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綱領就是方向
旗幟就是方向,黨的綱領作爲一面旗幟明顯具有方向的意義。所謂方向,是由黨的綱領所規定的正確目標、根本任務和前進道路決定的。馬克思主義認爲,共產主義是用實際手段來追求實際目的的最實際的運動。黨的綱領首先必須有明確的目標。
任何一個政黨都具有自己的政治綱領,不同性質的政黨具有不同的政治目標。中國共產黨從創立伊始,就把自己的奮鬥目標寫入黨綱,並在實踐中把中國革命分爲“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而一切共產主義者的最後目的,則是在於力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最後完成。”可見,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爲最高綱領,並在各個不同的歷史聯合體制定和實踐最低綱領。所以,黨的綱領所堅持的最終奮鬥目標和正確的具體目標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基本要求,是順應社會發展規律和符合客觀要求的,是帶有方向性作用的。如果在黨的綱領中不能正確解決奮鬥目標問題,就不可能完成黨的歷史使命。
黨的綱領在明確奮鬥目標的同時,必然要規定根本任務。一定時期的任務同樣關係到政治方向。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確定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任務的同時,就指出無產階級在上升爲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後,“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爲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儘可能快的增加生產力的總量。”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作出了全面深刻的回答,正如黨的七大指出,中國革命在目前階段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革命,即無產階級領導人民大衆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新中國建立後,我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正確論述了十大關係;黨的八大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指出全國人民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可惜的是八大後,黨內“左”的路線佔上風,“**”致使社會主義事業遭受嚴重損失。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左”的錯誤,強調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把發展生產力作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以江澤民爲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發展了鄧小平這一思想,並在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問題上提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指出人類社會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後生產力的歷史進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通過改革和發展,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指出黨要承擔起
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三個代表”上來。
二、綱領就是形象
政黨的形象,是指一個政黨展現給外界的風貌,和外界對其的印象和評價。對中國共產黨來說,它的形象主要體現在黨的綱領和實踐,因爲,黨的綱領反映黨的理論、性質、宗旨,而理論又指導實踐,是黨的形象的集中體現。
首先,綱領反映理論。無產階級政黨的綱領,反映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他們在創建無產階級政黨和指導黨的建設的過程中,都反覆強調革命理論對政黨的決定作用,指出:“只有革命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才能成爲工人運動的旗幟。”所以,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不斷總結新的經驗,形成新的思想觀點,找到新的方法,掌握新的本領,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其次,綱領表明黨的性質。黨的性質,是指一個政黨所具有的質的規定性,即階級性,以哪個階級爲基礎,代表什麼階級的利益。無產階級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935年12月,中央瓦窯堡會議《決議》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七大黨章總綱中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的有組織的部隊,是它的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十六大黨章根據我們黨一貫的主張和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羣衆基礎的需要,對黨的性質作了進一步闡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概括,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關於黨的性質的基本觀點,又賦予黨的性質以鮮明的時代要求,符合黨的歷史發展和現實狀況,有利於最廣泛地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人民羣衆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再次,綱領體現黨的宗旨。黨的宗旨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具體要求,是對黨的綱領的具體化。《共產黨宣言》中早就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鄧小平要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爲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講話中,進一步強調:“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爲最高標準。”從關係黨的生存發展的根本上,堅持黨的宗旨
。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爲民。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作爲執政建設的根本理念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目標之一。胡錦濤同志強調:領導幹部“權爲民所用,利爲民所謀,情爲民所繫”。充分反映出共產黨人的權力觀,以羣衆之呼聲爲第一信號,以羣衆之意願爲第一需要,以羣衆之所求爲第一職責,誠心誠意地爲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羣衆的利益而奮鬥。
三、綱領就是力量
我們說綱領是力量,是因爲無產階級政黨的綱領集中反映着黨的理論、性質和宗旨,體現着理想信念,具有統一思想,鼓舞鬥志,凝聚人心等作用。
無產階級政黨歷來把統一思想看做是黨的建設的大課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創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時,極爲重視用黨的綱領統一思想,組織隊伍。列寧在創建俄國共產黨的過程中明確指出,黨必須有鞏固的思想一致,排除意見分歧的思想混亂,並且必須用黨的綱領來鞏固思想一致。毛澤東是思想建黨的典範。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了一整套思想建黨的理論,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關頭,以正確的思想統一全黨的行動,成爲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撥亂反正,破除長期“左”的錯誤和“兩個凡是”的束縛,也是一次重大的思想統一。世紀之交,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作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及以胡錦濤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論斷,又一次推動思想解放,進一步鞏固了黨的團結統一的理論基礎。
黨的綱領能夠激勵鬥志,鼓舞人心。在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寫下了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壯麗詩篇。靠的就是對黨的綱領和理想信念的堅定。在艱苦的鬥爭環境中,培育出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無不閃耀着理想信念的光輝。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十分重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進一步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涌現出了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展現出爲國家的繁榮和民族振興、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遠大理想而奮鬥的時代風貌。據統計,從1994年到2005年,在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的人物中,黨員佔87.4%;在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人物中,黨員佔85.4%。這充分說明,共產黨員的遠大理想不僅印在他們的頭腦裡,更重要的是落實在他們的行動中,他們是真正樹立起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形成了緊密團結,同心同德,凝聚人心,戰無不勝的力量。
總之,黨的綱領像燈塔,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黨的綱領如豐碑,展現着時代的風貌和崇高的形象;黨的綱領似武器,在鬥爭中形成無堅不摧的力量。
(本章完)