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誰來監國?

七萬大軍出征,又要保守住機密,難度可想而知的高。

李中易每日照常處理政務和軍務,大軍則趁夜絡繹不絕的開拔向北,從開封到大軍前線集結地的鎮州,沿途的道路已經軍管戒嚴。

在這個時代的幾大勢力之中,李中易是最喜歡玩出戒嚴把戲的主君,目的也很明確,大幅度增加消息傳遞迴晉陽,或是送去幽州的難度。

這年月,從官道上,利用驛站馬匹傳遞消息的急腳遞,纔是最快捷和便利的傳信方式。

潛伏於大周的細作們,也可以翻山越嶺的往北送消息,但是,那個時效性就要大打折扣了。很可能,大周出兵的消息還未傳回晉陽,李家軍已經攻到了城下。

所以,每次出兵之前,李中易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把特種斥喉們都撒出去。一部控制住官道,另一部則埋伏於鄉野之間,隨時隨地捕捉往北去的細作。

實際上,也不需要仔細去分辨細作的真僞,只需要將他們扣押一段時間,等戒嚴令撤消之後,哪怕他們繼續向北去送消息,也是爲時已晚矣。

等前鋒大軍已經北進一百多裡地之後,李中易這才慢條斯文理的召見了內閣的三位相公,當衆說出了攻取晉陽的軍事行動。

魏仁浦當即楞住了,這麼大的行動,他居然連半點風聲都沒聽見,保密工作做的實在是嚴謹之極。

劉金山見魏仁浦和孔昆的目光都投到他的身上,他不由暗自苦笑一聲,說白了,他事先也僅僅是耳聞一點風聲罷了,然而魏、孔兩位相公卻以爲他早就知情卻不報。

怎麼說呢,在李中易的麾下,文武殊途乃是既定方針。也就是說,文臣不得干預軍事,同理,軍方也不得干預政務,這是政治高壓線,誰碰誰藥丸。

內藏庫和京郊倉庫裡的糧食、武器、輜重的調動異常之頻繁,文臣們起初也在猜測,李中易是不是有什麼重大的軍事行動。

然而,此次鄉軍大校閱,持續的時間長達半年之久,文臣們漸漸的也就習以爲常了。

沒想到,李中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採取了戰略欺騙手段,明裡擺出四面出擊的架式,實際上是想收復晉陽。

沒錯,李中易乾的就是戰略欺騙的勾當。大軍雲集於開封,操練了長達半年之久,究竟是想幹嘛呢?

剛開始,南唐中主李璟緊張的要死,從春節後一直擔心到寒食節,又從寒食節擔憂到了夏至。

然而,北方的強鄰卻一直保持着沉默,並沒有悍然出兵侵略南唐。

現在,李中易在上書房內,公佈了謎底之後,所有人這才恍然大悟。敢情,李中易折騰了這麼長的時間,目標一直是晉陽。

“主上,您萬萬不可輕身涉險。”孔昆的反應極快,既然出兵已成定局,多說亦無益,不如從李中易的安危入手,倒有可能找到文臣插手軍事的缺口。

內閣的四位相公,哪怕各自的立場迥然不同,在以文制武這件事情上,卻不約而同的保持了一致的態度。

朝廷設立的各個衙門,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間,都有自我擴權的潛在驅動力,並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內閣同樣也不例外!

內閣成立之初,替代的就是掌握天下大政的政事堂。然而,政事堂左手治政,右手管錢,實權大得驚人。

如今的內閣,既不能真正的管錢,又無法插手軍事,更喪失了任免六品以下官員的人事大權,和往日的政事堂相比,權勢和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實際上,按照李中易的想法,內閣的作用大致等同於後世的軍機處,被架空的政事堂則類似於清末的參議院。

內閣(軍機處)的設立,這就從國家制度層面的根源上,既加強了中央集權,又削弱了文官集團或是地方封疆大吏插手國政的能量。

至於,文武殊途,文臣不得干預軍事,武臣不得預聞政務,這就使得皇權對暴力機構的掌控,獲得了根本性制度的保障。

從此,文臣集團再也無法利用以文制武的體制漏洞,肆無忌憚的挾持皇權。

“愚山相公,似此等滔天之功,史書上是如何記載的?”李中易含笑反問孔昆。

孔昆萬沒料到,李中易會拿功高蓋主說事,他一時語塞,竟然噎住了。

史書上,功勞蓋世無雙,卻又得善終的武將,王剪排第二的話,誰敢居第一?

除了王剪之外,也就是郭子儀了,別的名將,諸如白起、韓信之流,皆死於非命,不得善終。

李中易掃了眼在場的三位相公,淡淡的說:“你們都是讀書人,我雖然是個不識幾個字的土包子,卻也知道一個道理:功高不賞之時,是不是就該卸磨殺驢了?”

李中易的提問,令在場的魏仁浦、劉金山和孔昆,完全無法辯駁,只得垂眼不語。

“孤雖非明主,卻也不是闇弱之主,賞無可賞之時,豈不是故意坑害追隨我身邊多年的心腹重臣麼?”李中易輕嘆一聲,“所以,我親征纔是保全重臣之道,你們說說看,是不是這麼個理?”

孔昆不愧是學富五車、汗牛充棟的鴻儒,他的反應極快,馬上接口道:“主上親征在外,未知何人可擔當監國之重任?”

魏仁浦也想拿監國說事,卻被孔昆搶了個先,除了佩服孔愚山有急智之外,只得暗自搖頭嘆息。

劉金山和孔昆一向不和,他不由瞥了眼孔昆,心說,不愧是塊老薑,主上諸子皆年幼,試問誰堪監國?

李中易早料到會有此問,他不慌不忙的說:“孤有三子,然皆未成年,幼童治國理政,乃是天下奇聞。內閣四相若意見一致,則可代孤監國也。”

孔昆聞言後,不禁倒吸了口冷氣,隨即大驚失色,脫口而出:“不可,不妥,萬萬不可也!人君之權,豈容臣下染指?”

李中易沒去看孔昆,反而把目光投向了魏仁浦,他是首相,類似的驚天大事,不可能沒有鮮明的態度吧?

魏仁浦卻暗暗一嘆,內閣四相意見統一,說得倒是輕巧,談何容易?

政事堂也是羣相制,但是,範質做首相的時候,真正的做到了一言九鼎,言出法隨。

內閣雖然亦爲羣相制,然而,現任四位相公的實權,卻比老政事堂的權柄,差出去何止十條街?

在魏仁浦看來,四相集體監國,就等於是把潑天的大責,一股腦的壓到了他們的肩膀上,真要是出了大事,請問,誰扛得住呢?

劉金山也暗暗有些吃驚,李中易這簡直是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嘛,按照有律循律,無律循例的基本治國原則,難道不是應該從李中易的諸子之中,擇其長者監國麼?

李中易見衆人都不敢吭聲了,他不由微微翹起嘴角,嘿嘿,令幼子監國的話,還不是任由內閣的老狐狸們擺佈?

與其讓內閣的相公有卸責的餘地,不如索性把他們都推上前臺,使責權利三責互相吻合,方爲上上之策。

說白了,只要軍警大權被牢牢的掌握在李中易的手上,誰來做監國,真的很重要麼?

難道說,李中易率軍出征之後,相公們就有膽子擅自改動他所定下的各種國策麼?

既然啥都改變不了,不如就讓相公們威風一把,給他們的肩膀上壓上千鈞之重擔,免得他們成天算計着增加相權,削弱君權。

劉金山看得出來,李中易最近對他有些不太滿意,事先連半點風聲都沒透給他。然而,誰叫他劉金山是參相呢,擴大內閣的職權範圍,那是相公們的天職,換誰來做相公都一樣!

經過幾番你來我往的脣舌官司,內閣的三位相公實在拗不過李中易,只得勉爲其難的答應集體監國。

降服了內閣諸相之後,李中易興致勃勃的查看前方送來的軍情急腳遞。不大的工夫,門外有報,警政寺卿李延清求見。

“主上,都準備妥當了。”李延清輕易不敢把話說滿,這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有把握,倒讓李中易覺得稀罕了。

“呵呵,你說說看,怎麼個都準備妥當了?”李中易放下手裡的軍情報告,擡眼看向李延清。

李延清從袖內摸出一疊密報,吐字異常清晰的稟報說:“回爺的話,京城內外的各大交通要道之上,全都安插了咱們的人,有些人僞裝成小攤販,有些人是真正的鐵匠……”

李中易眯起兩眼,聽李延清稟報完畢後,這才慢慢騰騰的問他:“若是我家的廚子,利用出門之機,鑽過幾道衚衕,和某位重臣的採買暗中碰頭,該如何是好?”

李延清冷冷的一笑,說:“偌大個京城,警政寺的所屬不可能監控住豪門權貴的每個家人,但是,小人有把握在異動之初,便可將消息傳遞進九門提督府……”

“嘿嘿,算你聰明,肯定多動了不少的腦筋,多耍了無數的心眼子吧?”李中易聽完之後,不露痕跡的暗誇了李延清兩句。

李延清則把頭一低,小聲說:“小的能夠抓住牛鼻子,主要是您說的太對了,秀才遇上兵,有理也說不清。”

李中易不由莞爾一笑,他說的原話其實是:天下萬權,兵權至要!

第367章 何爲信任?第1216章 紈絝的蛻變第624章 天大難題第1029章 不容挑戰第159章 心亂第1036章 愚婦第340章 歸順第1068章 降書第1117章 內閣驚變第597章 破襲第九章 勇闖虎穴第1178章 大慶門前第1472章 一網打盡第992章 比天塌還可怕第1179章 無恥沒底線第1396章 攻江寧第242章 繳械第716章 屠第71章 渾身是膽(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216章 老部下歸來第140章 嫌隙第218章 家賊第568章 刺,扎得頗深!第1224章 戰雲密佈第535章 璋瓦齊全第604章 合圍第928章 漢奸最可惡第1343章 講武第502章 馬前卒(萬字更新,求月票)第254章 分進第1223章 南唐換主第607章 獵殺第600章 埋伏第567章 西出榆關第501章 追逐第622章 好戲連臺第697章 屠戮第345章 巡街第1004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1392章 目標江寧第1521章 齊射第227章 押諸蕃部落使第106章 其心必異(2更送上,求月票)第1314章 統一的順序第622章 好戲連臺第241章 種子第1345章 大事不糊塗第1040章 孔家的女人第342章 莽軍漢第1471章 蜀國的反應第195章 白刃肉搏第148章 萌芽第1097章 紛紛來投第1013章 壞消息第286章 西夏太祖第303章 救星第1368章 小周後第676章 誰耍誰?(12000字已更,求月票)第312章 勾兌第574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1177章 手伸太長了第281章 交鋒第117章 批發市場第1290章 成長的代價第887章 宅門第1410章 水淹三軍第5606章 奉天子?挾天子?第1374章 進軍杭州第1021章 天坑第272章 大義第154章 陳橋驛第906章 二桃三士第521章 花尼第215章 驚悚的內幕第649章 人財兩得第1467章 生辰第1237章 轟對了第382章 佳話第47章 馬上風(打滾求推薦票)第1400章 接責第710章 總攻第505章 遠程第1242章 談判第1189章 時候未到第1502章 虎死第587章 絞肉機第276章 建功立業第159章 心亂第1428章 聚議第903章 挖根第490章 寢宮驚魂第544章 兵權到手第270章 入城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102章 蛾皇姊姊(哭求月票的支持)第514章 符王爺第1121章 蛾皇女英第32章 “損友”成都侯第1172章 狡內侍第420章 舌劍
第367章 何爲信任?第1216章 紈絝的蛻變第624章 天大難題第1029章 不容挑戰第159章 心亂第1036章 愚婦第340章 歸順第1068章 降書第1117章 內閣驚變第597章 破襲第九章 勇闖虎穴第1178章 大慶門前第1472章 一網打盡第992章 比天塌還可怕第1179章 無恥沒底線第1396章 攻江寧第242章 繳械第716章 屠第71章 渾身是膽(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216章 老部下歸來第140章 嫌隙第218章 家賊第568章 刺,扎得頗深!第1224章 戰雲密佈第535章 璋瓦齊全第604章 合圍第928章 漢奸最可惡第1343章 講武第502章 馬前卒(萬字更新,求月票)第254章 分進第1223章 南唐換主第607章 獵殺第600章 埋伏第567章 西出榆關第501章 追逐第622章 好戲連臺第697章 屠戮第345章 巡街第1004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1392章 目標江寧第1521章 齊射第227章 押諸蕃部落使第106章 其心必異(2更送上,求月票)第1314章 統一的順序第622章 好戲連臺第241章 種子第1345章 大事不糊塗第1040章 孔家的女人第342章 莽軍漢第1471章 蜀國的反應第195章 白刃肉搏第148章 萌芽第1097章 紛紛來投第1013章 壞消息第286章 西夏太祖第303章 救星第1368章 小周後第676章 誰耍誰?(12000字已更,求月票)第312章 勾兌第574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1177章 手伸太長了第281章 交鋒第117章 批發市場第1290章 成長的代價第887章 宅門第1410章 水淹三軍第5606章 奉天子?挾天子?第1374章 進軍杭州第1021章 天坑第272章 大義第154章 陳橋驛第906章 二桃三士第521章 花尼第215章 驚悚的內幕第649章 人財兩得第1467章 生辰第1237章 轟對了第382章 佳話第47章 馬上風(打滾求推薦票)第1400章 接責第710章 總攻第505章 遠程第1242章 談判第1189章 時候未到第1502章 虎死第587章 絞肉機第276章 建功立業第159章 心亂第1428章 聚議第903章 挖根第490章 寢宮驚魂第544章 兵權到手第270章 入城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102章 蛾皇姊姊(哭求月票的支持)第514章 符王爺第1121章 蛾皇女英第32章 “損友”成都侯第1172章 狡內侍第420章 舌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