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要真說起來,這個機關是一個挺簡單的機關。
這個龕位內的巖壁其實就是一塊厚重的石板,下方被細沙頂起來。而碑刻基座就是控制細沙落下的關鍵樞紐。只要把碑刻基座擡起來,那麼石板下方的細沙就會通過基座下方的通道,最終落入到更下方的一個空洞中。
而巖壁石板因爲沒有了細沙的承託,就會跟着慢慢下降,最終露出石板背後的那個洞穴。
伴隨着石板的緩慢降落,一片一片大大小小的氣泡也不斷的從洞**涌出來,翻滾着向着頭頂飄去。這個現象讓楊進有些高興,能夠出現這麼多的氣泡,那說明石板背後的洞穴極有可能因爲氣壓的緣故而沒有讓水灌進去。
果然,當五六分鐘之後,這塊足有兩米多高、一米半寬的石板徹底落下去之後,一個黑黝黝的洞口出現在了楊靖的視線中。而當楊靖緩緩地游進去沒多久,就看到這個一直向着斜上方眼神的洞**部並沒有多少水,水只不過是漫過了洞口大約兩三米遠的位置就戛然而止。
這種現象直接表明,石板後面的這個洞穴是一個密不透氣的洞穴,這樣才能夠保持住強大的氣壓,壓迫水庫的水無法進入到洞穴中去。
因爲有能量護體,楊進也不用擔心減壓病的發生,他也不需要減壓就可以穿着潛水服直接走進洞穴。
不過既然確定了這個洞穴是一個密不透風的洞穴,楊靖也不敢把面罩和氣管拔下來。反正壓縮空氣瓶中高壓空氣可以支撐自己呼吸很長一段時間,就算不夠用的,儲存空間中還有兩個充滿了空氣的壓縮空氣瓶呢。
坐在地上把腳上的腳蹼扒了下來,隨手扔進了空間,然後從空間中拿出了一雙鞋子換上之後,這纔開着潛水燈繼續沿着這條通道向前走。
這條通道是一條近乎於四十度的向上通道,高度超過了兩米,寬度也超過了一米半,從洞穴巖壁上來看,這條洞穴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工開鑿的。很顯然,在一千多年前,那位越城子很可能發現了這條天然洞穴並覺得這個洞穴非常棒之後,這纔在這裡修建了一座道觀。
事實證明,越城子的眼光很不錯,最起碼楊靖在進入到這個洞穴之後,就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條天然形成的洞穴越往裡走越寬敞,待到楊靖估摸着走出去足有五十多米之後,終於是來到了一個方圓足有十多米的溶洞大廳。
之前在尋找末代沙皇寶藏的那個和迷宮一樣的洞**,楊靖也曾經遇到過比這個大廳更大的大廳,所以楊靖並沒有覺得有多麼的驚奇。只是在這個大廳中,楊靖發現了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那是一塊石碑,高足有兩米,寬度也有一米多,石碑上雕刻着一些稀奇古怪的字體。
這種字體楊靖只是隱約有點印象,似乎好像是在哪裡看到過。但楊靖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字體絕對不是什麼甲骨文、大篆小篆之類的古老文字,更不是行書、楷書之類的字體,而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字體。
看着這個石碑上雕刻的那密密麻麻的奇怪字體,楊靖思索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才恍然想了起來,這種字體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漢字,而是一種極爲稀少而且神秘的水族文字。
用另外一個稱呼來稱呼這個石碑上的這些神秘文字其實更恰當,那就是“殄文”。
這種神秘至極的殄文,又名水書,亦稱鬼書、反書,傳說中是寫給死人看的文字。
水書是古代水族先民用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種古老文字符號,記載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宗教、倫理、哲學、美學、法學、人類學等的古老文化典籍。
專家、學者認爲,“水書”相當於漢民族的《易經》,內容博大精深,是水族人民的百科全書,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3月,水書納入首批“華夏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這種文字之所以又叫殄文,或者鬼書,一個是指其字體結構,有的字雖是仿漢字,但基本上是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字型的寫法。“水書”文字爲何與漢字不一樣,其寫法與漢字相反,這些問題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個原因就是在古代,水族先民因受統治階級所迫害,相傳其祖先“陸鐸公”創制“鬼書”以反對和報復統治者。
後來道家博採衆長,把水書的一些文字採納了進來,並結合水族“鬼師”對於水書的利用方法,做出了一些系統的劃分。其中一部分水書文字單獨拿出來形成了現在的“殄文”,也就是專門寫給死人看的文字。
楊靖前段時間獲取的傳承技能組合三中的堪輿術中,就有專門的殄文,楊靖既然得到了堪輿術,自然也就學會了怎麼識別殄文。只是楊靖還從來不曾在現實中見過殄文,因此剛纔纔會覺得這種文字眼熟,但卻想不起來是從哪兒見過的。
現在認出了這個石碑上雕刻的殄文文字,楊靖立刻就開始辨認起這些文字來。
“天祐元年,出師王屋山上清觀,遊歷天下,彼時天下大亂,動盪不堪。天成三年,無意中發現此洞穴,驚歎其鬼斧神工,遂在外修建越城觀並隱居於此。同光四年,結識唐突騎都指揮使李從珂......”
很顯然,這塊石碑上前面刻的字是那位越城子的一些早年的經歷。
天祐元年,那應該就是公元904年,是唐昭宗李曄用的最後一個年號。至於天成三年,指的則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的年號,這一年應該是公元910年。而同光四年,則是李存勖用的最後一個年號,同時也是李存勖在位的最後一年。
這句話說得意思楊靖也很明白,其實就是越城子自己講述他是在公元904年從王屋山的上清觀出師,然後開始遊歷天下,然後在公元911年在這裡發現了這個洞穴,又深感外界的動盪和大亂,於是就在這裡蓋起了越城觀隱居於此,然後在公元926年認識了李從珂。
因爲牽扯到傳國璽,所以在洛陽等待潛水裝備的時候楊靖也沒有閒着,而是仔細閱讀了那一段時期的歷史,因此對於這一段時期的歷史還是非常熟悉的。
在那個時期,唐失天下,羣雄並起,天下分崩,整個華夏端的是爛成了一鍋粥。
李從珂是後唐的第二任皇帝李嗣源的養子,同光三年也就是公元925年的時候,李嗣源奉命往北抵禦契丹,因爲家在太原,李嗣源上表請求任命李從珂爲燕京內衙指揮使,莊宗不高興,改任命李從珂爲突騎都指揮使,駐守石門。
第二年,魏州軍兵叛亂,李嗣源趕赴洛陽,當時李從珂在橫水率領部下由曲陽、盂縣直奔常山,與王建立會合,晝夜兼程,渡過黃河向南進軍,因此,李嗣源的軍隊聲勢大振。
李從珂的這一段經歷恰好與越城子所說的吻合,估計當時擔任突騎都指揮使的李從珂是在926年南下越過黃河的時候遇到的越城子。
而在同年,李嗣源登基成爲後唐的第二任皇帝,更是把李從珂封爲了河中節度使,越城子的越城觀恰好就在李從珂的管轄範圍內。也就是說,這個越城子認識李從珂的時候,是在李從珂成爲後唐末帝之前的八年前。
這麼一來,楊靖就算是搞清楚了這個越城子與李從珂的關係。
“......清泰元年,受吾皇邀請,入洛京任司天臺中官正。清泰三年,叛臣石敬瑭起兵,洛京朝夕不保。危難之際,皇詔貧道覲見,問詢退兵之策。奈何平貧道只是一道人,如何能平天下?后皇日益焦慮,閏十一月,石敬瑭兵臨洛京城下,皇欲行自我了斷之事,苦勸無果。
皇攜傳國璽及太后、皇后、太子登玄武樓之際,賜衆大臣以鴆酒,貧道亦在列。幸貧道多年行醫,有所準備,飲下鴆酒並未當即斃命,遂眼看吾皇引火自.焚。
火滅,貧道於火場中取傳國璽,悄然出宮,迴歸道觀。但奈何鴆酒毒性猛烈,餘毒未清,貧道自知命不長久,遂在洞外修建機關封閉此洞。
內洞安置有傳國璽及歷年吾皇賞賜之物,外有石門封鎖,內有機關陷阱保護。貧道以殄文立此碑,吾之後輩若要進內洞,必先得貧道傳承,方能知曉入洞方法。若強闖內洞,必葬身於此!
逢三左一,逢六左斜退二,逢九進一,過陷阱。五步一伏,九步一躍一蹲,十三步右閃二尺,一氣呵成,過飛刃。左四按,右八提,前進十二跺三腳,過滾石。前四後一,左二前三,後一右三,前五左一再前七,過排箭。乾推震提,艮右旋坎左轉,可開斷龍石。”
石碑到此結束,但楊靖卻是看的驚心動魄。
他真沒有想到這位越城子的心機竟然是如此的陰險。毫無疑問,傳國璽是落在了這位越城子的手裡,但是楊靖真沒想到,這位越城子爲了保護傳國璽,竟然還在這個山洞中設立了這麼多的機關!
PS:鞠躬感謝“njice1203”1000的打賞。“一蓑煙雨任平生1989”100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