆的召喚—中世紀音樂介紹排球和沙灘排球精靈翠虛篇(全)房中術釋義咒語關於忍者的較完備的資料(二)小說創作技巧-(人)054級護衛艦對少兒學習古箏的幾點心理分析勾踐劍的千古不鏽之謎m92吟遊詩人和他們的樂器90B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地趟雙刀89式自行反坦克炮排球和沙灘排球中國歷史上的秦軍(下)古武器季節描寫篇 夏茅山宗對少兒學習古箏的幾點心理分析十、接近戰兵器對彈奏技能的啓示阿斯特拉a—80式9mm雙動手槍秦朝武士青羊宮生活用語德國毛瑟HSc7.65毫米口徑手槍兵馬俑因何酷似今人?|物種| 吸血鬼(一)(上)古箏教學及演奏中應把握六個度郭敬明雷神公司行氣南拳64式120毫米迫擊炮古箏的右手組合指法-搖類指法六 合 拳上古十大神器(中國)太極十三槍中醫五行穿雲劍阿曼納塔(amaunator)藍龍中世紀歐洲造船和航海技術VanquishS最終版楊式太極劍六十八式法拉利599GTBFiorano秦的總體戰秦與秦軍的誕生中國古代官職(簡介:秦至明)天象描寫篇 太陽空手道戰鬥-騎士內家拳新古箏常見問題的處理天象描寫篇 霧早期道教所信仰的神.仙.鬼九大陣營簡述秦的總體戰古箏的雙手配合撥絃指法精靈齊雲山蕭何忍者武當龍門槍陰把槍七路李氏太極劍蝶戀花劍古箏入門教程五虎刀古代風俗禮儀節日達摩易筋經(轉)魔幻進階職業和相關能力及技能太平經(19—20)所羅門七十二魔王中國古代刀劍藝術道門五術(介紹)乒乓球基本規則耳聾術鍾呂傳道集(上)三清山九環八十一式四大茶道
中國歷史上的秦軍(中)中醫護理槍扎一線天象描寫篇 雲東西廠與錦衣衛 (簡介)八大神咒古箏右手手指的撥絃方法小日本的四把名刀真菌太子扶蘇:儒與法的纏綿論勁龍息達摩易筋經(轉)青羊宮上帝永恆的召喚—中世紀音樂介紹排球和沙灘排球精靈翠虛篇(全)房中術釋義咒語關於忍者的較完備的資料(二)小說創作技巧-(人)054級護衛艦對少兒學習古箏的幾點心理分析勾踐劍的千古不鏽之謎m92吟遊詩人和他們的樂器90B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地趟雙刀89式自行反坦克炮排球和沙灘排球中國歷史上的秦軍(下)古武器季節描寫篇 夏茅山宗對少兒學習古箏的幾點心理分析十、接近戰兵器對彈奏技能的啓示阿斯特拉a—80式9mm雙動手槍秦朝武士青羊宮生活用語德國毛瑟HSc7.65毫米口徑手槍兵馬俑因何酷似今人?|物種| 吸血鬼(一)(上)古箏教學及演奏中應把握六個度郭敬明雷神公司行氣南拳64式120毫米迫擊炮古箏的右手組合指法-搖類指法六 合 拳上古十大神器(中國)太極十三槍中醫五行穿雲劍阿曼納塔(amaunator)藍龍中世紀歐洲造船和航海技術VanquishS最終版楊式太極劍六十八式法拉利599GTBFiorano秦的總體戰秦與秦軍的誕生中國古代官職(簡介:秦至明)天象描寫篇 太陽空手道戰鬥-騎士內家拳新古箏常見問題的處理天象描寫篇 霧早期道教所信仰的神.仙.鬼九大陣營簡述秦的總體戰古箏的雙手配合撥絃指法精靈齊雲山蕭何忍者武當龍門槍陰把槍七路李氏太極劍蝶戀花劍古箏入門教程五虎刀古代風俗禮儀節日達摩易筋經(轉)魔幻進階職業和相關能力及技能太平經(19—20)所羅門七十二魔王中國古代刀劍藝術道門五術(介紹)乒乓球基本規則耳聾術鍾呂傳道集(上)三清山九環八十一式四大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