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因爲軍情緊急,吳晨第二天便隨黃忠一起來到軍營,只是衆人對於吳晨並不認可,要不是黃忠採取“以退爲進”將吳晨引出,吳晨還真不知道自己怎麼登場。而吳晨在瞭解了雙方的情況之後,便由黃忠說出了吳晨之前的想法,衆人無不稱讚,只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卻只能告知劉磐,於是劉磐遣散衆人得知這計謀的關鍵,對於吳晨更是心悅誠服。
自計謀安排妥當之後,長沙軍營中就忙碌了起來,而一天之後,黃忠悄悄帶着一批人離開了軍營,此事極爲隱蔽,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而另一股力量也在劉磐的安排之下離開了軍營。而劉磐與吳晨均留在了本營中,此時劉磐正與吳晨交談中,突然有親兵進來向劉磐報告了一番,而劉磐聽完之後點了點頭。
“先生此去吳營甚是危險,不如換做他人如何?”劉磐雖然知道希望不大,但依然沒有放棄。他自己也很清楚,這一次的任務關係重大,若是換了其他人,真不一定能夠徹底執行,唯有吳晨能夠勝任,畢竟這個計策可是吳晨自己想出來的。可是戰場之上刀劍無眼,若是真的有什麼閃失的話,對於長沙軍來說損失更會非常大。原本他還沒有那麼擔心,但是隨着得到了親兵回報的消息之後,劉磐就不得不小心了。
吳晨之所以如此安排自然是有自己的私心,因爲他很想找機會與太史慈見一面,卻並不想與太史慈以廝殺的方式生死相搏,兩人又分屬於兩個陣營,輕易不能得到見面的機會,因此這一次是吳晨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機會,他怎麼可能被劉磐幾句話就改變了心志呢。
劉磐見吳晨的態度堅定,也就不再多說什麼,開始安排手下幫助吳晨準備所需之物。同時對於吳晨隨行之人也是慎之又慎。
再說黃忠那邊,他帶領着一千左右的精兵,秘密離開軍營之後,便專門找一些偏僻、隱蔽的路走,儘量的隱藏自己的行蹤,而之所以計劃能夠如此順利的執行,也是因爲黃忠在山野種尋來了一名嚮導,而這名嚮導原本就是一名獵戶,長年在山丘、森林中穿梭,對於這些小路自然是十分了解,當黃忠找到他的時候,他還驚訝了一番,畢竟這些路根本不適合長途行軍,但是黃忠依然選擇了這條走起來十分艱苦但是足夠隱蔽的路。
與黃忠這邊的情況相似,另一支提前離開軍營的部隊所採取的行動方式也是一樣的,只不過他們的行軍距離要短很多,達到目的地附近之後,這批人就分散開了,各自做好準備。此時他們藏身的地方,正是江夏救援太史慈的必經之路。吳晨之所以在這個地方安排下伏兵,目的就是爲了拖住江夏駐守的東吳重兵。一旦自己的計劃得以實施,那太史慈兵敗長沙之後,建昌亦將陷入危機,東吳知道此事必然要派救兵前來,而江夏本就囤積了東吳的重兵,再加上此地與建昌距離較近,因此從江夏安排救兵的速度最快,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因此吳晨纔在此處安排了伏兵,就是爲了牽制東吳援軍,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而黃忠部隊的任務則要更多一些,太史慈此次舉兵來犯,帶走了建昌大部分兵馬,但本地依然安排了部分留守力量,所以吳晨僅僅讓黃忠帶領一千人前往,而黃忠的目的本就不是進攻建昌,而僅僅是裝作進攻的樣子,只需要讓太史慈知道有人偷襲建昌的事實就可以了,只是黃忠不能過早暴露,不然整個計劃就會受到牽連,這也是吳晨對劉磐說的整個計謀的關鍵——隱蔽。
軍情,的確是左右戰爭勝負的關鍵所在,如果能夠提前知曉對方的行動,那麼自然準備就更加充分,而且有針對性,如果軍情延誤,那麼一切都變得被動了。而吳晨計謀計謀並非不可破解,如果太史慈軍隊提前知道了自己這邊的兵力動向,那麼吳晨的計劃就沒有辦法實施了。
劉磐自然也能夠理解這計謀的關鍵,因此在得到吳晨提醒之後,才安排自己的親兵負責在軍營附近偵查,而這樣的佈置也的確有收穫。畢竟在這個時代,雙方交兵在即,若是沒有幾個“間諜”的存在,那又怎麼能獲得對方的內部信息呢。
而只要黃忠的部隊隱藏的足夠好,當太史慈知道長沙軍繞路偷襲建昌的時候,勢必要回軍救援,而之前太史慈已經將五千精兵分成兩批,第一批數量兩千的士兵跟隨太史慈來到了長沙附近,而第二批三千人的士兵此時應該還在路上,一旦太史慈得知長沙軍偷襲建昌的事情之後,必然要派後軍前去堵截黃忠的部隊,而自己則親自帶領兩千精兵堵住黃忠部隊的後路,同時阻截來自長沙的援兵,以此來殲滅偷襲建昌的長沙軍。而吳晨就是讓太史慈選擇包圍黃忠所帶領部隊,以黃忠部隊爲餌,才僅僅安排給黃忠安排了一千的士兵,爲的就是讓太史慈知道長沙城內依然駐守着重兵,而太史慈以兩千人的兵力妄圖拿下長沙是不可能的,吳晨想要利用的就是太史慈這一次的冒進,對太史慈親自率領的兩千人形成反包圍。
除了兩路秘密行動的部隊之外,吳晨和劉磐也並非無事可做。眼下太史慈氣勢洶洶,親率兩千精兵來進攻,吳晨知道不能與對手正面硬碰硬,因此選擇了安撫示弱的戰術,讓太史慈誤以爲長沙軍無意與太史慈對抗,並提前準備好禮物送與太史慈,示敵以弱,從而讓原本就已經在雙方對抗中佔據了優勢的太史慈更加驕傲,進而延緩對長沙城的攻勢,爲兩路兵馬爭取時間。而一旦兩路兵馬到位之後,太史慈知道長沙軍出爾反爾,必然惱火至極,而吳晨也知道太史慈有大將之風,在面對如此局面之下並不會徹底失去理智,而太史慈本就不是要攻下長沙,那麼黃忠所率領的一千人隊伍,就是他們此次戰鬥的戰利品。只要太史慈帥手下士兵去劫擊黃忠部隊,那劉磐所率領的長沙守軍便可傾城而出,尾隨太史慈,一舉將太史慈的兵馬包圍其中,力求生擒太史慈以絕後患。而黃忠在已知會被圍剿的情況下,自然要提前設伏,等待長沙劉磐的支援。
吳晨的計劃可以說是一步接着一步,環環相扣,但除了隱秘這個關鍵之外,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落在吳晨這邊,因爲他自己就是前往太史慈營寨送禮的使臣,不僅要說服太史慈放緩進攻節奏,更是要冒着生命危險,這也是劉磐對此非常擔心的原因,雖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真正執行的又有多少呢?只是這件事若是有他人代替,劉磐也實在放心不下,於是只能如此安排了。
長沙軍這邊早就已經開始行動了,而太史慈所率領的東吳士兵也沒閒着,終於在今日抵達長沙城外,太史慈見長沙城外並沒有太多的防備力量,心中倒是有些懷疑,自己這一路走來,雖然是行動迅速,但也算不上偃旗息鼓,因此長沙軍應該有所準備纔對,況且這裡距離長沙城已經不遠了,他可不相信長沙軍已經被自己打到了害怕的程度。於是太史慈並未着急用兵,而是選擇暫時駐紮,放出探馬探查消息。
關於太史慈部隊的動向,也傳回了長沙軍營,吳晨在得到消息之後,便和劉磐商議提前執行計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阻擊東吳援軍的部隊應該還需一兩日便可準備完畢,而黃忠的部隊仍需三五日才能達到指定地點,而且黃忠部隊一旦進入到建昌地界,再想隱藏,難度就更大了。更讓他們沒有料到的是太史慈達到長沙的時間,比預計的時間要早了半天,若不是對於長沙的防備有些顧忌,太史慈可能真的直接下令攻城了。而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吳晨再不前往太史慈的營寨,等對方打探了虛實之後,很有可能識破長沙軍的部署,進而採取其他行動。
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吳晨不得不將自己這邊的計劃提前,此時他只能寄希望於其他兩支部隊能夠按時,甚至提前到達指定位置了。
太史慈到達長沙城外的第二天,吳晨便帶着提前準備好的禮物,踏上了前往太史慈軍營的路。吳晨一行人數並不是很多,但是爲了表示誠意,東西卻裝了很多車,有糧食、美酒,金銀等等,一隊人浩浩蕩蕩。而吳晨一行人的蹤跡很快就被太史慈軍的斥候發現,當太史慈得到消息時,也是吃了一驚。原本想象中的對戰場面並沒有發生,卻先給自己來了這麼一齣戲,太史慈一時間無法準確把握長沙軍的意圖,於是便叫手下人多做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當吳晨達到太史慈軍營的時候,已經是晌午時分,浩浩蕩蕩的大隊就這麼被堵在了太史慈軍營之外,而太史慈根本沒有出來相見的意思,吳晨雖然讓人通報了幾次,消息都是有去無回。吳晨見此情況,倒也不着急,畢竟此時爭取的時間越多,對於自己的計劃越有利。直到天色漸漸暗下來的時候,吳晨才被帶到了軍營之中,而吳晨並沒有得到絲毫禮遇,而是直接被太史慈的親兵押解到了太史慈的面前。
吳晨此時只能強裝鎮定,擡眼看去,之間中軍帳中做着一個三十多歲的壯年男子,身體甚是強壯,眼神中殺氣外露,略帶微笑地看着臺下的自己。吳晨並不確定此人是否就是太史慈,因此未等對方開口,便直接問了出來。
吳晨本就年紀輕輕,再加上沒有經歷過戰場的洗禮,在太史慈看來,吳晨不過是一黃口小兒,眼神中的殺氣也收斂起來,剩下的只有輕蔑,“想來是劉磐軍中無人了,竟叫此人前來,不知是何道理?難道是準備開城納降嗎?”
欲知吳晨是否能夠順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